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 16: 家書抵萬金


Mandy Barnett - ♫ Beautiful Dreamer ( with lyrics )

我從去上大學開始,爸爸就給我寫家書;在大學那幾年,他大多給我一張簡短的明信片。內容不外報平安和勉勵我努力讀書,還有就是叫我買東西要記帳。住在宿舍的時候,樓下的信件一到,宿舍的女生都爭先恐後地去信箱拿信。僑生同學因為家住的遠,更是靠家書與家人聯繫。

後來電話普及,我教書的那幾年,爸爸的家書被電話取代了。出國以後,爸爸又開始給我寫家書了,這回他用的是藍色的航空郵簡;它的正面是寫地址用的,背面是寫信用的;寫完信,摺幾下,再把四周沾了膠水的邊一糊,就可以投入郵筒了。爸爸家書的內容,和以前一樣,都是些報平安、勉勵我努力讀書和做個有用之人的話 語;當然他也不時說一些家裡的近況,例如,院子裡的土芒果成熟了、木瓜也結實累累、今年的葡萄很甜等等。

曾幾何時爸爸老了,他的手有些發 抖,寫字很吃力。他靈機一動,想了一個好方法,可以繼續給我寫信。他把我從前打報告用的「兄弟牌手提打字機」拿出來,用英文打字的方式給我寫信。爸爸的中 英文都不錯,英文說寫流利,可以和他的洋女婿暢談無阻;寫英文信也沒問題。他的信總是這樣開頭:"My dearest daughter and son-in-law" 。爸爸沒學過打字,他的英文信都是用兩根手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敲出來的,所以一封信往往要敲上老半天。可他的信和日出日落一樣準時,每兩個禮拜,我 一定收到一封,字體打得工工整整,來自爸爸的越洋信箋。

後來爸爸生病, 收到家書的間隔越來越長,最後我不再收到家書了。爸爸去世以後,我把爸爸多年來寄給我的家書整齊地放在一個舊皮鞋盒裡。我很少把它們拿出來看,因為每次讀這些信,就淚濕衣襟。爸爸走的太早,那時還不是什麼3C電子時代,我沒有爸爸的錄影帶可以回憶父親,有的只是一盒家書,字裡行間都是父親親切的叮嚀和深厚的愛,家書真是抵萬金。


碧瑤 2013. 7.29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 15: 一碗麵的回憶


許富凱 - ♫一碗麵

日前拜讀碧瑤在我們部落格發表的「馬媽媽的炸醬麵」一文,這篇文章勾起了我兒時在高捷家中吃大滷麵的趣事及許多回憶。

身 為台灣人的我,家中主食是以米飯為主,當時的麵食須用麵粉自己製作 ,若沒有發麵的技術,往往製作出來的麵食會成四不像, 所以在我家要吃麵食是件稀少的事,那像現在各項麵食只要到超市, 要買什麼就有什麼;那時一般家庭甚少用麵粉,除非是公教人員的家庭,每月配給的糧食可換麵粉,此事是我哥哥當上教員後才有的選項 。一般而言,我們家的主食是稀(乾)飯加蕃薯。 由於住家附近即為眷村,加上小學同學裡北方人不少, 我往往見到他們食用麵食,如麵、包子、蔥油餅等,感到新鮮好奇, 心想那天若能嚐試一下這些好吃的麵食,大快朵頤一番,該有多好。

小學中 午用餐,在還沒提供營養午餐前,住家較遠的同學可帶便當, 中高年級每天由值日生將便當送到風雨操場旁的廚房去蒸熱;低年級則由校工阿本先生挑送; 住家較近的同學,則可以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回家用餐。 高捷同學的姑姑是高梓校長,校長宿舍就在學校對面, 高捷就住在姑姑家中。我家亦在學校旁邊的西門街,當年映光、 漢平兩人為隔壁鄰居,他們兩位也住在學校附近。那時放學時我們同一路隊, 每天沿著漢平家旁的小巷子走到中山路回到西門街的家。 後來開拓四維路時,映光和漢平家的房屋都被拆了。

有時候,中午休息時間,我就跑到 高捷家中玩, 偶而會看到一位氣質高貴的女士,她對我們小朋友非常慈祥, 而且和藹可親,教導我們不少禮儀,那時我才一二年級,懵懵懂懂,不知道這位高貴的女士就是高校長。 何其有幸,我們從小就接受校長的教導。然而少不經事的我, 當時高捷家中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家大廚老楊的廚藝。 記得有一次老楊煮了一鍋大滷麵,要我們自己盛到碗裡, 我好高興試著挾,但是怎麼挾都挾不起來,麵條立刻溜回鍋子,好不容易盛了一碗, 當開動要吃時,一不小心,麵條就溜滑到地上,真是窘人, 把地板弄髒了,還好老楊及高捷教導我如何吃麵, 讓我享受吃麵的樂趣,日後,我竟成為愛麵族一員。

兒時讓我記憶的往事不少,我和高捷、王錦隆、林鎧陳、何顯斌等同學最喜歡到操場旁的防空 洞玩躲迷藏,天氣熱時,大伙跑到客雅溪游泳,那時溪水清澈,不似現今溪水流著科學園區排放處理過的廢水,我們游泳時,旁邊就有養鴨人家養的鴨成群在旁邊徜 游著,岸邊竹林密佈,再往上游就可見灌溉的口琴橋橫跨兩岸,那時少年大膽不知溪流中有漩渦,游著游著碰上漩渦就隨著漩渦沉下,再隨水流浮上,今回想起不知 不覺背脊寒慄呢!大伙走在口琴橋上,眼看一洞一洞的水流著,鼓起勇氣一步一步的跨過,真是刺激;若不小心,就會跌到水中呢,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然在 操場用水灌蟋蟀、打躲避球、踢足球、回教室吃健素、喝牛奶、作科學實驗、伴隨著郭老師的嚴格教導,歷歷往事一一浮現在眼前,讓人回味無窮,也慶幸父母送我 進這麼好的小學,能和如此多的同學共同學習、嬉戲,歡渡童年。


益堂 2013. 7.26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 14: 我的弟兄在那高山上 (三)


-♫ 愛的真諦

《迪麻洛之行》
在雪雨交替中,我和虎前村長撐著雨傘,走了一個小時下山路,從白漢落村趕回迪麻洛村,和熊大哥、我的女兒一起望10:30的主日彌撒。

在 迪麻洛的教堂,叫(7)初泥堂,也是古香古色,只是上教堂的山坡路,又是爛泥,又是石塊,在雨中撐傘要走上約莫一刻鐘,眾人不以為苦,仍是高朋滿座。若非 下雨天,據說教堂是爆滿的,且要戶外拜苦路;今年春節若非適逢封齋期,年節是可以看得到接連數天通宵歌舞的慶祝活動,但當民俗節慶撞上心靈宗教時,宗教為 先。

主日彌撒雖沒有神父,仍是行禮如儀,有讀經,有福音,也有講道,講員是熊大哥,臨時被邀上台。我雖聽不懂這位台灣老兵的滿口藏語,但 見他鏗鏘有力、中氣十足、眉飛色舞、想必是一席十分成功的講道。彌撒中沒有舉揚聖體和領聖體,但不減大家高歌和讚頌的熱忱。在多數藏語的聖歌中,偶有國語 的天主經和Shalom平安曲是我聽得懂的。無論如何,我們都還是主內弟兄自家人,那天的奉獻箱內,我相信他們會有意外豐收的喜悅。

彌撒後,在熊大哥的大妹和妹夫家中午餐,妹夫見我淋濕了,襪子又破了,悄悄為我披上毛皮大衣,又送我厚厚的雪地棉襪。初次見面、木訥口拙中,更見溫暖熱情。

家 事都是年青人在做,我們見識了熱情、勤勞的瑪丹娜的妹妹瑪利,忙裡忙外,又要招呼我們。而瑪丹娜是留在縣城裡,侍候熊大哥的外甥女,也是熱忱陪伴、招待我 女兒的同年女孩。在場還見了一位英俊的修士在幫忙,是瑪丹娜的弟弟。足見藏族亦有儒家傳統的「有事弟子服其勞」的良好家教。

下午由迪麻洛 返回縣城途中,我們在雨中造訪了1997年遷建的棒當堂,新穎美觀,因位處怒江東畔,景觀視野甚佳。我聽熊大哥追憶往事,歷歷在目。話說當年任安守神父重 建了白漢落教堂後,又去丙中洛建了秋那桐和重丁堂,並駐守在重丁堂;白漢洛教堂則於1921年交給法籍安德肋神父管理。之後,還有瑞士籍的艾明禮神父與夏 普蘭先生前來協助,終生奉獻,付出心血,然苦心經營數十載之後,三人於1953年竟遭強制驅離,何等情傷!據說,安神父遣返後精神異常,抑鬱而終。至今白 漢洛教堂旁,留有安德肋神父手植雲杉一株;重丁堂任安守神父墓旁有艾明禮神父種的瑞士板栗三棵;棒當堂亦有當年夏普蘭先生手植的桉樹(當地人稱瑞士樹), 均已有50年以上之樹齡,高大成蔭,風雨襲來,窸窣聲中,似乎各為思念其主而嗚咽,聞之不勝唏噓。

而今,天主的僕人,亦在艱難環境中,堅 持信仰,堅苦卓絕,努力不懈。第一天丙中洛之行的吉普車,經數度拋錨後,終於「一病不起」;第二天,由Gi 的兒子勉強發動,載我們去迪麻洛的是另一輛車齡十年的備用車,除了左搖又晃,頭撞車頂外,也是門開不了,窗關不起,靠背會隨時掉落,讓你人仰馬翻、七葷八 素的碰碰車。回程時因為窗子關不上,一路又下雨,我們是在寒風濕雨中回到縣城,但我們不敢抱怨,有車坐就要偷笑了。那晚適逢茨中總堂為期一個月的教友培育 班開課日,每個教堂兩名教友,在雪中(高山上)、在雨中(在平地)陸陸續續溼透全身,徒步趕來,我們見了哪敢叫苦。再想想百年前的任安守神父等人披荊斬 棘,篳路襤褸,遠離故鄉,語言不通,文化迥異;那我們只爬一點山路,沒有水電,沒有抽水馬桶,沒有洗澡,又算得了什麼!

《回程》
年 初六,本來是要返回台北的,卻因連夜下雪,道路中斷、停電停水,滯留貢山縣城一日。正好與培訓班的講師群(修士、修女們)和Gi一起烤火、喝酒、秉燭談 心。我記得Gi說:「我們這兒精神上很高,物質上很窮,要求教友將一隻雞、牛拿出來,可以的,但不忍要求。只能出勞力。」

第二天,踩著積雪,冒險出關,再坐夜臥車趕到昆明,又因當日港龍航空不飛台北,而在昆明天主堂多待一日,但結識了不少苗族、泰族的修女、修士,見證了許多堅定的信仰,不虛此留。

尤 其結識了已過世的虎家大弟的四公子 —虎修士,十分投緣。他滿臉燦爛的笑容,熱誠待人,謙沖有禮,年紀廿七,稱我叔叔,再過三年便可昇成神父。他目前是西安修道院的修士,迢迢千里,坐了37 小時的木板座火車,到了昆明,卻為了聽命看守教堂,年假仍回不了家,但毫無怨言。在他身上,讓我看到滇西北天主教的未來是十分光明的。我們相約,暑假要翻 山去瀾滄江德欽縣田野調查,拜訪為數更多的教友。

在離開白漢洛、離開貢山縣城時,我知道我必將回來,也為了減輕行李重負,我乾脆在睡過的 床底下,偷偷各留置一雙拖鞋。我心許下:「高山上的弟兄們,我一定會回來,與你們一同努力的。」我也牢記,滯留六庫時,路上邂逅一對中年夫妻,相談甚歡, 臨別時,他說:「有機會你來行醫時,我跟你信天主教!」我深深體驗到向陌生人談天、談信仰不難,天主聖神自會工作。而且有大片莊稼,等待收割!


冠球 2013.7.24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作文50+3] No 13: 我的弟兄在那高山上 (二)


-♫ 天天盛開的花

《白漢洛之行》
熊大哥的老家在偏遠的山上—海拔2500公尺的白漢洛村,家中尚有多病的老妻,我為答謝熊大哥,此行任務之一便是為熊大嫂看病。

我們在年初四中午,先抵達山腳海拔2000公尺迪麻洛村,簡餐後便匆匆上路,原本計劃當夜折返迪村,但情況有變。女兒放棄爬山,與熊大伯留在迪麻洛村的村長家烤火、聊天,該村村長乃是虎家五弟也。

陪 我上山的是熊大哥的兒子,曾任白漢洛村長十五年,剛卸任。他謙沖有禮,稱我叔叔,搶著背我的行李,我原先還逞強自己背,但走在45度的陡坡山路上,走沒幾 步就卸衣甲、棄背包了。花了近兩小時的路程中,虎前村長告訴我:1958年初,他甫出生不久,父親與祖父便因政治因素遠走異鄉,自小他受限無法多受教育, 頗多遺憾,我安慰他還可以終身學習。他續言道:寡母後來再嫁,因此又有四個妹妹,繼父現在已逝,而生父與祖父在睽違三十年後的1988年重返,返鄉後,到 處重建教堂。祖父熊烈老先生在2004年10月間才過世,享年103歲,葬於白漢洛老家。老傳教士的心願是領個聖體得善終,天主仁慈地答應了他的僕人,在 50年沒有神父的地方,正巧有兩位來自台灣花蓮的神父路過,在前往德欽縣的高山途中,因遇雪受阻,遂折返白漢洛,卻執行了天主的聖善美意。阿肋路亞!

虎 前村長還說附近村莊至今都沒有電,惟有白漢洛村是在三年,他號召村民每戶出200元人民幣,自己牽電線、抬水泥柱百餘根,才架設完成的,水泥柱九米高, 七、八百公斤重,要18人抬,一天只能抬一、兩根。其他整修教堂之材料亦然,村民亦一磚一瓦自己抬上山以省工錢。我順便問道:「聽說百餘年前,遠從法國運 來三具大鐘,今在重丁堂、白漢洛堂和3000公尺高的阿魯拉卡堂,山路又陡又窄,你們如何搬上山的?」「用繩子拖吊的」老天!百餘年前,沒有汽車、沒有飛 機的年代!迢迢千里運來,要何等堅毅的信念啊!

快到山頂的時候,眼尖的虎前村長已瞧見親人,以響亮的口哨聲互通訊息。我最先瞧見的是臉頰 紅咚咚,眼眸清亮的孩子們,尤其是小女孩真美!我搶拍了不少鏡頭。進入屋內,仍是先圍坐火塘,喝杯包穀酒,再看病。熊大嫂會腰酸背痛,是因脊椎長了骨刺, 又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幸有小女兒(即虎前村長的四妹、二十五歲的梁小姐)悉心照顧,她對於用藥瞭如指掌,聰慧美麗,我心想連台灣病家之家屬也不見得會做得 更好啊!她原來是修女,現返家照顧老母也。

我匆匆花了約一小時,探訪了病情較重的患者,診斷出兩位肺結核、兩位腎結石併發尿道炎、兩位胃 炎及一位便秘的病患,除分了一些藥品外,我無法治癒的,則囑咐要下山就醫,只是心疼已長骨刺、有結石、有關節疼痛的老弱,怎堪長途跋涉與顛簸?而且醫藥費 又如何張羅?他們只是在高山的山坡上與天爭地,種些包穀、釀些包穀酒,再種些油菜花,養幾隻雞,自給自足的一群;少數較好的人家才畜有牛、羊。然而他們紅 咚咚、飽經日曬風寒的臉龐上,不見愁苦,卻流露著樂天知命、彼此協助、相愛的情誼。小孩的笑容最是燦爛、無邪。可惜我時間不多,在暮色漸落之際,搶著拍 (1)白漢洛教堂和山巔上美麗的(2)施永功堂,以及西側遠山,3000公尺高的(3)阿魯拉卡堂,和東側的(4)財當堂﹔財當堂的山後尚有(5)普拉堂 和(6)通當堂。白漢洛教堂、阿魯拉卡堂和財當堂各有教友約400人,其餘各堂則約百人上下。

白漢洛教堂是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任安守神父所建,為牌樓式樣,結合中西的木造建築,大量採用格扇的門窗,十分典雅,正中央的拱形門,上有十字圖案,中門的門楣上鑲有一橫列浮雕字樣,近看讀出:「欽崇一天主於萬有之上」,令人恭敬凜然。

據 文獻記載,1905年4月原建築曾遭喇嘛率眾燒毀,所謂「白漢洛教案」,現有建築為任安守神父用清政府賠款重建,至今正好百年,據謂已被列為古蹟。牌樓外 貌,造型美觀,堪稱藝術,可惜內部歷經50年代之宗教限制,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許多文物遭受破壞,五十多年來,教堂不再有神父、修女,教堂也塵封禁用 二十多年,以致樑柱傾倒,牆壁頹圮,古蹟搗損,百年古鐘亦曾被竊佔。直至1979年鄧小平施行改革開放政策,才大門重開,1988年後熊烈老先生返鄉,才 集資重建,但限於經費,至今仍滿目瘡痍、不忍目睹。奇妙的是,學校教育只到小學三年級,有些人連姓名、出生日都不知道的地方,每個人的聖名倒是一定記得。 教堂裡每天早上9:30,晚上8:00座無虛席,在條條的板凳上,或是坐著念經,或站立高歌輪唱,繼而跪禱吟詠,幽暗的燈光下,約莫兩百人的虔敬肅穆與齊 心同禱,十分感人。我忍不住在拍照後,走上台前,向眾人表達來自台灣的主內弟兄的深摯問候與敬意,並許下八月聖母昇天紀念日,我將再來,並帶有更多的關愛 和鼓舞。

走出教堂門口,場外一片漆黑,且下有小雨,只有少數人持有手電筒,我隱約中見一位十歲小女孩攙扶著七、八十歲的老祖母,在黑暗中蹣跚而行,十分不忍。漆黑中,要走過爛泥、走過水溝、走過斜坡…,而且每晚都要走,我真擔心半年後,我能否還見得到沒有骨折的老太太。

在 盛情難卻下,晚上留宿在白漢落熊老太太的家中,在烤火的火塘旁邊,我見到貓與狗相擁而眠,與人一同烤火的和諧景象;在這兒的藏、怒、漢族與栗粟族,以及人 與大自然,不也是融洽無間、互助互愛,祥和靜謐!梁四小姐房間讓出給我住,我蓋上好幾層的被子,睡得十分暖和。只是半夜我習慣起床尿尿,摸黑出門在空地解 決後,回程卻摸不到回房的路,原來全無燈光,也沒星空,完全漆黑的夜晚,真的什麼也看不見!剎那間,我恍然大悟,白天看診,為何八例中就有兩例是膀胱炎, 一例是便秘?因為如廁不便,又缺乏照明,不是能忍則忍嗎?

清早起床,見窗外下雨兼飄雪,空氣清新,景色十分宜人,為我這又是初體驗,趕緊 出外伸手去接飄飄雪花。但見梁四小姐已在戶外殺好一隻雞,淋得滿身濕漉漉。我不知她們是沒有「雨衣」這檔事呢,還是如她所說「習慣了」。這頓雞湯早餐,不 知怎的,一向大胃王的我,只吃了一塊雞肉就嚥不下了。臨走,我拿出2000元人民幣,請虎前村長將教堂內的電線,延伸到教堂門前空地,和通往村莊的路上, 並接上燈泡照明;若有餘錢,再買手電筒送給需要的人;我的那把破手電筒則火速轉給那對祖孫倆應急。惟一的要求是請梁四小姐幫我回收電池,不要污染了好山好 水。(待續)


冠球 2013.7.23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作文50+3] No 12 我的弟兄在那高山上 (一)


童謠 - ♫ 青海青

自 從美琦同學加入附小十六屆部落格編輯小組後,就不斷鼓勵大家投稿。對二十幾年未曾提筆的我來說,這真是一件難事。只好借花獻佛,呈現我們上一屆公正里同 學,也是家兄黃冠球醫師的「海外行腳義舉雲南紀實」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共勉之(編者註:因為文章很長,我們把冠球的文章分成三次刊登)。希望家兄以專業服務 他人的熱誠啓發更多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黃冠國敬上

《序》

黃冠球醫師是竹師附小第十五屆公正 里畢業生, 也是第一位以狀元考取台大醫學院,  為國內知名胸腔科醫生。畢業後服務於台大醫院,後因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自己行醫,每年必花上大半時間到偏遠地方義診。目前駐脚於台東天主教聖母医院。自 從十年前,發現了艱難的雲南地區,每年必前往三次, 至今仍持續中。

《緣起》
對於地處邊陲的雲南,我有份偏愛。小學讀到國家號 召年輕人從事五大行業,如工程師、飛行員、土地測繪員、邊疆屯墾員等,我屬意「邊疆屯墾員」,便開始邀玩伴到草叢中打滾,為適應草莽榛狉之地。初中一年 級,我在圖書館借的第一本課外書是「滇緬邊境游擊隊」。高中讀了「異域」後,更是熱血沸騰、久難忘懷。

1984年,我以醫師身分參加普愛 會(現稱明愛會)在泰北的服務,因他們是來自雲南的弟兄。2003年,訪雲南麗江,得知怒江峽谷第一灣處有個天主教徒的村莊,我許下心願要去看我的弟兄。 2004年11月中,機緣成熟,熊旅揚的「大陸尋奇」電視節目報導雲南怒江峽谷的丙中洛,有位台灣去的熊烈老先生重建百年天主堂。

我聞訊 興奮不已,上網、打電話到雲南、花蓮,得知有一群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和瑞士奧斯定詠禮會的神父,在花蓮傳教50年之前,已在滇西北、西藏、四川等處耕耘了 70多年,播下的種子,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然迸放、成長、茁長。遂利用年假,我偕大女兒,以朝聖的心情,自助旅行前往怒江峽谷北端貢山縣丙中洛鄉。

《怒江簡介》
雲 南西北,靠近西藏之處,因億萬年前板塊碰撞,形成橫斷山脈縱谷,有風景幽美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並流,所謂「三江並流地區」,於2003年被聯 合國列為世界遺產。怒江峽谷在最西側,接壤緬甸,由西岸的高黎貢山(平均五千公尺高)和東岸的碧羅雪山(平均四千公尺高)夾峙而成。怒江北起自西藏,南流 至緬甸,改稱薩爾溫江,最後出印度洋。

從昆明搭夜臥車(汽車)至怒江峽谷南端的六庫,約600公里,13個小時,六庫接往北端的貢山縣城 約250公里,7個小時。六庫至貢山路段,幸虧2004年鋪了柏油路,由貢山續往北至丙中洛的44公里,也於2005年初通車,所有路段一遇下雪、大雨, 仍常見土石流而致交通阻斷。
原訂九日的行程,旅途中即耗去了四天,遇年假汽車不開,又滯留六庫兩天,真正拜訪貢山縣的丙中洛鄉、白漢洛村與迪麻洛村只有三日。回程時因雪、雨阻斷交通,在貢山、昆明各再滯留一日,但滯留的日子並未白費,仍有許多收穫,容後再表。

《丙中洛之行》
看似艱辛的旅程,只要是符合天主的旨意,天主自會玉成。行前一個多月,天主讓我認識了蟄居花蓮的熊大哥。

熊大哥是70歲的退休老兵,1958年為義而受迫害,抛家棄子,與父親熊烈老先生遠逃至台灣,直至1988年因兩岸解嚴,才得以歸鄉。熊大哥有五個姓虎的弟弟和四個虎家姊妹,彼此情深誼濃,是蒙有天主特恩的大家族。

五十年來,當地沒有神父、修女,由虎大弟擔任當地的教會領袖,在1992年不幸被山洪沖走後,由虎二弟Gi繼任貢山縣教會領袖,管轄縣內十五座堂區,並努力培育數名修士、修女。
因 時差關係,但全中國又統一時間,所以在貢山早上約八點才天亮,年初三早上十點鐘,我們由熊大哥在縣城的家出發,Gi親自駕駛一輛八年舊的四輪傳動車,載著 熊大哥、我和女兒先去(1)茨開總堂—耶穌聖心堂,該堂美輪美奐,原來是2002年才建成,由教友自己出工出力,連雕像、壁畫、屋頂畫也全由Gi的大兒子 一手包辦,聽說他並未受科班教育,全憑天賦自通。該堂並附設男女宿舍各一幢,因為負有全貢山區教友培育訓練的重責大任。

公路沿著怒江西岸 往北行,東岸可遙見依山而建的村莊,與(2)永拉嘎堂,2004年才建成。(3)捧當堂,1996~97年重建,舊址被充公蓋小學,小學與教堂之間,有一 高瘦的桉樹,人稱瑞士樹,是五十多年以前,神父助手—瑞士籍的夏普蘭先生手植。(4)雙拉堂,是熊烈老先生歸鄉後,以戰士授田證代金20萬元新台幣,於 1990年建成。

快至丙中洛觀光區時,有個關卡,每人要收費50元人民幣,我們幸虧前座坐了兩位藏族本地人,因此手揚閘開,揚長而過。至 此向右往下望江底,可見著名的怒江第一灣,由北而來的怒江在此連轉四個90度,形成一個“U”字型的大灣,十分壯觀,此即我2003年在麗江所見的照片, 一了心願,大灣上住有少數人家,原是痲瘋村,現已改稱關東村。甫過第一灣,馬上又見一個類似的壯觀大灣,稱為桃花島,島上有一村落曰札那桶村,若續往內陸 東行,則可至阿魯拉卡村,此即虎家大弟的家。通往彼岸桃花島有一美麗紅色拱橋,是1964年所建,彼岸之學子若要就讀初中,則要跨橋來丙中洛鄉。此時向左 望去,已可見怒江岸邊最大的一塊美麗坡地,此即丙中洛鄉,有人稱此地才是「香格里拉」。

我們不入鄉城即轉入一顛簸岔路到(5)重丁天主堂;若沿公路北行往西藏邊界處,尚有(6)尼達丹堂,(7)秋那桐堂,(8)初崗堂。因時間不允許只好期待日後再訪。

重 丁堂的鑰匙負責人是丁大媽,也到了午餐時間,遂在丁大媽家午餐。丁大媽的大名在許多旅遊報導中都提及,聲名大噪,遊客都來此一宿,已建有可容42人的民 宿,仍然不敷年假穿梭不息的遊客使用。丁大媽也算熊大哥的親戚,免費招待了我們典型的藏族餐:石板粑粑、豆腐乳、豬血糯米與花椒麵、蕎麥腸子、糯米板、大 米餅(耳塊) 、(犛牛)奶茶、包榖蕎麥酒等。雖是第一次吃,我很能入境隨俗,吃得津津有味。
餐後訪重丁堂,該堂正在大興土木,重修擴建中,據謂 當年(1905年) 「白漢洛教案」發生後,法籍任安守神父(Annet Genestier)到昆明告狀,清廷賠款,重建了白漢洛教堂外,並來到此雲南、西藏邊界,建了秋那桐堂和重丁堂,任神父親自駐守在重丁堂以防西藏喇嘛入 侵,1936年任神父逝世,葬於重丁天主堂側,繼任的瑞士籍艾明禮神父在墓旁種有三株瑞士板栗樹可常相陪伴外,其餘原有房舍、修女院均已遭摧毀,墳墓亦只 剩一坏黃土,若非熟人指引,無人知曉百餘年前的拓荒者、播種者,竟然如此悽涼孤寂。我心生不忍,特捐出三千元人民幣作修墳專款用。回程時,破車除了車窗搖 不起來、車門開不了外,也頻頻拋錨,最久的一次,30分鐘後才被威武的熊大哥啟動,我笑說:「車子怕您!」心中卻心疼要奔波轄區十五個教堂的天主僕人,仍 使用如此簡陋破車,據說此車是八年前,台灣老兵—熊大哥捐出7萬元人民幣買的,(現在國產車要10萬人民幣,日製三菱牌的四輪傳動車要30萬人民幣,但會 耐用得多。)可惜我亦阮囊羞澀,心有餘而力不足。事後我和昆明的虎家修士提及此事,他說Gi曾歷經煞車不靈、方向盤脫落…等重重危機而大難不死,只能說天 主尚要重用,時候未到也。據我了解,Gi與大兒子全力奉獻教會,家庭經濟是由女輩製作豆腐、釀藥酒來維持的。(待續)


黃冠球 2013. 7.21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作文50+3] No 11: 部落格點閱率超過八萬點


弘一大師 -♫ 夢

今天我們慶祝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我們附小第十六屆部落格的點閱率,在部落格成立兩年四個月以後,已經超過八萬點。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謝謝大家繼續對部落格的愛護和支持。請同學們多多投稿,用實際的行動支持我們的部落格。


部落格團隊敬上 2013. 7.18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 10: 滷蛋的聯想


Glen Campbell - ♫ 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

我 很喜歡吃滷蛋,小時候如果中午的便當裡有一個滷蛋,我就高興得不得了,那褐色的蛋白和黃色的蛋黃總是令人垂涎三尺,不管是對半切開吃、整粒吃、單獨吃、配 飯吃或配麵吃,都是風味絕佳。坐火車去台北的時候,如果爸爸給我買一個鐵路便當,我也是興奮不已,因為鐵路便當裡也有一個對切的滷蛋。後來我自己做飯,如 果買了肉來紅燒,我一定滷幾個蛋,因為配著紅燒肉的滷蛋特別好吃。

我們小時候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能有一個滷蛋可以吃,就是很不錯的享 受。另外,我們小學的時候,台鐵還沒有什麼觀光號、莒光號之類的豪華列車,坐火車好像只有快車和慢車兩種可以選擇。那時去台北,若坐慢車,得花上兩個半鐘 頭,如果可以在火車上吃一個鐵路便當,喝一杯用玻璃杯裝的熱茶,好整以暇地在火車上,望著窗外的田野風光,坐在停了又停的慢車裡,吃完便當,喝完茶,過了 板橋、樹林、萬華,台北站終於到了。

媽媽知道我和弟弟都喜歡吃滷蛋, 在準備便當的時候,時常放一個滷蛋在我們的便當盒裡。那時我們還沒聽說吃太多蛋黃會造成膽固醇過高,危害健康。現在的人怕吃這、怕吃那;我們小時候,有的 吃就是天大的福氣,也沒聽說那個人在減肥。那時候肥的人好像也不太多。經濟起飛的代價也不小,人變得較不健康了,因為我們小時候,常常走路,這輛11路車 的雙腳,非常管用而且又很環保。現在的人,開車停車,找停車位、付停車費, 要是汽油漲價了也煩心,很少人像以前一樣,安步當車了。

我很 懷念我們小時候的歲月。不過懷舊歸懷舊,時間的腳步卻永不停留。新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空前未有的科技進步。例如,現在的電腦讓我們真正能做到「秀才不出門, 能知天下事。」在這個地球村上,距離已不是問題。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與遠方的朋友同步視訊,不僅可以聽到對方,也可以看到對方。再者,伊媚兒無遠弗屆, 難怪郵局的送信差事沒落了。此外,遠距教學嘉惠了很多,尤其是,落後地區的學子。藉由科技,世界在急速的改變。我們的部落格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讓我們時常 能在網路上不斷地開同學會,這個多年前不太可能的事,如今已美夢成真。

儘管歲月更替,好吃的滷蛋還是和以前一樣美味。吃滷蛋的時候讓我重 溫小時候中午吃便當和坐火車的甜美回憶,也驚覺五十多年竟一轉眼就過去了。我因而更加懷著感恩的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也不時提醒自己,要不斷的學 習,才能跟得上這個日新月異時代的腳步。我樂意與大家共勉之!


碧瑤 2013.7.17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作文50+3] No 9: 鳳凰城與瓊林相見歡


Glenn Campbell - ♫ By the Time I Get to Phoenix


看更多相片

其實我們這次六月去鳳凰城已是第四次了。 前三次打電話給瓊林都打不通。上次同學會之前,不知是年智還是竹麟聯絡到她,原來是地區號碼換了。我還笑說,三訪瓊林都訪不到,要四訪才訪得到。

五月的時候給瓊林伊媚兒,不久她打電話給我,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嬌嫩、清脆,像個年輕小姐在說話,我讚許她之外,也感嘆自己現在的聲音又粗又低沈,連歌都無法唱了。

在 鳯凰城出了機場後,進入眼瞼的是又高又直的仙人掌。  去旅館途中的公路整理得非常漂亮,有花有小樹,可是花和樹下沒有綠草而是乾燥的沙土。  我就奇怪沿途那些花和樹是怎麼活的。  遠處有幾座山,全是光禿禿的,真是不一樣的景觀。 看到禿山想起台灣碧綠的山嶺,看到枝葉稀疏的小樹,想起了賓州碧瑤家和麻州美波家那裏又高又大的老樹。 鳯凰城是屬於沙漠氣候,晝夜溫差應該很大,但是那裡晚上也還是華氏一百度,白天更不用說了。 無論在巿區或在郊外,放眼望去都是沙土色,可是竟然還聼說鳯凰城有好幾個高爾夫球塲,五月開始,打一次球只要美金十幾元,不過要記得,只有夏天才有這個價碼,他們的夏天是又乾又熱。  我們也經過一些高球塲,球道上都有碧綠的芳草,但是緊連著球道旁的土地就是沙土,造成明顯的對比,對比之下,球場的草顯得特別綠,看起來比德州的球還綠。 因為太熱,我們常在戶外停車塲找樹蔭下停車,然後再笑說那稀疏的枝葉連遮個汽車的窗戶都不夠,我有照片為證。城𥚃有很多地方牆上都用蜥蜴當裝飾,不知牠是否是亞利桑那州的動物代表? 我以為可以看到像手臂大般的蜥蜴,結果看到的和德州的蜥蜴一樣大,所以沒有給牠拍照。

瓊 林的住宅區很高級,大家的前院大都沒有草坪,但都整理得非常漂亮,偶而人家有塊草皮的,就顯得額外碧綠。 瓊林熱情的歡迎我們進門,我看到的是裝飾得藝術而乾淨的新房子,她卻說已住了20年了,房子還像新的,就是拜這天氣乾燥之𧶽。 可是在德州因為久旱不雨,大家的房子地基
開始移動下埳,房子開始龜裂,發生一些門關不攏的情形,有一次我家主臥室通外邊的門莫名其妙地大開,我們在晚上要睡時才發現,讓我們著實嚇了一大跳。  說著說著,瓊林的先生笑臉迎人的下班回來了,感覺上他是個隨和、友善而風趣的人,今天看了臉書才知道他還是個會做菜的好丈夫。 天色已晚,瓊林夫婦請我們去一家高擋海鮮牛排舘吃飯, 我們的敘舊是在飯店才開始的。

瓊 林小時候來我家外宿時,媽媽和外婆非常喜愛她的兩條長辮子,不時欣賞著,撫摸著瓊林那又長又粗的辮子。可惜我們班上的男生太頑皮了,常要拉女生的辮子,她 受不了,只好把辮子給剪了,成了短髮佳麗。可見我們班上那些小男生多可惡,只有學瑾比較勇敢,辮子留到畢業。 讓我非常羨慕的是到現在瓊林的頭髮還是很多。 我們還談到,她每天下課牽著她那輛新腳踏車陪我走到家門,她才跨上車,騎回家。 她那準備跨上車的那一剎那的樣子,到現在還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裹。 在附小我們一起參加乒乓球隊、歌詠隊、體育課女生穿黑色燈籠褲,有時我倆就約著穿白色燈籠褲。還記得瓊林和我曾約美琦和她妹妹一起去國民戲院看電影,還先 去隔壁餅店買不太好吃的巧克力糖,邊看邊吃。

我們一起懷念小畤候的種種,不知不覺已晚上九點多了, 因為第二天他們還要上班,我們也要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只好依依不捨地相互道別,希望下次他們能來德州玩。


照照  2013.7.14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作文50+3] No 7: 博愛里歡迎八奇會外會 (一)

前排左起:粹烈、益堂、瑞珠、郭達壯老師、陳瑞嫦老師
後排左起:冠英、家璋、八奇夫人、八奇、炳楠

看更多相片

Linda Ronstadt - ♫ Long Long Time

今年初,藉由年智的協助,我們找到了八奇。他預定七月初返台探視住在新竹的母親,因此我就和五十二年未見面的八奇,透過伊媚兒討論如何與同學們相聚。又知他想見見郭達壯老師及陳瑞嫦老師,並想回附小看看,因此我就連絡了在台的同學,訂在學附小旁邊的兩相好餐廳聚餐。

七 月七號那天冠英、粹烈和夫人遠從台北到新竹參加這次的聚餐,我們很感謝他們從台北趕來和大家相聚。八奇的美籍夫人,也令我們驚喜地和八奇一起參加這個盛 會。因此,席間大家用中英文夾雜著交談,好不熱鬧。冠英不愧曾在國外當過駐外新聞官,馬上以流利的英文與八奇的夫人互動,讓她不會因為不諳中文而過於孤 單,鎧陳夫人張老師亦撥冗參加,讓我們憶起鎧陳對同學會的貢獻。

這次歡迎八奇回新竹的聚餐,一共有十三個人參加,包括:郭達壯老師、陳瑞嫦老師、鎧陳夫人、粹烈和夫人、益堂和夫人、瑞珠、冠英、家璋、八奇夫人、八奇和 炳楠。超過半個世紀的分別,讓所有與會的老師和同學們格外珍惜這個難得的相聚。八奇帶著美籍夫人,冒著大熱天,從蘇州來和我們大家見面,令我們十分興奮和 感激。

餐畢,我們一起去逛附小,喚起了許多美麗的回憶。例如,禮堂被改建了,但是觸景生情,揮不去我們對禮堂的諸多回憶。逛完附小,大夥兒到我家小坐,還是有說不完的話。

我又要再引用一次我的名言:「快樂的時候,時光總是飛逝!」最後道別的時候到了,大家才依依不捨地互道珍重,希望不久的將來,大家又能再相聚。

謝謝與會的陳老師和郭老師!也謝謝所有參加博愛里會外會的同學!


益堂 2013. 7.11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作文50+3] No 8: 博愛里歡迎八奇會外會 (二)

前排左起:粹烈、粹烈夫人、益堂、瑞珠、郭達壯老師、陳瑞嫦老師、八奇、炳楠
後排左起:冠英、家璋

Louis Armstrong -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可 skip ad )

各位同學好。

今 天我與內人就要回蘇州了,這次回台灣很高興能與同學們見面,同時也有機會回附小走走。 五十多年了,變化真多。看到各位身體健康,生活快樂,真的很高興。見到了陳瑞瑺老師和郭達壯老師,尤其令我欣慰。回想當年無憂無慮的生活,真為自己慶幸, 曾為附小的一員,能在那裡接受了最好的啓蒙教育,為日後的教育和人生方向,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感謝益堂的安排,這次的小聚會是我們夫婦來台的一大盛事,它帶給我們無數值得回憶的時光。

您若有機會來蘇州,或威斯康辛州, 切記告知,我將略盡地主之誼。

希望明年夏天仍能再和大家相聚。


八奇於桃園機場 2013.7.9

[作文50+3] No 6: 我的小鎮故事


美國伊利諾州,威爾米特城的港口

鄧麗君 -♫小城故事

哇!同年級有24對雙胞胎 (連接文章來源,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一號聯合新聞網)

在六月十一日聯合新聞網上,看見一則有關我們居住小鎮的新聞。我們鎮上的一間小學在同一年級裡有24對雙胞胎,被正式登錄金氏記錄。猜想這一則新聞與照片,可能上了聯合報或聯合晚報的版面。國內的同學也許有看到。

海克瑞斯特初中 (其實應該是高小) 只有五年級和六年級。每個年級約四百學生。校園的大小與附小不相上下。我們住屋與這間小學的位置就如當年映光和漢平的家與附小的相關位置。每次學校有母姊會,家長們停車,會沿著我們屋前的街道把整條街邊都停滿了。

上個禮拜這則新聞在本地的報紙出現。新聞中提到威爾米特 (Wilmette) 的海克瑞斯特初中。照片裡許多年輕的臉龐,就是平日我們屋前走動的無憂少女、少年。

本 鎮華人自己為Wilmette的音譯是「唯而美」。海克瑞斯特初中的名字是Highcrest Middle School。 Highcrest  的字義是高的浪尖。因為我們的鎮濱臨密西根湖,有喜愛帆船的人口。密西根湖廣深似海,有時也有險惡的風浪。也許這是這所學校名字的由來。

我 們鎮上黃面孔的居民至少也有十分之一。但是相片中沒有一對黃面孔。不知原因為何? 一般講到雙胞胎,我們想到的是長相極為相似的同卵雙胞胎。在這24對雙胞胎中,只有兩對是同卵雙胞胎。她們是第一排左邊的兩位和第二排左邊的兩位,她們都 戴著黑邊眼鏡。現在美國百分之三的嬰兒是雙胞胎。有這麼多雙胞胎,不知道是否與使用試管嬰兒的手術逐漸普及有關?

新聞中還提到目前同年級有16對雙胞胎的舊紀錄保持者的三個高中。其中的伊利諾州帕克瑞奇(Park Ridge) 的緬南高中 (Main South High School) ,就是希拉蕊柯林頓當年的就讀的高中,距離我們不到半小時車程。

威爾米特、海克瑞斯特初中、帕克瑞奇、緬南高中。如果不是在地人,僅僅憑藉這些音譯的字詞,要去還原到原本的英文大概不容易。

在這炎炎夏日,我樂於和同學們分享這則有趣的小故事。


年智 2013. 7.9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作文50+3] No 5: 周遊東歐五國之二

德芮莎修女雕像

看更多相片

Andre Rieu -♫ Alte Kameraden 2009

這 次走的五個國家,其中Romania、Bulgaria和Montenegro以信奉東正教為主,Macedonia和Kosovo以信奉回教為多數。 從Macedonia 首都Skopje到Kosovo 首都Prishtina的汽車旅途中我搶拍到一張教堂和清真寺並排的景象。在這裡宗教顯然可以和平共存,令人雀躍。假如世界各地都能宗教包容該多好啊!

Kosovo的人均GDP 是US$7000,到達首都Prishtina下了長途巴士,在車站花NT$42買個回教漢堡就可以吃撐了!

這個苦難的國家到今天都還沒和雪爾維亞完全解決獨立建國的課題。

但是完全不影響人民的生活品味和幸福指數!

而著名的德芮莎修女就是來自於Prishtina,市中心她的雕像象徵一份榮耀。

從Kosovo首都Prishtina到Montenegro首都Podgorica沿途全是高山。山脈綿延,空氣清新,毫無污染,視野廣闊,風景美不勝收。

Montenegro首都Podgorica在二次大戰末期被炸全毀,戰後共產主義時期執行住者有其屋政策,大量興建住宅,市區景觀顯得平淡,不過河邊風景還是挺美的。

出門在外就會放縱自己,冒著痛風的危險,每晚還是要嚐嚐當地的啤酒:

總 結:這五個國家受資本主義的影響尚小,市區雖然沒有大百貨公司及大賣場, 可是小型商店林立,別有一番風味。這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沒有中歐的這麼遠,比較親切。人民都很樂觀知足,少遇東方人,我到處都很受禮遇。巴爾幹火藥庫連同 以前去過的Slovenia我已走過六過國家。Albani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Croatia是下一次的目標。如果成行之前外交部能將Serbia的免簽證談判成功,我就有機會把巴爾幹火藥庫走完全矣!

沿途照了幾百張照片,我樂意和大家分享一些這次旅行所捕捉的美麗回憶!


家俊   2013.7.7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作文50+3] No 4: 周遊東歐五國之一


看更多相片

- ♫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非常感謝我在海洋中心的同事們,在我離開時,他們體貼地合夥送我一個iPad,這個平板電腦真是好用。有了它,出門在外不怕迷路。尤其感謝文榮幫我安裝並教我使用MapWithMe這個軟體,讓我隨時知道自己的位置,闖天下膽子就大了。

這 次出門十四天,周遊了五個國家:Romania、 Bulgaria、 Macedonia、 Kosovo 和 Montenegro,多少彌補過去三年該做沒做的功課 -「周遊列國,增廣見聞」。如今六十國的旅遊記錄已到手,下半年和明年我還得加緊努力,希望到六十五歲生日時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周遊六十五國記錄!

和往常一樣,出門的標準裝備就是一個背包。對背包客而言,這算是輕裝備。不要小看這個輕裝備,裡面電熨斗、吹風機、傘、針線包、藥品...,可是一應俱全呢。至於每天出門逛街,背個布袋,裝一把傘、一瓶水加個iPad就可以啦,當然還有相機用來寫日記囉。

這趟旅行是探險之旅。沿途不但語言不通,文字也很不一樣。出發前,說完全不緊張是騙人的!
在我的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火車車廂上起迄站標示牌,字母即使認得,發音也不同,有些字母甚至於根本沒看過!

不過沒關係,隨身帶上小抄,慢慢拼音也還知道什麼是什麼,就這麼到處闖天下啦。譬如BAPHA = VARNA,СΟφИЯ = SOFIA。走在路上,小抄不離手,很有趣,對吧!

我 從臺北搭華航nonstop直飛德國法蘭克福,再轉機飛到羅馬尼亞首都Bucharest,前一晚23:30起飛,第二天下午15:30到達。羅馬尼亞對 外來客的服務蠻貼心的,機場有公共汽車直達市區,行車45分鐘,票價約NT$20,售票亭有英文價目表,買票、坐車毫無困難。

布加勒斯特有小巴黎之稱,連凱旋門都很像。而布加勒斯特大學也挺氣派的。

「羅馬尼亞人民宮」是國會所在地。根據金氏世界記錄,人民宮是全世界僅次於五角大廈的第二大建築物,也是最大的民用建築。從我住的公寓(我沒住旅館)看出去,夜景倒是挺壯觀的。

布加勒斯特火車站是舊式一頭栽進來的形式,顯示這個城市很早就有鐵路,是十九世紀在歐洲有一定地位的表徵。羅馬尼亞所得並不高,只有我們的一半不到,不過這完全不影響人們愛花的雅致。

從布加勒斯特到保加利亞邊界小鎮Ruse,車行三小時,單軌,平均時速50km/hr。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大部分國界以多瑙河為界,跨河過邊界的橋是雙層 的,火車走下層、汽車走上層,和長江大橋的形式一樣。保加利亞的Ruse和羅馬尼亞的Giurgiu隔著多瑙河遙遙相望,這是自古以來跨越多瑙河的重要渡 口。

在Ruse沿岸的貨輪,船頭的保加利亞文船名和跟在後面的英文字母完全一對一對應。多瑙河邊的古堡從西元前四世紀起,歷經羅馬帝 國、保加利亞帝國、奧圖曼帝國,兩千多年來一直是軍事要塞, 2007年才由保加利亞政府從軍方手上交給一個民間基金會管理,由歐盟出資補助,有系統地進行古蹟整理與維護。

這次旅行主要的任務是出席 歐盟研究計劃的工作會議,計畫主軸是探討氣候變遷下,海岸防護的因應策略。會議在黑海沿岸保加利亞第二大城Bapha召開,該城是保加利亞海洋研究重鎮, 也是該國黑海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不要搞錯,Bapha者,英文Varna也!第二天的大會晚宴,菜色平平,道具可是五光十色。和大陸的學術同行相談甚 歡。

會後搭夜車去首都COφИA,夜晚22:00啟程,睡一覺清早6:25到達。Sofia大學主樓上的文字一對一對應的是 Sofiyski Universitet „Sv. Kliment Ohridski”。這座看起來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其實是1920年代的產物,由一對兄弟捐資興建。前方地鐵廣場有小提琴手演奏古典音樂,氣氛好迷人。 我坐在廣場陶醉了個把小時,臨走給了音樂家二歐元,感謝他讓我渡過美好的個把鐘頭。

Macedonia (馬其頓)首都Skopje 居民以回教徒為多數,市內有很多清真寺,還有一個大市集(Bazaar)。從土耳其、科威特、印尼到新疆,市集的形式和功能都是一樣的,這個文化散佈的範 圍真廣啊。但是西元前300年羅馬人興建的石橋和神殿,仍然維護得很好。馬其頓的人均GDP 是US$11,000,可是人民表情愉悅,但見廣場上推嬰兒車的、小孩搖搖晃晃學走路的、牽狗的、騎腳踏車的、情侶擁吻的、老年拄拐杖的齊聚一堂,幸福指 數顯然比我們高很多,哪冶ㄚ呢?! (註:台語,「怎麼是這樣」的意思)

待續


家俊   2013.7.6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作文50+3] No 3: 我的新「膝」望 (三)


鈴嬌和夫婿

大合唱- ♫ 明天會更好

無 法自如地行走,是相當不愉快的事,況且職場多年,東奔西跑隨傳隨到的性格,那能像籠中鳥被困。所幸先生蠻體諒的,他知道「換空氣」對我很重要,於是備妥輪 椅.手杖,我們曾遠赴阿拉斯加.澳洲.紐西蘭..旅行。為老婆推輪椅,我家先生獲得旁人無數次的豎拇指,按「讚」!但他總是回應一聲苦笑!

2008 年後,疼痛開始難耐,踝膝都困擾,我開始打玻尿酸,一個療程花6000 元,可以減緩疼痛,但也僅能維持半年。2009年,我的老同事傳給我慈濟大林醫院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消息,上網一查,才知道除了置換人工關節外,還有鮮為 人知的關節鏡軟骨再生術。原來,這是一件「獨門」的手術,關節中心的呂紹睿主任從一個屏東農婦的手術中發現膝蓋內側,有一塊「皺壁」組織,長年累月的磨擦 造成軟骨受損,演變成退化性的關節炎。

去掉已經像菜瓜布般的皺壁組織,相信人人都有自我療癒能力的呂醫生,如獲至寶地認為軟骨有機會再生。從此,大林醫院的膝關節手術馳名遠播。連高鐵站的計程車司機都知道遠來客到大林,幾乎都是為了膝關節。

但,沒想到上網初診掛號得排四個月。只能耐心地等待,終於見到溫文儒雅的「呂紹睿」醫生,X光片判讀下,我的左右膝已達二.三級(損傷程度共分四級)的退化程度,必須手術清理膝關節,讓被認為不能再生的軟骨,恢復生機。手術排定在一年六個月後。

我又一次耐心地等候,只是沒想到十年前曾隨證嚴法師參加動土開工的大林醫院,我也派上用場。2012年4月26日上午,進行雙膝手術,歷時約一小時,住院四天三夜,三個月回診一次。

至 於詳細的治療過程,與呂紹睿醫師的經歷,我建議進入大林醫院的「關節中心」網站查看,或進入「呂紹睿主任」部落格閱讀,可以發現醫師的心路歷程,非常孤 獨,十分浪漫,相當有文化底蘊,他自認是「俠醫」刀不輕易出鞘!如今,為了眾多膝關節病人,他的刀已預約到兩年後了!成功的病歷已超過兩千多件。

然而最令我感佩的是;呂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包括諮詢師.衛教師與復健師,術前不僅能充分瞭解病情,還有圖片與VCR的手術影片說明,清楚地知道整個過程,術後還教導必須持之以恆地復健。

一 年後再回診,X光片看到關節間有了平整的間隙,醫生告訴我要繼續追蹤三年,才能認定成果。我欣然接受。同時,我也詢問呂醫生,可不可以做PRP 的治療,也就去年才引進台灣,利用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萃取生長因子,再注射疼痛的部位,可以緩解膝蓋的不適。呂醫生說,他已經準備好了,就待院方的經費 核准。我的新膝更有望了!


鈴嬌 2013. 7.4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 2: 我的新「膝」望 (二)


鈴嬌和夫婿在母親曾煥書畫展前留影

-♫ 外婆的澎湖灣

左腳踝的難纏,據我的理解是因為七塊跗骨與跖骨,要完全對位,才能行走自如,否則,就是一步一痛。受傷後的三年,一共動過八次手術,釘上鋼釘,又拔掉鋼釘來回六次,加上右膝兩次,受盡折騰,直到1988年,碰上「連戰打老婆」的新聞,方瑀為我解決了大問題。

受傷後,我拄著手杖上班,報館很體諒讓我做些比較靜態的工作。民國七十七年,立法院爆出八卦,黃姓立委質詢「連戰打老婆」(google關鍵字搜尋達6000則以上),引起媒體極大的關注,時報周刊也不甘示弱,大幅地闡述。不料連家因此震怒,揚言要對周刊提告。

被 告總是個麻煩,況且對方是個高官,報館決定調解,劃下版面做「平反」。於是主管帶著大隊人馬到連家,由我負責採訪寫作,連家大大小小全員到齊。當時,大姐 惠心,最為激動,強力為爸爸媽媽辯護,勝文也不遑多讓,口才一流,倒是勝武很安靜,最小的妹妹「小珠」詠心,還是個模樣可愛的小學生。

當然我需要生花妙筆,把父慈子孝,「戰哥」疼老婆,都一一闡述,提告的問題終於圓滿落幕。不過,當天採訪完畢,方瑀很關心地問我,「為什麼像個老太婆拄著拐杖出門」?

方瑀和她的好友朱婉清,我們都是舊識。新聞的委屈和對朋友的關懷,她都在意。我把車禍的苦難,敘說源由,她當下就幫我找到台大的鄭醫生,第二天門診,隔天就安排手術。果然不愧是名醫,三個月後,我的腳踝問題解決了,找對醫生真是要靠緣份啊!

方瑀這份「拔刀相助」的恩情,我銘記在心!她是我心目中永遠的「中國小姐」。海峽兩岸「破冰之旅」後,連爺爺的歷史定位不容小覷,連奶奶的裝扮行頭,絕對稱職,「夫人」的名號更是當之無愧!

為我動刀的鄭醫生,已辭世,感念醫師能除病苦,總願「華陀」轉世,能一來再來。

近 年來,我的健康頻出狀況,每跑一趟醫院,就十分自責,不該給醫生找麻煩,他們都太辛苦,太勞累!但有一幕卻是我永遠都難以忘懷的;鄭醫生在中山醫院為我開 刀那天,手術室可能為了緩和冰冷緊張的氣氛,護士小姐們一邊準備就位,一邊聽音樂,播放著竟是蔡琴的「最後一夜」!慶幸那一刀成功了,沒想到二十二年後我 可憐的雙腳又得動刀!

(二 待續)



鈴嬌 2013. 7.3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 1: 我的新「膝」望 (一)

左起:家俊、坤泰、寧遠、蔡老師、謝老師、鈴嬌、新新和松樑

童謠 -♫ 我是隻小小鳥

膝蓋手術滿一年了,依約回診,還是忐忑不安,不知道X光片下,會告訴我什麼樣的結果。

台北的醫療資源已經相當優越了,我卻必須搭高鐵轉計程車,來回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為了膝蓋找新希望,這段醫療旅程,單單掛號門診排隊,就等了四個月,決定手術又排隊等了一年六個月。聽說,今年預約手術已經排到兩年後了!

只要看到候診室裡,滿滿的病患,到了午餐時間,診療室外牆的號碼燈還亮在 「24」時,你都必須更有耐心的等待,醫師護士過午不食地忙碌,他們的辛苦又豈是任何人可以代勞的。

老遠地追求新膝望,必須話說從頭;二十六年前,我遭遇一場差點致命的車禍,午夜十一點多,獨自開車從報館下班,行經新生高架路橋時,被一輛逆向而來的計程車,飛越中線迎面對撞。兩車全毀,駕駛人全卡在座位上,肇事者酒醉,斷大腿。受害者左腳踝骨折,右膝軔帶斷裂。

那場災難長達三年,八次手術,直到連戰夫人方瑀為我介紹台大鄭醫師,手術後,我才放下手杖,恢復步行。(這段因緣待續二)

也許是受困太久,加上對骨骼的認知太少,不懂得保養呵護,繼續穿著高跟鞋趴趴走,十二年過去後,創傷的後遺症出現了,當年受傷最嚴重的左腳踝,開始變型,走久即疼痛,腫脹,退化性關節炎上身了。

惹禍後才開始注意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原本就不允許過度磨損,關節與關節間的軟骨像潤滑劑墊片,一旦磨損,骨頭硬碰硬,疼痛不良於行就發生了!

沒 想到左腳踝出現問題後,開始使用手杖輔具,身體重心不知不覺地偏向右方,右邊的膝蓋也開始疼痛,事情就大條了!這是2003年就發現不對勁的事,我知道從 此無法跑跳爬碰了,為了解決行走的困擾,幾乎跑遍各大醫院,聽取醫生們不同的見解。台大的王崇禮醫生並不建議我置換人工關節,主要是人工踝關節的成功率不 高,他認為非到必要,不做破壞性的融合治療,也就是把腳踝有關的跗骨.跖股和小腿骨融合固定,以助行走穩定。


(一 待續)


鈴嬌 2013.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