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南太平洋隸屬智利的「復活節島」,需由智利首都「聖地雅哥」搭飛機前往那裡。由於來往這兩地的飛機是每兩天才有一次航班,所以到「復活節島」旅遊,至少要三天兩夜。若是由「大溪地」前來,航機一星期才有一班,那就要停留一星期。雖然交通如此不便,但是因爲這風光明媚的小島有無數神秘的「摩艾雕像」聳立於此地,因此吸引了很多觀光客來此探索。
我們到了「復活節島」用完中餐,當地導遊立刻帶我們前往Vinapu, 只見許多「摩艾雕像」倒塌在地,不見有豎立的「摩艾雕像」。導遊一面引導我們參觀這些「摩艾雕像」,一面介紹和解說「摩艾雕像」的由來。導遊告訴我們,這些「摩艾雕像」多數為一體成型,整體是由一塊大石頭雕刻出來的。這些「摩艾雕像」,據他們祖先的說法,他們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後裔,波利尼西亞人善長航海,每個族長皆有為他的族人尋找新土地的使命,他們習慣就地取材,為去世的祖先,或代表家族的地位的象徵,豎立「摩艾雕像」。他們認為「摩艾雕像」能用首領的靈力,來保祐這個島,讓它風調雨順。
這些「摩艾雕像」為何倒塌在地上?依據他們的口述歷史,這島上的居民人口最多時,曾經達兩萬多人。因建造「摩艾雕像」是在火山採礦區,大多數生產於「拉諾拉拉庫」(Rano Raraku)。島上的人在此區花費多年,雕刻成像後,再利用圓木把雕像搬運到海邊豎立,因此耗盡了大量的木材。樹木的砍伐,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環境生態,當森林耗盡時,土壤就變得貧瘠,造成沒有農作物的生產,加上族群的械鬥及被秘魯人抓去當奴隸,「復活島」人口最少時,只剩下一百五十人左右。族群械鬥時,往往將對方象徵權勢的「摩艾雕像」推倒。在外國的探險家來到此處時,發現沒有一座摩艾雕像是豎立的。經過考古學家及地質學家的認鑑定,有些「摩艾雕像」由於年代過於久遠,經不起扶起,因為擔憂扶起雕像會造成損毀,所以有的雕像就讓它自然的躺在那裡,這也是一種歷史的見證。
接著,我們前往一個叫 Akivi 的地方,只見7座「摩艾雕像」排成一排,有的摩艾的耳朵是長耳,有的是短耳。依照他們的說法,長耳的人是統治階級,短耳的則是普通百姓,另外,這些「摩艾雕像」的頭上帶著「普卡奧」,這是用紅色火山岩做成的帽子,首領的帽子與一般人的帽子有不同的形式。
隔天我們到Rano Raraku 看到許多未完成的「摩艾」,何以未完成? 考古學者認為,當森林耗盡,沒有木材運送這些巨大的雕刻石頭,所以「摩艾」只能雕刻到一半就無法繼續下去。接著我們到Tongarki 。這裡豎立的15尊摩艾雕刻均面向陸地,他們相信「摩艾雕像」能保佑島上的居民。導遊又分別帶我們到有五尊摩艾的Tahai, 及具有神秘力量的石頭,它象徵世界的肚臍。在這神秘力量的肚臍石頭附近,有一尊全島最大的摩艾石雕,可惜它已經倒塌,這個摩艾石雕,據說是一位有錢有勢的人在出海後,可能遭遇海難一直未歸,他的太太希望先生能找到回家的標誌,所以特別建立此摩艾石雕。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離開復活節島的早上,導遊帶我們到島上三個火山口之一的 Volcan Rano Kau參觀。這火山口充滿了水,是島上的水源地,水面佈滿了綠色植物,臨海的一面,已被風化,缺了一大塊。在火山口的附近有個懸崖,這個地方,就是過去島上的各族的首領,選派一位勇士參加鳥人競賽之所在。
競賽者必須由懸崖爬下,到海邊,再游泳到約1500公尺遠的小島取鳥蛋,誰能以最快速度,取回完好未破的鳥蛋,那人就是當年的勇士。懸崖邊築有小屋,供祭師住於此地,來觀察是否野鳥已在對面小島生蛋,此外,祭師還利用日規觀察比賽的時間是否適合。由於上下懸崖相當危險,加上海洋上的洋流湍急和鯊魚的攻擊,造成不少人傷亡,所以島民現在已經把這個競賽取消。島上許多文物流落國外,我們雖然只在「復活節島」停留短短的三天,但充分享受了慢活的樂趣。然而島上歷史的演進,實在令人發人深省。
益堂 2017.6.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