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作文50+4] No.15 : 糖譜序文


許自己一個「糖譜看線不求人」的未來


序曲

「糖譜」是血糖記錄的暱稱,也是我給 sugar profiles 起的譯名。

話說1960年時,台北市五省中聯考,出了一道有名的作文題「台北街頭」。報載諸如「街有街頭,人有人頭,街頭是石頭做的,人頭是肉做的」以及「我站在街頭,看到許多人頭」等有點無厘頭、卻又膾炙人口的「絕妙好辭」。多年後,許多與我同齡或年齒更尊的長輩們,想必記憶猶新。

既然「街有街頭」、「人有人頭」,那麼稱呼由狀似音符、升降起落有緻的血糖值構成的血糖記錄為「糖譜」,並拿來與樂譜、食譜類比,也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欲聞仙音妙曲,必須勤練樂譜,欲嘗精饌美食,必得研習食譜。糖尿病友想調伏血糖,活得輕安自在,當然就得靈活應用「糖譜」不可。

四重奏

其實不停浮動的血糖,原本就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指標,即使是沒有糖尿病的人,血糖依然會隨餐飲小有起伏律動。相較之下,糖尿病友血糖上下出入,往往出人意表,甚至不易掌控。也就是說糖尿病友的「糖譜」較為變化多端,更有看頭。惟有參透血糖的起承轉合,並妥為應對處置,才能奏出平和的樂章。

打從1970年代,快速或簡易血糖測試儀器開發問世起,自我血糖監測(SMBG)就與飲食、運動及藥物等傳統處置對策,共同組成了「克糖」四重奏,而血糖的跌宕起伏,更成了貫串病友生命樂章的主題與變奏。

儘管目前國內市場,充斥著各種廠牌的血糖機與試紙,但是根據2004年糖尿病衛教學會的調查,只有 30% 的病友曾經執行 SMBG 。即使是使用胰島素者,也不過半數左右自測血糖,而所有病患中,能夠每天或隔天作一次血糖檢查的,更只有 5% 而已。

過去兩年,在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所主辦的血糖管理成長營裡,我們請教與會者,何以致此?絕大多數人認為,試紙價格偏高(而非怕痛),令人裹足不前。不過也有部分人表示,醫事人員不予理會或重視 SMBG記錄,讓他們不想再唱獨角戲。相形之下,國外曾有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強的病人,會攜帶SMBG記錄回診,而且九成病人認為,醫事人員都能予以適當的回應或建議。

如此看來,國內醫界同道和病友都有加強對 SMBG認知之必要性與迫切性。這也正是我們基金會投入財力與人力,認真編印這本「糖譜」的初衷。

三部曲

兩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而後孟夫子又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離婁上)。所以病友準備一台可靠的多功能血糖機,是從事SMBG的頭一個步驟。但是徒然擁有血糖機而不知如何運用情資,還是無法改善血糖控制。
因此,如何選擇、使用儀器,規劃系統性而非即興式的監測流程,條理分明地展示檢驗成果,辨識血糖動態模式,尋找問題癥結,乃至如何就飲食、運動、藥物各方面積極因應,便成了本書的具體內涵。

常言道: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drink.(人如其食、人如其飲),唯有透過 SMBG,病友才能收集即時的個人化資訊,真正領悟攝食對血糖的影響,從而引領並落實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唯有與病友一起分享、解讀SMBG記錄,醫事人員才能探索血糖起落的奧秘,評估處置對策的得失,驗收控制的績效。

所以採血檢驗、分析研判及因應作為便成了執行SMBG的「三部曲」,更是完成或圓滿「糖譜」的必要工程。

達人之夢

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都認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病人積極參與管理。
不僅大家推崇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而且期許糖尿病友,可以借助SMBG等居家監測工具,逐日修正或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

臨床上,醫師常以糖化血色素 (A1C) 來判定血糖控制良窳,或據以推估近期平均血糖水準。但是,畢竟只有SMBG,才能方便、迅速又準確的標示瞬間高低血糖。因此,A1C 與 SMBG 不可偏廢,更應相輔相成。

誠如國內執行 SMBG最久的石晉華先生,在本書中所作的見證與分享,落實SMBG是改變病友心態、承擔自我照護責任的起點和關鍵。

一機在手,練就糖譜看線不求人功夫,瞭解並掌握血糖變化的來龍去脈,作為調整飲食、運動份量和藥物劑量的參考,不僅可以規避高低血糖的危險,而且足以改善控制,提昇生活品質。果能如此,血糖達人名副其實,「調伏血糖、輕安自在」圓夢有望。有為者,亦若是。是為序

Music - Dvořák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American"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