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 73 : 「酒精燈」唱片行






上週接到了益堂兄的電話,為著我們的部落格大力的催稿,非常感動。我們的附小第十六屆部落格多虧碧瑤勤於編輯,益堂兄則努力寫作,若非他們倆位,我看部落格早已停擺了!

益堂要我聊聊含飴弄孫之樂,我答應了,卻不知道從何下筆,好吧,就先談談年輕時的一件趣事吧! 附小畢業後,上了竹一中,高中唸了省竹中,大專聯考上了台北工專電子科,求學過程就是這樣,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暫且表過。

工專畢業後,我進了「友寧電子公司」,它是美商GTE  Sylvania 的子公司,業務是製造真空管,當個快樂的工程師,過著朝八晚五的生活,當年經濟正在起飛,早上八點就要上班了!

大約是在民國62年左右,弟弟的幾個熱愛西洋音樂的好朋友們,提議成立命名為「酒精燈」的唱片行,因為入股金額很小, 我也參加了。參與的朋友來自各行各業, 有同事也有同學;除了弟弟的同學, 陳徵祥以外, 沒有一位是我認識的, 他好像也是附小的學弟。店面設在哪裡呢?還記得國際戲院後面的那條小巷子嗎?那是一條有很多舊書攤的小巷子,對很多老新竹人來說,那兒可留下了不少難忘的回憶。您也一定去過那裡翻找不少舊書吧?至於怎麼會把唱片行開在那兒呢? 多半是因為房租比較便宜吧? 這條小巷子現在還在, 左邊這張照片就是這條小巷子的現況, 那裡多以賣服裝為主。

唱片行的經營管理, 大部份由陳徵祥學弟負責, 由於沒有太多的資金, 大家又以玩票的性質在經營, 店員就由大家排班輪流囉, 我白天有工作, 只好輪晚上, 一週有一晚上可以盡情享受美妙的音樂。

當年的唱片,漸漸的由黑色的硬膠片,進化成較軟,較輕的軟膠片,速度也降到33又1/3轉,包裝的材質設計, 印刷也還算精美, 可是唱片要批貨得用大大的帆布袋, 搭火車到台北的唱片公司去批貨, 再扛著重重的唱片, 風塵僕僕的搭車回新竹。當年去到松山車站, 看過成衣商到五分埔批貨熙熙攘攘的人群, 就知道經營的辛苦。 而且大家都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哪買得起汽車呀? 當年的有車階級可是富人獨享喔!

來關心營運吧, 我們唱片行的生意還不錯, 就我輪值的晚上, 總可以賣個五六片到十幾片。 由於租金低廉, 我們沒有聘僱人員, 沒甚麼費用, 只是規模太小, 利潤不多。 經過大家同意, 利潤全捐給孤兒院, 當年的慈善機構不多, 記得好像比較常捐給寶山鄉的「德蘭育幼院」, 這件事情大家都做得很低調, 也覺得很自在, 很自然, 日子也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

故事還沒說完, 有一天, 應該是店裡已經打烊, 勤政愛民,時任行政院長的經國先生, 帶著五六位隨扈突然來訪。跟我們一起分租, 住在小閣樓的張先生, 連忙下樓來招呼, 原來張先生是搞外拍的, 還記得嗎? 當年如有重大喜慶, 都會找外拍幫忙拍照, 外拍是拍照片喔, 可不是錄影呢。張先生對唱片行的營運, 不十分了解, 在那大約三坪大的店面裡, 經國先生也沒有多問, 說了一些鼓勵的話, 坐了一會就離開了。

之後呢? 您一定會想, 從此「酒精燈」唱片行一定聲名大噪, 生意興隆?並沒有!因為當時沒有網路, 專營西洋音樂的唱片行更不是主流, 經國先生造訪的事倒是引起了台視的注意, 在一次的節目中, 約了幾位主事者去訪談, 不過沒有約我, 因為在唱片行裡, 我從來也不是大咖, 印象中好像經國先生後來又去了一次, 也好像因為假日又是碰到唱片行打烊。

由於興趣, 更由於值班的參與, 我對於六七零年代的西洋流行音樂並不陌生, 現在的GOOGLE又特別方便, 查找各年代的主打歌曲與歌者也不困難, 有空的話, 我們不妨在群組聊聊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也是不錯的回憶。



再說一件有趣的事, 在那年少輕狂的時代裡, 遊藝於西洋音樂可是一種時尚的表徵。在「酒精燈」唱片行值班的帥哥美女們, 總有一些粉絲陪著, 聊著, 我呢? 當然也不例外, 有一天這位小女生說, 下週不來陪你了, 暑假結束要回台北, 學校開學了。我回答說:” So We gotta say goodbye for the summer.” 這是 Bobby Vinton 在 “Sealed with a kiss” 的歌詞。她神回 “ I’ll see you again, but I don’t know when.” 這是Kathy Linden 在 “Goodbye Jimmy goodbye” 的歌詞。

後來呢? 「酒精燈」唱片行在經營兩三年後, 由於很多朋友都高升了, 有的離開到外地工作去了, 而且大家工作越來越忙, 於是很自然地結束了唱片行的營運。


明江 2019.4.1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作文50+8] No. 72 :李老師與 「活潑園地」精神永存




看完了季眉與明江二位同學懷念李老師的大作, 我感動萬分,決定也寫一篇懷念李雨林老師的文章。

我與李老師互動最頻繁的一段時間是大一至出國留學的七八年間。每一年春節我們活潑里的同學們總會在春節期間,到附小教職員宿舍向李老師拜年, 同學們也互道恭喜, 恭賀新年快樂。很難想像, 附小那些簡陋的教師宿舍裡, 住著一群作育英才和培養國家棟樑的優秀國小老師。其中有不少教師,與我們父母那一輩一樣,是在1949年大陸淪陷時,從大陸逃難來台的,李老師便是其中一位。

我在五年級時從「新竹國小」轉入附小, 很幸運地被分到由李老師擔任班導師的活潑里。我記得那時侯每天都要寫日記, 而且每排座位的同學們要相互比賽,算算日記上有多少紅圈圈, 一個紅圈是最差,五個是最好。 記憶中我的最佳紀錄是得到三個紅圈圈, 鮮少有四個或五個紅圈。難怪我們班上發行的「活潑園地」會把拿到四到五個紅圈圈的日記與較佳作文,刊登在「活潑園地」上, 讓同學們互相切磋琢磨。我還記得把「活潑園地」拿到別班級去販售, 我忘了一份是3角還是5角。有的同學連中三元. 文章登上「活潑園地」版面四到五次, 連最差的同學也有被登上「活潑園地」一次的紀錄,而我卻始終與「活潑園地」失之交臂。

畢業多年後, 有一次聊天聊到此事, 李老師聽聞後, 大吃一驚! 回家去一查, 果真沒有任何一篇我的文章。他頻頻跟我說:「抱歉, 當年不小心遺忘了你 」我說:「沒關係! 」 而至今我要特別感謝李老師的, 就是他培養我們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附小第十六屆部落格曾經登載我的二篇日記「悲慘的一天 」 與 「在外流浪記 」就是我逐字抄錄當年保存的日記 。這個事件可以證明當年李老師對同學們苦心的教導並沒有白費。

年近七十的我,直到提筆寫此篇紀念文章的今天,還保持著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只是字數沒有當年多了!

師母生病時, 李老師不離不棄地細心照顧, 在離婚率高漲的今天,這份夫妻相挺的情誼是我們附小全體學生的榜樣。我原以為師母可能會比李老師先走, 沒想到李老師師羽化而登仙先走了一步。

陳世慧校長當年最早帶領一批老師們,例如魏學修主任, 校工老張等,信奉主耶穌,李老師亦是其中一位,後來有不少老師們也信了主,比如郭若虛師母。相信現在他們正在天堂安息, 並俯視地上的同學們為國、為家、為個人而繼續努力, 直到在天上重聚。

在第四十和五十周年的同學會上, 我把當年鼓勵我們寫日記的卷首語,帶給很多同班同學看, 居然有些同學說忘了有這回事! 現在我把它重抄寫一遍,登在此篇紀念文的最後, 希望同學們把擱置已久的筆重新拿起, 為了紀念李老師, 請繼續不停地寫日記直到人生的終點!

卷首語 李雨林老師

不管它是喜、怒、哀、 樂, 抑是(或)國難, 家仇, 在不同的時刻裡, 異樣的情緒下, 絲毫不苟且也不掩飾的, 寫著寫著, 能說它不是你前進的眼花嗎?

真實的紀載, 是一篇動人的文章, 一片謊言, 是罪惡的起因。

日記, 是私人的史料, 不是炫耀的裝飾品, 更不是晴, 雨, 氣候的紀錄表(流水帳)或茶餘飯後無意的揶揄(八卦)。

後記: 承蒙小學最好同學明江兄答應幫我中打投稿部落格, 而清明節又快到了, 使我連帶懷念起先走一步的同學: 蕭梓仁、洪銘偉、林均文、朱鳳霞、翁梅莉和劉康平等。


承忠 2019.3.12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作文50+8] No. 71 : 悼李老師



三月二日, 正在社區裡的步道散步時, 我接到益堂兄的LINE , 通知我李雨林老師已經往生的消息。我想, 在李老師的眼裡, 我應該不算是個好學生, 成績也不突出, 但是李老師的許多教導卻深深地影響了我, 我僅以此文悼念我們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李雨林先生。

不可諱言的, 李老師對我們班上同學最大的貢獻是「活潑園地」的創辦, 一旦自己的稿件被選入「活潑園地」,那種文章被刊登的喜悅, 真是難以言喻 。此後高中三年,我包辦了班上所有的壁報競賽, 也參與了台北工專校刊和工專青年的編輯。可以說,「活潑園地」給了我最好的編輯歷練。

附小五六年級時, 由於姐姐的影響,我很喜歡看《拾穗》這本月刊雜誌。印象中它是由「中國石油公司」出版的文學刊物。由於外祖父任職中油公司, 所以我們很容易取得《拾穗》月刊 。有一天我帶了一本《拾穗》月刊到學校, 李老師看到了, 還向我借去看。 在把它還給我時, 李老師還大大地誇讚了我一番。有一次我特地帶了一本《綠藻》的文學作品, 去借給李老師看, 大概為的就是想得到老師的誇讚吧!

因為對文學的喜愛, 我一直對國文很有興趣。 高一時, 姐姐在看一本《人生寄語》的書, 我也拿來看;作文課時, 我引用了該書中的一兩句詞語, 國文老師的評語居然是這樣的:「文辭華麗, 觀其行文顯非抄襲, 請來教務處一談, 再行評定分數」。於是我去了教務處一趟, 當然是拿了高分回來。高三畢業那年的大專聯考, 國文科目我考了83分, 應該算是高分吧?

李老師,謝謝您對我的諄諄教誨和無限的啟發, 願您在天之靈安息。


學生 陳明江 2019.3.5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 70 : 懷念李雨林老師




李雨林老師是附小第十六屆活潑里五、六年級時的導師,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喜歡他,但他的確是一位關心學生和認真教學的好老師。

李老師鼓勵我們閱讀,用班費買了很多書掛在教室後面,讓小小年紀的我們就開始接觸世界文學名著;此外,他也逼我們背誦一些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要求我們每個週末寫一篇文章,收齊後選出三、四篇較好的,經過他修改後,刊登在「活潑園地」上。「活潑園地」是李老師的創見,每週出刊一次,是一份僅一頁B4大小的出版刊物;它的選稿、寫鋼板、油印等工作皆由同學負責,王贊儒老師則協助畫插圖。直到畢業為止「活潑園地」一共出了五十四期,這樣的訓練對於寫作大有幫助,我很榮幸被選為編輯之一,在過程中學到很多有關編輯刊物以及與團隊合作的的技能,終身受用不盡。

我細心保存這本活潑園地三十年,視它如珍寶,卻不幸在畢業三十週年同學會與日記等資料出借展覽後被遺失了,這是非常令人傷心的事。李老師輾轉由同學口中得知此事,先請同學送一份影本給我,後來又把他珍藏的唯一一本原版郵寄給我,我把它全部掃瞄後,再寄還給他。李老師補平了我心中的一個缺口,讓我得以保存一份珍貴的附小回憶,我萬分感激,師恩難報!


季眉 2019.3.4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作文50+8] No. 69 : 德瑞之旅 --萊茵河遊船(十四)







我們從「威斯巴登」(Wiesbaden) 前往55公里外的「巴哈拉」(Bacharach ),車程約一小時。在遊覽車上,領隊說明萊茵河(The Rhine) 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及荷蘭等國家,最後注入北海,這條河在德國的部份就長達865公里,所以萊茵河是德國的搖籃,它在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從「巴哈拉」登船,遊船行駛於萊茵河上,舉目遠望,可以見到碧綠的葡萄園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兩岸的山坡上。此外,我們沿途還見到許多貨輪載送貨物,這個現象表示,並不因為有公路和鐵路的運輸,利用河流運送貨物就因而減少。

這一段萊茵河流域上約有40棟中古世紀的古堡,途經 「羅蕾莉」(Loreley )時,領隊說了一個有關她的傳說故事。她說萊茵河流域河谷的中段,恰巧位於最深最窄的河段,由於河道縮減,造成兩岸流速的差異,因此在礁石後方的沙洲末端形成旋渦,許多船隻經過此處常遭遇船難。聽說有一位叫「羅蕾莉」的長髮少女,因等不到情人而在此投河自盡,她的鬼魂在礁石上唱歌,水手聽到她美妙的歌聲,莫不喪失心智,在失神之下,船隻不是撞到礁石,就是捲入旋渦。「康法爾茨王國」(Rurpfalz)的王子行經此地時,船隻觸礁沈沒,只有他幸免於難,在他衝到礁石上時,遇到「羅蕾莉」,王子竟然對她一見鍾情,在他被救回國後念念不忘「羅蕾莉」而且茶飯不思,國王很生氣王子失魂落魄的樣子,因此派兵前往捕捉「羅蕾莉」,當士兵快要捉到她時,羅蕾莉請求萊茵河河神快救她,萊茵河河神一聽到她的求救,馬上施展神力,用大浪把「羅蕾莉」捲入萊茵河中,此後這裡再也聽不到迷人的歌聲。人們特地在岸邊建造一尊 「羅蕾莉」的雕像,讓人記住這一段美麗的傳說。

我們遊船經過三個小時的航行後,抵達「博帕爾德」(Boppard),再轉搭遊覽車參觀22公里外的「科布林茲 」(Kobleng)。在這裡我們在旅行多日後,首次在歐洲享用一頓中國料理,雖然菜色不很道地,但聊勝於無,權充一下也不錯,家鄉的味道撫慰了我們這些遊子。用餐後,我們前往Josef Gorres Platz 廣場,那裡有一座「歷史之柱」(Historiensaule )的噴泉雕像,這座建立於2000年的精緻的雕像,自下而上用10個場景,濃縮介紹這個城市自羅馬時代至今的歷史,最底層雕塑滿載葡萄酒的船及努力划船的水手,藉以表現第一世紀到第五世紀,顯示物產豐盛繁榮的場景;在頂層則雕塑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個城市被轟炸得體無完膚,滾滾濃煙的場景。接著我們在漫步於萊茵河畔的人行步道時,見到對岸的「埃倫布賴特施坦」要塞(Festung Ehrenbreitstein),這裡位於「萊茵河」與「莫塞耳河」的匯流處,昔日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設有纜車,載客橫渡「萊茵河」赴要塞,我們因另外安排到「魯德斯罕」(Rudesheim ) 搭纜車俯瞰萊茵河及碧綠的葡萄園,所以我們轉往「德意志之角」(Deutsche  Eck ),在這裡有一座1897年「普魯士國王」統一「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皇帝「威廉一世」的巨大騎馬雕像,它曾毀於二次大戰,直到1993年重新建造,並成為德國統一的紀念碑。我們由雕像的基座往上登高,抵達雕像的展望台,清楚地看見「德意志之角」及「萊茵河」寬闊的河面。

由於德國政府為保持萊茵河的自然景觀,從「科布林茲」到「魯德斯罕」之間沒有架設橋樑,車輛需賴船隻才能橫跨萊茵河,我們見到不少經由船隻運送的車輛及重機車呢!

這次的旅遊景點最後一站是「魯德斯罕」。我們在此搭2人座包廂小纜車,從山下到山頂,全長1400公尺,海拔落差約203公尺,搭纜車一趟的時間大約十分鐘,這趟纜車之旅經過翠綠的葡萄園,從纜車上俯瞰萊茵河,它就像一條白色的絹絲,蜿蜒在峽谷中,纜車升的越高,所看到的景色也越遼闊。我們抵達山頂後,下了纜車,見到排成一條長龍的人群正準備搭纜車下山,因為纜車只行駛到下午6點,而且逾時不候 ,若趕不上搭纜車,就只好安步當車下山了。這個山頂上有一座「尼德瓦德」紀念碑 (Niederwalddenkmal),它是德意志帝國統一的象徵,來紀念1871年普法戰爭勝利,所以在此興建日耳曼勝利女神的雕像,她高12.35公尺,底座高38.18公尺,整座雕像重75公噸。光是左手舉的那隻長劍,就重達600公斤,她的右手高舉皇冠,女神雕像下刻有「威廉一世」及「鐵血宰相」「俾斯麥」及普魯士的官兵,這座勝利女神雕像真是雄偉狀觀,不少人攀登基座,照相留念,由於逆光不易取得美照,我們只好轉向觀景台拍攝萊茵河,希望捕捉這個即將告別的美景,留下美好的回憶。

快樂的時光總是飛逝而過,在過去的十三天裡,我們走訪了德國、瑞士、列支敦士登、法國等四國,雖然無法做很深入的探訪,不過所到之處,都讓我們回味無窮,而感到不虛此行,我對老婆說:「好好照顧身體,趁能走能跑的時候,多去旅行吧!」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 68 : 德瑞之旅 --史特拉斯堡(十三)





我們離開了「埃吉桑」(Eguisheim ) 後,就前往距離78公里以外的 「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車程約一個小時。由於時間已經過午,領隊帶我們到米其林一星的 「1741餐廳」 享用「亞爾薩斯」風味的餐點,這是一家經過米其林一星認證的餐廳,他們所用的餐具及食材都屬上乘,大家莫不異口同聲讚美這家餐廳的食物色香味美。

飯後,我們走步行到「史特拉斯堡聖母院主教教堂」(Cathedrale Notre Dame de Strasbourg ),這座教堂歷經400年(1015-1439)才建造完成。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曾說:「這是一座巨大和精細之美結合的教堂。」它的高度達142公尺,曾是1674年至1874年之間,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第六高的教堂。教堂內免費自由參觀,它和小法國區(Petite France ) 同時於198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小法國區」在「伊爾河」(Lill)畔,兩旁的房屋是以「半木構造建築」的方式(Maisons a Colombages) 建成美麗的房屋。由於「伊爾河」和支流水位高低不同,當觀光船要通行時,則需類似通行「巴拿馬運河」的方式把鐵閘門做平面90度的打開。當觀光船通過橋下,如果觀光船高度超橋面,整座橋則旋轉讓船隻通過。我們特地在河邊等待觀光船通過匝閘門和旋轉橋的場景,我們也利用等待的時間,錄影拍攝此處的美景,做為留念。

我們沿著河邊走到中世紀的廊橋(Ponts Couverts),橋旁有四座高聳的塔樓,它的對面是完工於十八世紀初的「沃邦欄河壩」(Barrage Vauban), 壩頂上有觀景台,我們走上觀景台觀賞河面及「史特拉斯堡」市區。

最後,我們走到「克勒貝爾廣場」(Place Kleber), 拿破崙麾下 的名將「克勒貝爾」將軍的銅像就聳立於此,這個銅像是人們紀念他生於此地而且戰功輝煌。我們見到數千人集結於廣場,有人在台上演講,不少人舉著標語旗幟,鎮暴警察在旁站立,。我見狀問一位年輕的參與者,他們在訴求什麼? 他告訴我,陳抗者抗議政府為了要開通一條新的高速公路,準備把森林的樹木全數砍伐,他們希望保留森林以維持都市之肺,反對高速公路開通後車輛帶來的空氣污染。要交通便捷,還是清新的空氣確實是一項兩難的決擇。抗議團體在演講後,就進行遊行,整個遊行隊伍,老老少少,攜家帶眷,好不熱鬧,像一場嘉年華會。

我們避開了遊行隊伍,回到遊覽車上,繼續前往210公里公里以外,車程約兩小時半的德國「威斯巴登」(Wiesbaden) ,打算在Dorient  Pallas Hotel  Wiesbaden 住宿一晚,準備明天的萊茵河遊船 (Rhine Cruise)。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 67: 德瑞之旅 -- 科瑪及埃吉桑(十二)





我們離開瑞士的「盧森」後,即赴距離162公里以外的「埃吉桑」(Eguisheim ),但是我們的司機發現過了瑞士和法國的邊界後,公路上的車輛幾乎停止不動,經由收音機廣播,司機得知,該路段發生嚴重車禍,因此他建議我們改道先去「科瑪」(Colmar),如此我們可以避開塞車之苦,而且我們當晚原先就預訂住進 「科瑪」的Hotel  Mercure  Colmar  Centre Unterlinden 。再者,「埃吉桑」離「科瑪」只有7公里之遠,開車只要20分鐘就可以到達,於是領隊就把「埃吉桑」的行程安排到隔天早上。

領隊也利用塞車的時間,向大家介紹法國的「阿爾薩斯」Alsace ) 地區的特色,這一個地區位於法國的東北部,它藉由萊茵河,以一水之隔與德國相鄰,所以「阿爾薩斯」融合了拉丁和日耳曼兩種文化。這個地區豐富的物產,便捷的河運,加上介於兩個國家之間的地理位置使然, 「阿爾薩斯」的近代史不斷周旋易幟於法國和德國之間。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 於1873年所發表的名著 「最後一堂課」(La  Dernière Classe) 是以一個小村莊為背景,精確地描繪出「阿爾薩斯」鄉土人情的美麗及民族情結的哀愁。

法國在1959年創辦了鮮花小鎮評比活動,這項評比的標準是依小鎮的天然景色、花草植物、管理當局對環繞改善的努力程度、遊客認知度和鎮民參與度等項目來評比,並給予一朵花到四朵花的評鑑。舉辦多年後,法國有一半的城鎮都參加過這個比賽,目前已有200多個市鎮獲得4朵花的評,其中最聞名的城鎮就是 「科瑪」及「埃吉桑」 這兩個地方。

我們到了「科瑪」安置好行李以後,領隊帶我們沿著旅館旁邊的人行專用道,到餐廳用晚餐,此時沿途的商店已經準備打烊,我們經過一棵大菩提樹,它的旁邊有一座修女院,據領隊說它目前已改為博物館,內部收藏了很多藝術品。再往前走,我們經過了建於1609年的 「人頭屋」)(Maison Des  Têtes), 其造型特殊,它的牆壁上有105顆立體人偶浮雕,這是以前中產階級住家用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現在「人頭屋」已改為一家餐廳。可惜天色昏暗,我們無法拍攝這些人偶雕像,只能拍整棟房屋的外觀。當晚我們享用當地聞名於世的葡萄美酒,果然名不虛傳,令人激賞。

隔天一早,領隊帶大家走到商人街(Rue de Marchands )參觀1537年帽商Louis  Sherer 所建造的「普菲斯特屋」(La Maison Pfister), 這座木造屋子的外觀由隨意分佈的窗戶與拱形的屋頂所組成的,其建築繁華精美,可以說是當時人們喜愛文藝復興文化品味的代表作。據說日本的「宮崎駿」的移動城堡內的背景靈感就是取自於此。接著,我們參觀建於西元1253到1365年的「聖馬丁大教堂」(St. Martin Church ),這是一座鵝黃色外觀的哥德式教堂,它的門上雕有栩栩如生的麻瘋病患的臉孔,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我們造訪了建於1480年的「古海關大樓」(Ancienne Douane  Koifhaust  Xve Sciecle ), 領隊告訴我們,「科瑪」在中世紀是意大利通往「法蘭德斯」 (Flanders) 及從「多瑙到「香檳區」兩條幹道的會合之處。當時貿易興盛,政府在此地徵收關稅。在通過拱門之後,我們就抵達有一座噴水池的關稅廣場。接著我們赴美景如畫的「小威尼斯區「(La Petite  Venise )。這條原為運送葡萄酒的運河現已成為觀光客拍照的勝地,運河邊的中世紀房屋及種植的花草,構成一幅叫人驚艷的的美麗圖畫,大家拼命地拍照,深恐遺漏了任何景色。這裡也有一個座落在運河的橋頭邊的室內大賣場(Marche Courcert) ,販賣各種蔬果、熟食、麵包、海鮮等食物,整個市場乾淨明亮,井然有序,使逛市場也成為一種樂趣。

離開「科瑪」後,我們就造訪「埃吉桑」,首先,我們到了 Rue du Rempert,這是一條舖滿石子的街道,絡繹不絕的遊客擠滿了這條狹小的巷道,街道兩旁,有很多色彩繽紛的木造房屋,家家戶戶都種植花草,把房子點綴地美崙美煥,好像童話故事中的彩色房屋一般。小時候我閱讀童話書籍,以為故事裡的漂亮木屋並不存在,如今親眼目睹這些色彩繽紛的美麗木屋,令人難以置信世上真有如此美麗的房屋。這個城鎮只有14.13平公里之大,以中央城堡及教堂四周為一圈,慢慢地的往外擴建,一共建造了五圈。「教宗利奧九世」(Pope Saint  Leo IX) 即誕生於此。「利奧九世教堂」(Chapelle Saint - Leo IX) 屋頂上有「鸛鳥巢」,可惜我們沒有看到這種俗稱「送子鳥」的鸛鳥。此外,我們看到沿路的商店掛著非常引人注目且兼具藝術及指示功能的生動活潑的招牌。我們也見到不少擺設在酒莊前院子裡的古代壓榨葡萄的器具,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必須繼續赴「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遊覽,因而無法進入酒莊品酒,實在可惜。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6: 德瑞之旅--盧森(十一)




 我們在「格林瓦德」再住了一晚,之後即前往86公里外的「盧森」(Lucerne), 車程大約一小時三十五分鐘。

我們進入「盧森」後就被建造於1333年的「卡貝爾橋」(Kapellbrucke ) 所着迷。這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橋。 它跨越了「羅伊斯河」(Reuss),全長204米,橋上有廊橋,廊橋上有120幅17世紀所繪製的盧森歴史的圖畫。它的屋頂上有一塊三角形的木板畫,但有的畫顏色漆黑,像是被火所燒毀過,經領隊解釋,這座橋在1993年曾經被一艘船所撞,引起了火災,許多畫因而被燒毀,所幸以前有人把每一幅畫拍照下來,畫家才得以按照相片,重新再畫被燒毀的畫,然後後裝在橋廊上,人們特地留幾幅燻黑的畫,提醒人們要記得這一段歴史。這座橋當初建造的宗旨是用來防禦敵人的攻擊,所以在橋頭上蓋有一座塔樓,用來作為瞭望台或監禁犯人,這座塔樓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接著我們前往碼頭,搭遊艇遊湖,飽覽被被群山所環抱的「盧森湖」,湖光山色,十分迷人。遠處的山巒疊疊,宛如潑墨國畫一般,難怪這個地方是象徵瑞士的畫面之一。「盧森」充滿了羅曼蒂克的氣氛,所以此地也被稱為「蜜月之鄉」。

下船後,我們遠遠看見「盧森」著名的地標「霍夫教堂」(Hofkirche),它的兩根歌德式的尖塔聳立於天際,可惜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無法造訪這個盧森人的信仰中心。我們見到許多隻鵝棲息在湖畔,遊客見狀紛紛與牠們合影,有的鵝還會攻擊人呢!也許是平日遊客餵食成習,鵝找不到食物,就向遊客討食吧?

接著我們逛「盧森」老市區,見到不少建築物的外牆上有壁畫。我們也見到路上的噴水池,噴水柱上的雕像引人注目。天鵝廣場附近商店林立,我們的目光被各式各樣的名牌商店所呈列的商品所吸引,也在櫥窗前短暫駐足。最後我們走到「聖彼德教堂」(Peter's Kirche)旁邊的橋上,觀賞兩旁建築物的河中倒影,大家紛紛取出相機找尋最好的地理位置,拍攝這幅美麗的圖畫。

用餐後,我們造訪了「獅子紀念碑」(Lowendenkmal),領隊向我們介紹它的由來。她告訴我們,瑞士因為多山,18世紀以前,旅遊業並不發達。瑞士人為了謀生,紛紛到歐洲各國當傭兵,當兵戎相見,往往發生兄弟分屬於敵對的陣營,因而骨肉相殘,時有所聞,令人悲痛。但瑞士傭兵驍勇善戰,早已聞名於世,直到現在瑞士傭兵仍舊擔任天主教教宗的禁衞軍(Pontifical Swiss Guards)。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六曾經僱用了1100名瑞士傭兵,在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這些傭兵為保護路易十六的家族,竟然有760名瑞士傭兵死於戰鬥中,  僅有350人生還,可謂犧牲慘重。生還的士兵中有一位來自「盧森」的士兵,他為了紀念這些英勇的戰士,在1821年請丹麥的雕塑家「巴特爾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 )設計,由德國雕刻師「 盧卡斯阿霍恩」(Lukes Ahorn)操刀,在山岩上雕刻垂死的獅子像,它的上方刻有「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思是「獻給忠誠和勇敢的瑞士」,而獅子雕像下方的刻字,第一行是這樣寫的「DIE X AUGUSTI II ET III SEPTEMBRIS MDCCXCII」,

這句話的意思是「慘劇發生的時間:1792年的8月10日和9月2,3日」。而獅子右前爪的兩面盾牌上分別有象徵瑞士的十字徽章和法國王室的香根鳶尾。在參觀這座獅子雕像後,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這是世界上最憂傷且感動人心的石像」。回顧這一段歴史,不論路易十六日否是一個賢君,他是否值得如此多的瑞士傭兵為了保護他而犧牲?我認為瑞士傭兵的盡忠職守是值得後人所敬仰的。

我們遊畢獅子紀念碑後,在即將離開「盧森」時,空中飛來九架特技表演的飛機在空中表演分列式,好像在歡送我們離開這個美麗迷人的城市。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5: 德瑞之旅--少女峰鐵道之旅 (十)





在格林德瓦的Sunstar  Alpine Hotel  Grindelwald 住宿了一晚, 大家養足了精神後,我們就追隨領隊搭乘遊覽車前往Grund 車站,然後再搭乘專屬「少女峰鐵道公司」的齒軌火車,這節火車並不是直接到少女峰,而是火車到了Kleine  Scheidegg之後,我們需要轉車搭另外一輛火車,才可以抵達海拔3454公尺的全歐洲最高火車站Jungfrau。

這段路的整個車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十七分鐘,沿途盡是宜人的牧野風光,遠處可見被白雪覆蓋的山峰疊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領隊在火車行駛途中為我們講解這一條少女峰鐵路的由來。她告訴我們在1893年,瑞士工業巨頭「阿道夫古耶塞勒」(Adolf Guyer Zeller) 想要建築一條通向少女峰山頂的鐵路,於是他炸開一條隧道,穿越了艾格峯(Aletschglacier)和和尚峯(Monch) 的岩石。但是他壯志未酬,在1899年死於肺炎,他的後代子孫,繼續這項艱鉅的鐵路工程的修築,歴經16年,一共花費了當初預算兩倍的1600萬瑞士法朗,直到1912年,才完成了這條鐵路的修建。

赴「少女峰」山頂的最後一段鐵道,從「艾格冰海站」(Eigerwarid) 之後的鐵道全部都在山洞內行駛。鐵路公司為了讓旅客能欣賞到隧道外的雪景,還特地在(Eismeer) 站讓乘客下車給予五分鐘的短暫停留,讓乘客可以到山岩內的觀賞平台賞景。這個山岩被開鑿了四個大洞,它們足以容納所有乘客在此觀賞拍照雪山景色。不過火車在停留五分鐘以後馬上準時開走,我發現所有乘客都遵照規定上車,否則遊客留在隧道裡。若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一定會被凍傷或凍死。

火車進入「少女峰」車站後,我們先行參觀「萬年冰宮」(Ice Palace Eispalast),領隊不時提醒大家注意脚步,避免滑倒,這個冰宮有無數的小洞和通道,沿途展示了水晶般的雕塑如老鷹和企鵝等。聽領隊說,這個冰宮每年都會移動15厘米。由於衆多遊客帶來的熱氣會影響冰宮的硬度,所以冰宮隨時要保持在攝氏零下三度。接著我們要前往 「冰雪平台」,但因為那時外面的風速每小時62公里,最大風速竟然高達每小時92公里之強,管理當局把「冰雪平台」「喜雪樂園」及「和尚峰小屋」等户外景點關閉。我們只好前往「少女峰360度全景電影」(Jungfrau Panorama)搭配環繞音樂,介紹少女峰全貌,讓人有震撼感,宛如置身「少女峰」之中。

接著我們造訪了「阿爾卑斯震撼體驗營」,在第一展示區有許多可愛的玩偶搭配瑞士國花「高山火絨草」點綴, 整個場景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氛。第二展示區設有電動輸送帶,遊客可以在輸送帶上觀賞兩旁的繪畫和相片,我們可以藉由這些圖畫和相片,了解「阿道夫古耶塞勒」的偉大構想,此外,我們也對當初開鑿隧道和舖設鐵道工程的工程師及工人們的努力和付出有無限的敬意,因為他們的遠見和奉獻,遊客們現在才得以輕鬆地到達少女峰觀賞。

在「少女峰」上用中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遊客衆多,若沒有事先預約,不知要等到何時才有餐點供應。用餐後,我們前往「斯芬克斯」(應該加原文)觀景台,這座觀賞台兼天文台,遠在1931年,人們在這裡建立了研究站,到了1950年,才裝上用於天文研究的圓屋頂,直到1996年7月,這座觀賞台兼天文台才對外開放,讓遊客可以在此觀賞22公里長的「阿雷奇冰川」。如果要到海拔3571公尺的觀景台,遊客得搭乘每秒6.3公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電梯,只要27秒鐘就可上升108公尺。我們走到觀景台,發現整個平台原來是鏤空的鐵架平台,脚底踩在鏤空的鐵架上,令人不寒而慄,深怕鐵架承受不了眾多遊客的重量!由於當時風雪交加,整個觀景台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無法看到任何景點,領隊不時提醒大家拍了照,就要回到屋內暖和一會兒,再出去拍照,因為室外的溫度達攝氏零下3.6度,如果待在室外太久,可能會凍傷或感冒!我們見此雪景,竟然渾然忘我,拼命拍照,見到別的旅遊團遊客帶了國旗拍照,大家紛紛要求借用國旗,合影留念。

我們領隊為了讓我們體驗不同的鐵道路線,回程到了Kleine Scheidegg,轉搭另一條路線,到Lauterbrunner下車,然後再搭遊覽車前往Iterlaken。這段路程的景色果然與上山時的風光迥然不同,我們有幸在這條路上看到Jungfrau 、Monch 及Eiger 三峰並列的自然美景,真是不虛此行。

Iterlaken 是位於圖恩(Thunersee )與布里恩茨(Brienzersee)兩湖之間的渡假勝地,我們漫步於「亞耳河」畔的小徑,避開衆多觀光客的商店街,享受寧靜的「亞耳河」河畔的優美景色。

當晚我們除品嚐特色的瑞士火鍋外,也嚐試吹奏瑞士長號及用小指勾起沈重的牛鈴,整個晚餐因而增添了不少歡樂,很可惜,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吹響瑞士長號,大家都意猶未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4: 德瑞之旅-- 西庸堡及伯恩(九)





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從「洛伊克巴德」(Leukerbad) 驅車前往100公里外的 「西庸堡」,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在車上領隊告訴我們「西庸堡」是一座瑞士的中世紀水上城堡,位於沃州「蒙特勒」(Montreux)附近的「維托」(Veytaux)鎮。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堡,坐落於日內瓦湖東邊的小島上,由一座廊橋與岸邊相連。它最初為義大利的「薩伏依」(Duke of Savoy) 公爵所有,16世紀被伯爾尼 (伯恩) 佔領。18世紀以後,成為沃州政府財產。城堡內的中世紀古蹟相當豐富,包括防禦塔樓、軍火庫、公爵居所、紋章(coat of arms)大廳、禮拜堂等等。地下室設有監獄,1530年至1536年間,日內瓦的獨立主義者「弗朗索瓦·博尼瓦」(François Bonivard)曾被囚禁在此,後來英國詩人拜倫(Lord Byron)以這個題材寫了一首歌頌自由的著名長詩《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西庸城堡」因而聲名大噪,吸引了不少遊客。

西庸堡 (Chillon Castle) 聳立於日內瓦湖畔,在晨霧瀰漫下的城堡和湖光倒影,美如仙境,令人讚嘆。但想到「弗朗索瓦·博尼瓦」的囚禁際遇及連累到其父親和弟弟,因此也被殺害,不禁敬佩他們為追求理想而犧牲的奮鬥精神。由於車程時間的安排,我們並沒有進入城堡參觀,只在城堡外取景拍照留念,無法入城堡探訪,甚為遺憾。

接著我們又搭了一個小時十分鐘的車程到95公里外的瑞士首都「伯恩」(Bern)。我們先到玫瑰花園參觀,由此可以俯瞰整個伯恩舊市區最好的景點,從這裡我們可以見到阿勒河(River  Aare )從三面環繞著舊市區,這個舊市區已於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玫瑰花園內種植了不少玫瑰花,綠草如茵,不少遊客坐在草地上享受日光浴。

接著我們前往熊公園(Barengroben, Bear  Park ) 參觀,由於這一座城市當初是以熊來命名,所以在「尼伊德克橋」(Nydeggbrucke ) 旁邊建造了這一座熊公園,人們利用高牆和河流隔離了人與熊的接觸,讓熊有足夠的空間活動,不少遊客駐足於此,觀賞熊的生態。

過了「尼伊德克橋」就進入了舊市區,首先我們見到延綿不絕的購物拱廊及櫛比鱗次的紅褐色的屋頂建築,此外,「伯恩大教堂」的尖塔聳立於蔚藍的天際。舊市區的鵝卵石道路中設有噴泉,它是古時候的供水設施,噴泉柱上有不同主題人物的雕像,如正義女神、摩西、建城的哲林根公爵( Das Zabringerdenkmal) 和熊等,其他的雕像則是聖經中的人物。我們最後步行到鐘樓 (Zytglogge) 等待時鐘的敲鐘聲響。伯恩舊市區曾在1405年遭受到大火而徹底損毀,當時「弗基堡州」的居民前來救助滅火,伯恩市為保護自己農民的經濟利益,本來禁止其他城市的農民來伯恩市銷售,但為感念他們的救援,特別在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一,允許「弗基堡州」的農民前來賣洋蔥,最後這個傳統演變成有名的洋蔥節。可惜現在是十月,我們無法躬逢其盛。

我們用完中餐後,即赴伯恩大教堂,教堂外有不少的雕像供人拍照,壯麗的教堂是由砂岩砌成。領隊說這座教堂於1421年開始興建,直到1893年才完成。整座教堂長84.72米,寬33.68米,鐘樓高度100.6米,真是宏偉!教堂內部禁止拍照,以保護教堂內部裝飾遭受破壞。

我們離開「伯恩」後就往75公里外,前進少女峰(Jungfrau) 的基地「格林德瓦」(Grindelwaid)前進,預備登上少女峰。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3: 德瑞之旅 -- 馬特洪峰之旅(八)




我們到了「采爾馬特」,領隊就約大家明天一早6:38分前往「日本橋」觀賞「馬特洪峰」的日出,但我們入住旅館後發現,一打開陽台就可以清楚地觀看到「馬特洪峰」的山景。因此我們便要求領隊次日允許我們自行在旅館陽台觀賞日出的景象,領隊也從善如流同意大家的意見,如此我們就不必第二天清晨冒著寒風和一般的觀光客在日本橋上搶最佳的照相位置。

隔天一早,我們在陽台上等待這 「日照金山」的奇景,起初我們以為觀賞日出就像在阿里山看日出,太陽會奔出山頭,實際上這裡的日出,因太陽被山頭所遮蔽,太陽的光芒,照射馬特洪山峯,山頂的顏色因陽光的照射慢慢地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籠罩整座山頭,並發出黃金的色彩,宛如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緩緩地溢出。在我把這景象的照片傳送給劉文清老師後,她說我真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因為一般人不容易見到這樣的奇景,馬特洪山峯經常被雲層所遮蓋,要觀賞這裡獨特的日出景象,需要有好的天氣,太陽的光芒才能照射出「日照金山」 的美景。

用完早餐,我們把行李寄放在旅館後,先到「采爾馬特」車站對面的超市採購食物,以備中餐之用。超市的旁邊就是登山鐵路專車的車站 Talstation  Gornergrat  Bahn。這一條齒軌鐵路建於1898年,建築這條高山鐵路真是一項艱難的工程。發車的時間是每隔25分鐘就有一班火車從這裡出發,從這裡到達海拔3089公尺高的Gornergrat 車站約需33分鐘的車程。這條瑞士的高山鐵路讓我想起在我們台灣由嘉義往阿里山的高山鐵路,它的工程也是艱鉅無比,我們的交通部所管轄的「台灣鐵路管理局」和瑞士的鐵路局也因為兩國都擁有高山鐵路而結為姐妹呢! 之後我們在「采爾馬特」車站內看到我們鐵路局的牌子懸掛在車站內,我們深感與有榮焉。

領隊建議大家上車後要靠右邊坐,這樣我們沿途就可以觀賞到「馬特洪峰」的山景。她也在我們搭火車上山時介紹了「馬特洪峰」。領隊告知我們「馬特洪峰」位於瑞士和義大利的邊界,這一座高達4478公尺的山頂呈四面錐體,尖峰一柱擎天,陡峭險峻,難以攀登,直到1865年7月14日才由愛德華、溫珀 (Edward. Whymper) 所率領的登山隊成功攀登上頂,但下山時有四位隊員不幸遇難。這一座山是瑞士人引以為傲的象徵,不少瑞士巧克力的包裝就是以它為圖圖騰,讓我印像更深刻的是「派拉蒙」電影公司的商標就是以此山峯為標誌,每一部「派拉蒙」電影的片頭都有這個顯著的商標。現在我竟然要到「馬特洪峰」才能看到它的盧山真面目。

我們的領隊為了讓我們拍攝到「馬特洪峰」的明鏡倒影,在火車開到倒數第二站Roterboden 車站時,她就帶我們下車,去山下的高山湖泊Riffelsee拍攝「馬特洪峰」東邊的倒影。然而下山的路非常陡峭險峻,但人們被美景所吸引,已經把這條路踩踏成一條小徑,只要沿著這小徑上山或下山,應該不會滑倒,不過在高山上還是得慢慢地走,如果走得太快,可能引發高山症也說不定呢!由於我們造訪的這天天氣晴朗,高山的倒影清澈,大家紛紛的拍照留念。拍完照後,又得上山搭乘火車到Gornergrat 車站,在等候火車時,我們見到不少遊客因為剛從山下往上登高,有的人氣喘吁吁,臉色蒼白,還好在稍微休息片刻後,臉色才轉為紅潤。我也看到不少登山客沿著步道走往觀景台。

抵達Gornergrat 車站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位於車站對面的 3100Kulmhotel Gornergrat 飯店及天文台,這是瑞士最高的飯店。穿越過飯店後方,就是觀景台,在這裡可以觀看阿爾卑斯山脈群山環繞,這裡週圍共有29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包括瑞士最高峰的羅莎峰(Monte Rosa) (其最高點為杜富爾峰 Dufourspitze,海拔4634公尺);以及包含阿爾卑斯山第三大冰河-高納冰河(Gorner glacier) 等許多壯觀的冰河。由於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在陽光普照下,我們得以在這個觀景台上用餐,一面享用餐點,一面欣賞這些壯麗的山景,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在旅館的左前方有一座寧靜的小教堂,我見到不少人進入祈禱,我想人在這個不可思議的群山裡,確實是需要依賴上蒼的庇護 並尋求心靈的慰藉!再往下走,路邊設置有一照相立牌,供人取景拍照,大家走到此紛紛駐足,以此立牌後的「馬特洪峰」為背景留影。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居然用鐵板搭建一間紀念館,館內放置許多有關「馬特洪峰」的書籍,由書籍封面可以知道,書的內容大約是1865年愛德華溫珀 (Edward. Whymper) 首次率領的登山隊下山時發生山難的事宜。各國文字的書籍陳列玻璃櫃中,其中有不少本是日文的書籍,以前我曾聽說日本的出版業相當發達,果然在此又得到驗證。

當天我們又再次搭乘登山鐵路專車回到「采爾馬特」提取行李之後,轉搭電車到「特施」搭遊覽車繼續前往「洛伊克巴德」(Leukerbad)住宿。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2: 德瑞之旅-- 搭冰河列車(七)





「馬特洪峰」(Matterhorn ) 是瑞士第一名峯,它也是我們到瑞士旅遊地點的首選。我們要到「馬特洪峰」得從「聖摩里茲」搭「冰河列車」(Glacier Express ),從這裡到「采爾馬特」(Zermatt ) 全長約291公里。這列景觀火車需穿越291座橋樑及91條隧道, 瑞士的工程師利用了環型隧道、拱橋、齡軌等技術來克服險峻的高山地形,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它雖然名為Express,實際上,搭乘這個冰河列車,全程要花8個小時,這樣的車速就是要遊客能在車廂內好好地觀賞「阿爾卑斯山」引人入勝的山景,這也是世界上行駛最緩慢的景觀快車。我們的領隊為了讓我們體驗不同的交通工具,得以觀賞阿爾卑斯的山景,她只讓我們搭5個小時的冰河列車,然後要我們到安德馬特(Andermatt )就轉換遊覽車,接著經由山路,在兩個半小時以後,抵達106公里以外的「特施」 (Tasch)。

冰河列車為了讓搭乘的旅客能有寬闊的視野,特別把車頂及窗戶設計為傾斜式的天窗,遊客在座位上就可以全方位地觀賞四周的山景。映入眼簾的有藍天白雲及遠處的山景,山脊時而青綠,時而白雪皚皚,難怪有人說,到瑞士不搭火車,怎能算是到過瑞士?這樣的窗戶設計卻有兩個不便。第一個不便是在於窗戶無法拉下來拍照,這樣使從車內往外拍照,很容易拍攝到反光或折射的光影,如果要避免這樣的光影,就需要把手機貼在窗戶的玻璃上拍攝,但拍攝的角度就受限了。第二個不便就是天氣晴朗時,陽光直射車內,雖然車內有空調設備,但是炎熱的陽光直接照到遊客的頭頂,讓人冒汗,無處可以遮陽,聽說還有人在車上撐起洋傘呢!

冰河列車上備有餐桌,旅客可以在此用餐,餐桌上有一本(Window to the Swiss Alps) 的旅遊簡介, 它用德文、英文、法文、義大利文、中文及日文等各國文字介紹冰河列車的設施,以及沿途經過的地方。此外,列車還提供每人一副耳機,當冰河列車行駛至某處時,車廂的看板會顯示請聽耳機的符號及聲響,提醒大家聆聽介紹。

由「聖摩里茲」到「庫爾」(Chur), 這一段路程由於海拔落差達1440公尺,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看到不同海拔的風景,我們沿途見到高山隘口、拱橋、隧道及峽谷,還有綿延不絕的山谷、白雪覆蓋的山峰、潺潺的小溪、陡峭的山壁以及迷人的小鎮,眾多美景令人目不暇給,宛如置身仙境。列車經過Samedan村莊後,就進入5865公尺長Albula隧道,這個隧道位於海拔1820公尺,是阿爾卑斯山最高的隧道。列車經過菲利舒 (Filisur)不久,就經過「朗特瓦薩」大橋(Landwasser Viaduct ), 這座65公尺高的橋橫跨兩個山峰,它真是壯麗無比。由於我們在車內,因角度關係,很可惜無法拍攝到全景。從「庫爾」到「安德馬特」經過最高2033公尺的阿爾卑斯山口(Oberalppass)後,列車就採蛇行方式向下行駛,沿途山坡上有不少纜車,領隊說這些纜車是用來載送滑雪的遊客上山的交通工具。

冰河列車到了「安德馬特」後,我們就下車轉搭遊覽車。這裡是個交通樞紐 ,往北可以經由蘇黎世(Zurich )到德國,往南經「廬加諾」(Lugano) 可以到義大利。由於交通方便,帶來不少遊客,我看到有一家旅館旁邊,竟然設有高爾夫球場,真是令人驚訝,希望日後有機會來此揮上一桿,接受不同的挑戰。

我們上車後,遊覽車行駛於曲折蜿蜒的景觀公路上,沿途的山路狹窄,來往車輛會車不易,不時有小轎車和重型機車迎面而來,大家莫不驚心膽戰,我們的遊覽車緩慢且吃力地攀爬至最高處 (路標54公里處) ,讓我們俯瞰隘口;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特別設置拍照的牌坊讓人留影,。這裡風景美不勝收--藍天白雲,白雪覆蓋的山頂,清澈的山澗流水,綠草如茵的山谷,我不禁想起高中時看過的「真善美」這部電影,影片中所見到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我們到了「特施」後,就轉搭電車前往「采爾馬特」,它是前往「馬特洪峰」的基地,為了防止空氣污染「馬特洪峰」,使這座山峯能永久保持清新,所有的車輛只能行駛到「特施」。從「特施」到「采爾馬特」的電車大約每二十分鐘就有一班,車程約15分鐘。當晚我們住宿在觀賞「馬特洪峰」日出的最佳位置的日本橋 (Kirchbrucke Bridge )附近的Hotel Albana Real 。大家打算好好的休息,準備明天前往觀賞「馬特洪峰」。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1: 德瑞之旅 -- 列之敦士登及聖摩里茲 (六)





一大早我們從德國「福森」(Fussen) 前往150公里外的世界第四小國「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杜茲」(Vaduz), 因為我們無法從德國直接到「列支敦士登」,需要先進入瑞士或者由奧地利轉進這個迷你國家。

我們的司機先生原本要經由瑞士進入「列支敦士登」,但是在遊覽車行駛到德國和瑞士的交界時,適逢星期日,邊界的辦公室人員公休,司機先生無法購買到瑞士境內公路行駛的過路費用劵,他只好轉往由德國和奧地利的邊界,再轉入「列支敦士登」。這個折騰使原本可以在兩個多小時抵達目的地的行程,增加了不少時間,但是我們也因此得以繞道奧地利這個國家,一瞥它美麗的容顏。

在途中,領隊也利用我們在遊覽車上的時間,為我們簡介了「列支敦士登」的生存之道。她說這個國家沒有自己的外交、國防、郵政、電話與貨幣(使用瑞士法郎) 的管理權,這些政府的基本功能都是由瑞士代為統籌,但它卻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列支敦士登」的銀行也是聞名遐邇,在這裡,人們不用姓名只用代碼就可以開戶,所以它成為許多有錢人隱藏財富的地方。他們也以減稅的方式吸引許多企業前來設置總公司,此外,他們在遊客服務中心設有簽證章,讓觀光客只要花費3歐元,就可以蓋簽證章,證明來此一遊。另外他們也發行限量且不在國外發行的郵票,換言之,除非來到此地,否則無法買到他們的郵票,如此就達到物以稀為貴的效用了。還有他們可以把國家出租給任何人,讓他嚐嚐當國王的滋味,不過一天要付費75000歐元,不過每次租用這個國家的頭銜,則要付二天的費用。租用這個國家國王的頭銜除了可以獲得這個國家的金鑰匙外,也可以把一條街用這位國王的名字命名。。這些措施都是增加這一個國家的財富的方法。

我們到了「瓦杜茲」,遊覽車只能停留在郊外,然後我們轉乘可愛的電動小火車進入主街,它是這個國家經濟的櫥窗,國會、主教堂及郵政博物館等主要建築等都聚集在這條短短的主街上。街道上有許多雕塑藝術品,供人觀賞。在這條觀光客只要用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一窺列支敦士登的富裕和特色。

最後我們到了遊客服務中心,在那裡我們見到特製個人化郵票的製作,我和內人也特地製作一張兩人合照的專屬郵票,做為留念。

今晚,們前往聖摩里茲的Crystal  Hotel. St Moritz 住宿,這裡是瑞士的渡假勝地,世界冬季奧運曾在此地舉辦多次。「聖摩里茲湖」的美麗景緻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現在正是秋天,許多樹葉轉為黃紅色,彩色繽紛,湖光山色的倒影宛如水墨畫一般,這個美如仙境的地方真是令人讚嘆,若不是天色轉暗,大家還真捨不得離去「聖摩里茲湖」呢。


益堂 2019.2.3

[作文50+8] No.60: 德瑞之旅 -- 威斯朝聖教堂(五)





我們離開「新天鵝堡」後,馬上前往附近的「威斯朝聖教堂」(The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 德語為Wieskirche )。領隊告訴我們,這座教堂位於德國巴伐利亞邦,史坦加登鎮的維斯區(in the municipality of Steingaden in the Weilheim-Schongau district, Bavaria, Germany)。在1730年,有兩位修士為耶穌受難日的遊行,雕刻了這個「被鞭打的教世主」雕像。但是,他們在雕刻這座雕像的時候,因為在雕刻者的膝蓋上舖了一塊紅色的亞麻布,所以這座救世主的雕像被染成看似血跡斑斑的樣子。遊行後,這座彫像被儲存在石園修道院 (Steingaden) 院長的儲藏室內。後來,一個牧場的主人「瑪莉亞羅莉」(Maria Lori) 發現了這一尊佈滿灰塵的耶穌受難雕像,於是向修道院院長要求,把這尊耶穌像供奉在自己牧場裡。之後,「瑪莉亞羅莉」和她的先生在這救世主雕像的臉上,發現了眼淚。於是這宗顯靈的事跡傳遍了歐洲。從此以後,大批的信徒來此朝拜,有老遠來自瑞士、意大利和波西米亞的朝聖者,甚至還有來自匈牙利的朝聖者來此朝拜。瑪莉亞和她的先生就在牧場上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供大家朝聖。但是這個教堂實在太小了,無法容納衆多的朝聖者,因此,修道院院長就在1745年決定,在這個牧場的所在地興建一座大的朝聖教堂,供信徒朝拜。這座新教堂的建造日期是1745年到1754年,建築師是「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兄弟 (J. B. and Dominikus Zimmermann),這兩兄弟都是德國「洛可可」風格的畫家和建築師。

很難想像這一座教堂於1983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教堂是建在草原上,而不是在大都市裡建造的,因為這座教堂的四周仍保留著牧場原貌。在遊覽車穿越森林到達威斯教堂時,我們親眼目睹這一座外觀樸實無華的教堂聳立於牧場旁。牧場上有許多牛隻低着頭在吃草,牧人開著割草車在收割牧草,並把牧草用機器先捲成圓形狀,然後再用捆綁塑膠布的機器把牧草包起來。這種牧草儲存的方式開了我們的眼界,也長了我們的知識。這是一座讓人免費參觀的教堂,並允許自由拍照,教堂的管理人員真是了解參觀者的心境,觀光客來這裡就是想拍照留念。教堂內的裝飾可以說是富麗堂皇,進入教堂的朝聖者感到已經蒙受天主的眷顧,而心靈提升。此外,天花板上繪有的天堂大門,奇妙的是,朝聖者不論站在任何一個角度,天堂的大門就正對著參訪者,宛如天堂之門永遠為人而開,這些繪畫,栩栩如生,唯妙唯肖,真是神奇!

當我們步出教堂後,見到許多身穿巴伐利亞傳統服飾的當地人聚在一起,原來他們是前來參加一對新人的婚禮,正要以教堂為背景拍照,我見良機不可錯失,在獲得他們的同意後,我也拍下一張他們的合影做為紀念。願這一對新人百年好合。

今晚我們夜宿福森Fussen的Hotel Luipoldpark Fussen,領隊要大家好好的休息,因為明天我們將進入「列之敦士登」(Lichtenstein) ,然後轉進瑞士,繼續我們的德瑞之旅。


益堂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