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作文50+5] No.16: 哥本哈根-波羅的海之旅 (六)


                                                 丹麥首都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The Little Mermaid - Under the Sea 


Danny Kaye -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下:丹麥國旗
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讀過《美人魚》、《醜小鴨》、《姆指姑娘》、《國王的新衣》、《賣火柴的女孩》等童話故事。作者安徒生是丹麥人引以為傲的國寶級人物,他的作品不但暢銷世界各地,還改編為電影,舞台劇,卡通影片(最近大受歡迎的Frozen改編自他的《冰雪女王》)。難怪哥本哈根誕生了世界數一數二古老的兒童遊樂場Tivoli,從1843年開幕至今已174歲高齡了。每天仍然不斷從樂園中傳出歡聲笑語,吸引大批遊客。小朋友喜愛的樂高積木Lego,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引發無窮的創造力,也出自丹麥。老少咸宜的丹麥奶酥,風行全球。該國的風力發電占世界首位,加上完善的社會福利,高科技農業,及其他工商業,使得丹麥人生活相當舒適。哥本哈根大學創校至今已五百多年,可想而知為以上各行各業提供知識來源和培養人才的搖籃。



哥本哈根導遊帶我們先到小美人魚雕像、農神噴泉、古老軍營、市中心皇宮攝影留念。然後到玫瑰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參觀,那兒曾是皇宮,如今以展示王室珠寶出名,我個人倒是對城堡周圍的如茵草地和似錦繁花更感興趣。接著到中世紀古城蹓躂了一個多小時,走在石板路上回味他們的過去,頗多感觸。挪威、瑞典和丹麥人的祖先原是橫行海上的維京人Vikings,由於沒有文字記錄,西元八百年前的歷史幾乎全憑口傳。他們驍勇善戰,從西元八百年至一千年間,占領了英國,法國很多地方,甚至勢力可達地中海。聽說他們的信念是We live to fight, we fight to live.(我們為爭戰而活,活著是為爭戰)。似乎一方面英勇,一方面悲壯,難道人生沒有別的目標和理想嗎?但是他們接受基督信仰後,漸漸走向文明世界。最近一百多年來,三國都盡量保持中立,三個君主立憲的國王都不願捲入戰爭,反而致力改善人民生活,成為安和樂利的國家。看了聖彼得堡的奢華皇宮,這三小國的皇宮實在樸素低調多了,無怪乎人民擁護王室,並不想鬧革命推翻王室。從他們有志一同國旗上都有十字架,可以看出信仰對他們的影響,什麼是短暫的榮華?什麼是永恒的價值?耐人尋味!


明昭 2015.8.30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作文50+5] No. 15: 斯德哥爾摩 -波羅的海之旅(五)

                                                  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Abba Dancing Queen

從赫爾辛基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也不過是四百多公里的距離,遊輪還未進港之前的兩個多小時,就看到成群的島嶼,縱橫羅列,似乎歡迎遊客的到來。斯德哥爾摩的導遊告訴我們該城因為湖泊多,河流密集,又注意環境保護,所以空氣品質世界第一。我們首先到一處高地眺望全城,晴空照耀下的公園和綠地,格外美觀。公園裡許多老老小小的市民騎自行車和跑步,小河裡划船的人也不少,可見他們熱愛陽光和戶外運動。導遊遙指著許多著名景點,造型典雅的橋樑,以及被讚譽為歐洲最美的市政廳(諾貝爾奬頒獎之處),可惜我們沒有機會進去參觀。她帶我們漫步於中世紀的老城區,參觀六百多年的古老教堂,路過擁有六百間房的巴洛克式皇宮,諾貝爾紀念館,以及狹窄而櫛比鱗次的商店街。下午參觀「古船博物舘」,這艘沈沒了三百三十年的古船,當年一下水就不幸沈入海底。四十多年前被打撈上岸,清洗淤泥之後,恢復當年的英姿,如今成了瑞典國寶。


下:瑞典國旗

值得一提的是;導遊解說瑞典國旗的成因在於十二世紀時,瑞典國王受到日耳曼傳教士的影響,接受了基督信仰。有次出征芬蘭之前向神禱告,蔚藍的天空中出現金色耀眼的十字架,表示神啟示他要向異教徒傳福音,因此決定以藍底和金十字架做為瑞典的國徽。






明昭 2015.8.27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作文50+5] No. 14: 赫爾辛基 -波羅的海之旅 (四)

                                                                上:赫爾辛基路德會大教堂

Jean Sibelius - Finlandia

距離聖彼得堡三百多公里就到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Helsinki),,它素有「波羅的海女皃」之美譽。從Cruise 遠看,它很清新自然,高樓大廈不多,公園綠地倒很多,可謂實至名歸。該城地處北緯六十度。夏季格外長,因此人們把赫爾辛基叫做「日不落都城」。這裡有北歐最大的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作育無數英才。 芬蘭在歷史上先受強隣瑞典統治五百年,十九世紀初再被俄國併吞,直到一次世界大戰後,好不容易才獲得獨立。為了收回被俄國侵占的廣大領土,二次大戰加入德軍抵制蘇聯紅軍,不幸死傷慘重,以至戰後女多男少。許多重要政府單位首長、學術領導職位都由女性擔任,婦女地位顯然提高。在蘋果手機未普及之前,芬蘭Nokia暢銷世界各地,Angry Bird 和電腦作業系統Linux都來自芬蘭。芬蘭是北歐四國中,唯一加入歐盟的國家,所以使用歐元,其他三國都用自己的貨幣克郎(Krona)。

下:芬蘭國旗
下輪船後,我們沒跟旅遊團隊,而是拿著地圖自由行走透透。赫爾辛基市內街道寬闊,商店櫥窗設計不俗,建築物風格獨特,多用淺色花崗岩建成,有「北方潔白城市」之稱。 我們先到岩石教堂Rock Church,整座教堂由岩石小山炸開,加上屋頂而建成,充分利用天然條件,別出心裁,與眾不同。可以想像炸葯用量必需計算精準,才不至損害到附近的公寓住宅區。然後走到公車總站,中央火車站(頗有民族特色)到了綠色圓頂的路德會大教堂。它是該市最顯著的地標,五個圓頂中間的最大代表耶穌基督,周圍四個較小圓頂代表四部福音的作者。教堂前的廣場聳立著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雕像(他在國內不受歡迎被刺身亡),彷彿居高臨下欣賞成群的鴿子飛來飛去,大批的遊客走來走去。我們向海港的方向走去,經過市政廳和總統府到了Market Square。又是攤販密集之處,BBQ和炸魚的香味,吸引遊客的注意力。我們看著海鷗自在的飛翔,港口帆影點點,結束了赫爾辛基半日遊。


明昭 2015.8.23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作文50+5] No. 13: 聖彼得堡 - 波羅的海之旅 (三)

                                                               上:耶穌復活教堂

The Best of Tchaikovsky
 
下:彼得夏宮的噴泉
聖彼得堡是三百年前,俄國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岸邊的沼澤地上下令建造的城市。雄才大略的他早已看出地處內陸的國家發展有限,必須取得通向歐洲的港口(不惜與強鄰瑞典交戰數次)。這樣才能吸收西歐文藝和科學技術的精華,他排除萬難,把國都從莫斯科遷徙至此。彼得大帝曾遊學西歐,招攬不少人才協助他大刀濶斧地改革軍事制度,建立各級學校,奠定俄國現代化的基礎。至今,該市還是俄國教育與文化的重鎮,也是知識份子最集中的地方。著名作家托思妥也夫斯基、果戈里、屠格涅夫等人都曾在這裡從事寫作,家喻戶曉的柴可夫斯基在這兒的音樂學院畢業。著名詩人普希金將聖彼得堡稱爲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兩百年來,經過歷代沙皇的經營和擴建,規模龐大的宮殿群和博物舘群,稱得上傲視全球。另一方面,可想而知人民在重稅的壓迫下苦不堪言。


 右:凱瑟琳皇宮 (Catherine Palace) ------------>

為了多了解這個陌生的城市,我在遊輪上認真聽取一位退休教授的演說(其實所經的每個國家和港口都有說明會)。他以圖文並茂的電子簡報Power Point 告訴聽眾聖彼得堡的歷史、地理及人文等方面。一開場他就說聖彼得堡是個悲情都市(Sad City),世界上可能還找不到第二個城市,在廿世紀內經歷兩場死亡人口都以百萬計的浩劫。首先是鮮為人知共黨政權整肅異己的大清洗,血流成河,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其次是二次大戰德軍入侵,包圍了近九百天 (那時改名為列寧格勒),該城軍民英勇抵抗至彈盡糧絕,以至活活餓死,真是慘不忍睹。

幾乎所有Cruise都在聖彼得堡停留兩天,因為可觀賞的景點實在太多了。第一天,細雨綿綿中我們去了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Hermitage Museum(外牆漆成淺綠色配金邊,又名冬宮),果真名不虛傳,六大棟宮殿,一千多個展覽館,三百萬件名畫和雕塑,在金碧輝煌的宮廷裡,大放異彩。可惜跟著導遊走馬看花,不到兩個鐘頭就得離開。接著至金色圓頂(直徑廿五公尺) 氣派非凡能容納一萬四千人的聖依撒格大教St. Issac Cathedral,它高達一百公尺,因此市區任何角落都可看到它。該堂內部以四十多種華麗的礦石鑲嵌,配上聖人及聖經故事圖像,美輪美奐很有看頭。諷刺的是在鉄幕時期,被當作無神論博物館,隨著政權轉移,恢復了引人入「神」的國度和功用。

下:凱瑟琳皇宮內部
下午坐車往南到了外表漆成淺藍色與金色的凱瑟琳皇宮 (Catherine Palace),果然又是金光閃閃,一個又一個陳設考究的大廳,讓人目不暇給。其中最有名的是全由琥珀裝飾的大廳,可惜在二次大戰時受損嚴重,後來才修復。接著去了外觀五彩繽紛的耶穌復活教堂 (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乍看之下好像來到童話世界,教堂內外都是精雕細琢的馬賽克壁畫,飾以金粉,晶亮耀眼,典雅莊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在此遇害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為他蓋此教堂,做為紀念,因此又名滴血教堂。其實這些沙皇壓榨民脂民膏,以供皇室奢華享受,無視人民輾轉溝壑之苦,只知一味鎮壓和剝削。未把一百年前法國大革命時(1789年),憤怒的饑民把國王和王后送上斷頭台做為借鏡,可謂不智之至。與其建教堂,不如去弊興利,發展經濟,普及教育,改善人民的生活,才更符合神愛世人的旨意。

第二天陽光普照,導遊說這是難得的好天氣,一年只有六十多天能如此。她先帶我們坐了一小段俄國人引以為傲的地鉄,然後坐觀光船遊覽運河,兩岸許多歷史性建築,美不勝收。接著到富可敵國的貴族 葉素波夫的豪宅 (Yusupovs’ Palace)參觀,這個家族五代居住在此,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流亡海外。他們家收集的藝術品極為豐富,如今對外開放成為著名博物館。下午到了以噴泉著名於世的彼得夏宮(Peterhof);各式各樣以水利原理,隨坡度高低變化的瀑布和噴泉與兩百多個鍍金雕像相映成趣。尤其陽光照耀之下,水花四濺,配合樂隊的演奏,盛開的水仙,鬱金香爭奇鬥艷,集視聽享受之大全。它的占地寬廣,幅員遼闊,似乎要與法國的凡爾賽宮互別苗頭。無獨有偶,兩國的國君最後都被人民唾棄,未能善終,是巧合還是必然?

接著我們從夏宮的後花園碼頭坐快艇回到市區,繼續前往兔子島上的聖彼得要塞,原先是用做軍事用途,但是後來成了觀光勝地。因為要塞裡的聖彼得大教堂裡有歷代沙皇和皇后們的大理石棺木,導遊逐一介紹他們的簡略生平。但是我想到他們過去對領土的擴張貪得無厭,不斷巧取豪奪,蠶食鯨吞,清朝時東北大地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輕易畫入俄國版圖。對於導遊津津樂道沙皇的功勳,我實在興趣缺缺,匆匆照了幾張相,上車離去。最大的遺憾是時間太緊湊,未能觀賞較多的博物館,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來。


明昭 2015.8.19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作文50+5] No. 12: 塔林Tallinn (愛沙尼亞) -波羅的海之旅Baltic (二)

  上:塔林古城的東正教教堂一百多年前,沙皇時期把大量俄羅斯人移民到此,而建造教堂。

SOMEWHERE IN TIME - Maksim Mrvica

大概是高中地理課本讀到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沒想到竟然有機會坐遊輪到訪其中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這三小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蘇聯併吞,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恢復獨立。短短四分之一個世紀,愛沙尼亞擺脫了鐵幕時期的緩慢步調,急起直追,經濟快速成長,成為歐洲一顆亮麗新星。年輕的工程師在科技上,網路上不斷創新,全球用戶高達數億的Skype 就在僅一百廿萬人口的國家誕生,可見一斑。

下:塔林古城渾圓的古堡和教堂高聳的尖頂相映成趣

真正吸引我去一遊的原因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塔林的老城列為文化遺產。我們一行六人,下船後隨著大批遊客,步行廿多分鐘就到了山坡上的Old Town。彷彿時光倒流五百年,歷史上這裡不斷被列強(主要是德國和蘇聯)入侵強占,狹窄的街道,卵石的巷弄,色彩繽紛的樓房,穿插著古堡和教堂,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但是還有不少斑剝的牆壁,無言訴說了它辛酸的過去。難怪我聽到一位導遊眼眶泛紅提到二次大戰後,蘇聯政府逮捕大批知識份子,流放至西伯利亞做苦工,她的祖父母是其中之一,之後他們不明不白死於天寒地凍中。可憐的是她父親從小得不到雙親呵護,輾轉於不同的親戚家長大,飽嚐寄人籬下之苦。她說全國人口裡,幾乎每家都有親友被囚禁、被槍殺、或失蹤、或逃亡等悲慘故事,讓人寄以無限同情。古城的小山頂是上城區,有些王公貴族的古老宅第,如今成為各國大使館。最引人注目的是宏偉壯觀的東正教教堂(Alexander Cathedral),附近有花木扶疏的小巧王宮(Kadriorg Palace) ,以及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古堡(Toompea Castle)。古堡的花園很寬敞,讓我們居高臨下,俯視全城。然後往下走到了市政廰廣場,那兒商店和餐館雲集,非常熱鬧,有些穿著古裝的本地人與遊客合影。當天有三艘大型遊輪停泊,數以千計的遊客進城,想必為它帶來可觀的收入。回到遊輪後,有位遊客告訴我,他們夫婦在塔林聆聽了一場水準極佳的古典音樂會,感到不虛此行,表示了當地的文化程度相當不錯。

由衷盼望愛沙尼亞人揮別傷痕累累的陳年往事,以清新的活力,從事醫療科技,網路通訊等知識性產業,邁向光明的未來。



明昭 2015.8.14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作文50+5] No. 11: 柏林 - 波羅的海之旅 ( 一 )

                                                        布蘭登堡堡門 (Brandenburg Gate)
The Best of Bach

Celebrity Cruise 從阿姆斯特丹開始了波羅的海十三天航行,第一個港口是柏林的外港,因此我們出發前已訂好了德國首都之旅。下輪船後,還得坐三小時旅遊巴士才到市中心。隨車導遊是位德東青年,平時是位中學代課教師,假日兼差賺取外快。他以詼諧的口吻談到小時候,東德人民生活很苦,民生物資都很缺乏,排長龍購物是至今仍揮之不去的惡夢。然而眾所周知九十年代後兩德統一,經濟繁榮,成為整個歐盟財務的重要支撐,與當年百業蕭條成為強烈對比。

柏林圍牆是1961年冷戰時期,東德政府為了阻止人民逃離,在一夕之間快速建成。儘管如此,數以千計的東德居民為了追求自由,前仆後繼冒險闖越,當年媒體的大幅報導,吸引如今眾多遊客的注意。但是1989年底,當地居民不願飽受分隔之苦,迫不及待地拆除了大部分圍牆,只留小部分供人憑弔。我們參觀了原本戒備森嚴的查哨站(checkpoint),和圍牆展覽舘,對於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我們只能無言浩歎,為逝者哀禱。

巍峨壯觀的布蘭登堡是柏林最著名的地標。十八世紀末葉,普魯士國王為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兩百年來,見證了德意志民族多次的興起和衰微。就在建成不到廿年時,拿破崙率軍攻入,搶走了堡頂上勝利女神駕著四匹馬戰車的雕像。八年後,拿破崙戰敗下台,高達五公尺的勝利女神雕像回到柏林。二次大戰的最後階段,蘇聯紅軍從布蘭登堡攻入柏林,宣告納粹德國的滅亡。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在此發表了演說,公開對蘇聯總書記喊話:"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沒想到兩年後果真如此,戈巴契夫當時掌握大權,若派紅軍鎮壓柏林民眾的呼求,易如反掌,但他很從容明智地讓事件自然發展,靜觀其變。柏林圍牆的倒塌,直接間接促成其他東歐國家的民主化。橫行世界各地七十年的蘇維埃政權,在和平過程中煙消雲散,既沒有流血爭鬥,也沒有槍林彈雨,不能不認為是廿世紀最大奇蹟之一。在人類歷史上是多麼重要的一頁!

柏林的著名景點還有很多;如規模龐大的圖書館、博物舘、歌劇院、電視塔、夏洛特宮、國會大廈、菩提樹大道、路德會大教堂等,限於時間只能坐車經過,不能入內參觀。倒是最後一站,導遊把我們帶到猶太人浩劫紀念碑The Holocaust Memorial,停留了半小時。只見一大片高低不一的灰黑色水泥柱,默默代表六百萬無辜受害的猶太人,在納粹黨種族偏見下,慘死於集中營的酷刑和煤氣室。其實猶太人在歐、美的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表現,諾貝爾獎的得主以猶太人的科學家,文學家比率最多,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更不在話下(他們雖國籍不同,而血統則一樣),似乎以此證明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暮色蒼茫中,我們為了寃死眾靈,帶著沈重的心情,揮手向柏林告別。

參考資料:德國人閱讀的力量: 一種習慣改變一個民族


明昭 2015.8.11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作文50+5] No. 10: 姑婆

                              姑婆一家幸福美滿,秀卿(左)秀玉(右)是我的兒時玩伴

Sissel - You Raise Me Up

我的姑婆陳吳慈培女士,九五高齡福壽全歸。我是沾感她老人家福氣的晚輩之一。恭敬地補述行儀,以為追念。

                                                     姑婆(後左二)與母親(前右)

姑婆是我同宗的遠親,因與八十七歲的母親,在少女時代共事新竹交通運輸公司,而成莫逆之交。論輩而言,我母親則以「培姑」稱呼,倆卻情同姐妹,無所不談。

後來,姑婆成為東門市場前「博愛齒科」的醫生娘,我母親則是東門街上「吳合益商行」的媳婦,兩家相距不過三.四百公尺,這也是通家之好的原因。

也因此在養兒育女過程中,姑婆就成了我母親最知心的顧問。例如:選擇學校:姑婆選擇「竹師附小」,我母親毫不猶豫地跟進。我都直呼其名的姑姑秀卿高我一屆,小姑姑秀玉則低我一屆,如此一來,三個小女孩從小就是玩伴。

也因此,我跟著她們一起學鋼琴,小姑姑的圖書童話.傳記也都我接手。就是姑婆熬煮營養補品也都有我一份。這份愛屋及烏的感情還包括在她們的女紅手藝上,姑婆擅長編織刺繡,我母親則是縫紉高手,我們的穿著總是令人刮目相看,漂亮的毛衣.洋裝都是她們的傑作。

民國六十八年,我家遷住台北市後,母親回新竹時總會探望「培姑」我偶而回去也會帶著花去拜訪姑婆,對一位優雅慈愛的長者,借花獻佛是最好的敬意。如今,姑婆完成了人生的任務,我也以一柱心香,

一朵蘭花,聊表感恩之情,謝謝姑婆的疼愛!









鈴嬌 2015.8.6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作文50+5] No. 9: 感念藴涵至性的針線情



Sissel Kyrkjebø & Josh Groban - The prayer.VOB


回新竹為九十五歲的姑婆送行。慈培姑婆留給兒孫們的禮物,是她一生孜孜不倦、細細密密的女紅,有珠串勾針的手提包,各式各樣的毛衣,和平平整整的十字繍。令人感動的是三年前完成了四幅「拾穗」的十字繍。要留給曾孫們。她老人家一針一線地把法國米勒的名作「拾穗」呈現在繡布上。慈培姑婆曾說,那是複雜艱辛的工程,却是美麗愉快的過程。




 
四十年前,我就獲贈一隻珠串手勾的手提包,做為嫁妝,至今仍寶愛不已。姑婆羽化了,她的愛永存!謝謝您!感念藴涵至性的針線情!


轉載自鈴嬌七月一日臉書  20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