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作文50+8] No.15: 英國之旅(十五)麗池古堡
離倫敦約68公里的肯特郡 (Kent) 有一座非常浪漫和古老的「麗池城堡」(Leeds Castle),未造訪這座城堡以前,我還以為它位於英國中部的Leeds呢!
這座迷人的城堡原本是諾曼人(Norman)在「倫河」(River Len) 旁邊建立的。英格蘭人趕走諾曼人後,於1278年,麗池城堡的主人「利伯恩」爵士把城堡贈送給「愛德華一世」(Edward I)。十六世紀時,這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亞拉岡的凱薩琳」(Catherine of Aragon) 最喜愛的行宮之一。之後有6位皇后居住過此宮殿,所以「麗池城堡」被暱稱為「皇后的宮殿」。這個城堡原屬於英國國王的私產,到了20世紀初,它成為權貴熱衷的休閒場所,最後輾轉成為富豪的私人住宅,最後一任女主人「貝利夫人」(Lady Baillie) 把這座古堡交給基金會託管,讓所有的人均可以入內參觀。
由入口處到城堡,需要走約十幾分鐘的路程,導遊好意要我和太太兩人搭遊園車到城堡,以節省走路的時間。畢竟這十幾天的旅行,老婆對步行遊園已十分疲憊,所以我們就到遊園車候車處等車。不到三分鐘,城堡的工作人員即前來解釋,遊園車可能還要再15分鐘才能載客,問我們是否要先借用輪椅代步免得等太久,我想這也是一種變通的好方法,於是我用輪椅推著老婆,朝著城堡前進。
這座城堡周遭有500英畝之廣,沿途的景色優美,有青翠的樹林和碧綠的池塘,那裡並設有鴨場,讓野生的野鴨、水鴨、冠鴨和黑天鵝等能棲息悠游其間,此處綠蔭華蓋,即使推輪椅,我也不怕被太陽曬到。我們在遠處看到遼闊的草坪,除了人們倘佯其間外,還有不少名貴跑車、古董車和二次大戰所留下的各式軍車,置於草坪供人觀賞。城堡四周的護城河上有許多遊客搭著由船夫撐蒿的小船,繞行城堡。
進入城堡大門前,我們見到不少天鵝就在路旁孵蛋,動也不動,完全無懼於人們的靠近,流露出令人憐愛的母愛天性。進入城堡後,由城堡的後方,我們可看見一處綠意盎然的高爾夫球場,可惜無法前往揮杆。城堡的入口是由置酒的地下酒窖進入,再登樓梯拾階而上,此時工作人員發放說明書,由說明書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各個房間的歷史,導遊有時要我們由窗戶居高臨下,觀看城堡外的田野鄉村景觀,真是別有洞天。其中有一間房間做為圖書館,收藏的書籍也相當可觀。
城堡內還有花園,花園外有一間收藏各式各樣狗狗頸圈的展覽館,讓人嘖嘖稱奇,花園內花卉盛開,更讓人驚訝的是在花園內我們竟然見到一隻孔雀開屏,彷彿來迎接我們這些貴賓一般。在花園的後面,還有一處迷宮,它是由2400棵紫杉構成。迷宮的中央有一高台可以俯瞰整個迷宮,迷宮的出口連結一個地下岩洞。我們到迷宮想闖關,但那時已大門深鎖,因此只能由地下岩洞走回中央高台拍照,表示已到此一遊。
這趟「麗池城堡」之行,我們見識到各種不同顏色的杜鵑花,那裡的奇花異草,淙淙流水,蒼鬱的草木,都是令人難忘的美景。難怪「麗池城堡」獲得"the loveliest castle in the world" 的美譽,每年有50多萬的遊客前來這裡一睹它的風采。
台灣的旅行社很少安排到「麗池城堡」一遊,大部份的旅行社只安排旅客前往名氣比較響亮的「溫莎城堡」參觀,實在可惜。所以我特地介紹這座「麗池古堡」與大家分享我的旅遊心得。
益堂 2018.8.30
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作文50+8] No.14: 英國之旅(十四):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距離「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 大約165公里,但是距離並不影響我們前往造訪那裡的意願,因為我們年少時,曾唸過徐志摩所寫的《我所認識的康橋》及《再別康橋》兩篇文章。尤其《再別康橋》的最後那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牽引著我,但願有朝一日我能造訪康橋,親身體會一下徐志摩筆下的美景。
導遊首先安排我們前往康河(River Cam)搭乘船隻遊河,體驗一下船夫撐蒿(River Punting)行船於康河上的滋味。以前船夫是用竹桿撐船,現在皆改用鐵棍撐船 。船夫一邊撐船並沿途介紹所經過的景色,我們首先經過數學橋,據說這是「牛頓」設計的橋樑,他造橋不用一釘一鉚,不過現在所遺留下來的的不是原來的橋樑,因為人們要研究牛頓的橋樑設計把它原來的橋拆卸卻無法裝回去,只好用彷造的橋替代「牛頓」原來建的橋,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真實?
接著船隻緩緩地行駛到建於1441年成立的「國王學院」教堂(King's College),這棟宏偉的建築物有哥德式的門樓,船夫如數家珍地介紹「在1209年牛津大學發生暴亂,不少學生罹難,學生逃亡至此地,國王亨利三世庇護這些學生。到了1284年劍橋大學成立了「彼得學院」(Peterhouse),這是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河岸綠草如茵,楊柳隨風搖曳,我們逍遙於船上,可以約略揣摩出徐志摩筆下的《再別康橋》的意境。水面上不時有天鵝和母鴨引領著小鴨悠游著,一如徐志摩,我們被康河優雅的景色傾倒。
一會兒我們見到一座三環洞的橋樑,我們可以看到橋的倒影與橋身在水面相連結一起,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在不遠處我們見到一座唯一加蓋的橋樑,這是連結兩個學院的「嘆息橋」,牛津大學也有這種款式的橋樑,故事是同樣的:學生為了煩惱考試,走到此橋唉聲嘆息,看來學生都怕考試,牛津的學生如此,劍橋的的學生亦然。。
欣賞康河的美景之後,我們即前往有名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它建立於1546年,在學院門口右側種植了一棵蘋果樹,這棵蘋果樹是由牛頓家鄉的蘋果樹分枝過來的。去年在日本青森蘋果研究中心,我們也曾見到一棵由牛頓家鄉分枝而來的蘋果樹。可見牛頓的地心引力是多麼重要的發現。「三一學院」也產生了60位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的畢業校友除牛頓外,還有達爾文、羅素、霍金等不計其數,連新加坡的第三任總理,李顯龍先生 (Lee Hsien Loong) 也是由「三一學院」畢業的。劍橋大學在世界上排名是第二位,成績斐然。
在「國王學院」的對面「本篤街」的轉角置有一座叫做「聖體鐘」(Corpus Clock)的雕塑時鐘,這個鐘是由「約翰泰勒」(Dr. John Taylor)所構思及資助,於2008年9月19日由「史蒂芬霍金」(Steve Hawkins) 為其揭幕,這聖體鐘又稱為時間吞食器(the Time Eater Clock)。它的造型是用用一隻蚱蜢(Grasshopper)吞食一個具有刻度的不繡鋼圓盤。這上面沒有指針,也沒有數字,而是透過藍色發光二極體,來顯示時間,時鐘下銘文為拉丁文,錄自聖經約翰一書第二章第17節(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意思是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這種以戲劇性方式,提醒大家時間必將流逝,這應該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益堂 2018.8.24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作文50+8] No.13: 英國之旅(十三)史前巨石陣及牛津大學
從「巴斯」(Bath City) 前往65公里之遠, 位於「索爾斯堡」郊外神祕莫測的「石前巨石群」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途中,導遊何小姐告訴我們,這些巨石群可能建於西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它們可能是神廟,也可能是舉行儀式,或是祭葬和慶祝的地方。這些石塊到底是如何搬運到此地?到底是如何竪立起來?各種傳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外星人建造的;有人說這是由懂得天文的人建立的,因為從這個地方每隔19年可以觀看月蝕。此外,夏至時,可由踵石(Heel Stone) 觀看日出。更有人認為此地的磁場最強。換言之,關於巨石群的許多莫衷一是的星象靈異的傳說,令我們慕名而來的造訪更增添了一份神祕的色彩。
我們從停車場取入場券及導覽器之後,就搭接駁車前往巨石群,大約6分鐘的車程才到巨石陣的外圍。我們從左到右,以順時針方向繞行巨石群,並且從每個角度觀看巨石,它們的外圈為砂岩石圈,現有五組巨大的「三石牌坊」(Trilithons)。 每組「三石牌坊」都是由兩塊緊列直立的巨石和一塊橫臥眉石所構成。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石塊上有對接的榫眼及榫舌,使巨石連結在一起。
巨石圈內有一圈以60塊較小的直立青石,排列而成的同心圓石陣,但是有的石塊已支離破碎,橫臥於地上。在巨石陣最外圍有一個直徑110米的不規則圓圈,周邊外側為凹溝,內側為土堤 。四周還有站台石,這些站台原本有四塊,但現在只剩下兩塊保存下來,分別稱為「北方古墓」(North Barrow) 與「南方古墓」(South Barrow) 。另外兩塊已經失蹤而不知去向,它們並不是真的墳塚,由它們所處的位置,我們可以知道,這些石塊是用來做勘測標記用的。
觀看巨石陣後,我們到遊客中心參觀,這裡有考古學家在周遭地區所挖掘出的文物。這些文物中中有類似敲擊的工具,足以證明這些工具是用來幫助巨石的製做。此外,人們並揣摩前人是如何把石塊直立起來的。以下是他們的推測:首先前人挖掘一條足以支撐「巨石」的洞坑,洞坑的深度是經過仔細計算的,露於地面的石頭長度要一致。然後在坑洞旁先建好90度的垂直面和一個斜坡面,把石塊置放於一個拱起的支撐點,使巨石底端平衡地懸在洞口的上方,並先於頂端放置小石塊以保持平衡。接著,再移動小石塊讓尾端失去平衡,使石塊自然而然地插入洞內,最後再用繩索把石塊拉直,並把洞穴填平以支撐石塊。
這種直立石塊的方式,之前在造訪南美洲智利的復活節島時,我們得知那裡的先人,也是用如這個方法竪立「摩埃像」,先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以前我讀過「湯姆斯哈戴」(Thomas Hardy)以「巨石陣」場景寫的「黛絲姑娘」小說(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今天我總算親自目睹這個尚未解開謎樣的巨石陣。
接著,遊覽車又帶我們前往111公里以外的牛津大學參觀。這所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它建於1167年,由於當時英法交惡,英國國王召回所有留法的學者,並成立了牛津大學。這個聞名於世的大學的宗旨是要大家一起共同學習。牛津大學在全世界的大學綜合排名是第三。值得一提的是700年來,牛津大學不接受政府的補助,在財政上完全獨立自主。它現有21,000多名學生,畢業的校友中,出了69位諾貝爾獎得主、19位各國總統和25位英國首相,可謂成績斐然。
過去久聞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兩校舉辦的「賽艇對抗賽」(Boat Race),這個兩家大學的校際對抗賽始於1829年,除了世界大戰時停辦外,每年在三四月間,他們在倫敦泰唔士河上舉辦比賽,這個8人賽艇對抗賽的划船距離是6.8公里,迄今牛津大學共贏了80次,劍橋大學共贏了82次,可以說兩家大學分庭抗禮,成績不分上下。
我們未進入「基督學院」前先造訪對街的「愛麗絲專賣店」,《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的作者Lewis Carroll 也是牛津大學畢業生,他把所寫的小說敘述Alice 掉入兔子洞穴的歷險故事獻給教授的二女兒Alice,此後這本書十分暢銷並且聞名世界。
牛津大學共有38個學院,我們由成立於1525年的「基督學院」開始巡禮,接著走到1264年成立的「莫頓學院」,然後再到1695年成立的「皇后學院」,除了欣賞校院風光,我們也感受到這裡濃郁的人文氣息。
在巡禮牛津大學的各個學院途中,Magpie Lane的鐵門只能讓一個人穿越,無法兩個人同時進出這個窄門。至今人們還是無法了解何以有此設計,其用意在那裡?另外「嘆息橋」,的故事也令人莞爾。這座橋原是連結學生宿舍和考試場所,學生離開宿舍準備進入考場,走在此橋上免不了嘆息一聲,因而「嘆息橋」聞名於世。另外科學館對面的Blackwell書店,也吸引我們前往參觀,這家書店規模宏大,所賣的書籍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我們也到牛津市區的街道,體驗一下大學城的生活。
最後導遊特地安排我們造訪牛津大學附近的「比斯特購物村」(Bicester Village)讓大家血拼一下 Outlet 免稅店的名牌貨品。雖然下著小雨,卻澆不熄大家購物的興致 ,人手一包,歡渡快樂的一天。
益堂 2018.8.21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作文50+8] No.12: 英國之旅(十二) 科玆窩丘陵地和巴斯溫泉
從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到「科玆窩」(Cotswold)大約有100公里的車程,也因為這裡過去交通不便,所以原有的建築得以保存。因此英國政府現在嚴格限制這個區域的建築形式,以保持它舊有的完整風貌。
這裡地處英格蘭的西南方,過去以畜牧業為主,因此羊毛紡織業曾經非常興盛,帶來經濟繁榮。但如今由於經濟結構的轉變,「科玆窩」吸引觀光客的是優美的村落、寧靜的小溪、無盡的草原和鬱鬱蔥蔥的樹林。其中以科窩石的石材所建的村莊最為獨特。這種色澤如蜜,看似會發光的石頭,令整個區域成為英國最大的觀光景點,每年約有3800萬人前來造訪,帶來1億3000萬英鎊的可觀收入。
過去有許多電影,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和「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均在此取景拍攝,可想而知,此地的風光有多明媚了。我們先到了“Bourton on the water” , 這裡素有「科窩斯威尼斯」之稱。鎮上有一條「溫德許河」(Windrush River)穿越小鎮。河面上有五座百年石橋,河邊的柳樹上茂盛的柳條垂入溪流中,鴨群悠游於水面上,不少遊客徜徉於綠意盎然的岸邊,或坐在自備的椅子上,安靜地享受閱讀的樂趣,構成一幅悠然自得的畫面。
這個鎮上有一家汽車博物館,館外有一個由植物所修剪而成的金龜車造型,是許多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館內販賣許多古董車造型的玩具和磁鐵,據我的觀察,這家汽車博物館的收藏不如澳門的汽車博物館的收藏豐富,倒是汽車博物館隔壁的 “Bakery on the water” 更有吸引力 ,這號稱有三百年歷史的麵包店吸引了我們這群老饕的注意力。進入店內後,我們點了麵包及咖啡;新鮮的麵包沾上美味的奶油,哇!真是一大享受。飽足後我們漫步河邊,見到一個叫「維多利亞廳」(The Victoria Hall) 的地方正在舉辦二手物品的拍賣會。燦明兄及佐惠兄各買了茶具組,他們高興地好像挖到寶一樣!古董本來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也為他們尋寶成功而高興,然而要拎著瓷器品飄洋過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午我們在Moreton -in-Marsh 的Swan Inn 用餐,然後前往「拜伯里」(Bibury)造訪。這裡是英國詩人稱為「英國最美麗的村莊」的地方。尤其是那棟叫「阿靈頓排屋」(Arlington Row) 的房子, 特別美麗。 在1380年時,這裡是一家羊毛店。17世紀時,這裡變成一家織布小屋。在此駐足,彷彿時光倒流。漫步在林蔭下的步道,景色美不勝收。這裡每一家的庭院都種植了各種花卉 -- 牡丹花怒放,蘋果樹開滿了小白花,還有不同顏色的杜鵑花。我們用相機拼命地拍照,企圖捕捉大自然的彩繪,深恐遺漏任何一處美景。
在Swan Hotel 的前面有一「拜百里鱒魚養殖場」,這家養殖場風景如畫,場外種植了不少花草,旁邊的池塘有各種禽鳥飛翔其中或駐足水面上,宛如人間仙境,讓人渾然忘我,可惜我們沒有充裕的時間,無法購票入內參觀。
看完這些美景後,遊覽車司機又開了73公里,到達巴斯城」 (Bath City)。這座城市是在紀元2000年前,由羅馬人所建的溫泉小鎮。導遊小姐先引領我們前往新月樓拍照,我這個攝影門外漢,藉拍攝這個如一輪玄月的場景,我學會了用手機拍攝全景的方式,拍攝這棟特殊的建築。這棟新月樓的正式名稱是「國王圓環」(King's Circus) 。它是由「老約翰伍德」(John Wood, the Elder) 設計,由兒子「小約翰伍德」(John Wood, the Younger)完成的。他設計的靈感來自羅馬競技場。這座喬治式的建築物是用了三種不同的古典柱子的形式所完成的:希臘多立克柱式 (Greek Doric), 羅馬複合柱式 (Roman/Composite), 柯林斯柱式 (Corinthian)。
在未進入「羅馬浴場博物館」參觀前,我們先到位於旁邊的Bath Abbey 大教堂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大教堂重建於1499年,然而遠在973年英格蘭首位國王「埃德加」(King Edgar) 即在此加冕登基。1973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曾經來訪,主要就是紀念其先祖「埃德加」國王在此教堂登基加冕一千週年。現在Bath Abbey 大教堂是教區的主教教堂。它非常宏偉壯觀,我們在教堂內,除了參觀,也祈求這趟旅遊平安順利。
「羅馬浴場博物館」是由原羅馬浴場原址改建而成,它總共有10個展覽館,透過影片及建築物的遺跡介紹,我們得知古羅馬人如何利用溫泉療傷休養。博物館內的溫泉水池至今還有從溫泉湧出的的溫泉水,除主浴場外還分東西兩座浴場,不過溫泉浴池的水,大概因為沒有清理,顯得有點污濁,所以遊客不得入內。主浴場旁還有一位身穿古羅馬浴袍的女士在縫衣服,讓人仿佛進入時光隧道,回到羅馬時代。
在羅馬浴場博物館附近的巷弄裡,有一家「麵包博物館」(Sally Lunn's Finest Bunn of Bath),它建於1680年。我們基於好奇,就買了幾塊麵包, 大家分食嚐鮮, 隨後走到「普爾特尼橋」Pulteny。這座拱橋位於「埃文河上」, 它是在1773年由「羅伯特亞當」(Robert Adam) 設計。這座優雅的橋樑的特色是在整座橋的兩側,開設商店。這樣形式的橋樑全世界共有四座, 這座橋是其中之一。現在它已經成為為古蹟, 禁止車輛通行, 並成為行人專用區。我們步行在這座超過兩百年的拱橋上, 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益堂 2018.8.17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11: 英國之旅(十一)史特拉福及利物浦
依依不捨地離開美麗的Grange Hotel 後, 我們前往「利物浦」。途中,武仁兄對這個19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商業港口為我們簡略介紹。他告訴我們當年利物浦成立第一家皇家保險公司 "Royal Insurance Company" 的故事。原來當初所有的保險公司均集中設立於倫敦,若是利物浦港口林立的倉庫,一旦發生火災,要處理火險理賠作業,相當不便。因此才在利物浦成立這家已經超過150年歷史的"Royal Insurance Company" 保險公司,但是這家歷史悠久的保險公司現在已經與Garden Royal Insurance Company 合併。利物浦這些已成廢墟的倉庫,也再次活化,被改成文藝創作園區,對我們這群從事保險工作者來說,這個改變是相當令人感傷的。
到了利物浦,導遊帶我們前往酒吧街,探訪披頭四("The Beatles") 的發源地。她告訴我們披頭四是在1960年,在利物浦成立的搖滾樂團。它是由約翰藍儂 (John Lennon)、保羅麥卡尼 (Paul McCartney) 、喬治哈里森 (George Harrison) 和林哥史華 (Ringo Starr) 等四人組成。披頭樂團在1963年於英國本土旅行演唱,一砲而紅,然後「披頭熱」就漫延至歐美各國。披頭樂團曾得過10座葛萊美獎,該樂團也曾被時代雜誌選為時代最具影響力的100人或團體之一。當時他們的歌曲,如(Love me Do)和(Hey Jude)不知風蘼多少年輕人,他們的歌曲也伴隨我們渡過青澀的少年時期。披頭四這個樂團在當時是反文化運動理想的化身,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難怪在「利物浦」設有他們四位銅像及一位從她身上獲得作曲創作靈感的老嫗銅像。
離開利物浦以後,我們前往「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的誕生地「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導遊何小姐在途中簡單地介紹了這位舉世聞名的大文豪。他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是卻留下了無數的不朽名著,其中以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李爾王」(King Lear) 和「馬克白」(Macbeth) 等最為世人耳熟能詳。他的作品把人性的貪婪、自私和慾念等情感細緻地描述,他那氣勢磅礡的文筆留給世人不少雋永的名言。我們下車時,見其故居附近有一小丑的銅像("The Jester " Bronze Statue of "Touchstone“)豎立街頭,小丑銅像四面分別寫著幾句名言,我特地把這些句子抄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1."The fool doth think he is wise but a wise man knows himself to be a fool." (As You Like It)
2. "Alas! Poor Yorick I know him, Horatio, A fellow of infinite jest. " (Hamlet)
3. "Foolery, Sir does walk about the orb like the sun: It shines everywhere." (Twelfth Night)
4. "O Noble fool! A Worthy Fool!" (As you like it)
單是這四句話就可以讓我們可以細細齟嚼一番莎士比亞字裡行間對人性觀察的透徹。
沙氏故居建於都鐸王朝(Tudor) 時期。那裡保存的還有他就讀的小學,這些建築能保存至今,實在是難能可貴,接著我們前往「新地」(New Place)、「莎翁埋骨之地」(Shakespeare's Grave) 和「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 等處。 沿途見到紫藤花怒放,頓時想起以前為了觀賞紫藤花,我們還特地前往日本京都呢!這趟英國旅行,我們把櫻花及紫藤花一次看個夠!
益堂 2018.8.13
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作文50+8] No.10: 英國之旅(十):溫德米爾湖區
在前往英國的浪漫詩人「威廉華玆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與他的妹妹(Dorothy Wordsworth)居住在風景如畫的湖區時,武仁兄在車上為我們介紹這位後來成為桂冠詩人的生平,並朗誦他的作品「水仙頌」中一段「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讓我們瞭解這位與雪萊和拜倫齊名的詩人。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威廉華茲華斯」曾對這個湖區(The Lake District ), 有這樣地描述:「我不知道有任何地方能在如此狹小的範疇中,揉合光影的變化,展現如此壯觀優美景色。」他把此地的山坡起伏,綠草如茵,湖泊的不期而遇,風景如畫,不時呈現在他的作品中。因此這裡聲名大噪,不少人也因為受到這位崇尚大自然的詩人影響而前來探訪。
我們首先到「威廉華玆華斯」的故居「鴿子農舍」(Dove Cottage)及旁邊的「華玆華斯博物館」參觀,由於我們在這個參訪之後還安排了搭船遊湖及乘坐蒸氣火車的其他旅程,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在詩人故居的外面拍照,而未能親自登門造訪,頗為遺憾。
中午用餐後,大家利用在登船遊湖前的空檔,先前往「彼得兔」 專賣店(Beatrix Potter's Peter Rabbit Store),由於童話故事作家「海倫 畢翠斯 波特」Helen Beatrix Potter 鍾情於此地的風光明媚,在此地創作「彼得兔」的童話故事。這家專賣店除門市部可以自由選購外,其他的展覽室則需要買門票才得入內參觀,這裡也是許多大小朋友喜歡駐足的地方。
英國春天的天氣變幻莫測,此刻的艷陽晴天可能在下一分鐘忽然轉為陰冷的天氣,以致我們來不及取出在行李箱中的冬衣,所以大夥紛紛就在附近的商店買件大衣保暖。我們見有一間專賣二手貨的愛心店,趕緊進去添購大衣禦寒,如此一舉兩得,溫暖了身體,也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
隨後我們由Bowness搭船遊湖,湖畔有許多天鵝及海鳥群集。不少遊客見到這些飛禽,為了拍照就用食物做為誘餌,然而這種不當的行為應該制止,因為若長久餵食野生動物,這些飛禽日久將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可能這個保育的觀念,還未深植入人心吧?
我們從船上遠眺湖畔,見到美崙美煥的建築物,還有樹木林立以及小鳥盤旋於船邊,這些美景構成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可惜這時天氣轉為陰冷,大家都躲進船艙避寒。大約四十分鐘以後我們到達下一個目的地, 一下船,我們立刻登上蒸氣火車。這條鐵路建立於1869年,它把「利文山谷」和「溫德米爾湖畔」連結起來,坐在這復古風格的車廂裡,觀賞沿途的風光,實在美不勝收。當火車行駛到轉角時,大家紛紛站在車廂門旁,拍攝火車頭冒出的白煙。在寒風細雨中搭乘這種沿湖行駛的復古的蒸氣火車,有一種特殊的懷舊風味。經過十五分鐘的蒸汽火車的鐵道之旅,火車緩緩地駛入Haverthwaite Station。下了火車,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冒著細雨拍攝火車全貌及火車頭轉向的過程。
接著,我們前往米其林推薦的晚餐餐廳The Punch Bowl Inn & Restarant 用餐。由於司機對路線不熟,竟把遊覽車開進死胡同裡,所幸他的技術高超,克服了進退兩難的三叉路口,使我們在餐前飽受驚恐。
米其林推薦的餐廳果然不同凡響,我們自行點了三瓶紅酒搭配佳餚,提升用餐的興致。大家盡興地把酒言歡。當天晚上入住由古堡改成的 Grange Hotel, 這家四星級的旅館周遭環境優美,猶如置身於童話世界裡,大家要求第二天早晨能多留一個小時,好享受一下如此美麗的景色,再行離去。
經過一晚的充份休息,大家迫不急待地在古堡四周,享受蒼天古木的獨特美景;走在落英繽紛的小徑上,宛如走在紅地毯上。過了馬路,就可見到一古典的火車站 Grange-Over Sands;火車站後面有一條步道,一邊沿著沼澤,另一邊種植了各種奇花異草,令我們嘖嘖稱奇,這又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益堂 2018.8.9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作文50+8] No.9: 英國之旅:(九)約克與哈沃斯
今早我們由愛丁堡搭「維珍東岸特快車」到「約克」(York) ,這趟火車的車程大約三個半小時。沿途景色秀麗,車窗外不時出現整片黃金色的油菜花田及綠油油的牧草,還有黑面白身的羊群,徜徉於綠色的牧草中,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編織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我們在飛奔的火車的途中一點也不感到無聊。車廂裡設有餐桌,我們把隨身攜帶的零食及威士忌取出來享用,好像回到小時候的遠足的快樂時光,好不愜意!
「約克」是在一世紀由羅馬人興建的,其市區的四周被中世紀的圍牆環繞。我們的旅遊團領隊帶領我們好整以暇地穿梭於古老街道,恍如置身時光隧道中。足下是載滿了歷史的的鵝卵石路;偶而經過櫻花樹下,風起時粉紅色的花瓣,繽紛落地,有如花毯一般,彷彿置身夢幻之中,頗為浪漫。
中午我們前往Castle Howard 用餐;飯後在這個美倫美煥的鄉村別墅裡的花園中散步,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在我們參觀哥德式「約克大教堂」後,竟然開始下著細雨,天色也開始轉為昏暗,我們即轉往「哈沃斯」(Haworth)。
我們特地來「哈沃斯」 是要參觀著名的文學家「勃朗特」(Brontë) 姊妹的故居 。一般的觀光團是不會安排到這裡參觀的,連領隊及司機都是第一次帶團前來此地參觀呢!
「勃朗特」(Brontë) 家有姊妹三人,「勃朗特夏綠蒂」(Charlotte Brontë) 著有《簡愛》(Jane Eyre) ,「勃朗特艾蜜莉」(Emily Brontë)著有《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 ,「伯朗特安妮」(Anne Brontë)著有《荒野莊園的房客》(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 。這些都是曾經陪伴著我們青少年時期成長的文學名著,今天能夠藉這次旅行的機會,親自造訪這些作者的故居,感到非常榮幸和驚喜。
我們由Main Street緩緩地走上坡,兩旁的房屋以前都是中低階層人士所居住的矮房,在「勃朗特」姐妹的書裏,這些場景屢見不鮮。還沒走到路的盡頭,就可以見到一座教堂,這是「勃朗特」姐妹的父親「派屈克勃朗特」Patrick Brontë 牧師,於1820年搬到「哈沃斯」擔任教區牧師的教堂;他們一家人就居住在教堂後面的房屋內。現在這棟故居已被改為博物館,館前的花園裡花木扶疏,整理得非常高貴典雅。博物館需購票入內,它除擺設「勃朗特」家人的家具外,還保存了她們作品的手稿真蹟 。
在教堂往故居的路旁,有一所學校,「勃朗特」姐妹們曾在此短暫地就學。這條路再往下走,就可以看到一大片草原,許多羊群在此覓食,這條路也是作者們每天行走的路線。她們去世以後就安葬在教堂內。這裡也因此成為一個文學聖地。此外,教堂內於1964年7月建立「勃朗特紀念禮拜堂」用來紀念她們的父親,因為他是「哈沃斯」教堂任職最久的牧師。
由於下一個拜訪的行程是另一個浪漫詩人「威廉華滋華斯」(William Wordsworth),我們只有依依不捨離開「哈沃斯」。
益堂 2018.8.5
延伸閱讀:
The Brontë Sisters (1818-1855)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作文50+8] No. 8: 英國之旅(八)愛丁堡
來到愛丁堡(Edingburgh),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士大鐵橋」(Forth Railway Bridge)。這座鐵橋從1882年開始興建,一直到1890年才完工。它全長2467公尺,高110公尺,大約用了55000噸鋼鐵,650萬顆鉚釘才興建完成。鐵橋的維修更是艱巨無比,單是油漆這座橋樑就相當費時,常常在剛漆完油漆,又得重新油漆,所以在這裡有一句諺語說:「漆『福士橋』代表做不完的工作。」現在這座橋旁邊有兩座新橋,當局在橋附近設有觀景台,供人觀賞這三座橋樑。
愛丁堡在12世紀就成為皇家自治鎮(Royal Burgh),整個城鎮分新舊兩區,舊區以「一哩路」為代表;新區以「王子街」為代表。整個城鎮由於歷史悠久,處處是古蹟。我們挑選了「愛丁堡城堡」(Castlehill Adinburg)參觀。它建立於高聳於120米的山巖之上,城堡前的廣場非常遼闊,人們可以在此俯瞰整個愛丁堡市區。每年8月份在這個廣場舉行軍樂隊和儀隊的表演,我們的北一女儀隊就曾來此表演過。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無法恭逢其盛。
進入城堡的大門後,我們見到右邊豎立著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的雕像,左邊豎立著「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的雕像。這座城堡曾做為皇室官邸、軍營和監禁戰俘的監獄。我們先前往「蘇格蘭國家戰爭博物館」,裡面展示蘇格蘭軍團的事蹟、兵器及敘述戰爭的起因和戰爭的結果等展覽品。接著,我們參觀監禁戰俘的監獄。它的設施頗為簡陋,有的房間內用吊床替代床舖。皇家宮殿的二樓存放皇冠、寶劍和權杖等象徵權力的物品,這是觀光客最喜愛造訪的景點。由於二樓場地狹窄,擠得水洩不通,在外的「斯崑石」(Stone of Scone)因為是帝后加冕的地方,也是觀光的熱門景點。旁邊有「蘇格蘭國家戰爭紀念館」,這裡記載了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的名字,總共有十九萬七千名蘇格蘭軍人為國犧牲。由此可以見證蘇格蘭人驍勇善戰的一面。
最後我們前往「聖瑪格麗特教堂」(St. Margaret's Chapel),它的內部非常狹小,一次只能容納40個人進入。這也是16世紀長期圍城(Lang Siege)中倖存的建築物之一,教堂外面的「蒙斯大砲」也是觀光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聖十字宮」(Palace of Holy Cross)又被稱為「荷里路德宮」(Holyrood Palace),是英國女王在蘇格蘭的行宮;遊客需要購買門票才能入內參觀;這張門票包括中文語音導覽,但不准照相。
這個皇宮裡的設施非常有皇家氣派,例如宴客廳和寢室的家具都十分富麗堂皇,英國女王曾在這裡與教宗會面,此外,她並在此頒贈獎章給蘇格蘭社會的賢達人士。皇宮旁邊有一座如今已經頹廢倒榻十字修道院(Holyrood Abbey),然而從所留下的廢墟,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當時這棟建築物是何等的雄偉壯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宮庭四周的花園所種的花草樹木都十分賞心悅目。
用完中餐後,我們前往「卡爾敦山丘」(Calton Hill)遊覽,在此亦可俯瞰愛丁堡市區。隨後我們造訪舊城區的「大象咖啡廳」,這家咖啡廳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林(JK Rowling)在未成名前,常來寫作的地方。我們在這裡點了咖啡和茶,希望體會一下取得寫作靈感的氛圍。距咖啡廳不遠的地方有一座「葛雷佛來爾」(Greyfriars Bobby) 忠狗紀念碑,它是用來紀念一隻名叫「巴比」的狗。原來在十九世紀,愛丁堡有一隻叫巴比的狗,在主人去世以後,巴比守護主人的墓園長達14年之久,陪伴主人不肯離去,直到牠自己死亡為止。在牠死後,人們把巴比葬在牠主人的墳墓附近,永遠與主人相伴。這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在2005年曾經被拍成電影,因此,巴比忠狗的故事更廣為流傳。多年前,我曾經看過這部電影,如今我親自來到巴比忠狗的雕像所在地,以前看這部電影的回憶不禁湧上了心頭。
晚餐後,由於司機的駕駛時間已經超時,導遊建議我們用步行的方式走回旅館,雖然步行只有四十分鐘的路程,但有的伙伴走得精疲力竭,不過步行也是看更多街景的好方法。
益堂 2018.8.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