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作文50+7] No.82:部落格的配樂





日前和同事相聚,丁兄文城向另一位同事提及我勤於寫遊記,介紹去過的旅遊景點,並將旅遊的文章發表於小學的部落格。他說這個部落格所發表的文章皆是文筆生動。此外,最具特色的是,這些文章均配有相關合適的音樂,在閱讀文章時,可以播放音樂,慢慢地品味文章內容,真是一大享受。我聽到這段對我們部落格的讚賞,不由得感謝我們的總編輯這些年來的努力,除了催稿、修改文稿外,總編還把每篇文章配上適當且悅耳動聽的音樂,大大增加了閱讀文章的樂趣。

我回顧過去發表的文章,每篇文章所配的音樂真是恰如其分。現舉幾篇讓大家共享我聽到這些配樂的心境。

例一:我的一系列南美洲之旅開頭的第一篇文章,
[作文50+6] No. 84 -南美洲之旅 (一): 緣起

總編所選的配樂是 Rosemary Cloney 所唱的 "Sway"。由這首快節奏的歌曲帶頭, 讀者在一瞬間進入了南美洲拉丁人的世界。以後的每一篇南美洲之旅,讀者都能享受南美各國不同的拉丁歌曲。

例二:我們的希臘之旅,部落格總編所選的配樂是希臘有名的歌唱家Nana Mouskouri  - 所唱的 SAMIOTISA. Música Griega
[作文50+6] No. 44: 地中海遊記 -卡塔科隆及奧林匹亞(六)

藉著這首希臘歌曲,讀者們一下子就進入了希臘的世界,地中海式的悠閒生活在這首輕快的歌曲裡展現無遺。

例三:我的四國遍路之旅的最後一篇,總編選了鳳飛飛 的「掌聲響起」,似乎肯定了我這趟自省之旅。
[作文50+7] No. 15: 日本四國遍路之旅(七)不可思議的遍路之旅
鳳飛飛 「掌聲響起」

此外,我的其他旅遊文章,例如,印度和埃及旅遊的每一篇文章,都配了相關的影音,使讀者在讀我的旅遊文章的同時,也可以觀賞有關印度和埃及的介紹。

我和我的朋友一樣,非常喜歡我們部落格的配樂,這些歌曲或音樂,有如綠葉襯紅花,與文字相得益彰,讓人百讀百聽不厭。我的一位臉書朋友,對「彥鴻六十年外遊記」(三)的評語是:「好文章 + 好歌,值得。」

各位同學, 您是否和也我一樣喜歡我們部落格的文章和配樂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妨投稿我們的部落格,讓您的文章也有機會配上優雅悅耳的音樂,給大家帶來許多歡樂。



益堂 2018.6.21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作文50+7] No. 81: 波蘭/格拉哥之旅 (二)








 在「格拉哥」的第二天, 我們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區簡短逛了一下, 造訪了皇官、古堡、教堂及花園之後, 就直奔五十公里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故鄉「瓦多維」(Wadolice)。這裡原本是個人口僅兩萬的小鎮, 現在每年郤因為接待了二十多萬慕名而來的訪客, 而繁榮起來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但在宗教界受到尊重,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 東歐變天,因而世界局勢大為改觀, 這位教宗對這個巨大的改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長久以來,他一直鼓勵波蘭人民 "Do not be afraid. Do not let that hope die.「不要害怕, 永存希望。」 他的精神感召力量很大,波蘭「團結工聯」(Solidarity) 受到鼓勵, 獲得多數人民的支持, 終於讓波蘭擺脫共黨統治。接著,東歐許多國家也紛紛脫離蘇聯的枷鎖而獲得自由。這次的不流血革命,不同於被關入鐵幕的匈牙利的1956年抗暴,或是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的反抗,那兩次鎮壓,蘇聯都出動了坦克和大炮,因而死傷無數, 以悲劇收場。八零年底和九零年初的反蘇聯脫離鐵幕運動是一場沒有流血的革命,東歐的共產集團垮台,這場革命沒有動用一兵一卒,人民獲得自由的成功不能說只是巧合,應說是 「奇蹟」才對。難怪美國前總統雷根說:「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結束共產專制統治的英雄之一」。


下午我們來到「維利西卡」(Wieliczka) 地下鹽城參觀,從十三世紀開採以來,波蘭人在這裡已建了三百多公里的通道,最深可達三百多公尺。儘管鹽礦當局只對遊客開放了百分之一的礦田,走馬看花也需走三個多小時呢!我們一開始往下走了三百多階樓梯,到逹地下一樓,看到走道兩旁放置著開採鹽礦的工具,如用馬拉的絞車、水車和描述鹽礦工人的工作情形的蠟像。接著我們看到二十座大大小小的教堂,其中最有名的是「聖金嘉教堂」(St. Kinga Chapel)。因為人們在地底下工作,畢竟安危難測,然而為了生活,只得下坑工作,但是誰也不知能否安然出坑。因此求主護佑的信仰成為礦工的精神力量,其中三位有藝術天份的礦工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雕刻, 接力式不停地努力了將近七十年才完工。當我們看到精美雕刻的祭台、石柱、 聖像、水晶吊燈等與一般教堂內所見的物品幾乎一樣,真不敢相信這些物品全是從堅硬的鹽礦一刀一斧慢慢琢磨出來的。甚至牆壁也不留白, 人們把聖經故事中的「最後晚餐」「加納婚宴」「聖家逃難埃及」等栩栩如生的浮雕在牆上, 充份表達鹽的結晶體特有的神聖莊嚴。連我們腳下的地板也不例外,那些看似排列整齊的方形石磚, 也是由鹽岩精雕細琢出來的。 最特別的是還有「地下鹽湖」, 在燈光的照耀下, 顯出如夢似幻的藍綠色彩, 難怪導遊說這是 “Romantic Surprise,” 「浪漫的驚喜」, 一點也不為過 ,為我們 「鹽城之旅」畫下句點 。以前在奧地利的「莎斯堡 」(Salzburg ) 我也參觀過地下鹽礦, 然而那裡的鹽礦和「維利西卡」的鹽礦比起來, 就太平淡無奇了。


明昭 2018.6.17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作文50+7] No. 80: 波蘭/格拉哥之旅 (一)





對我而言, 波蘭是個陌生的國度, 因此出發前特地買了本書來看 ”City of Saints”。該書作者George Weigel 是美國著名神學家及作家。他已出版了二十多本暢銷書。這本書介紹波蘭和第二大城格拉哥( Krakow); 讀完才知波蘭因地勢平坦, 容易遭受列強攻擊, 因此歷史上三次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 於1795年亡國,從此波蘭在地圖上消失了123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奧匈帝國瓦解, 才恢復獨立,成為自主的國家, 可以說國運不濟, 人民生活困苦。但是波蘭人民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並沒有缺席, 例如,發現「天體運行論」的「哥白尼」,鋼琴詩人「蕭邦」,發現「鐳」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等,都在不同的領域發揮了生命的光和熱。

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波蘭曾因為和「立陶宛」結盟,強盛了兩百年之久, 領土一度擴張至一百萬平方公里, 僅次於法國, 在歐洲位居第二。 但是好景不常, 十八世紀末,慘遭亡國之慟。浪漫派作曲家「蕭邦」在1849年客死法國後,遺體雖安葬巴黎; 他的遺願郤是把自己的心臟裝在甕裡,送回波蘭首都「華沙」;其眷戀故土之情, 由此可見。然而二十世紀兩個最血腥殘暴的政權又在波蘭肆虐(德國納粹Nazi及蘇联共黨扶持的波共政權) ;六百萬無辜的波蘭人慘遭殺害, 死亡人數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 可以說每家都有受害者, 真是慘不忍聞。


2018 年4月底,我和四十多位教會友人參加了「東歐朝聖之旅」,首站造訪的景點集中在格拉哥( Krakow) 附近, 沒去華沙。就是因為華沙是波蘭首都之故,二次大戰時被炸為平地, 戰後才重新修建,古蹟已蕩然無存。「格拉哥」是波蘭第二大城,人口七十多萬, 在遷都華沙之前,它是波蘭的首都。市內皇宮、古堡、古老廣場和教堂比比皆是, 但這些景點都不是我們此行的重點。朝聖的第一站是著名的「黑面聖母教堂」,遠遠看到「車山車海」就可以知道人潮洶湧到什麼程度。Black Madonna 是苦難波蘭人的心靈依靠, 護佑他們度過多災多難的歲月。 教堂在一座山丘上,教堂的鐘樓高約一百公尺,它上面有四個時鐘, 每十五分鐘自動播放優美熟悉的「聖母頌」,清洗滌淨我們凡俗的心靈, 讓我們感受到來自慈愛聖母的親切的呼喚。

在教堂附近的餐廳用過午餐後,我們繼續趕路,目的地是惡名昭彰的「奧威辛」(Auschwitz) 集中營。德軍自1938年攻占波蘭後, 把歐洲各地的猶太人有系統地,連哄帶騙地送到各地集中營, 美其名為 Relocation 「再安置」。 不明真相的猶太人到了集中營之後,守衛士兵對他們嚴加看管, 使被囚禁的猶太人插趐難飛。數以百萬計可憐的無辜猶太人、 波蘭知識份子及民眾和殘障者,不是死於飢寒交迫, 就是喪命於煤氣間。直到1945年初,蘇聯紅軍 「解放」為止,生還者僅剩七千多人。(著名的「安妮少女」日記作者Anne Frank 在此只被關了七個星期,就因為被傳染斑疹傷寒而死亡,可見集中營衛生條件有多麼惡劣)。看到死者留下堆積如山的鞋子、 書籍、 頭髪、 眼鏡….,我想他們的主人一定是死不瞑目的。現在大家講求保障人權, 怎會想到文化發達, 科學昌明的德國(納粹 Nazi) 會做出這麼不人道的大屠殺?  納粹的罪行雖是少數人極端錯誤的主張, 郤使得六百萬民眾含寃而逝, 家破人亡。到底為什麼? 我真不懂啊!


明昭 2018.6.14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作文50+7] No.79: 埃及之旅( 九):「亞力山卓」





從開羅到埃及北部的亞力山卓港(Alexandria) ,坐車大約要三個小時的時間。離開開羅市中心,我們就可以看到埃及的科學園區及其附近較具現代化的建築物,不久就進入長達260公里的高速公路。

到了亞力山卓,我們就直奔「孔索加發」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Kim el Shoqafa)。沿途我們經過了菜市場。在這狹小的路上,我們坐乘的遊覽車不時碰上迎面而來的車輛。有時候我們的遊覽車司機只好隨著車陣行駛,奇妙的是,司機先生總有辦法安然無恙地渡過。進入「孔索加發」羅馬時期的地下墓穴需買門票,每個人60埃鎊,遊客必須接受安全檢查且不得照相。

這個墓穴的發現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故事。「孔索加發」墓穴位於貧民窟的地底下,一天一頭小毛驢掉進了一個洞穴,人們為了救小毛驢無意中發現了地下30米,有一個呈豎井型的墓穴。墓穴有樓梯繞著中間的天井而下,天井的牆壁上,有開窗以利採光及透氣。墓穴一共有地下三層,現在只有兩層開放,最下面的一層,因為已經被附近住家的污水流入,政府限於經費無力整治,只好封閉。

由墓穴的牆壁,我們可清晰地看出,這是完全由岩石開鑿而成的。它的雕刻及壁畫是一種古埃及與羅馬的混搭圖騰。

據導遊解釋,這是一個可以容納幾百具屍棺槨的墓穴,它可能是一個反對皇帝團體的集會場所,也是一個埋葬場地。它的內部有豎井型繞著圓圈而下的樓梯,這種設計不利馬匹的行走,一旦有追捕的人前來,位於墓穴地下的人,能夠輕易地由別的通道逃走。

現在這個墓穴裡已空無一物,不過由其結構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埋葬方式是土葬、火葬及木乃伊的方式並存。墓穴上方的廣場上,擺了許多石雕的棺槨及石塊,供人參觀。另外還有兩座墓室,它們似乎沒有地下墓穴吸引人。

接著我們前往距離不到十分鐘的「龐貝柱」(Pompey's Pillar) 參觀,這裡也是需要購買門票,每個人也是60埃鎊。進入這裡也是需要經過一番安檢。安檢似乎已成埃及各地旅遊區的重要的工作。我們前來「亞力山卓港」的遊覽車上,還配置一位旅行警察,來保護我們沿途的安全。這也是我們出國旅遊首次碰上的嚴密安全措施,不管是否有此需要,我們都心懷感恩,因為出外旅遊,安全第一,才能快快樂樂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據導遊說這根龐貝柱子有27米高,它的顏色是稀有的暗紅色,是原產於亞斯文的花崗石柱。它本來是「薩拉皮雍」神廟的一部份,後來神廟毀掉後,留下這根柱子。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上漲的水力,把這塊500噸的石塊運到此地,公元一世紀羅馬皇帝「戴克里克」時期,柱頂呈現花型的柱頭,此外,柱頭上置有一暴君的頭顱。英國人佔領「亞力山卓」港時,誤以為那裡放置的是羅馬君王龐貝的頭顱,所以稱此柱為「龐貝柱」。「龐貝柱」前面有兩座人面獅身像,它的地下是古埃及的圖書館及測量尼羅河水位的水井。參觀完這個地方以後,我們這次的埃及之旅也接近尾聲。

這次的埃及之旅是一趟難忘的知性之旅,而且可以說是一趟豪華之旅。我們的吃住及參觀行程的安排都是頂級的規格。這可要歸功於「百夫長旅行社」的曾純純老闆,她不但親自帶隊服務,而且她精心安排的客製化行程,令我們非常滿意。當然埃及當地的Mitotravel旅行社的老闆,哈利德先生(Mr. Khaled Metwally) 也功不可沒。博學多聞的他,親自當我們團隊的嚮導;他對古埃及文明的了解和本身的人文素養,讓我們在這短短的十天內,由古蹟的參觀,進而認識古埃及的文化。與哈利德先生更進一步的交談後,我發現他是一位負有使命感的年輕埃及人。他希望藉由經營旅遊業,讓台灣的朋友更加認識埃及;他也希望由旅遊業的經營方式,使埃及政府及人民更重視國際化、民主化和現代化。這些想法促使他每天競競業業地經營他的旅遊事業。目前,他的公司已有三十餘名員工,與台灣的「理想」、「近代」、「華友」及「百夫長」等旅行社都有業務往來,能認識且與哈利德先生結為好友,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獲。


益堂 201.6.10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作文50+7] No.78: 埃及之旅( 八):「開羅埃及博物館」







從「湖爾加達」搭飛機到開羅約需一個小時。到了開羅機場,我領取行李時,竟然發現行李箱的四個輪子不但斷了一個輪子,而且整個輪子不翼而飛,而且行李箱也破了一個大洞,幸好行李箱內的衣物沒有掉出來。在導遊的陪同下,我向「埃及航空」申請索賠,現在只有等待回台灣以後,敬候埃及航空的賠償了。我只能抱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心態去面對它,畢竟旅遊時,行李遺失和破損的事時有所聞,沒想到自己也體驗了這種不愉快的經驗。

重返開羅,主要是去參觀「開羅埃及博物館」,再次對這幾天造訪過的古埃及文明,如金字塔、神殿及陵寢等,做一次總複習。因為我們參觀過的古蹟內的文物,很多早已被歷代的盜墓者或國外的考古學家搬遷一空,有的文物流落埃及以外的博物館,只有在這裡還可以看到某些古埃及的文物。

「開羅埃及博物館」所典藏的文物達12萬件,它是由法國人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 於1897年所興建的,直到1902年才搬遷到目前的地址,博物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本身也成了古蹟,是世界上有名的典藏埃及古文明的博物館。

「開羅埃及博物館」位於「解放廣場」及Nile Hilton酒店的旁邊,博物館的正門口有一座水池,水池中種植紙萱草及埃及的國花「蓮花」。水池旁有許多古埃及的雕刻。這個廣場的古蹟是允許觀光客拍照的,但是在博物館內部,除非買照相劵(每張50埃鎊),否則不得拍照。進入博物館的門票每張120埃鎊,進入時得接受安全檢查,隨身包包裡,不得帶照相機,而且照相機要先寄存。

整個博物館共有三層樓,地下一層是研究古埃及文物的地方,不對外開放。一樓陳列古埃及時期到古羅馬時期的文物。導遊首先介紹製作「木乃伊」的解剖台及製作「木乃伊」的工具。那裡有許多法老王的雕像,如「亞力山大」和「拉美西斯二世」等的雕像。接著,導遊帶我們到二樓參觀「木乃伊展覽館」,這地方又需要買150鎊的門票,且規定即使有照相劵,也不得拍照。展覽館展出許多有名的法老王的「木乃伊」,如「拉美西斯二世」、「賽提」(Setil)、「TuthmosisII 」等的「木乃伊」。在「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旁還放置一塊告示牌說明「2007年埃及駐法國的大使發現網路上販售拉美西斯二世的頭髮及裹屍布,然後把這些頭髮及裹屍布買回」。許多歷史文物流落異鄉,如何讓這些古物能物歸原主,是許多國家的博物館在努力達成的目標,畢竟這些文物應屬於它們被發掘出的地方。

之後,我們參觀舉世聞名的「圖坦卡門」(Tutankhamun) 陵墓內所取出的陪葬物品,這些陪葬品是1902年由英國考古學家霍德華卡特 (Howard Carter) 所發現的。這些陪葬物是屬於古埃及第十八位的法老王「圖坦卡門」(西元前1336年至1327年)。他在18歲時就去世。他的陵寢從未被破壞或遭盜墓,因此它被保持得相當完整。他的陵槨共有八層,這裏展示了其中四座木製外棺及兩座黃金人型棺。另外兩層黃金人型棺,還放在陵寢裡。最為矚目的就是11公斤重的黃金面具,這個面具就是依「圖坦卡門」的面貌製作,面具上鑲滿了寶石,在3000年前的工藝技術能如此精緻,真令人佩服,這座展覽館也是不准照相的區域。這裡也展示了許多其他的陪葬品,如法老王的寶座、黃金床及黃金鞋等物品。

另外吸引人注目的展示品是紙莎草做的紙卷,紙卷上記錄了古埃及的歷史、科學及文學等資料,彌足珍貴。整個博物館典藏的文物實在是多得看不完,限於時間,我們只能忍痛割愛離去,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再次造訪這裡,好好地觀賞這典藏豐富的博物館。

用餐前,導遊又安排參觀香精及紙莎草做的工藝品等埃及特產,今天的開羅旅遊就到此結束。


益堂 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