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作文50+2] No 183: 外婆家在光明新村


- ♫ 我家門前有小河

小時候, 到外婆家玩, 總是令人雀躍的週末活動, 因為外婆家在光明新村。長大後, 才知道, 光明新村是許多人共同的甜美回憶。

外公, 蕭桂添, 早年在中油上班;小時候到外婆家,  先得到新竹車站搭往竹東的客運。 光明新村有個站牌, 但是我們通常搭到下一站, 站牌名叫「過溝」, 正是新村的後門。進門直走到盡頭, 是一片小山坡, 路會往右轉, 左手邊轉角那一家就是外婆家。

有首歌, 「我家門前有小河, 後面有山坡, 山坡上面野花多, 野花紅似火。」 我從小就一直認為, 歌詞說的就是外婆家, 只是山坡上開的是紫色的牽牛花。

外婆家是一間很大的日式房子, 進門有一個玄關, 可以坐著脫鞋。 房間是以木條貼紙的'shoji'門隔間, 打開後是整片的塌塌米, 在這裡打枕頭戰, 玩捉迷藏,最理想。

後院和側院好大, 種滿了芭樂樹, 那時候的芭樂, 最大也大不過我們的小拳頭那般大。芭樂有好多品種, 有紅芯的, 還有白芯, 黃芯, 甚至綠芯。 紅芯的酸澀, 切片曬乾加點糖,泡茶最好喝; 白芯的和黃芯的,現吃最好。

側院除了芭樂, 也圍起欄,養了幾隻鴨和大白鵝, 外婆會差遣我們到小山坡撿拾田螺,剁給大白鵝吃, 沒想到大白鵝恩將仇報, 放風時, 會展開翅膀, 低下頭, 飛也似的啄我們的小屁股。 門前的排水溝, 以當時的小朋友觀點看, 還真是條小河, 仔細找還有小魚喔!

外 公很會下象棋, 功力一流, 我們三姐弟 (姊姊陳美珠,忠孝里; 弟弟陳明村,節儉里) 聯手, 九戰十輸, 完全沒贏的機會。 跟外公下象棋的聚會, 直到我唸高中時,還偶而為之。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 外公也慢慢衰老, 仍是三姐弟聯手, 漸漸有打贏的時候, 等我們打贏的機率過半時, 外公也走了。

外婆, 和藹可親, 很會煮麵條, 吃外婆的雜菜麵,特別有幸福的感覺。到了要回家的時候, 外婆會查查工業研究所的班車, 趕的巧,還有特別的班車可搭回家呢!

寫了半天, 像不像小時候的作文呢?


明江 2013. 5.30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作文50+2] No 182: 學生生活考核表


- ♫ 童年

看 了美琦的「附小之聲」後,使我聯想到了我們的「學生生活考核表」。當時附小中高年級的同學,每人每學期都有一張生活考核表,這張生活考核表並不放在教室而 是放在訓導室,掛在進門右邊大黑板旁邊的牆上,也就是當時「附小之聲」小小播音站旁邊。各里都有自己的一塊紙牌子,上面釘有許多紙袋子,每張生活考核表摺 成三摺,名字朝外,插入袋內。我有幾次中午睡午覺時跑出來玩,被林戊堃主任抓去訓導室,面對生活考核表罰站,一面聽著古典音樂,一面數著牆上考核表各里同 學名字,直到下午的上課鈴響,至今仍印象深刻,當然被扣分是少不了的。

附小的生活教育中還有一項值得記憶的就是,每學期由六年級每個里, 選出兩位同學擔任糾察隊,每天中午附小之聲開始播出時,就會去訓導室,用別針別上糾察隊的紅臂章,拿著藍色的講義夾,裏面有各里同學的名單,到校園巡邏, 看看有沒有違規的同學,或是否有校外的不明人士進入校園,學生生活考核表就是糾察隊的拿手武器,當過糾察隊的同學還記得嗎?

每學期開學新 的考核表上每人都是80分,在學校裏除了考試成績之外,生活上的各項細節都有加分或扣分的機會;從每天的上學遲到、晨間檢查、課外活動及校內外各項競賽, 都是加扣分的項目。學期末的成績單裏,操行成績欄的評等,就是以生活考核表的成績為準。不知大家還記得自己當年的操行成績嗎?


大方 2013. 5.29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作文50+2] No 181: 金馬獎


Paul Mauriat - ♫ Nocturne

這個星期六參加在中國城的聚餐。同桌的朋友年齡相若,其中九位男士除我例外,當年都在外島服役,就是所謂「抽中金馬獎」。另一位是職業軍人,還是退役將軍。

曾聽人說男生聚在一起的時候,服役期間的當年勇,總是喜愛的話題。當日也不例外。有人起了頭,一串串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杯盤交錯中,都興高采烈的回憶外島服役經驗,而我只能做聽眾。

最先有人說起在馬祖服役的時候,在涵洞裡睡覺,靠岩壁一邊的被褥長年都是濕的。馬上有人接口說在艦艇上服役,睡在吃水線下的床位者,退伍之後都患風濕、關節炎的毛病。

接 著有人說自己在夜黑風高的晚上,第一次拿著手電筒去查哨時的緊張。談查哨、站崗的辛苦,話題轉到冬日士兵胸前口袋大都有小瓶禦寒的高梁。大家爭論大麴與高 梁的不同。又說到當年退伍回臺,每人背包裡全都是高梁酒。如果當時沒有送人,一打「黑金龍」今日的市價至少五、六十萬。
 
臺灣土狗軍犬的兇猛也讓人記憶深刻。他回憶隊上的黑嘴黃狗與狼犬纏鬥,叫圍觀的士兵都感受震撼。軍犬的勇猛都是百中選一。其他被淘汰,一般的狗,都下了守軍的肚子。
 
說到吃,金、馬外島水果、青菜不足,而高梁與黃魚無缺是大家的共識。當地海產豐盛,有人對帶魚的鮮美特別情有獨鍾,而且懷念不止於味蕾。在有些暗夜裡,由於銀帶魚群集,在馬祖的海面上,會出現如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片銀光的夢幻奇景。也令他懷念不已。

海產是向當地漁船標售而來。有時候也自力更生。一根炸藥丟在海裡爆發,掀起衝天水柱,水面浮起震昏的大魚,大有收獲。頭幾日大家都喜於有新鮮魚吃,但是當接著幾個禮拜,都吃一樣鹽漬的魚,滋味就大為減色。

有將軍在座,當然成了大家發問的對象。在西洋戰爭電影裡,常有部隊長官寫信給陣亡戰士家人,賺人眼淚的場景。這類情節好像不在華語片中出現。從前我總悲哀的以為,不寫信通知家屬是緣於國人人命賤,而且犧牲的數目太多,是「所顧不及」的原因。當然實情為何我也不知答案。

我 沒有問將軍是否有寫過通知家屬惡耗的信。將軍說當年在南竿任工兵連長的一年時間內,自己隊上就有兩位兵員身亡。而按照規定,兵員身亡是要由連長親手點火火 化。其中喪命的一員是鑿洞裝填炸藥之後,該用木棍塞實,但是鬼使神差,卻用了不該用的鐵鍬。一點火星,就是粉身碎骨。小小的錯誤,要用性命來賠。

他 的連也擔負佈雷、除雷的任務。他說最有效探測地雷的方法,還是以刺刀輕輕的斜插進土裡。而不是使用常見的掃雷器。他們在海灘上佈雷,總是危險叢生。雖然佈 雷之後有留下標誌。但是海砂是流動的。不多久時間,留下的標誌就沒有作用了。有時候車輛誤入自己的雷區,車上人員幸運脫身。但是前往拖救的人員卻傷亡慘 重。

金、馬諸島遍佈坑道。當年都是由工兵一鍬、一斧或一排排炸藥挖鑿出來。在座有另一位也曾是工兵。他與將軍述說當年與炸藥為伍的日子, 眉飛色舞。點炸藥的引信都是軍官或士官長身先士卒,用香煙頭點火。而不是如電影中接上電線,按下引爆箱的動作。點火以哨音為準,一整排炸藥由多人分頭陸續 點燃。如果其中有一根點不燃,不能遲疑,馬上要撤到安全地帶。

導火線規定是兩尺長。但是重複的事做多了,嫌導火線燒得慢,於是把導火線用的越來越短。當然有時疏忽,那就是出人命的時候。

迄今我從未踏上外島,當然不知生活在砲擊陰影下的感覺。我問「單打雙不打」的砲彈是否傷人。答案是在我們服役的時期,雙方砲擊仍在進行。雖然多是宣傳彈,不幸遇上了,還是會傷人。

休假可以回臺兩週。回去要在高雄等船。每回等到來船,都會看到為數不少胸前掛著白袋,著軍裝,捧著骨灰罈的軍士下船。這都是奉命送同袍骨灰回家的。

我 是在位於內湖管教最嚴苛的工兵學校接受入伍訓練。這是我唯一可提的當年勇。入伍訓練之後的一年半時間,我當的卻是少爺兵。身為海軍而從不曾上船出海。服役 期滿前,海軍總部還特別安排,讓與我情況相似的十來個預官們,到停泊在基隆港邊的戰艦,淌過一次水。上船梯,登上甲板,向船尾的軍旗行一個舉手禮,走下船 艙,穿過幾個艙門,然後回甲板,前後不到半個鐘頭。這就是我全部的水上服役時間,如果把這三十分鐘說成是海上時間,自己都覺得汗顏。

這都是民國六十年代初期,臺灣經濟起飛前,一群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擁有的共同記憶。而今我們已年逾花甲,兩岸兵戎相見的敵對時期,似乎是很久遠的事。企望骨肉相殘的日子就此遠去。


年智 2013. 5.26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作文50+2] No 180: 拿波里、 龐貝及 Amalfi Coast 之旅


看更多相片

Amalfi Coast - music by L Einaudi


旅遊總有結束的時候,經過兩天的海上航行,我們到達這次旅遊的最後一站, 義大利的拿波里 (Naples, Italy)。

今天的行程是拿波里南邊23公里的羅馬古城龐貝(Pompei)及Amalfi海岸線旅遊。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位於火山附近,當時已有六百年歷史的龐貝城, 在一夜間,被六米深的火山灰淹埋。該城於1599年第一次被發現,但正式挖掘要到150年後,挖掘工作直到1960年,才接近完成,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開放,供遊客參觀。

龐貝為歷史學家與考古學家提供一個活生生的範例。它完整地顯現出當時羅馬人的生活及城市結構,包括:民宅、別墅、商店、魚市場、麵包店、澡堂、劇場和鬥獸場等等。

最讓我觸目驚心的就是龐貝的人體石膏像。 被火山灰包裹的人獸,在高溫下,漸漸腐化成為一個個空腔,考古學家把這些空腔灌澆石膏液,等石膏液凝固後,剝去外面的熔岩,遇難者臨終的一刻,就活生生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接 下來,我們去的是行程中最輕鬆的一段「義大利蘇花公路 」(Amalfi Coast).。這條蜿蜒曲折的公路沿著海岸而建,一面貼著高山,一面是萬丈懸崖直落地中海,沿途白牆紅瓦的地中海式房屋依山而建。山上到處可見到種植的 橄欖樹及檸檬果園。藍天白雲,蔚藍海岸,一幅標準明信片風景,為這次旅遊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竹麟 2013.5.24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作文50+2] No 179: 伊斯坦堡旅遊之二


看更多相片

- ♫ Sufi music from Turkey - Hak divanında

今 天早上坐渡輪遊博斯普魯斯 (Bosphorus) 海峽,這是黑海 (Black Sea) 與地中海之間的唯一航道,也將歐亞兩大洲分離。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包括多瑙河 (Danube)及聶伯河(Dnieper),這兩條河分別為歐洲第二,第三大河。由於淡水含鹽成分少比海水輕,淡水浮在海水上層;兩層交界約在100到 150米深度間。兩層不同的水之間很難交流,所以海底生物腐化耗費的氧氣得不到補充,造成200米以下幾乎沒有生物生存,所以海水顏色較黑而得名。

博 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公里,我們只到兩座跨海/跨洲大橋之間,它是歐洲最長的吊橋。如同其它有山有水有景觀的地區,依山傍海都被層層豪宅包圍。鄂圖曼蘇丹 的夏宮也在其中。上岸後才是今天的重頭戲,我們造訪了有名的清真寺(Blue Masque) 和 St. Sophia。

藍色清真寺的 全名是 "Sultanahmet Camii", 它建於蘇丹艾哈邁德一世:公元1609 -1616間。原址為君士坦丁堡皇宮 (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全寺從高度1/3以上都使用產自 "Izhik" 的一種白底藍彩釉貼瓷,總共超過兩萬一千片,使整個清真寺內充滿了藍色。

全寺融合了拜占庭及伊斯蘭建築的特色,被認為是鄂圖曼古典建築最後一個典範。清真寺附有六座宣禮塔,每天五次呼喚教徒禱告。

午餐導遊帶我們去一家曾為皇宮掌廚師傅開的餐廳 "Tarihi Sultanahmet Koftesl",他們的肉丸子非常好吃。

飯後我們去看聖索菲亞大教堂 (Hagia Sophia) 。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 (Justinianus) 所建,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以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

鄂圖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後,將教堂改為清真寺,另外加建了四座宣禮塔。伊斯蘭教不拜偶像和畫像, 原有的東正教鑲嵌畫,被用灰泥或大理石覆蓋過。

土耳其建國後,聖索菲亞大教堂於1935年被改為博物館。教堂內一直還在進行復原工作。

我們行程最後的一站是「伊斯坦堡考古歷史博物館」, 它原本是 "Topkapi "皇宮的外花園,由三個館組成。收藏大量的希臘羅馬和土耳其文物。重要的文物包括:亞歷山大帝的石棺及近代才發掘出的「木馬屠城記」古城特洛伊 "Troy" 的古物。

土耳其雖是回教國家,但比起鄰近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沙烏地等宗教主導的伊斯蘭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土耳其比較開放和民主。導遊告訴我們,政府規定宗教與教育分離;大部份人也沒有一天五次禱告。另外,比起義大利,希臘到處都是塗鴉,相對之下土耳其是整潔多了。

土耳其不是歐盟的成員,但屬於北約國,「里拉」是他們的錢幣。

這趟土耳其驚艷之旅讓我們回味無窮。


竹麟 2013.5.22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作文50+2] No 178: 伊斯坦堡之旅之一

伊斯坦堡的市集 (Bazaar )

看更多相片

- ♫ Fire of Anatolia - The Sultans of the Dance in Aspendos. (full show)

伊斯坦堡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溶合基督教、東正教與伊斯蘭教,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城市。我們在此停留一天半。

這座城市曾經是羅馬帝國(西元330-395)、拜占庭帝國(西元395-1453)、鄂圖曼帝國(西元1453-1922)及土耳其建國初期的首都。

我們於星期一中午到達,下船與導遊會合後,先去參觀 "Topkapi Palace"皇宮。

這 是鄂圖曼帝國蘇丹的居所,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東羅馬帝國後在1459年開始興建這座皇宮。它由四個庭院及多重建築物組成。以後的蘇丹也不斷擴建及整修 這座宮殿。鄂圖曼帝國滅亡後,新政府將它改為博物館。皇宮是鄂圖曼建築的代表作,包括大量珠寶,皇宮裡有我看過最大的綠寶石及鑽石、瓷器、官服、武器盔甲 和壁畫等等,值得一看。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沒有去 Harem 後宫參觀。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趕上鬱金香(Tulip) 的開花期。後花園全是各種色彩的鬱金香,真是美麗。原先我一直以為鬰金香產於荷蘭。沒想到它真正的產地是土耳其,直到1593年鬱金香才出口至荷蘭。皇宮 中有四五十種以鬱金香為圖案的的瓷磚、瓷盤。現在鬱金香是荷蘭及土耳其的國花。

看完皇宮後。過街就是地下水殿 (Underground Cistern), 這是拜占庭帝國在公元六世紀建立的地下供水系統。由366根石柱組成面積9800平方公尺,可存水十萬噸。

行程結束前我們去看了「香料市場」 (Spice Market), 這是當地人逛的 小型市集(Bazaar)。有點像過年時台北的迪化街,小小街道左右都是商店,人潮來往,各種試吃,叫賣聲,熱鬧非凡。


竹麟 2013.5.20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作文50+2] No 177: 土耳其-伊斯米爾之旅


看更多相片

- ♫ Instrumental Ney Sufi Music - Mevlana ve Istanbul

土耳其,這個我們不熟悉的伊斯蘭回教國家,卻是這次旅遊中最令人驚艷的旅遊景點。

遊 輪停靠在 Izmir,土耳其第二大港, 但旅遊重點是在南邊50 公里處的古城「以弗索」 (Ephesus)。這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僅次於羅馬城,是小亞細亞最大的城市。附近的 Temple of Artemis 也是世界七大古蹟之一。全盛時期有四五十萬居民,長達百年之久。後因天災人禍河道淤塞失去港口功能,於公元六世紀後漸漸敗落。今日的 以弗索 (Ephesus) 距離海口有六公里之遙。

在土耳其我們參加了當地的旅遊團,有車接送。導遊解說,買門票及進入參觀都有專門通道,省了不少時間
「以 弗索」Ephesus 可說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古希臘羅馬城市遺址,挖掘出來的僅是一部份包括:大理石的大街、兩邊的神殿、噴泉、公共澡堂、廁所等。大街盡頭處就是有名的 Celsus 圖書館。該館藏書一萬二千卷。再過去是能容納兩萬五千人的大劇場 "The Grand Theatre"。我們也去看了由奧地利政府支助還在開挖中的兩間羅馬豪宅 (The houses on the slops).

「以 弗索」(Ephesus) 與基督教也有深厚的淵源。耶穌釘十字架前,委托門徒 John 照顧其母Maria。之後兩人來到Selcuk 直到過世。這次旅遊也去看了聖母的最後故居 The house of Virgin Mary 及 The Church of St. John, 內有使徒約翰之墓。

回程也如一般旅行團,被帶去看著名的土耳其有棉、毛、絲三種,老闆也不諱言蠶絲技術來自中國。純手工編織的地毯真是美麗,尤其是全絲地毯,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色澤,當然價錢也貴的嚇人。最後我們只是 window shopping。


竹麟 2013. 5.18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作文50+2] No 176: 希臘-雅典之旅


看更多相片

Andre Rieu - Sirtaki, by Mikis Theodoraki

希臘-雅典 Athens,一個聽了許多卻從末到過的西方歷史名城。
一天的時間實不足以看完全部有興趣的地方,只能選擇以 Acropolis「衛城」為中心的週邊老城區為今天的目標。「衛城」是古希臘城市為了加強防禦,在高處修建的軍事要塞。一旦城市受到攻擊,居民可移到易守難攻的衞城避難。如今「衛城」特指「雅典衛城」。

自助客旅遊的重點在於避開旅行團的大量人潮。
早上七點十分下船,走出管制區到大街叫了計程車直驅城中心的 Acropolis. 趕在八點開門後進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 整個海拔150米的衛城山頭不到卅個遊客。

藍天白雲下的千年神殿 Parthenon 更顯得莊嚴巨大。這是雅典守護神雅典娜「宙斯女兒」的神殿。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歷史上曾被當作基督教;東正教;回教的教堂。後又被成為軍方彈藥庫。十七世紀被炸毀;十九世紀大量雕像被商人賣給大英博物館。
上頭另有Erechtheion 神殿建於公元前四世紀。
衞 城山腰有兩座露天劇場 Theatre of Dionysus 可容納一萬七仟人;是人類文明史第一個劇場;建於公元前六百年。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原是個有屋頂,可容納五千人的劇場;建于西元161年。表演台及卅二排座位都己重建,每年夏天有藝術表演。

走下山就進入Ancient Agora 古希臘民眾廣場及市集。有一座東正教 Byzantine 的精美教堂及一座保存較完好的希臘火神殿Temple of Hephaistos.
之後又去看了還在開掘中的 Kerameikos 博物館 -以雕像及墓碑為主。雖小但很精美。
中午在地鐵站 Monastiriki 吃了 Rick Steves 推薦的街頭美食 Kebab.
下午順道看了Roman Agora :羅馬人佔領時的廣場及巿集。這些都在 Plaka 老城區內,走路就可到達。
走到 Syntagma Square 憲法廣場之間都是銀行商店餐廳很熱鬧。之後坐地鐵紅線在 Omina 𨍭緑線回到港口,結朿雅典一日遊。

希臘是人類文明史上民主的先驅「城邦治」;公元前一千多年「中國周朝」時期己有輝煌的成就:在文學「荷馬」,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數學,建築,雕刻等方面,對西方世界影響深遠。
之 後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統一。借由亞歷山大帝的東征,希臘文化隨之傳播到埃及波斯,中亞地區。公元前168年為羅馬共和國征服;歷經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公元1453年」的統治。1833年建立君主政權。十九廿世紀初不斷擴張領土,吸收鄂圖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直到1947年 成為現今版圖。希臘面積是台灣的3.6 倍,人口不到台灣的一半「一千一百萬」,但國債卻高達三仟億歐元.
看來地中海美麗的氣候及優久的歷史文化並沒有帶給希臘美好的未來!

竹麟 2013. 5.17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作文50+2] No 175: 地中海之旅簡介

Parthenon at Acropolis, Greece

看更多相片

Ray Conniff -♫ Somewhere Beyond the Sea

在西洋歷史裡,地中海周邊的國家是最重要的地區之一。這次我們的地中海之旅遊包括了希臘 、羅馬以及回教鄂圖曼帝國 。

如果以中國歷史為參考點,可以列出以下的時間對映表:
周 -- BC8xx -- 古希臘史詩 「奥德賽」荷馬
戰國 -- BC 334 -324 -- 亞歷山大征服希臘,波斯,中亞,埃及。
漢眧帝 -- BC86 -- 凱撒於元老院遇刺而死。

漢元帝 -- BC27 -- 屋大維被元老院尊為「奥古斯都」,羅馬進入帝國時期。
東漢光武帝 -- AC30 -- 相傳耶穌被釘於十字架。
東漢,蔡愔歸建白馬寺--AC70 -- 羅馬攻陷耶路撒冷,毀聖殿,驅逐猶太人。
東漢,斑超定西域--AC76 -- 維蘇威火山摧毀龐貝城。
東漢,張衡造地動儀 -- AC120-124 -- 羅馬建萬神廟。
晉,五胡十國-- AC313 -- 君士坦丁一世頒「米蘭敕令」基督教合法化。
東晉-- AC392--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立基督教為國教。
南北朝--AC476-- 西羅馬帝國滅亡。
南北朝--AC523-537 -- 聖蘇菲亞教堂在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建成。
唐,李淵太原起兵--AC622-- 穆罕默德逃至麥地那,回歷元年。
宋,西夏--AC1054-- 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公教及希臘正教。
宋,女真立金--AC1096--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明成祖--AC1400-1600-- 文藝復興。
明英宗--AC1453-- 鄂圖曼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亡。

從表可看出羅馬帝國幾乎貫穿了整個西方歷史。所以到歐洲旅遊到處都看的到羅馬古蹟。
羅馬人不但武力強盛,在城市建築上也很先進:給水、排水系統一點不輸現代。
從今天羅馬巿內的噴泉;Ephesus貴族家中的供水 到 Istanbul 的地下水殿,都能取証。希臘能遺留至今的只剩石頭建築的神廟及雕像。
這次地中海之旅也可說是「看古代石頭之旅」。

這次旅遊在希臘的兩天我們都是自助旅遊。
第一天船停靠在Katakolon, 目的地是Olympia,這是奥運的發源地。
有火車直達,早上三班去;下午三班回,主要是為遊輪的旅客。

Olympia 有兩處可參觀,一是考古遺址,另一為存放挖掘出來器物的博物館。

第一次有計劃的挖掘古物是1875 年由德國政府所資助。

當年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神像」(Temple of Zeus),高十二公尺,由黃金及象牙打造,就在 Olympia。如今的「宙斯神像」只剩一根柱子。

這個遺址另有一座宙斯妻子的神廟叫做 "Temple of Hera" ,每四年一次的奥運點燃聖火,就從此處開始。

博物館有一尊宙斯兒子 Hermes 的大理石雕像,體態優美。觀看時聽到一對大陸年輕夫婦說,這不是「愛馬仕」的名字嗎!原來名牌都愛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博物館中還存有不少青銅器,包括頭盔、戰甲及雕像。

早上八點15下船,下午不到三點就回到船上,還趕得及下午茶的時光。

第六天:四月十八號,我們的船在海上航行,我們吃了又吃,這就是渡假的特徵之一,沒有工作的行事曆,只管「吃喝玩樂」! 在船上見到的夕陽西下,格外美麗。

第七天:四月十九號,我們到達希臘的Katakolon。
我們去Olympia參觀了Temple of Zeus

Jose Feliciano - ♫ Zorba The Greek

第八天:四月二十號,我們抵達希臘的雅典。我們自行參觀了Parthenon at Acropolis (見上圖)。

Music Of Turkey - ♫ Turkish Melody

第九天:四月二十一 號:我們到達了土耳其的Izmir這個地方。
我們參加了 Ephesus (以弗索)當地的旅遊。這是土耳其在亞洲部分最大的古羅馬遺址。
註: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

第十天:四月二十二 號,我們在伊斯坦堡停留兩天。
我們在 Bospherous 海峽 (波斯普魯斯海峽)遊船,並去參觀了St. Sophia 藍清真寺(Blue Mosque),去造訪了HippodromeArchaeology Museum
我們也去參觀了 Topkapi 皇宮,地下儲水的Cistern香料市場 (spice market)。

- ♫ Tarantella Napoletana

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是義大利的那波里(Naples, Italy),我們也去了Pompeii 古城Amalfi coast tour。

總括來說,這是一趟非常難忘的旅遊。不過等機、轉機,花了22小時才到家,對體力是一大考驗。回家在自己的床上好眠一夜,第二天起來,神清氣爽,迎接另一個美好的一天!

敬請期待更多竹麟的遊記!


竹麟 2013. 5. 15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作文50+2] No 174: 春神來了怎知道?

分類:近況報導
2013/05/12 18:32


「藍帽花」和「印地安畫筆」

看更多相片

童謠 - 春神來了

春神來了怎知道? 路邊的野花來報到! 
當你看到公路兩旁的草地上野花剛冒出來的時候,你就知道春天到了。

我住在美國南方的德州, 它的面積有二十個台彎那麼大,它只有平原和山丘,沒有高山。此外,德州有很多牧場和牛,也有很多油井,所以德州也有很多百萬和千萬富翁。

春天開花最早的是德州的州花bluebonnet 「藍帽花」, 它們在復活節左右開始開花,今年復活節假日是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那個週末。

接 下來開的是buttercup和 Indian Paint brush(印地安畫筆)。 然後,陸陸續續還會有紅黃色的小野菊花和其他白色,紫色,黃色等我叫不出名的野花綻放;萬紫千紅,迎風招展,景色秀麗,令人目不暇給。「藍帽花」 (Bluebonnet )最早開也最早謝,花期只有兩個星期。而且在三月中旬以後,公路兩旁就停止割草,讓發芽的野花苗能充分地滋長,這些美麗的野花燦爛地綻放,直到五月中旬花 季結束。花開花謝,時間不停地運轉,我們在德州住的時間已經超過我們住在台灣的時間了。

我和年智一樣,對台灣和美國都有深厚的感情。 我們對德州尤其有一份特殊和濃厚的情感, 我們的孩子都在這裡出生和長大,德州是他們的家鄉。德州人說 "Once a Texan, always a Texan." 「一旦你是德州人,你就永遠是德州人。」我們十分幸運,有我們深愛的台灣,也有我們鍾愛的德州。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數數自己所受到的恩典,內心充滿了感 謝。


照照 2013. 5.12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作文50+2] No 172: 恩師難忘



-- ♫ Ave Maria

看完蔚治懷念修女的文章,讓我也想起了我的恩師白靜明修女。來自美國威斯康新州的白修女是我大二「文法與修詞」的老師。 她是台灣本篤修會 (Order of Saint Benedict) 的修女,也是台大外文系的資深教授。白修女身材高大,冬天穿著黑色,夏天穿著白色的修女服,戴一副金邊眼鏡,看起來道貌岸然,好像很嚴肅的樣子。事實上,她非常和藹可親,而且她熱愛中華文化、她的學生和台灣這塊土地。

白修女要求我們每天都要寫日記,以增進我們的英文寫作能力。我記得我曾在日記裡寫下我閱讀陳立夫先生寫的《四書道貫》這本書的感想,以及四書和儒家思想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白修女看了我那篇有關《四書》的日記,竟要求上我們那組「文法與修詞」所有二十幾位學生都去念「四書」並且要寫念完《四書》的心得報告。我們那組有很多僑生,其中有些僑生同學的中文程度不太好,他們一聽說要寫這個作業,莫不怨聲載道。白修女非常仰慕中華文化,她要我們要先瞭解我們自己的中華文化,在把英文學好了以後,才能去瞭解西方文化。

外文碩士研究所畢業以後,我在台大教了幾年書。一個三月的某一天,我正在六號館教大一英文,白修女在走廊示意要和我說話,我馬上告訴我的學生,這是我以前的老師,所以我非得中斷教課幾分鐘不可。白修女要我在禮拜六幫她先到校工老吳那裡去取棕櫚枝,再把棕櫚枝送去金門街的本篤修會,因為禮拜天是Palm Sunday (聖枝主日--復活節前的星期日)。記得台大有名的椰林大道嗎?原來台大的校工每年都會為她準備聖枝主日要用的棕櫚枝。她因為那天要去淡水的本篤修會總會,無法親自來台大拿棕櫚枝,希望請我代勞。白修女還要給我計程車的車資,被我婉拒了。我告訴白修女, 這樁小事,我當然義不容辭。她很高興我能替她辦這件事。回想我以前上白修女的課也是在六號館。幾年之後,我從一個「坐在台下」的學生變成「站在台上」的老師;我從前的的老師,現在則變成了我的同事,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時間的腳步不停留。我也牢牢記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對老師交代的事,從不敢怠慢。

又有一次,我去傅鐘旁邊的辦公大樓領糧票,碰到白修女。我說:「您怎麼也來領糧票?」她說:「我當然要領這個糧票啊!」我回答說:「我還以為您吃麵包,不吃米飯。」那時領了糧票以後,還要到農會去換成柴米油鹽,後來制度改了,就把糧票折換成現金發放了。我在台灣時和白修女一直保持聯絡,每個禮拜天,我習慣去她金門街的本篤修會望彌撒,因為有一個耕莘的耶穌會神父,不會說中文,所以他就到金門街的本篤修會,用英文主持彌撒,本篤修會的美國修女和那裡寄宿的師大學生,都喜歡望禮拜天早上十點半的英語彌撒。

熱愛中華文化的白修女在1996年去世了。她很年輕的時候到中國傳教,1949年以後。她到台灣,繼續為教會做牧羊的工作,也為她熱愛的學生們服務。她讓我知道,我們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文化,再去學習其他文化的精華,這樣才能兼容並蓄,有如老子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如照照《懷念彭修女》的部落格文章中所說,白修女也是「無數個點燈照亮他人的修女教師代表」,我永遠感激她的教導。


碧瑤 2013. 5.9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作文50+2] No 171 可敬的外國修女神父們

左起:丁松筠神父,丁神父令堂、丁松青神父

郭金發 - ♫ 《燒肉粽》

復 活節讓我想起當年我與同事們到花蓮渡假˳ 住在瑞士天主教聖伯納會(St. Bernard)的會館, 因為適逢「聖周」(Holy week) ,所以我們也去望聖周那幾日的彌撒。在「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的彌撒經文裡敘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想著當年羅馬人的殘忍, 我心裡實在很難過˳ 不過周六晚間及周日復活節的彌撒就挺快樂了,點個臘燭ˎ  被撒一點兒聖水, 覺得自己也重生了。

前些時看到台灣民 視的節目「台灣演義」,其中有一集介紹天主教靈醫會辦的「羅東聖母醫院」;另外一集介紹「光啟社」的「丁松筠神父」。丁神父兄弟從六零年代末期起,就在台 灣傳教服務,大家叫哥哥丁松筠,「大丁神父」,叫弟弟丁松青,「小丁神父」。各位還記得當年在台灣的電視節目中唱「燒肉粽」的那位「大丁神父」嗎? 如今他已經七十歲了,但依然英俊瀟灑。

在台灣有無數的修女神父,默默地為台灣的人民服務。例如,那篇「一碗熱湯的距離」的故事述說了台北 八里安老院裡可敬的修女們,如何照顧院裡的老人。台南也有一個修女辦的安老院,那些已經八十多歲的修女們,依然在伺候院裡的老人們。此外,新竹寶山鄉菲律 賓修女辦的孤兒院, 從李家同先生的書中,可以知道那些修女是如何善待孤兒院裡的孩子們˳

2002年我去比利時看朋友, 一位友人開車帶我和另一位友人,去拜訪一位退休後回比國安居的修女。這位修女曾在我們的澎湖做助產士三十餘載,聽說澎湖的人都認識她˳ 雖然她年事已高,但身體還很硬朗。我們去看她的時候, 她正在餵另一位修女吃飯。離開那位比利時修女以後,我想若有機會再去比國, 一定再去拜訪她,讓她有機會看到台灣來的人和說說中國話,只是至今還沒有機會再訪比利時, 希望她還健在。

這些用實際行動愛台灣,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人民的修女、修士及神父們,實在令人景仰和欽佩。


蔚治 2013.5.6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作文50+2] No 170: 附小之聲


美琦和夫婿在日本箱根留影

ANDRE RIEU & JSO - ♫ CARMEN - OVERTURE

每當我聽到比才的「卡門」就會想起一段在附小的往事。 相信沒有幾個同學記得我們曾有一個「附小之聲」的節目。「附小之聲」是我們在五、六年級時候的一個廣播節目,於每天中午午休時播出。這個節目完全由李雨林 老師一手策劃,當時老師可能是希望大家在午睡的時候,聽到優美的音樂,可以很快的入睡,也或者是希望那些睡不著的小朋友,聽了音樂,不致於去吵別人,因此當時選的曲目全是古典音樂。

而這個節目還有一個小主持人,那就是在下, 本人, 我。所謂主持,不過是播放音樂給大家聽罷了。我只記得當時每天中午一吃完飯,我就往訓導室跑。因為訓導室裡有播音器,李老師放了一個唱機在那裡,還有好多張唱 片。整個訓導室就我一人,想來林主任和其他的老師也都休息去了。

我已經不記得在播音樂之前我有沒有一兩句開場白,只記得放著一張張黑膠大唱片;但可不是一張張放到完,而是要從不同的唱片裡挑著曲子放。我清楚地記得我放過的音樂有比才的「卡門組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還有舒曼、巴 哈、和舒伯特的作曲,但是我不記得有沒有莫札特和貝多芬的作品。

直到今天我都不清楚為什麼當時李老師選了我來播放音樂? 會不會他以為我是那種中午不需要午睡而下午還能精神奕奕上課的小孩?當時我不明白,也不敢問,老師說一沒有二。我只記得時間一到,我就立刻把唱片整理好,唱機關掉,乖乖跑回教室跟大家一起開始上下午第一堂課。

如今我已經不記得這個廣播後來是停掉了,還是由低年級的同學升上來繼續做了。可以確定的是,我的古典音樂啟蒙就是來自那個時候,而我到今天都很感激李老師,是他啟發了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因為李老師,我對古典音樂有了認識和喜愛。

雖然我沒有進一步去研究古典音樂,但是不論我快樂,或者是心情不佳,煩躁不安或無聊的時候,我都會選擇古典音樂聽上一段,它不但能紓緩我的情緒,更給我帶來心靈上的平靜。我四年級插班上附小,在附小的三年除了胃出血休學了三個月,其餘的時間幾乎都是快樂而美好的。主持附小之聲是屬於快樂的一段,我樂意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美琦 2013. 5. 4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作文50+2] No 168: 高家俊-附小之光


- ♫ 竹師附小校歌100 03 26

我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志學里的高家俊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02年度「工程獎章」。家俊是由「海洋工程學會」推薦,經過嚴格的審核和激烈的競爭,榮獲最高榮譽的「工程獎章」,為中國工程師學會爭光, 也為附小爭光。

我們的部落格在2012年一月二號曾經有以下的報導:

中時電子報在2006 年的一篇報導中說 「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主任高家俊教授,十八年來,在台灣環海四周,廣布浮標、氣象樁,用精密的科學方法,守護台灣。」

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研究中心主任的家俊,現在是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我們第十六屆全體同學向家俊恭賀他榮獲這項殊榮和獎章,家俊是附小之光,我們全體師生與有榮焉!


部落格編輯小組敬上 2013.5.2

相關連接:
中國工程師學會102年度各項獎章、獎金名單
「工程獎章」得獎海報
部落格第一篇有關家俊的報導
部落格第二篇有關家俊的報導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作文50+2] No 169: 「工程獎章」得獎海報


Ernesto Cortazar - ♫ You changed my life

家俊授權,刊登以下轉載:

賀 高家俊教授榮獲
    中國工程師學會最高榮譽-「工程獎章」
         中國工程師學會對於在工程學術或事業上有特殊貢獻之會員,每年推選一人,授予「工程獎章」。是項獎章自民國25年至民國101年先後共授獎65次。高家俊教授今年獲獎,是為第66位獎章受獎者,亦是第一位以現職教授獲得此殊榮者。

高家俊教授簡介
高 家俊教授畢業於成功大學水利工程系,擔任助教期間師承海岸工程泰斗湯麟武教授取得碩士學位,隨後在周龍章院長督促下,考取德國政府獎學金赴漢諾威大學完成 博士學位。回國後持續任教職,曾任成功大學慶齡工業中心副主任、水利及海洋工程系主任、近海水文中心主任、國科會工程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及主任、國研院海 洋中心主任等職。

高教授碩、博士論文專攻海洋平台及海底油管設計,自德返國任教後,有感於國家缺乏海洋觀測資料,使相關海洋工程充滿高度 不確定性並潛伏極大危機,遂毅然改變研究方向,投入危險度極高的海氣象觀測研發,期間雖曾遭遇船難幾乎斷指亦不改其志,研發成果獲十餘項專利。自民國八十 三年起高教授成立之近海水文中心在氣象局、水利署及觀光局委託下佈建環島海氣象觀測網,並長期執行海洋觀測至今。目前資料浮標測站已擴充至十五站,其中尤 以臺東外洋站距離蘭嶼東方二百五十公里水深五千二百公尺和東沙站距離墾丁西南方二百三十公里水深二千六百公尺,在颱風登陸12至24小時前提供即時海氣象 資訊,對提升颱風預報準確度,降低颱風災損卓有貢獻;近岸測站對海岸災害治理及海上遊憩安全卓有助益。

民國九十九年二月高教授應聘借調出 任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主任三年。到任時海洋中心方成立一年餘,典章制度尚處在萌芽階段、無統一辦公場所,人員分散各地,中心運作困難。高主任四處奔 走,積極協商,短短十八個月內成功將中心搬遷至興達港,使中心運作得以正常化;推動建立環島雷達海流觀測網,監測台灣四周海流,為海洋活動及海難搶險提供 科學參數;完成2700噸級大型研究船「海研五號」之建造、成功組建研究船作業團隊,如今「海研五號」已順利展開海洋調查研究任務,對實現「海洋興國」國 家政策卓有貢獻。


中國工程師學會 2013.5.1

[作文50+2] No 167: 回新竹

左起冠英、鳴樑攝於新竹「黑蝙蝠紀念館」前

看更多相片

Ernesto Cortazar - ♫ At Your Side

我站在北大橋頭,對鳴樑說:「王正家在那頭,『曙光小學』旁,榮燕家在對面。她家從蒙古到這裡,她媽說是孟母三遷,嫌台北吵。我家在對街,你家在溝那頭。這條溝以前好髒,一直流過西方公司前,好像到樹林頭去入頭前溪。」

  鳴樑恐怕30年沒回來過了,我說來新竹看我們老家。

  北大橋,我小時沒大印象,下面就是條小溝。有次立委吳成典說,他原是新竹電腦工程師,有人說要看老家北大橋,他還帶他找到了,可能現在沒了。我當場就在蠱媾地圖找,還有,橋頭三字清晰可見,但現在卻埋在土堆裡,只露出了「北」字。

  我是與黃坐火車來,新竹火車站1913年3月31日啟用,還有個百年紀念活動。想想,這個車站大我們36歲,它在1944年還被美軍炸掉一邊,死了些人。

   我們出了車站,就是比記憶,這裡是哪,那裡是哪。當然,先到東門城,以前這裡有憲兵隊,亞洲水泥公司。鳴樑比我還記得清楚。再走中正路,左邊是國民戲 院,現在是電影博物館,以前我們就一直想如何逃票混進去看電影。對面是王錦隆家,他卻死得早。旁邊有個「新影照相館」,美琦的照片放在裡面,前幾天我才同 她及她小舅吃飯,她小舅是我新聞局的第一個科長,陳儀的姪兒,我與他去掃了墓,就約美琦出來吃飯。他們有近30年沒見了。我笑美琦說妳那照片是鎮館之寶 啊。美琦說她都沒有,後來長大了想去要一張,「新影」已關門了。她的照片可能流到「民國老照片」檔去了。

  那時還有個「新陶芳」菜館,算最好的了,我小時在這裡吃「炸蛋」,就是個黑鐵罐烤熱了,把蔥蛋倒入,立刻炸起,蛋香四溢。好吃,好吃。

  再走,是美乃斯麵包店,古物,至少50年了。小時買冰淇淋,放在紙杯中,一個好像3塊錢,好貴啊,比五毛一支的814冰棒貴太多了。我中午沒吃飯,跑進去買了個麵包,28元,一瓶水,真刻苦。鳴樑不忍分食。

  再走,市政府,對面警察局,我對黃說,你初中跳舞被抓到這,嚇死了。當時三作牌好兇啊,哪像現在。

  「縣黨部」也在市政府旁中央路。當時,這是不要加什麼XX黨的,因為只有一個。

  再來,是市議會,前面兩頭石獅子,好像是從那個廟前搶來的,蠻有歷史,大概也百年了。

   再過來,就是北大路天主堂。我說,等下再看。我們先從世界街右轉,走到仁愛街,看鳴樑老家。他家隔壁是葉梅家,葉小時候美,大後亦佳。我在小學時與鳴樑 不熟,當時我們三班,男同學都是自己來往,別班少交,對別班女同學也不敢多言,以免被視為不忠,尤其是本班女生甚強悍,我們更是溫良恭儉讓。當時「忠貞」 的觀念很強,對國家、領袖、老師,都是如此。堯舜商湯,道統一貫,哪像後來全毀了。

  我是到了初中才與鳴樑熟。有次我找他看電影,他家大惡犬撲咬我,他媽嚇壞了,趕快給包紮滅跡。我腿上兩個洞,還是忍痛去看電影了。當時人權觀念也淡薄,現在若遭此,一定可索賠個當年愛國獎券頭獎之數─20萬。

  小時最怕狂犬病,咬到無救,那段時間,我看到水都有恐懼。

  我在五年前回來看,家已拆掉了,成了個小公園。家後的稻田成了文化中心。有條路直通鳴樑家,才知道我們兩家相距僅200公尺。當時,路被溝擋著,要從東大路轉到北大路,故覺甚遠。

  當時「領袖蒙難處」還沒拆,我拍了照,但鳴樑哥哥堅說拆掉了,真是老糊塗。現在是拆了,圍起來成了一個工地。

  我們再到我家那個公園,找到我家約稀的地點,那兒有張椅子,我倆坐在那合了照,旁邊還來了幾隻金背鳩在啄食。

  然後,越過東大路,去看「黑蝙蝠紀念館」。這是鳴樑第一次來,館是九十八年建的。鳴樑、美琦的父親,都在這些特種偵測任務中殉職。裡面正有「老鷹119」特展,紀念1961年11月在大連河口失事的那次任務。

   出了紀念館,走北大路,到大教堂前面,不遠處的北門街有鄭錫用進士第,瓊林的家。我識另一新竹名人林占梅之後,提起鄭家,那人語沉,原來林之死與鄭進士 有關。林家的「潛園」是新竹的著名園邸,現已荒廢,只留一個門及一個八角井。林家的後人家璋是我們班上的,沒有「林密歐與鄭麗葉」的故事。

  從中正路右轉中央路,去城隍廟。52號是「章家米舖」,我小時常同外婆來這裡。章家每月還去到臺灣銀行,向在那做事黃媽媽領台北寄來的生活費。

  在城隍廟廣場,有新復珍餅店,小時候我被倒下的門板壓到,差點進了「附小哀思錄。」

  鳴樑說仁德街進去是風化區,我才記起,初中同他騎腳踏車經過,探險,鋼筆還會被搶掉,至於後來鳴樑有沒有來這裡做「生理衛生」的課外實習,鳴樑行使緘默權。

   沿中山路走到「全國電子」,原來是「蔡醫院」,世澤的家。再來,是新玉香餅店,鎧陳會買這裡的蛋糕給我們吃。我們到他家,乘風單車,他兒子在看店,說要 叫母親下樓來,我說不必,我們只是路過來看看,看看鎧陳泡茶的地方。西門乘風,東門迎曦,他騎著騎著單車就在路邊安息了。

  我們向附小 走去,經過「內天后宮」,轉西門街到四維路,這是映光、漢平家所在,現在是大馬路了。到了學校,下課師生出來,也沒人問我們這兩個uncle Drew來作何。進入校內,一個新的小廣場,我們畢業典禮、同學會的那個二樓禮堂拆掉了,三層新的「弘愛樓」橫亙在眼前,樓橫跨右邊的小操場,連結到高班 教室與風雨操場。這個小操場是我們打躲避球,心算比賽的地方。左邊的那塊大院沒變,台灣島水池仍在,以前還有水族箱、鳥園、兔欄。水池中有些烏龜,不知與 我們年紀是不是差不多。我們在操場抓了蛐蛐,就送到水族箱給加菜。以前樹上還有猴子,還有一個雙吊環,我們都記得有個同學學泰山失敗,在地上留了兩個門 牙。

  到了司令台,我們走累了,坐在那裡看操場。以前對面有蔣總統的畫像,畫得不如國民戲院的看板,不太像。下面還有防空洞,但後來共匪沒打來,我們也沒反攻回去,洞早填平了。

  我倆坐了好久,清風徐來,落日西沉,老人與海,胡思亂想。黃說;「走吧。」

  走前當然不忘去留點痕跡,肥水不落外人田。

  順西門街,這是以前放學遠地學生坐三輪車的地方,曾有個同學學西部電影,也拿個繩去套同學的脖子,陳校長氣壞了,一再告誡不可。

  到了135號,周小兒科,照照家。以前來到這裡,就看到她父親,頭帶反光鏡,身穿白袍,很像「異形」中的老人,其實40都不到,叫我們張開嘴,拿個冷兵器在我們喉嚨裡按一下,叫「啊。」問:「哪裡不舒服?」然後鐵盒一陣鏗鏘聲,「好了,沒事。」安心了。

  再不遠,是「遠東百貨」,原來的「新竹醫院」,我們出生的地方。高捷這個不良兒童,小時到新竹機場去抓高壓電線盪鞦韆,烤成了medium rare,在這裡住了半年多。

   再來,穿過菜市場,到了城隍廟,我們叫了肉圓、貢丸、燕丸、米粉各一,黃說:「老了,吃不多。」我們還要留點胃,出來,吃點紅豆冰、豆花,但左邊中山路 那家不見了,以前看完了國民、國際戲院的電影,父母就會帶來這。他們吃杏仁露,還有仙草、愛玉、綠豆等。一個大冰塊做剉冰,白白的,澆點紅糖水。以前,路 邊還有賣冰淇淋的,一個腳踏車,後面帶兩個冰筒,還有一個圓靶,拿鏢扎,扎中天霸王、地霸王,挖給一大坨。還有人比賽削甘蔗。附小過去就是農田,晒米粉。 新竹風大,我們被教知要防沙眼,還有眼藥水可以點。

  我們當然不能去吃「波霸奶茶」,太俗了,還是找了家冰店,吃了點花生圓子,吃點回憶。這家也稱老店,沒有一百也有五十。

  飽了,我們從東門街走到復興路,經三角地,原有個水池,當年大概是防美軍轟炸做消防用的。鳴樑說:「這裡是玲嬌家。」

  走到了車站,我們去台北,以前是「上」,後來是「回」,但今天,我們是「回」哪裡呢?

  車上,我們沒說多少話,閉眼,也沒睡著,想著想著,記憶,就像車窗外黑暗中的光亮,一閃一閃。


冠英 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