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terdam
橫越大西洋的遊輪經里斯本,法國和比利時,到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告一段落。我們一行廿人下船參觀市區中心水壩廣場旁的王宮,坐船遊覽運河,觀賞兩岸歷經滄桑的古董建築。然後到古根漢花園Keukenhof Garden觀賞美不勝收的花山花海。首先令我驚訝的是獨出一幟的皇宮(前身為市政廳),它的地基不在陸地而在水上,由一萬多根木樁支撐,它是當年歐洲最大的公共建築。它的外貌宏偉壯觀,內部以古典藝術品裝璜取勝。三百多年前該國在海上貿易全勝時期,富裕的商人由貴族手中買下市政府經營權(不必經過流血政變),民間集資建造市政廳的觀念尤為前進。後來改變為王室的居所,裡面仍保有市民請願處、保險仲裁處、、這些與市民權益息息相關的政府單位。若是時光倒流至十七世紀初年;東半球的中國處於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層出不窮的年代,西半球的英國則是清教徒為了信仰自由移民北美洲,在新大陸拓荒開墾。根本談不上溫飽,那會顧及市民參政,保障人民的權益?這些都是廿世紀以後才漸漸普及的現象。
如果問各位:世界上國民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世界上以耕地面積而言最大的農業輸出國?世界上填海造地最成功的國家?水利工程領先和排水系統最完善的國家?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股票市場、貿易公司、貨幣信用、保險公司、全球金融中心、市民自治權。。等出現在哪個國家?很可能出乎意料,答案全是「尼德蘭」(低地國之意),這是被忽略的正式國名。(必也正名乎,荷蘭只是該國一個地區的名字而已,但是大家都通稱它為荷蘭)。他們不因缺乏天然資源,而灰心喪志。不因地勢低窪,放棄勤奮耕耘,反而化海水退去的鹹土為沃野良田。突破英法兩個強鄰的包圍,自立自強,創造康樂的家園,國民所得名列全球前茅,令人佩服。2013年,聯合國World Happiness Report 將尼德蘭列為全世界第四快樂的國度,相信是有真實憑據的。
尼德蘭的面積比台灣稍大,現今人口一千八百萬。三百多年前,他們的祖先從海上捕魚討生活,進而設計船艙龐大的貨船,代客運送貨物,賺取低廉的運費。由於他們刻苦耐勞,不畏風浪的凶險,加上信用可靠,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在西班牙,葡萄牙海上勢力中衰之際,趁機而入,全力發展遠洋貿易。當年他們人口不到兩百萬,郤占領南非,印尼,台灣等地,甚至南,北美洲都有他們的殖民地。(現今的紐約 New York 原名是New Amsterdam可見威名遠播)荷屬東印度公司,曾掌握全球貿易額的一半,其經濟實力可想而知。幸好他們沒有中央集權的王室,也沒有獨攬大權的貴族。從貿易或殖民獲得巨額財富,使他們的平民商人地位增加,中產階級的興起遠早於其他歐洲國家。為了分散出海的風險,多數人集資買船,成了股票公司的雛型。為了造船的巨大成本而借貸和放款,催生了近代銀行的成立。為了不因船難或天災人禍而血本無歸,產生了保險制度。這些眼光獨到的措施,大大改善民眾的生活水準,豐衣足食之後,有能力追求精神和藝術上的滿足。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期著名畫家魯本斯(Rubens)林布蘭特(Rembrandt)和韋梅爾(Jan Vermeer),以及日後的梵谷等,對世界畫壇影響甚鉅。
放眼世界,比尼德蘭地大物博的國家比比皆是,但是在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上,能有過之者,則不多見。
明昭 2015.6.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