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97: 童年足跡


江蕙 -♫ 家後

在同學會臉書看原版照片

   電話中告訴駿德;很想回新竹,但很多路都不認得了。

   駿德馬上回說:我帶你找!於是,兩天一夜回新竹尋找童年的足跡。

   很少附小的同學知道,博愛里的吳駿德和志學里的吳鈴嬌,是差半歲的堂姐弟關係。我們生活在同一棟樓房裡十八年,是祖父母最疼愛的一對孫子女。童年時期,吃穿不愁,隨著經商的阿公遊台北吃西餐,還到基隆看大船入港,印象深刻的是牛埔的別莊,還有我們稚嫩的腳印。

   我們從幼稚園就讀附小,一大家族,連堂弟弟妹妹總共十人,全是附小的畢業生。一路我們都順利升學。中學時期,大家庭發生變故,經濟窘迫下,駿德進入商職,我卻考不上師範學校,直到高中畢業才進入公費的師大。

   此後,新竹台北分隔兩地,年年都有家族聚會,但時空還是塑成距離,半世紀以來,不改的是,東門城與城隍廟,而我們那棟三層樓的大宅,早已面目全非,多次異主,再也看不到巴洛克式的風貌。

   駿德記得很清楚,每逢農曆新年,全家搭乘四.五輛三輪車浩浩蕩蕩從天公壇拜起,一路到內外媽祖廟燒香,再轉到竹蓮寺,最後是東寧宮與城隍廟。老廟依然香火鼎盛,天公壇已然成了觀光景點,廟外遊覽車成排。

   竹一女是我印象最模糊的學校,惛懵的三年,連路徑都找不到。駿德帶我走入曾經是一片稻田的水田街,學校大門成了光華國中的後門,望門興嘆,也不得其門而入。

   曾經和實習老師逛過的口琴橋,已失去叢林小徑的險象,從後建的『印順橋』望去,只是一條住宅林立間跨溝的小道。倒是綠意蒼翠的十八尖山,一直是新竹人最愛的休閒場域,步道設施完備,一趟慢走,即可健身還可欣賞沿路花草,令人難忘的還有數不清的防空洞,那是戰爭戒嚴留下來的紀念品。

   八年前,駿德從彰化銀行任職襄理退休,他和太太陳慧瓊擁有三個標緻又孝順的女兒。夫妻倆照顧外孫,雖是甜蜜的負擔,卻也其樂無窮。我們還經常在臉書上圖文往來,互按「讚」。最近,駿德還常上圖書館,發現李白.蘇軾的詩詞好,典故更有趣,每天孫兒們放學前,歷史典籍已成了他的精神食糧。

   新竹是永遠惦記的故鄉,高速公路也只有離台北八十多公里的距離,但總是懸念。駿德說,想回來,就回來吧!一通電話,我來帶路!


鈴嬌 2013.1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