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作文50+4] No.34: 竹塹城 潛園林家的石獅


新竹在清代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庭園,一為俗稱內公館的潛園,一為俗稱外公館的北郭園
潛園的遺址在今新竹市區西大路與中山路一帶,由林占梅建造,根據目前現有文獻記載知其於清道光廿九年(一八四九)竣工,至於詳細創建年代則有待考證。林家始祖於明末即由同安遷居台南,後定居新竹;至占梅祖父紹賢一代,因從事航運並辦理全台鹽業致富,並起造林恒茂祖厝。

林占梅出生於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少時即才氣縱橫過人,工詩書,精音樂,其著作有潛園琴餘草及潛園唱和集。除此之外,占梅一生熱心公益,如道光廿一年英軍趁鴉片戰爭進犯基隆,占梅即捐鉅款作為沿海防衛費用;道光廿三年又捐款在八里坌口防堵,事竣以知府即選,餘如辦理團練、出資剿平海盜、徵募鄉勇以平戴潮春之亂等義舉,皆為人稱道不絕。
潛園由林占梅一手建造設計,據傳費時十幾年始成,佔地約有二甲餘;園內庭台樓閣,花香水榭,美景渾然天成。<新竹縣志初稿>中提及「潛園紀勝十二韻」:釣魚(月)橋、涵鏡軒、陶愛草盧、香石山房、碧棲堂、小螺墩、爽吟閣、蘭汀橋、吟月舫、浣霞池、宿景園亭、留香閣、雙虹橋、清許橋、逍遙館、林下橋、鬧春樓、留客處、嘯望臺、鄰花書舫、掬月弄香之榭,以上十二景為此園著名勝景,潛園之美由此可知。

物換星移日月更迭,政權輪替時空變遷,百餘年來前述三落大厝及林園美景幾已消失殆盡,即便是剩下之斷垣殘壁遺蹟亦幾無處尋覓以供後人追撫憶念.目前尚可一賭先人遺物者恐僅有[石獅];以吾等之輩在小學時上學或逛街經過國際戲院附近之中山堂,大門前之大傢伙,相信大伙當有些模糊印象與記憶才是:它就是潛園碩果僅存遺物之一---石獅.

故藉機說說”潛園石獅” 始末.
據前人述及:西元1862年為了修建林恆茂祖厝,(位於現今中正路新竹地方法院)林占梅有意刻製一對石獅放置祖厝祠堂前.蓋石獅安置在廟宇.祠堂.官署不僅有尊貴之表徵且有守護驅邪震煞,納福招祥之功能.
可惜終其一生林占梅無法親睹願望實現.直到1883年林占梅逝世15週年時其次子- 林祖期隨叔父-林汝梅將林占梅遺骸遷移安葬於廈門鼓浪嶼後林汝梅為完成兄長為林恆茂祖廟建造一對石獅願望,乃高價購置泉州惠安所產質地堅硬精細,色澤光亮”青斗石”並高薪聘請曾為慈禧太后建造北京頤和園工程的惠安名石匠 - 張金英大師雕塑石獅.碩大石獅高四尺二寸,雌雄各一呈左顧右盼昂首朝天狀,公獅腳踏繡球不怒而威態勢勇猛,母獅伴隨幼獅嬉耍流露舐犢情深之母愛情懷;各獅雕刻形態古樸卻不減其莊嚴神韻,線條明確突出又不失其圓潤流暢,真正一刀一鑿堪稱鬼斧神工,實為雕刻藝術珪寶.



1885年石獅雕塑完成,選在台灣海峽五月份吹西南風及海象風速較穩定之際,僱用老經驗船伕及噸位大堅牢的船隻運回台灣.啟航前林汝梅設案祭天作法祈禱上蒼保祐航程平安;歷經風浪洶湧險惡之黑水溝海域後終於順利抵達竹塹金門厝溪頭(頭前溪口),再向東逆水運行至舊社後,轉運到竹塹城北門(拱宸)附近林家的土地暫時安置,同時林汝梅祭天作法祈求上蒼庇祐,石獅守護竹塹城萬民平安納福,驅邪消災。(林汝梅曾前往江西廣信府貴溪縣龍虎山,求教嗣漢第61代張仁晸天師學習正統道教道法)
由於竹塹營署教校場設在虎頭山下之教場埔(即現今南大路以東竹蓮國小至建華國中、培英國中一帶),因距城內路途較遠,於是後來改借城內後壁埔之林恒茂土地(1.自北大路與中正路交會的富邦銀行起至北大路與大同路的交會口。2.大同路與世界街至中正路交會,包括新竹地方法院。)建演武廳,廳旁為教場,凡有上級長官臨城校閱時,軍隊皆在此操演。演武廳距林恒茂祖廟約一百公尺,將石獅暫時安放在演武廳前,鎮守營署,使操演的兵隊感到精神抖擻,猶如體壯威猛的獅子,雄赳赳,氣昂昂,固守疆土,保衛人民。

  1886年林恆茂捐資協助當時知縣方祖蔭籌建試院,並將石獅放在試院.日據時期石獅隨著佔住試院之日本守備隊移往武營.1918年日人將潛園主景建築—爽吟閣遷建於新竹神社(現今榮民之家)右側,石獅亦一併移放在神社第一鳥居(碑坊)前,(今新竹市崧嶺路122號移民署靖廬).台灣光復後在1948年林恆茂祭祀公業將潛園石獅由新竹神社遷回,贈獻給新竹市公所,安置於新竹市中山堂(原新竹市社會教育館—現改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大門前;1963年遷移到新竹市議會前,巍然矗立中正路旁,日日鎮煞辟邪保祐人民和樂安居.

2009年3月27日新竹市政府為使後人緬懷追思愛國愛鄉愛民,犧牲奉獻的林占梅,將其晉祀供奉於新竹市孔廟東廡鄉賢祠併享香火, 並將關埔重劃區COSTCO旁一道路定名為”占梅路”以玆記念.

Music: 台灣的心跳聲

家璋  2014.09.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