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作文50+8] No. 22: 金廈之旅(四)






今天是金廈之旅的最後一天,所以行程也和前三天一樣,排得相當緊湊。一早用餐後,我們就造訪位於「五老峰山」下的「南普陀寺」。這座「南普陀寺」緊臨「廈門大學」,它是華僑「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4月所創立的,它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由華僑所建立的大學。直到1937年,「廈門大學」才改制為公立大學。在我見到這所依山傍水的廈門大學時,不禁想起在大學教我們「意外保險」這門課的恩師「楊坊山」先生。他就是畢業於這個頂頂大名的廈門大學;他也曾經是廈門大學的足球校隊隊員。楊老師作育英才無數,保險界不少從業人員都是他的學生。我何其有幸,曾經與楊老師共事於「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達七年之久。楊老師教我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讓我終身受用不盡。造訪恩師曾經求學過的地方,難免觸景生情,對這位亦師亦友的恩師,我永懷感激。

「南普陀寺」是供奉觀音菩薩為主,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以前遊客來時還得買門票始得進入寺內,現在可能經營有方,不必購票就可以進入。依當地導遊的說法,「南普陀寺」的觀音菩薩特別靈驗,若香客的祈求應驗時,香客得回南普陀寺還願三次。我想心誠則靈,何需還願三次?也許這就是「南普陀寺」香火鼎盛的原因。

接著我們前往「胡里山砲台」參觀。這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古砲台,砲台中存有「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世界現存最大的280毫米的海岸砲,它的射程可達6460米。整個古砲台分為後山區、營房及戰坪區等三個區域;後山區由於居高臨下,可遠眺廈門的濱海公路及海岸線。大家紛紛在枝葉茂盛的榕樹下消暑及拍照。之後我們轉往戰坪區,那裡有東西兩處砲台,這些砲台是由烏樟樹汁摻和石炭與糯米,再拌和泥沙所建的成歐洲地堡式及明清防禦陣地的半地堡壘。

導遊告訴我們此砲台原先有兩門,但在五零年代的大躍進時期,人們把其中一門拆下來煉鋼。放置砲台的碉堡在國共對峙時,被用做中共對金門心戰喊話的基地;心戰人員在碉堡內工作,巨大的喇叭則設立於山上對著金門。這情景與我們在金門「馬山觀測所」,所見如出一轍,現在西線無戰事,金門廈門均開放觀光,兩岸人民可以享受藉著觀光帶來的財富。

現在僅有的一門砲,據導遊的解說,此砲台自興建後只發射過三次砲彈,其中包含興建後開始的試射,還有一發則是在抗戰時期,擊沈一艘日本軍艦,立下戰功。這門花費白銀5萬兩的砲台,也是清朝晚年洋務運動下的產物,當時的清廷著迷於船堅砲利而無法由內政改革,面對外強的貪婪要求割地賠款,國力耗弱,終於被「孫中山」所率領的的國民革命軍所推翻。

最後我們轉往以前的營房,那裡有依據當時清軍的官兵辦公室及宿舍製作的電動蠟像。導遊說這些唯妙唯肖的蠟像本來可以說話而且能動,但因年久失修,現在只能靜靜地供人觀賞。

很遺憾,由於時間限制,「胡里山砲台」所提供的清軍砲兵操演,我們無法觀賞。接著我們再由廈門「五通碼頭」搭船返回金門「水頭碼頭」,然後我們立即前往「翟山坑道」參觀。這條坑道位於「古崗湖」東南方的「翟山」山腹裡,工兵們從民國50年開挖,歷經5年才完工;這是一條由陸地通往海面的地下坑道,整個坑道皆是由花崗岩開鑿而成。進入坑道後才見到水道,它總長357公尺,寬約11.5公尺,高約8公尺,可容納42艘小艇。這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823砲戰時建造這條坑道的目的是在使我軍運送補給物的船隻避免被共軍砲火攻擊。

四天三夜的金廈之旅,在長榮航空安抵松山機場後落幕。金門因駐軍的減少,當地的經濟轉型成戰地觀光;廈門因停止砲戰也轉型成商業及觀光城市。看來雙方各自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這項工作尚待有智慧和遠見的領導者帶領大家邁向康莊大道。


益堂 2018.9.27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 21 金廈之旅(三)




位於大金門島西南方的「水頭」碼頭,現在是小三通兩岸往來的定點直航港口。在「水頭」碼頭附近有一個聚落,它包括了從清朝乾隆年間到清末民初不同時期的古厝群。乾隆時期的古厝建築風格以梳式佈局的「頂界十八支樑」為主,其屋宇氣派,藻飾華麗;清末民初的古厝建築,則以由華僑匯錢回金門所建築的洋樓群為代表。這種古厝建築呈現巴洛克式風格,比如,古典的迴廊、列柱、優美的牆壁磚雕和屋頂的泥塑動物造型等。人們可以一睹這些洋樓競相爭艷,互別苗頭;這些建築與金門民俗村內的閩南式建築迥然不同。

由於時間限制,我們無法參觀每一棟建築,導遊只帶我們參觀了「得月樓」及「黃輝煌洋樓」,因爲這個地方位於整個水頭洋樓建築群的中心,以「近水樓台,先得月」而命名的「得月樓」,是用來警戒及防禦盜匪的槍樓。它的牆壁上有精美的雕飾,因此有其獨特的風格。「黃輝煌洋樓」的外牆有民國20年的浮雕,標示其建築的年代。它的頂端牆壁上也有一座指著12點40分鐘時鐘的浮雕,這是「黃輝煌」先生建造此洋樓時特別告誡後代子孫,切記他的成功是在別人12點休息時,他比別人多工作了40分鐘,因此才有這份成就。他希望子孫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真是用心良苦。

由金門的「水頭碼頭」搭船,由於天候良好,海面平穩,船隻並不顛簸,暈船的顧慮自然不是問題。船隻航行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就抵達「廈門」的「五通碼頭」。接著我們前往「五緣灣濕地」,這是廈門最大的公園,也是濕地生態園區,在海邊有一座「九曲木橋」供遊客觀賞休閒,另一側為海水浴場,對岸大樓林立,我們見識到廈門的欣欣向榮與蓬勃的發展。

「鼓浪嶼」是我們這次在廈門的觀光重點,以前遊客是在中山路附近的碼頭搭船,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但是由於每天前往鼓浪嶼的遊客太多,廈門當局另外闢建了一座碼頭供觀光客搭乘船隻,原有的碼頭則供本地市民搭乘。這種分流的方式,使觀光客搭乘船隻的時間要多出二十分鐘,然而觀光客還是絡繹不絕。何以鼓浪嶼成為到廈門必遊的觀光旅遊景點呢?這是因為在於清朝時,有十四個國家把他們的領事館設立於此地,因此有不少富商認為在這裡居住具有安全感,因此紛紛蓋起不同風格的建築物,有的建築具有歐陸風格,有的是巴洛克式風格,還有的是哥德式尖頂,繽紛的色彩洋溢著古典浪漫的風情。這裡如同萬國建築博覽會,這也是鼓浪嶼吸引無數觀光客造訪的主要原因。

下了船,岸邊有電瓶車供遊客搭乘環島,票價每人50元人民幣。我們有的旅友就搭乘電瓶車代步,而我們十幾位勇腳就安步當車,沿途欣賞鼓浪嶼美麗的海岸線。不久我們就與搭電瓶車的旅友相會於「菽莊花園」,它是台灣「板橋林家」的「林爾嘉」先生於西元1913年所建立的私人花園。這個花園分為「藏海園」與「補山園」,它背依日光岩,前臨大海,建築師利用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興建了「聽濤軒」、「招涼亭」、「四十四橋」及「十二洞天」等十大美景。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能沿著「藏海園」觀賞部份景點。位於「聽濤軒」上方,當地的觀光局於西元2000年建立了一座「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內陳列了40多架古典鋼琴,包括名貴的鎦金鋼琴、100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及最大的立式鋼琴等。此外,這個博物館還介紹世界鋼琴的發展歷史及中國有名的鋼琴演奏家的生平,展現廈門鼓浪嶼是「鋼琴之島」的形象。

參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後,當地的導遊就帶大家到土產店要大家買伴手禮,因為此地臨海,所以店裡的土產大多以海產品為主,因為觀光客是他們的主要客戶,所以產品的價格不貲,加上大家期待去逛廈門的中山路,所以這趟購物之旅就不了了之。

此時大家又兵分二路,搭電瓶車就直接到碼頭,我們安步當車者也沿途欣賞街景。在路上我們看到一座外觀雄偉壯麗的哥德式教堂,那裡有許多新人在教堂前拍婚紗照。我見到此情景,就要求夫妻檔的旅友也一對對地拍照,等到要拍攝「鳴文」夫妻時,「鳴文」兄才發現其夫人未跟上隊伍,不知在那個分叉路口時,她就沒跟上。再數數全部人員,慘了,「佳榮」兄嫂也不見了。雖然鼓浪嶼只有1.84平方公里,但是要到那裡找這三位仁兄姊?為了尋找失蹤人口,當地導遊只能回頭找人,我就權充導遊帶其餘的伙伴先行到碼頭與坐電瓶車的旅友會合。我祈禱這三個失蹤者能自行前往碼頭與大家會合。我們到了碼頭以後,很欣慰地發現他們自行問路也已經安抵碼頭,這下只要連絡上「鳴文」兄及導遊就可以安然接束這場尋人的戲碼,誰知他們的手機竟然無法接通,真是糟糕!找回三個人,又丟了兩個人。眼看登船時刻慢慢接近,我只好先請大家排隊等候登船,同時一面等候領隊及「鳴文」兄的出現。終於在最後一刻,他們兩個人汗流浹背地及時趕上,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回到廈門本島,大家逛了廈門最熱鬧的中山路,沿路攤販的喊賣聲連連。我們聽說此地的花生湯最有名,而且一碗才人民幣8元,所以我們不免俗地也買來嚐鮮,我掏出的現金居然被拒收,原來顧客要先買「易付卡」才能支付款項,於是大家一起先買張「易付卡」,這才解決了這個被拒絕收現金交易的窘境。後來,我們在路上見路邊攤的攤販也有設置刷卡機,便利交易。這個件事令人省思,藉由科技的發達,商業交易的方式已經由「無紙化」進步到「無紙幣」了。

當晚我們住宿於與台北的「大倉久和飯店」隸屬同一集團的「廈門日航大酒店」,其設施與服務皆有一定的水準。大家早早休息享受飯店的設施,而婉拒了當地導遊安排的按摩節目,希望明天大家在最後一天的旅遊時能精神奕奕。


益堂 2018.9.24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作文50+8] No. 20: 金廈之旅(二)




「昇恆昌金湖大飯店」臨近金湖,它是金門最大的一座人工湖。當初國軍轉進金門,發現金門是一個光禿禿的小島,胡璉司令官於是運用軍力開鑿人工湖蓄水,植樹,並建築公路,為此,金門人至今仍然非常感念胡璉司令官的豐功偉業,使金門從一個寸草難生的地方變成一個「青蔥耀眼,大地盡碧」的地方。

一早起床,我自行前往金湖畔的「中正公園」做晨間運動,環著金湖的步道綠蔭夾道,清風送爽,湖面閃爍著晨曦和金碧輝煌的倒影,我不禁讚歎這湖光美景,當然也緬懷當初在此鑿湖造林官兵們的偉大貢獻。

餐後我們即赴位於「太武山」的山腹,聞名於世的「擎天廳」。進入後,我們聽取「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解說員簡介建築此廳的過程。當初為開鑿這個花崗岩的山洞,還請成功大學的「羅雲平」教授指導開鑿的方法,再由69師師長「袁子濬」於51年開始,率1000多名官兵,分三班制,不分日夜施工。他們先用火藥填入小洞再予爆破,再由上而下挖掘,歷時一年而成。全廳不見一根樑柱,長50公尺,寬18公尺,高11公尺。擎天廳做為戰時指揮部、傷患醫院和遊樂中心。位於擎天廳的後方,放置曾經在金門駐守的部隊旗誌。我遠望我服役時的「誠實部隊」軍旗亦列於其中,不免回憶起初入部隊時,我們的部隊剛好由金門回台灣換防;待我要退役時,部隊又要前往小金門駐守。我因退伍在即,只好留下來交接,所以無緣與部隊前往金門。但我非常高興看到我曾經服役過部隊的隊旗飄揚於擎天廳內,因此我特地前往拍照留念。

接著我們參觀「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及「823戰史館」。俞大維先生是一位文人國防部部長,他也是一位世界級的彈道專家,其一生高風亮節,為國貢獻,功績無數,所以人們特地於「榕園」旁設立紀念館以資緬懷。館內還保有一本被砲彈碎片擊中的洋文書籍,當時若非此書籍擋住砲彈,俞部長的性命恐就不保,不過有一崁入他腦部的砲彈碎片,直到他去世後才取出,可見當時砲戰有多危險。

「823戰史館」詳細描述民國47年,在短短的44天裡,金門承受了47萬餘發的落彈,其後又經歷20年單打雙不打的打擊情況,直到民國67年中共與美國建交,才結束對金門的砲火攻擊。這段戰史也讓世人了解過去金門肩負並悍衛了中華民國之重擔的神聖使命。

中午我們前往金門有名的「高坑牛肉麵店」享受牛肉大餐,各式各樣的牛肉菜色,讓我們吃得不亦樂乎。接著,我們由「水頭碼頭」前往「小金門」,坐船十五分鐘不到,就到了「小金門」,在「小金門」,我們參觀了「鐵漢堡」及「地雷館」,了解到地雷的可怕。當初為了加強固守海岸線的國防,金門的士兵們在海邊埋下數不清的地雷。這些地雷固然防禦共軍的登陸,但它們現在是金門軍民的一大威脅,金門人無時無刻得提心吊膽,避免誤觸,以免造成嚴重的傷亡後果。為此當局特設「排雷大隊」,專職掃雷。在設「排雷大隊」之前,曾委託「辛巴威」籍的排雷專業人士「方威爾」前來排雷。他在抵達金門前,已經有十多年的排雷經驗,曾拆過三萬多枚地雷,卻因為他同事的疏忽,造成地雷的爆炸,令他難逃死神的召喚。可見排雷不易,如何讓百姓無憂無慮免於恐懼地雷,應該是這排雷大隊設立的初衷。

「湖井戰史館」是紀念「大二膽」、93、823諸次戰役中承受共軍砲火轟擊,仍然屹立不搖的堅毅精神。友人「佩南」的先父曾在此指揮砲陣地,準確地擊中共軍的雷達站,讓我軍的補給船隻免於遭受到共軍砲火攻擊,對當時的補給作業功不可沒。據說當時「湖井戰史館」設立時,這一段戰史曾經被記載,但現在不知何故,這件事情的原委被去除,許多戰史的流失是非常可惜的,最後大概只有自己的子女去緬懷先人的英勇事蹟了。

當時金門的補補給全靠船隻的運送,船隻為了躲避匪軍的砲擊,沿岸鑿開山洞,讓船隻停靠,方便卸貨。我們參觀位於小金門的「九宮坑道」,那裡鬼斧神工的建設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整個坑道內可停泊船隻,當初人們是如何開鑿這個坑道的?那真是一件不簡單的工程。憶起往昔同學談起到金門服役,最怕的不是共軍的砲火,而是在開鑿山洞時,用炸藥爆破後,士兵用臉盆搬運石頭時,不小心誤觸未爆炸的火藥所引起的爆炸,這種情況發生時,所造成的死亡及傷害更是令人害怕。所以我們在訓練中心結訓後,最怕抽到「金馬獎」不是沒有道理的。

然後我們由「小金門」返回金門。在用餐前,因當日適逢「浯島邑主城隍爺」遷治三三八年慶典,舉行巡安繞境活動,我們恭逢其盛,要求領隊安排我們前往觀賞來自各地的陣頭遊行及表演。由遊行的陣頭可以見到許多善男信女虔誠地遊行,讓許多未曾見過這些民間傳統廟會活動的我們大開眼界。由於天色已晚,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浯島城隍廟」。隨即我們前往一家具有特色的「湶民水果創意料理餐廳」用晚餐,在炎熱夏日,享用清淡的水果入菜,大家都讚不絕口,我們愉快地渡過金門的第二天。


益堂 2018.9.22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 19: 金廈之旅(一)





金門這個地方,我曾在大學參加救國團所舉辦的「暑期戰鬥營」時,在那裡待了一個星期。至於廈門,則是十多年前,我與喜愛高爾夫球的同好,利用「小三通」開放之便,赴廈門打了三場球。這些歡樂時光的記憶,隨著歲月如梭逐漸褪色時,我心裡想不知何時可以再次造訪這兩個地方?因此去年我們到馬祖旅遊後,在其他的旅友問我:「明年準備到何處旅遊?」我不加思索地回答:「金門與廈門」。

這趟「金廈之旅」共計4天3夜,為了能充份的參觀金廈重要的景點,我們一大早搭乘七點起飛的「立榮航空」,由「松山機場」飛往金門的「尚義機場」。因為是早班的班機,大家得早起犧牲點睡眠,但大家的興致不減,上了飛機,翱翔天際,在空中鳥瞰台灣海峽。

飛機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安全抵達金門,我回想起有一次在清明節前後去金門,由於那段時間,金門常起霧,能見度不佳,飛機無法降落,因此盤旋於金門上空足足半小時,最終還是因為大霧無法降落,只好折返台北,等侯金門天候適航時再度起飛。誰知道再次飛抵達金門時,又碰上大霧,飛機還是無法降落,最後又再度返回台北。那天早上我坐了兩趟赴金門的飛機,但都無法成功降落。這次順利安抵金門,讓我鬆了一口氣。

下飛機後,我們安排的遊覽車早已等侯多時。遊覽車先載我們前往「馬山觀測所」,這個觀測所離大陸非常近,由此用肉眼就可以看見廈門市,若用望遠鏡可更清晰地見到行駛的車輛和行人。觀測所的坑道裡有播音室,播音室立有鄧麗君的牌像,介紹鄧麗君曾經前來此地做心戰喊話,八零年代,大陸有一句流行話:「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可見鄧麗君的歌聲在那個時候是多麼地風靡大陸的聽眾。

離開「馬山觀測所」,我們就轉往「山后民俗文化村」,這是金門旅日僑領「王國珍」及「王國祥」父子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所購建。這個村包括了十八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處處可見中國建築的傳統藝術,充滿了雕樑畫棟之美。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金庫居然是放置在中庭的花盆下的排水孔內,真是巧思,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聞把貴重財物藏在這種地方。

為了欣賞砲操表演,我們前往「獅山砲陣地」,這是一個坑道式榴彈炮陣地。當年823砲戰發生時,我們的砲火射程不遠,常受匪軍挨打。後來美國運來這種遠程彈炮,使我方有強力的反擊能力,那時中共還前往聯合國控訴我們使用原子彈,而貽笑大方,這種砲火的威力可見一斑。今天我們所見的砲操並非由國軍演出,而是由金門縣政府為觀光旅遊的發展,特地顧用縣民穿著軍服打扮操演砲操,讓觀光客能了解當初砲陣地的操演。這些操演者有一半是女士,操演逼真,真是不讓鬚眉。

「古寧頭戰史館」前放置兩部戰車,這兩部戰車在古寧頭大捷時曾經立下大功。話說民國38年10月24日,中共出動28000餘兵力,搭乘200餘艘船前來古寧頭登陸,我軍方事先獲悉中共軍力集結,就在前一天舉行演習,其中一部戰車在古寧頭沙灘拋錨,只好就地修理;另一部留下擔任防禦工作。無巧不成書,當晚共軍夜襲,於是這兩部戰車發揮了淋縭盡致的功能,讓共軍死傷慘重。在「古寧頭戰史館」內懸掛十二幅描繪大戰戰況的圖片,這場戰役經歷56小時的浴血激戰,國軍火燒匪船,甚至肉博巷戰,最後俘虜了7000餘名匪軍,這是穩定台海局勢的一場重要戰役。

中午用完餐後,我們前往「陳景蘭洋樓」,這棟樓是金門人陳景蘭先生所建。他前往南洋經商,賺了錢,返鄉蓋學校,回饋鄉梓。在日本佔領金門時,這棟樓被日軍徵用為指揮部;日本歸還金門以後,國軍徵此樓做為官兵招待所。這座洋樓可以說是金門最大的一座洋樓,整棟建築物有兩層,內部為木造格局,坐在二樓陽台的椅子上可以遠眺海岸線,清風徐來,十分消暑。

在「陳景蘭洋樓」不遠處有座「成功坑道」,它面對「料羅灣」,全長630公尺,由花崗岩開鑿而成,由上而下,通往海邊,這裡應該是海防要塞。在出坑口旁,置有一部戰車供人憑弔,顯示往昔此地的戰略位置。

晚間住宿「昇恆昌 金湖大飯店」,「昇恆昌」是經營免稅商店的商家,所以飯店旁邊有一棟號稱東南亞最大的免稅商店。飯後,大家閒逛免稅商店,那裡的貨品琳瑯滿目,但價格不菲,我們就早早回房間休息,補充今天因早起而缺乏的睡眠。


益堂 2018.9.17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作文50+8] No.18: 遊西地中海





MSC海平線號(Seaview)

2018年6月中旬,我和外子搭乘MSC海平線號做了一趟西地中海之遊。我樂意與同學們分享此次旅途的點滴。






MSC海平線號(Seaview) 今年(2018)6月才下水,噸位是154000;它共有十八樓層,2067個房間,載客數可達到五千人。可想而知遊客們有如戰鬥部隊出遊!

遊輪越造越大,食宿服務工程相當浩大,管理行程自不在話下。此次逛西地中海,經義大利、馬爾他、西班牙和法國。


馬爾他:
面積比台北還小的馬爾他共和國,是地中海中心的島國,自然天成的海港讓它不僅成為觀光聖地,也發展了造船工業。

老城區的「姆地納」,保留了三百多年前的建築,狹窄彎延的小巷弄,馬車滴滴答答,宛如回到騎士當道的中古世紀。

「瓦萊塔」的「聖若望」主教教堂,從建築、雕塑、到繪畫,充滿了聖經典故。是島國重要的文化財。

西班牙:巴塞隆納:

今天船開往巴塞隆納,不靠岸,船上設施、表演節目、課程...可以玩一天。老外忙著曬太陽,台客依然裏緊,深怕美白破功。

「巴塞羅納」應該不只停一天,「高第」的「聖家堂」預定2026年才會完工,「奎爾公園「新增建築施工中。「米拉的家」是他最後的作品,却僅能上楼來杯咖啡。太可惜了!這位曠世奇才的建築設計師,留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頁又一頁的成績單。

倒是遊輪進港時,見到五艘停泊的大船,心裏已明白這一天的觀光景點,難抵人潮了。













法國:馬賽:

「馬賽」是南法最重要的海港。上午離岸時赫然發現美國航空母艦也停泊在此。成排的戰鬥機,頗為壯觀。沿著舊港,泊滿了遊艇,老法真的是很享受蔚藍海岸的。

到了「普羅旺斯」,沒見到薰衣草田(太遠)也沒嘗到馬賽魚湯(據說不合台灣人口味),倒是逛了一趟假日市集,稍稍體會馬賽的生活格調,不過,不太像在法國!


義大利: 米蘭

逛完「米蘭大教堂」,就打道回府了。

十一天的西地中海遊輪行程,蜻蜓點水般地到了義大利、馬爾他、西班牙、法國。

但沒有歐遊的感動,也許是舊地重遊,也許資訊充斥,也許情景已不復當年。不過能搭乘遊輪貼近大海,感受日起日落,物換星移,余願足矣!



鈴嬌 2018.9.13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作文50+8] No.17: 英國之旅(十七)倫敦塔





到了倫敦,旅行社安排當地的導遊陳先生,做我們的地陪。這位來自台灣的陳先生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導遊,他已經在英國住了26年,所以他對英國的風俗民情如數家珍。在他的解說下,我們遊覽了倫敦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英國國會大廈」(British Parliament Building)、「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衛理教會總部」(Methodist Church Headquarters)、「海德公園」(Hyde Park) 和「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等地方,雖然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造訪這些名勝古蹟時,只是驚鴻一瞥,但他的專業導覽,使我們對這些有名的倫敦景點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覺得不虛此行。

陳先生對倫敦塔的介紹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他言簡意賅地解說了英國的歷史;我們得知,歷代的英國君主不惜自相殘殺,為的只是爭奪王位。

導遊陳先生告訴我們,「倫敦塔」是由好幾個塔組成的,「白塔」是「倫敦塔」的中央塔。導遊提到英王「亨利八世」一共娶了六位妻子,其中有四位被休妻,兩位被砍頭(第二任妻子「安博琳」(Anne Boleyn) 和第五任妻子「凱莎琳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他甚至為了再婚,自行創立「英國國教」與羅馬的「天主教」切割。

抵達「血腥塔」(Bloody Tower) 後,導遊陳先生向我們介紹了「愛德華四世」的二個兒子「愛德華五世」和他的弟弟「約克公爵」。這兩個可憐的王子尚未登基就失蹤了,因此就由他們的叔叔,替代而繼承王位,這位替代的叔叔就是日後死於戰爭的「理查三世」。兩百年後,於1674年,在工人修翻樓梯時,這兩兄弟的遺骸才被發掘;他們的失蹤之迷,總算解開一半。另一半是,他們究竟被誰所殺?至今無解。但不論被誰所殺,我猜想這兩位王子的離奇失蹤和死亡應該是與「查理三世」脫不了關係。

「愛德華六世」猝死時,由「亨利八世」的外甥女Jane Grey繼任王位,她因為信奉英國國教,所以天主教的貴族們無法接受她做為女王。因此她被天主教的勢力罷黜王位,由「瑪琍一世」接任。「瑪琍一世」本來不要殺這個日後被稱為「九日女王」的Jane Grey,但她的父兄舉兵造反,瑪琍一世於是順便把她殺掉。「瑪琍一世」也把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伊莉莎白」關在「白塔」中。在「瑪琍一世」死後竟然由這位被關的「伊莉莎白」繼任為「伊莉莎白一世」。日後「瑪琍一世」被人暱稱爲「血腥瑪琍」。這樣打打殺殺的血腥行為,要爭取的不過是有權有勢的國王寶座,環顧中外歷史,這種不擇手段,奪權稱王的事,屢見不鮮。

「倫敦塔」不是只做為囚禁罪犯的監獄,它也曾是軍營、錢幣鑄造廠和天文台。在1235年它甚至變成動物園;它還曾開放給民眾參觀呢!這個的動物園竟設在「倫敦塔」長達600年之久,直到動物園遷移至別處。

「倫敦塔」內最受人矚目的地方是「滑鐵盧塔」,它的裡面收藏了皇冠、權杖、佩劍和各式各樣的寶物。令人矚目的皇冠上鑲有重530克拉的「非洲之星」大鑽石。另外一頂皇冠上所鑲的鑽石重達317克拉;還有一頂皇冠則鑲了「黑王子紅寶石」;讓人稱奇的是世界上竟然有這樣大的鑽石。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寶物,皇冠被置於玻璃櫃內,玻璃櫃前的走道,特地設置電動運送帶,讓參觀者無法停滯不前,以加速參觀者的流量。如果想把皇冠看仔細一點,人們可以再轉到另外一條較高的走道,但這裡離玻璃櫃較遠,這種安排真是一種巧妙的方法。

「倫敦塔」的另外一處豢養了六隻烏鴉,烏鴉是英國的國鳥,牠被視為吉祥的鳥,英國人還特地設置養烏鴉的「烏鴉官。但是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擔任「烏鴉官」的。這個職位需要一個在軍隊服役二十二年以上,並且以准尉退伍,才有資格擔任「烏鴉官」。在「查爾斯二世」時,由於烏鴉大量繁殖,烏鴉的糞便沾汚了觀星的天文望遠鏡。「查爾斯二世」主張撲滅烏鴉,但有的老臣認為沒有烏鴉,「倫敦塔」將會毀滅;倫敦塔一旦毀滅,英國也將滅亡。那時候英國處於內戰,「查爾斯二世」不願撲殺烏鴉而冒著亡國的危險,於是把6隻烏鴉豢養起來。並視為神鳥,派專人照顧。至於天文台的儀器。則被遷移到現在的「格林威治」,因此也才有今天「格林威治」時間的誕生。

留在倫敦的最後一夜,我們特地安排到Novello Theatre 觀看Mamma Mia 音樂劇,享受在「英國歌劇院」聽音樂劇的經驗。雖然事前我們已經先瞭解劇情,但限於自己的英文程度,有的對白還是無法會意。但是我們對演員的敬業及舞台上的道具變化都很滿意。我們也對精心設計的最後的謝幕印象深刻。落幕後,我們搭乘倫敦的公車回旅館,途經「倫敦眼」,它的大摩天輪在燈光下絢麗地旋轉著,這是倫敦的新地標。

十六天的英國之旅,使我們對英國的人文和歷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和瞭解,深感大英國協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她過去之所以能從一個海權國家變成一個「日不落帝國」,並不是偶然的機遇,而是她有健全的體制,因此國富民強,殖民地遍及全球。如今雖然英國所屬的殖民地都已經獨立,她還是對世界的局勢有深厚的影響。英國今日有勇氣脫離歐盟,走自己的經濟路線,不論日後脫歐的結局如何,歷史自有評價。


益堂 2018.9.8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作文50+8] No.16: 英國之旅(十六)倫敦泰唔士河畔





離開「麗池古堡」後,我們就抵達位於「倫敦塔橋」(London Tower Bridge)旁邊的旅館 "Guoman Hotel The Tower"。把行李放進房間以後,大夥就迫不及待地赴「倫敦塔橋」拍照。這座於1894年完工的雙塔橋,採用升降式的方法,讓船隻通過「倫敦塔橋」。在燈光照射下,「倫敦塔橋」顯得格外壯觀、雄偉和華麗,難怪自古以來,它就是倫敦的地標。橋上車水馬龍,但設計橋樑的人,貼心地為行人在橋的兩旁留下行人步道,不少像我這樣的觀光客均駐足於此,選取好的角度,拍下燈光下的「倫敦塔橋」。

以前我還以為我們小時候唱的英國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指的就是這座「倫敦塔橋」呢!

經倫敦當地導遊陳先生的解說,我們才得知,這首童謠指的是「倫敦橋」(London Bridge),而非「倫敦塔橋」。他談起這座倫敦橋的時候,告訴我們那又是一個長篇的歷史故事。原來在西元五十年,羅馬人準備在泰晤士河建造一座橋樑。他們選擇的地點是泰唔士河河面最狹窄,但水深足以航行船隻的地方。於是羅馬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座木頭做的橋樑,供人跨越泰唔士河。到了西元1014年丹麥人佔領倫敦,英國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逃到法國。英國的盟友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對丹麥人發動攻擊,竟把倫敦橋燒毀。這時挪威的士兵大喊「倫敦橋垮下來了」。英國人把這詞編成英國童謠,這首童謠如今早已傳遍了世界各地。

在1750年以前,倫敦橋是泰唔士河上唯一的橋樑,因為對倫敦橋的需求過高,英國人陸續建了許多橋樑以減輕倫敦橋的負荷。1967年倫敦橋要重新改建時,這座拆下來的倫敦橋要拍賣,有一位美國人以為是倫敦塔橋要拍賣,就不計代價把它買下來,之後他才發現買錯了橋。現在這座舊的倫敦橋已經被遷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市」成了一座「倫敦橋」主題公園呢!

整條泰唔士河上共有二十七條橋樑供人穿越,較為出名的有「西敏寺橋」(Westminister Bridge)、「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 和「千禧橋」 (Millennium Bridge)。提起「滑鐵盧橋」我就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叫「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的電影」,那部電影的許多取景都來自這座滑鐵盧橋,那時候我們瘋迷費雯麗(Vivien Leigh) 的程度應該不亞於現在影星的粉絲吧!

隔天一大早我們沿著Thames Path 散步,此時見到不少愛好運動者已在Thames Path 上做晨間運動呢!

我首先跨越「倫敦塔橋」到對岸看那呈透明球型的市政廳,再往下走到英國最高的摩天大樓,這「碎片大樓」又稱「摘星塔」這是一棟高達309.6米的辦公大樓。泰唔士河的另一邊,有一座高180米40層樓高的(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暱稱「小黃瓜」。但我覺得它倒像一顆子彈呢!這是瑞士再保險公司的大樓。這些大樓的特色在於建築物有綠色建築的概念,因此外觀皆是採玻璃幃幕。

沿著泰唔士河右岸的Thames Path 不需要三分鐘就可到達「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再往下走就可到達現在已成為一座水泥橋的「倫敦橋」,人們再也不必擔心倫敦橋會跨下來。接著在我往Southwark Bridge時,會經過一段涵洞,涵洞牆壁上貼有瓷磚,瓷磚上繪有各橋樑的式樣及結構圖,過了Southward Bridge,就可以見到「千禧橋」。

由我們下榻的旅館走到「千禧橋」大約要40分鐘,沿途除了欣賞泰唔士河旁的建築物,我也見到一艘「貝爾法斯特巡洋艦」。這艘曾經是英國最大的巡洋艦,它歷經二次大戰及韓戰,在1963年除役後,停泊於泰唔士河成為「海軍博物館」 。眼看離集合的時間所剩無幾,我趕緊再往回走,由於回程時對路況較為熟悉,走起來速度也就比較快,這種自行冒險的探索泰唔士河畔,也是另外一種收獲及樂趣。


益堂 2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