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學會臉書看更多相片
-♫ Song "Machu Picchu" for its 100 years
我和
內人剛剛從南美洲旅遊回來. 我們去了秘魯 (Peru) 的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和亞馬遜叢林 (Amazon Jungle)。這次二週的旅遊確實是不容易, 我們上山下水,經過非常艱苦的身心考驗,
雖然全身心疲力盡,但它確是非常值得一次旅遊,我們得到了人一生中難得的許多寶貴經歷。在這裡, 我們願意與
同學們一起分享。
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去馬丘比丘,可以坐火車 (一天往返) 或步行爬山 (4天/3夜)。我們選擇了後者,以考驗我們的體能。因為攀登此山難度甚高,所以旅行社
規定,所有超過65
歲以上的人, 必須提交醫生證明書,才得成行。所以我們利用今年,
在我們還沒有滿65歲之前來完成我們的心願。但我們
行前確實有點擔心。因為我們深知這不是一次容易的行程。需要徒步翻山越
嶺,對年輕人可能不是一個大問題,但
對60多歲的老人來說, 那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與我們同組的的15個人中, 只有我和
內人超過了60歲。其餘的人都是20歲和30歲的年輕男女。所以,
我們策劃了,我們擔心了,我們祈禱了,我們還是去了
;我們通過層層考驗,我們贏了, 我們征服了,最後我們平安勝利的回來了。
雖然我們凱旋而歸, 但此行沿著印加古道 (Inca
Trail) 的4天/3夜登山和野營的確給了我們的身體一次極大的挑戰。我們必須每天非常艱苦的上上下下, 徒步最高,達到海拔13,800英尺(4,200
米)。這不僅需要充足的體力和堅強的意志,而且在如此高的海拔,低溫和稀薄的空氣,也會導致呼吸困難
。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感到不適,但感謝神,我們兩個老人拖上拉下,也總算活了下來。我們攀登跨越過,一座山
又一座山,一路上欣賞雄偉壯麗的山景
。每當看到羊駝(Alpaca)和駱馬(Llama)
時,總是令人興奮
不已。當你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直到最後你比雲層還高的時候
,你會有那種站在世界之巔,征服世界得勝的感覺。露營在萬尺高的深山中,也是一個很
難忘的經驗。比如說,一晚有美麗的月亮和星星在你面前眨眼,聽蟋蟀的歌唱, 那麼安寧
;但另一晚卻大雨傾盆。難怪有人說你在這裡可以在一天中感受到四季的天氣變化。
經過四天艱苦的努力, 我們終於到達了馬丘比丘
。傳說中令人驚嘆的
「迷失的印加城市」
,
印加在1450左右建造這座完全使用石頭的城市,該結構採用一個名為
「方石」
技術,在切割成需要的大小之後,放在一起,沒有灰漿,甚至沒有一個針頭可以容納在石頭和石頭之間。而且沒有輪子或鐵製工具的幫助
;這是印加工程的最好例子。他們建立了600多個露台(Terraces) 以防止城市滑落下山。他們設計了一個供水系統,約1公里長。但馬丘比丘在十六世紀的時候被人遺棄,甚至被建造它的人遺忘。數百年來,沒有人知道馬丘比丘在哪裡,
印加人最終也忘記了它的位置。因為它地處偏遠深山, 和被茂密的植物覆蓋, 加上沒有簡單的路徑能夠到達,
所以西班牙征服者也從來沒有發現它。因此,它被完好的保存下來。直到美國考古學家海勒姆賓漢姆在1911年偶然發現了它之後,馬丘比丘逐漸開始被世界知道
了。馬丘比丘像是一個窗口,通過它,我們可以知道印加人(Incas),在南美洲的古老文明時, 創建了最強大的印加帝國(Inca
Empire)。自1983年以來, 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文教科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區,2007年被指定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目前,
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吸引人的旅遊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日益增多。為保護這個神聖的地方,每一天它僅允許200名遊客進山。所有去那裡的人都驚嘆於這一
個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造奇蹟之一的神秘光彩。
亞馬遜叢林 (Amazon Jungle)
馬遜叢林是相反的,我們要深入炎熱而潮濕的叢林中, 面對濕熱和無數的蚊蟲,所以我們必須使用網(見附圖)來保護自己。我們在叢林中和河上觀看熱帶植物以及野生動物,如熱帶花、草
、鳥
、獸等,也學習他們的棲息地,以及他們如何在這樣一個惡劣的條件下生存下來。
在亞馬遜區域植物的多樣性是地球上最高的。已經有超過40,000記錄的植物物種,其中包括許多發達國家的飲食項目,如香蕉
、芒果
、番石榴
、山藥
、堅果和香料的一部分。此外,許多在亞馬遜中發現的植物有幫助治愈疾病的藥用價值。截至2011年6月, 在那裡發現了3000種魚類
、 1,294鳥類
、427哺乳類
、
428兩棲類和爬行類。
亞馬遜河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橫跨南美洲北端。其流域組成多數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河佔據地球20%的所有自由流動的淡水源, 也產生超過20%的世界的氧氣。也為被稱
「地球的肺」
。
兩個星期的秘魯之行很快的就過去了,我們對秘魯有絕佳的印象;我們也很感謝能有機會去這麼多有趣的地方。我們珍惜在秘魯旅行時整整兩個星期的每一分鐘。
王正 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