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作文50+2] No23: 「海研五號」- 國人之光,附小之光!


請欣賞 ♫ 阿里山的姑娘

我 們志學里的高家俊,現任「臺灣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和他的團隊用實際行動愛台灣。他們打造的「海研五號」是國家最大的海洋研究船,於八月十日正式啓用;它 的啟用對國家海洋探測能量之提升意義重大。「海研五號」是國人之光; 家俊是附小之光! 附小第十六屆全體同學與有榮焉!BRAVO!!!

延伸閱讀及文章來源:

20120810 公視晚間新聞 海研五號啟用 提升台海洋探勘能力

海研五號維運電纜 提高地震預警
08/10 公視晚間新聞
國 內的第四艘海洋研究船__海研五號、今天正式啟用,這艘2700噸級的海研船、 是由國人自行設計建造,上面配備了可以深入三千公尺海底的遙控無人載具,未來除了執行海洋科學研究之外、也將探勘新能源。明年開始、它將為氣象局架設的第 一條海底地震觀測電纜、進行維護工作,有助於提升地震測報效能。

海研五號啟用 強化海洋新能源探勘
08/11 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高雄報導〕
國 人自建兩千七百噸級「海研五號」研究船昨天在高雄光榮碼頭啟用,配備三千米深海遙控無人載具(ROV),肩負海床地貌國土調查與甲烷水合物新能源探勘的重 要任務。明年起,並將擔負海底電纜的維護工作,可望強化地震預測能力。調查資料將匯入「國家海洋資料庫」,是台灣海洋興國的利器。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海研五號"正式啟用!
0810_教育電台_林宜箴
我 國研發國內最大研究船"海研五號"啟用, 由我國國人自行設計建造、2700噸級的「海研五號」海洋研究船,今天(10號)正式啟動,副總統吳敦義特地到高雄出席啟用典禮,「海研五號」配有先進靜 音推動、自動定位系統及可深潛到水下3千公尺深的遙控無人載具(ROV)等設備,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再添生力軍。究,全台第一艘2,700噸級的大型遠洋 研究船「海研五號」今天(10日)在高雄舉行啟用典禮。「海研五號」配有先進靜音推動、自動定位系統及水下3千米遙控無人載具(ROV)等設備,有助於台 灣進行藍色國土調查與新能源的探勘,使台灣的海洋研究能量更上一層樓。

護衛「媽祖」千里眼 海研五號啟航
2012-08-11 中國時報 李宗祐/高雄報導
首艘完全由國人設計製造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昨日啟用,不但配備有多音束聲納和多頻道震測系統等先進科學儀器,可以精密測繪海床地形地貌及解析地構造,更配置可潛入海底三千公尺的無人載具,執行各種科學實驗及探勘,把科學家的眼睛從陸地延伸到海洋。

Research ship launched
0811_Taipei Times/By Lee I-chia
Ocean Researcher V, the largest ocean research vessel designed and built in Taiwan, was officially handed over to the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NARL) yesterday.

The 2,700 tonne ocean research vessel, measuring 72.6m in length and 15.4m in width, has a boarding capacity of 18 crew members and 30 scientists and is now docked at Greater Kaohsiung’s Singda Harbor.

同學會部落格團隊 2012.8.27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作文50+2] No22: 花東鐵馬行


看更多相片

姚莉 + 楊光 - ♫ 站在高崗上

花蓮、台東好山好水,是讓人玩不倦的好地方。愛旅遊的我和內人好幾次到花東旅遊,不論是走台九線「花東縱谷」-北從太魯閣、七星潭、吉安、鯉魚潭、光復鄉 馬太鞍濕地、瑞穗牧場溫泉、玉里安通溫泉、玉長公路、池上大波池親綠之旅、關山環鎮鐵馬道、鹿野高台、南端至台東環鎮自行車道,亦或經由台11線「濱海公 路」,沿途的水漣、石梯坪、八仙洞、石雨傘、三仙台、成功、東河、泰源、金鐏、水往上流、小野柳等,皆令人駐足,留連忘返,我們幾乎每年都造訪花東,每次 玩個五六天,甚至有一次竟花了九天,覺得還不過癮呢!

記得有一次和鎧陳聚會閒聊,他告訴我們,在台九線和台11線中間,有一條美麗的 193縣道;依他所介紹,此道路沿途人車稀少,風景優美,是騎自行車的好地方。我那時就興緻勃勃地邀他一起征服那兒高低起伏,挑戰體力的鐵馬道。當時老婆 剛騎自行車入門沒多久,鎧陳說老婆們可坐火車到光復再和我們會合,我心想有那麼難嗎?不過確實那時候,因老婆腳傷,騎得慢且較無法騎太遠的路程,因此我們 先約至福隆及石門等地,先練習騎較平緩的車道,這也是自我訓練的一部份。

那知這花蓮193縣道之約,老馬識途的鎧陳竟爽約,先行到天堂騎 他的鐵馬。然而這個約一直擱在我心底,因此今年與老婆計劃還是要去完成這趟「不可能的任務」。為了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我們事先要做的準備工作還真不 少呢!首先我們要做路線規劃--每天騎多少路程,除考量體力外,亦要顧及用餐地點、觀光景點、住宿地方;畢竟此路線沿途都經過原住民部落,有的地方連個 7-11都沒有,水份的補充等皆須考量。接著,最為困難的就是火車票的訂購,我們一定要選能放置自行車的列車,由於網路訂票須在出發前十四日早上六點始可 訂購,北迴線熱門時段,往往是秒殺;為了買到票,我當日一早就守候在電腦前準備,六點一到就搶購,回程的火車票亦是如此大費周章。

路線規 劃、住宿、車票皆安排妥當後,然後我們要考慮五天行要帶多少衣物換洗,以自行車方式旅遊,除了背包外,也只能放置於馬鞍袋內,不宜帶太多行李以方便騎行。 那知旅遊完返家後,秤了用過的背包,它居然有5公斤重,馬鞍袋有7公斤重,共計12公斤,實在難以想像,我在那五天背負著如此重物。為了這趟花東行,我們 增添了不少裝備,有的裝備承蒙同事家倫兄提供借用,他也給我我許多寶貴的建議,例如穿車褲就不能穿內褲,否則臀部易為汗疹磨破皮膚等小訣竅,使這個行程得 以圓滿完成。

期待的日子終於來臨,七月十九日一大早, 我們前往新竹火車站,先將自行車打包,然後我們將車包搬到第12車的預停月台,等候火車的來臨。我們的行李由老婆與女兒負責扛,三個車包則由我負起重責, 哇!在很短時間內,我們把行李和自行車由月台送上火車,所幸其他旅客伸出援手幫忙;甚至在玉里前往關山時,我們要登上火車時,列車長還親自幫忙牽車呢!我 們很幸運,此行有許多好心人士沿途協助我們。說真的,在台灣熱心幫助人的善心人還是不少。搭火車確實比自行開汽車走蘇花公路要輕鬆多了,在火車上,我們可 以沿途欣賞青山白雲,遠眺大海,累了還可閉目養神;由於我們是坐自行車專屬車箱,在火車上我們遇到了其他去花蓮挑戰的騎士,我們一路上交換些騎乘的心得, 不知不覺就到了花蓮火車站。

我將自行車組裝後,就先前往「奇業檜木館」享用無毒養生餐,。由於餐廳位於山丘,赴這家餐廳用餐自然要辛苦 些;沿途小女抱怨怎麼安排到這麼遠的餐廳用餐?所幸,這餐很合我們的口味,餐廳斜對面是有名的「一中豆花」, 他們的豆花十分消暑,無形中女兒的怨氣消除一大半,。接著,我們前往文化中心參觀玉石雕刻展及鐵道文化園區。讓我們對舊有的鐵路設備做一番懷舊巡禮。眼見 太陽已不是日正當中,我們就沿著193縣道,跨越花蓮大橋後,往月眉前進,慢慢的陡坡出現,右側的木瓜溪,溪水清澈,緩緩而流,加上藍天白雲,好一幅田野 風光,讓人心曠神怡,也讓我們忘卻了爬坡的辛苦。上帝是公平的,有上坡就有下坡;在下坡時我們雖不必出力,但下坡路危險性較高,我特別要求老婆和女兒不要 騎太快,要專注,記得「安全第一」。一路起起伏伏的,人生不也是如此?一定要一路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不多久住宿的「薩爾茲堡莊園」就在 眼前,但想到晚餐尚未有著落,我們只能過門不入,先前往比鄰「理想大地」旁的「立川魚場」所屬的「五餅二魚」餐廳享用蛤蜊大餐及鹽烤吳郭魚,哇!這些食物 鮮美可口,非常值得我們跑這麼六公里遠來用餐;其實附近也沒有任何餐廳可以任我們選擇,我心想回住宿又要六公里的爬坡路程,況且這天老婆和女兒也已騎了三 十幾公里,遂請餐廳代叫計程車將自行車連人送他們兩位去「薩爾茲堡莊園」。因為計程車無法同時載三個人加自行車和行李,我就犧牲點,自己騎在計程車後面護 航。不一會兒就到了「薩爾茲堡莊園」,當時雖已天暗,但在燈光的襯托下,這家莊園的景色就像我們在歐洲看到的莊園一般-綠油油的大草園,高眺的大廳,溫馨 的房間,讓人感受到住此不虛此行,更重要的是民宿主人的待客,讓人覺得真誠,就像一家人一樣,在房間裡民宿主人還替我們準備了泡麵當宵夜,他們的體貼和細 心,真令人感動。

在一頓美食和一夜好眠後,我們繼續第二天辛苦的單車長征,這天我們騎了七十幾公里,由月眉經米棧大橋,走台九線到瑞穗。 我們沿途參觀鳳林校長夢工廠,鳳林這個地方地靈人傑,出了百來位校長,校長夢工廠是由原有校長宿舍改成的,它介紹傑出的校長及保留已久的「惜字亭」,附近 的客家文物中心及煙樓古蹟亦讓我們駐足許多時間。光復糖廠的冰棒及椰子水就像及時雨,適時消除了我們的酷熱,到了富源台九260公里處,我們就轉進櫻花自 行車道,此車道依著花東鐵路一路下坡,滑行約十公里到瑞穗,這是這天最棒的結束。

到了瑞穗,我們即到「阿布餐廳」享受「無菜單料理」的晚 餐,飯後我們到火車站旁的「一級棒冰店」享受細綿的綜合冰,一天的疲勞頓時煙消雲散。當晚我們夜宿「鄉村民宿」。恬靜的鄉野,令人難以忘懷。第二天一大 早,我住在瑞穗的同事,就來電邀往泛舟中心旁的「吉蒸牧場」享用早餐,他知道我們有花東行,特別從台北回瑞穗作東道主,其心意真令人感動。之後我們橫越秀 姑巒溪的瑞穗大橋,見到不少泛舟的遊客,待裝而發。由於到玉里尚有一大段距離,加以天空飄著細雨,我們趕緊趕路,無法觀賞秀姑巒溪的美景,此時雨量慢慢增 大,我們趕緊穿上雨衣,那知每當穿上雨衣,雨就停;一脫下雨衣,雨又來,老天真是捉弄人,接著我們經德武部落、松浦部落、玉東國中後,雨亦停了。過了高 寮、東豐部落、石光、樂和部落右轉玉里大橋進入玉里鎮,我們又完成了三十公里的路途,此時已超過中午用餐時間,趕緊找有名的「玉里麵」裹腹,這老闆做生意 實在有一套,我們點太多時,他還勸我們少點一點,以免吃不完浪費,現在要找這樣惜福的店家還是不容易呢!

193縣道,我們走完了頭尾兩 段,中間路段就留著下次再挑戰,誰知老天不賞臉,繼續下著毛毛細雨,我們就想騎段玉富鐵馬道後,在東富搭火車到關山,夜宿山水軒,隔日早上,我們環鎮後直 返新竹,玉富鐵馬道是利用舊鐵道改為自行車道,從玉里到東富約十公里,兩旁風光明媚,雖細雨綿綿,卻擋不住我們的興緻,我們眼看騎了一半,那知小女一失 神,在舊鐵軌上滑了一跤,這可不得了,她的煞車把手尾端刺破了腳板,傷口頓時血流如注,我當機立斷先止住流血,幸運的是,路旁有間驛馬站,我為女兒先做簡 單包紥,由老婆帶著小女坐計程車到「慈濟玉里醫院」縫了五針,我還是無法擠上計程車, 只好冒雨飆車隨後趕到醫院。  老婆亦順便把昨天於浴室時滑倒扭傷的手指做診療。折騰了一個上午,所幸兩人已無大礙,之後,我們就搭兩鐵專車,前往關山,搭這種火車,自行車不必打包,但 要購半票,花錢省事,嘗試不同的經驗也很不錯。

我跟冰店的老闆娘說:「到關山來了三次,卻下了兩次雨。」她笑說我是大戶人家。不過也因為 有雨,才讓我們能享受到寧靜悠閒的時刻,兩位傷患亦能休息養傷。五天快樂的行程一轉眼就飛逝而過,這趟花東之旅讓我們家人有機會凝聚在一起,我想日後回想 起這趟旅遊,一定更加回味無窮。您若問我們下次還要不要再騎單車接受另一次挑戰?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會再接再厲,迎接另一個挑戰!

後記:老婆大人已查勘從楊梅沿著富岡鐵路旁,到新竹的道路,準備於黃道吉日做下次的逍遙遊呢!

益堂 2012.8.25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作文50+2] No19: 懷念先父--王泰雲先生



請看更多相片

請欣賞 ♫ Greenfields (+lyrics) - Brothers four

父 親出生於湖南農家,受過高等教育,原先擔任教師。抗戰期間投筆從戎,通過層層筆試、體檢的關卡,好不容易進入有志青年嚮往的浙江筧橋航空學校受訓。畢業後 到美國德州接受駕駛轟炸機B24的訓練,返國後立即投入戰場,南征北討,參加了多次抗戰後期及國共內戰的轟炸任務。眾所周知,轟炸機並沒有自衛能力,體積 大,飛得慢。加上受限於該機數量不多,往往不能整隊出行,只能單飛執行任務,挨打的機會大於其他機種。父親每次出任務回來,機身都是百孔千瘡,(好在他都 如有神佑,毫髮未傷),全家大小為他緊繃的心,才能放了下來。他常感嘆百分之九十五的作戰夥伴,都化為長空下的一道青煙,殉國率之高,不言而喻。難怪即使 在空軍眷村,飛轟炸機的鄰居也不多見。好多位兒時玩伴的父親,不幸成了早出晚「不」歸的烈士爸爸。每當想到他們以寶貴的生命保家衛國,諸多壯烈悲慟的真實 故事逐漸被遺忘,怎不令人浩歎?

先父在抗戰期間,駐守四川,認識家母論及婚嫁時,就已約好戰爭不結束,就不能結婚。真是「匈奴未滅,何以 家為」的現代版。父親當年隸屬八大隊三十四中隊,出任務時的困難度極高,不但沒有先進的導航設備,甚至為了保密,連所有的通訊和聯絡電話都必須關機。全靠 目視山川湖海,以辨識方向位置,若是判斷錯誤,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空留遺憾在人間。他老人家晩年時,不經意地透露民國三十八年初,我海軍「重慶號」巡 洋艦叛逃,他就是奉命炸沈該艦的飛行員之一。父親因此被國家封為「空軍英雄」。將近廿年的冒險賣命,轟炸機大隊因機齡老舊,零件耗損太多,補給不易,數量 減少而解散。於是父親轉入地勤,到台北國防部上班,每逢週末回新竹和我們家人團聚。

父親一生奉公守法,正直不阿,盡忠職守,是我們兄弟四 人及孫輩的典範。也許識時務者會認為他不夠圓滑,不知變通。但是他俯仰無愧,心安理得,享受天倫之樂,以九十七高齡辭世,回歸天家,不就是最佳的報償嗎? 父親去世時,因為對國家有功,靈柩覆蓋國旗,備極哀榮。我在他的墓碑上放著他心愛的B24 照片,與他老人家長相左右,以慰他在天之靈。


王正 敬筆於2012.8.14 空軍節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作文50+2] No18: 黃金年華 歡喜相逢




-♫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這是一張去年同學會當天早晨七時,在臺北市復興南路與信義路交口東北角,映光與學瑾歡喜相逢的的留影。

沉澱、歸零、 回顧、 重逢也許是由「耳順」邁向「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黃金步道。

這回同學會帶給我們的重逢喜悅, 鎧陳當然居功厥偉。

一年前, 很多同學在我們的部落格記下感念鎧陳的文字。

我猜想在你我的檔案夾裡,還有不少同學會中的精彩留影,還未與大家同享。

請把這些照片電郵給同學會部落格帳號,讓我們再一起回味同學會的點滴。這也是對鎧陳最好的懷念。

年智 2012.8.13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作文50+2] No17: 感謝有您!


♫ 鳳飛飛 - 庭院深深

附小十六屆博愛、活潑、志學的學長、學姐們:

我要深深的向大家一鞠躬,說一聲「感謝有您!」

因為你們在離開校門後的半世紀中,努力精進,學有所成,而且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良多,不負附小師長們的期盼,你們真是附小學弟妹們的楷模啊!

附小六年的同窗之誼,一直在你們彼此之間延續著。年幼時的真誠、友愛、切磋、歡笑,從沒因時光流逝而改變。這份凝聚同學的力量,叫人羡慕,也令人敬佩。

我一方面慶幸鎧陳這一生曾經擁有你們這些好同學,另一方面也遺憾他沒能繼續跟大伙兒一起由「耳順」之年邁向「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黃金年華。

雖 然鎧陳已不在我身邊,但大家給我的關懷和支持,未曾少過…。去年中秋夜,我們是在益堂家過的;今年的春酒也還是和以往一樣,與思嶠老師家人渡過…。還有我 要特別謝謝「鎧陳紀念文集編輯小組」的各位師姊、師兄,包括益堂兄、碧瑤姊、照照姊、世澤兄、竹麟兄、年智兄等付出的心力,我心中的感謝真是難以言喻。

因為有您們,我才能慢慢地走出傷痛,漸漸地習慣沒有鎧陳在身邊的生活。

最後我還是要說「有您們真好」!

美照 敬上 2012.8.12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作文50+2] No16: 鎧陳逝世一週年紀念


♫ Ray Conniff - Here today and gone tomorrow

時光飛逝,今天是鎧陳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日。回想這一年當中,鎧陳的家人,有悲也有喜。鎧陳去世不過兩個月,他摯愛的母親,也隨他而去。寥可安慰的是鎧陳的 二公子偉傑 ,在十月底迎進了美嬌娘。美照在婆婆去世的哀傷中,有了娶媳的喜樂。在短短數月中,美照嫂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真難為了她。 不過堅強的美照,面對大風大浪,屹力不搖,是家人的支柱和舵手。

附小第十六屆同學的五十年同學會已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明江設立的同學會部落格,在鎧陳的悉心灌溉下,墊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同學會部落格的點閱率已超過四萬六千點。它已成為同學間的溝通平台和凝聚友誼的橋樑。

在鎧陳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日,讓我們向鎧陳再一次的感謝,謝謝他對同學會無私和全力的奉獻。我們也為他在天之靈祈禱。


附小第十六屆全體同學敬上 2012.8.11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作文50+2] No14 : 懷念父親



請欣賞 Josh Groban - You Raise Me Up 

父親今年五月二十五日因呼吸困難,再度被送到仁愛醫院急診室, 這是過去一年半來,他第六次進出急診室,在當晚7點結束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父親生於民國 5年5月23日, 祖籍江蘇省, 武進縣, 楊橋鎮, 享年97歲。雖說父親高壽去世,可謂「福壽雙全」,但家人對永別父親還是充滿了不捨。

抗 戰時期,父親畢業於國立湖南大學機械系,隨即響應國家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徵召,加入了空軍,為國家盡一己之力。父親曾奉派赴美受 訓,學習如何維護戰機,以確保國軍空軍的作戰能力。未幾國共內戰爆發, 政府遷台。 民國38年初,父親隨空軍第二聯隊來臺,定居新竹。我們一共有兄弟三人: 大哥夢麟於民國36年底生於上海, 我於民國38年中生於新竹, 寶麟弟於民國43年亦接著到來。

民國57年我們舉家搬到台北, 當時父親已從空軍退伍,轉任台北經濟部工業局任技正。我於民國68年赴美進修, 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工作,就留了下來。接著,做事、 結婚、有女、換工作、 再換工作.... 一晃就是卅多年。

對許多家裡的事,原先我也不太了解,因為父母為養家糊口而忙碌, 他們不太談過去大陸或早期台灣的生活。等我卅多年後有空回來,父母已逐漸老邁,健康大不如前。

這 次返台終於將父親78歲以後陸續寫的「過去往事」讀完。父親的一生正逢民國建立、 北閥、 抗戰、國共內戰、遷台、 重建, 創造台灣奇蹟 .....有如龍應台「 大江大海 1949」裡一個大時代中的小故事。比起「戰後嬰兒潮」的我們,我們的上一輩歷經戰亂和重建,在生活上和物質上的確此我們辛苦許多。感謝父母無私的奉獻, 他們把最好的給了我們,讓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安定中長大, 並接受完整的教育。

以下是父親告別式上播放的 Video:

朱久華先生追思紀念

我懷著萬分感恩的心,用這個錄影表達我對父親無限的懷念.


竹麟敬筆 2012.8.6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作文50+2] No13: 緬懷家父 寫於父親百年冥誕



請聆聽 王菲--心經

父親生於日據時代,他接受的是日本教育。但在父親小時候,先祖父就請漢文老師到家中教授父親漢學, 要他不忘自己的中國文化。由於日據時代統治者限制台灣人進入法政方面的學校,父親公學畢業後 ,即隻身遠赴宜蘭,就讀宜蘭農校。住校的生活,讓他養成獨立自主,不喜歡麻煩別人的習慣。

宜蘭農校畢業後,時值二次大戰,日軍缺糧,父親被派往竹南從事征糧工作。這本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父親待人親切、寬厚,不但沒有因此工作與人交惡,反而與當地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戰後,他時常帶家人前往竹南探訪友人敘舊,竹南友人每到新竹也必前來我們家拜訪,當然訪客少不了帶些農產品和鮮魚來給我們。時隔不久,父親必帶些新竹米粉、摃圓、味精等去回饋竹南友人,禮尚往來一番。他不僅對朋友如此,對佃農亦是如此。同時父親對鄉里鄰居困境者也適時伸出援手,對廟宇之奉獻亦慷慨解囊。父親常告誡我門子女「吃人一口,還人半斗」。這種處世待人的方式,深深影響到我們子女日後與人相處之道。

由於二次大戰期間,新竹機場是美軍空襲首要目標之一,父親曾經由竹南返新竹時,於搭火車途中遭遇美機襲擊,情急之下躲進水溝中,幸運地躲過一劫。日後他更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美軍空襲期間,日本統治者施行糧食管制,父親深恐眾多子女,缺乏食物影響健康,常常由竹南背著食物返回新竹,又怕被日本人稽查到,不敢搭火車而用徒步的方式,把食物運回新竹。這是一段不算短的距離,父親每一步的腳印都傳達了他濃濃的父愛,也非常令我們不捨,父親要走那麼長遠的路,我們才有東西可吃而免於飢餓。在我記憶中,從小家中食物就不曾匱乏,因為每到中午市場收市,菜販、魚販都把賣不完的菜、魚、肉送到我們家中,雙親都照單全收,一來幫助他們解決無法賣出剩貨的問題,二來替父母省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時間,有時明明昨天才買了貨,今天小販又來推銷,我兒時不懂人情事理,有時對來兜售的小販說些拒購之言詞,屢被雙親責備,叫我要多為他人設想,我們的舉手之勞可以幫忙別人又不吃虧,況且,家裡有個向美軍軍官離台時購買的大冰箱。所以這些小販對父母的協助常感念在心,到現在我們有時還受惠爸媽昔日所種下之福田。

父親雖然日後轉至金融機構工作,但在家中後院養著成群的雞鴨、整缸的泥鰍;我記得還曾養過羊和鴿子;家中花園種滿果樹如芭樂、葡萄、龍眼、蓮霧、梨子,這些當然是學農的父親辛苦耕耘的成果,我們雖住在都市卻享有農村生活的豐富物產和樂趣,養雞鴨、採果、澆水、除草亦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父親總是帶著子女從事這些勞力活動,讓我們養成勤勞的習慣。

先祖父從事營造業,一有閒錢就與友人共購農地、土地。田地部份歷經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因此,田地所剩無幾,對地租收入影響甚大,但父親對佃農還是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父親為保有這些財產,每年皆須繳一筆龐大的稅金,又要扶養六個小孩,所以父親相當節儉,也要求我們節省不要浪費。常言「有儉才有本」,現在回顧過往,父親能供應六個小孩,讓個個皆完成大學教育,其中三個姐妹還前往美國深造,在那重男輕女的時代,他對子女的教育之重視可見一斑。在我認為自己較懂事時,就建議父親何不處理些不動產,也不必如此辛苦,但父親告訴我;「鈔票隨時可以印製,土地無法印製」的道理。畢竟他曾經歷舊臺幣更換新台幣四萬元換一元的巨變。雖然當年父親的理財觀念較為保守,不過亦為我們奠定相當優渥的基礎,不致於讓我們成為無殼蝸牛族。「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於是深植我心。

我幼時身體不佳,常到蘇孟龍父親之診所「蘇內科」看病,自然而然就與蘇世藩醫師互相熟識。至長大,身體一有微恙就自行前往就診,某次蘇醫師對我說:「要是全國的百姓都有像你父親一樣的人格,我們就不須要有警察局、法院的設立。」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外人對父親的評價,做兒子的我,聽到讚美父親的話,讓我十分驕傲,我何其有幸有個好爸爸,雖然他不是達官顯要或企業鉅子,他只是個凡夫俗子,但他的身教更勝於言教,他和母親之間的相處尤其令我起敬,父母兩人越到晚年越互相扶持,每天天不亮,他們就手牽手到竹師附小運動場,慢步繞個十幾圈,讓人稱羨這對老人家之恩愛。

今年適逢父親百年冥誕,特地書寫一二我記憶中較為印象深刻之事,供自己緬懷父恩並與子女共勉,我要時時警惕自己,時常戒慎恐懼,師法家父的為人之道和體恤他養育子女的艱辛,並莫忘家父之諄諄教誨。我率我們家人向父親叩拜,祝福他百年生日快樂,也祝福他父親節快樂。


益堂敬筆 2012.8.4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作文50+2] No12-1: 道謝、道歉、道別: 跪送父親大人最後一程



道謝、道歉、道別
            跪送父親大人最後一程
                        
    爸,您莊嚴往生十來天,始終不曾入我夢裡。照佛家的說法,此際中陰身,行止未
定,但以您平日禮佛、臨終助念的功德,說不定已然萬緣放下,不再與我們這些累世
冤親債主糾葛了。
    不過,生者何堪,畢竟您我父子五十七年,除了「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還是
風木之思不斷。記得小時候,我們敬畏您,及長,親子之間也不若其他友儕與父執之間
那般的熱絡、黏膩。我上大學時,就曾向您反映我的感受,您說您在力矯或彌補父愛有
缺的遺憾。
    這幾年來,我們兄妹都已年過或逼近半百了,孫輩也都出了頭,但在我們心目中,
您依然高峻。只是一年多來,您多次進出醫院,協助安排之餘,常換來您一聲聲的謝謝
,聽來格外令人心酸。
    您從小學起,就與祖母相依為命,母子情深。我替您代筆,聽您口述求學經過,說
到祖母為您海難獲救,終生茹素的往事,您哽咽我啜泣。媽來歸後,侍奉祖母三十餘年,
了無怨尤,贏得懺雲法師讚嘆,實在是您精誠感召所致。
    晚近幾年,您漸露慈柔之相,但堅毅如昔。我本以為爸理性、媽感性,其實您的感
情豐沛異常。記憶中,我看過您嚎啕痛哭過幾場。
    二十九年前,泰弟因糖尿病急症病逝高醫,那年您與我現齡相仿,我勸您還有我們
兄妹在,您卻哭說四腳凳子缺一腿不成。以後您更信守對泰弟的承諾,從不出席小輩婚宴。
    近二十年前,祖父母在一週內先後棄養,您為了我這個在美進修的長孫無法即時奔喪
,毫不忌諱的將兩位老人家停柩在堂達一月之久。等到舉喪時,我們子孫匍伏在地,聽您
朗讀自撰的哀章,真是一字一淚。四年前,慧姚走的那晚,說到傷心處,您又不免一陣涕
泗縱橫。
    您的感情內斂,以致我們家社交圈子不大,但是內聚力卻十分地強勁。您將「父子賢
、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懸為庭訓,不只請我的書法老師林守長先生榜書,還請張直
厂先生刻在我們兄弟私章上,要我們朝乾夕惕。
    長年來,您以特殊的教育觀點和方式,培育我們五兄妹。在您的認知裡,習醫不失為
一條穩當的路子;許是待過大學醫院的緣故,您對我們開業與否從不置啄。因此,儘管我
們一門子醫師,卻開不了醫院。
    由於初、高中時,我性好文史,您曾擔心地對二伯祖母說,怕我不唸醫了。後來我考
上北醫,考取執照,您都高興無比。
    在我們家,除了英數理化家教外,您還特地延請趙制陽老師,為我們補習國文。如果
說我們兄妹筆下不弱,還得感謝您的高瞻遠矚。
    您的身體向來硬朗,一方面是拜曾祖父母、祖父母高壽庇蔭之賜,另一方面則不能不
歸功於您青壯年時運動不輟。
     您在醫專時,當了四年的桌球校隊經理。在省立新竹醫院時,和同事熱烈切磋球技
,所以有陣子,您們幾個球友家庭,紛紛傳出即將誕生寶寶喜訊時,大夥兒起鬨說要將小
孩子命名為「乒乓」。
     等到事業有成後,您因緣際會成了新豐高爾夫球場的創始會員。您球技不凡,拿過
您們「風聲隊」的年度總冠軍。一直要到臨老,您才有血壓偏高、血糖臨界和白內障的困
擾。
     二十二年前,峰弟出國留學在即,我們半強迫半要求您割除膽囊,解除了您多年的
心腹大患。只千萬沒想到胃腸道這個您主攻的領域(爸出身台大第三內科,亦即專研消化
學的澤田內科,與宋瑞樓院士同門),最後還是成了您的致命罩門。
     您害痔疾多年,一直不以為意,還拆字式地解說「痔瘻」這毛病,要等到進入寺廟
裡(意即升天後)才會好。不過,您還是曾注意過大腸息肉的問題,也摘除掉幾個小病灶
,只是我們有如祖母常說的「燒磁的食缺、織蓆的睏椅」,對自己家人的健康經常是漫不經
心。
     所以,當您主訴慢性咳嗽,又查出CEA竄高時,我們一度只鎖定肺部病變,而忘了
舅公及姨婆(祖母的親弟妹)死於大腸癌的事實。說來這又是家族史,只注意「族」譜
(父系)而輕忽「祖」譜(父系加母系)的慘痛教訓。
     雖然得到陳維熊醫師和劉俊煌醫師的悉心治療,甚至嘗試了兩種去年才上市的抗癌
新藥,您還是在診斷確立後十五個月內大去。
     為了從容佈置,您曾向醫師及家人表示,希望捱到今年一、二月。所以儘管骨轉移、
腸阻塞,將您折磨到變形,令您痛楚不堪,您還是以無比的願力,撐過猴年,圓滿此生。
     在您最後的歲月中,旅美家人都曾多次回台探視;在台親友自媽以次,更是不離不
棄,陪您渡過最艱難的時日。不可思議的是,瓊英、弘惠離台當天,您開始插管,不省人
事。彌留時,佛號盈室,峰弟稍離片刻,您的心跳變慢,甚至暫時停頓,卻在世峰趕回時
,又反彈了幾下,您才真的撒手人寰。
     您選在正月初五,年假最後一天,子孫聚集時,與我們別離,充分展現了您對我們
的體恤。依民俗說法,您在清晨四時許嚥下最後一口氣,連早餐都捨不得吃,把所有的福
份都留給了我們後人。
     我總覺得您自信可以活到像祖父一樣的高齡,所以八十大壽時,不讓我們擺酒,反
與大家相約,九十歲時再進賀觴。您又體諒年輕人起家維艱,所以非等到七十歲時,才在
姨婆從旁勸進下,接受我們的年敬奉養。
     除夕夜,您命在旦夕,大家在低沉的氣氛下吃完不知滋味的一頓年夜飯,依例獻上
對您的祝福,只是想到再也不能親手送給您一份寫著「乙酉新春 恭祝父親大人福壽康寧
男世澤敬叩」的紅包時,熱淚就不禁奪眶而出。
     爸,您與媽在三十多年前,曾出面組團環球壯遊五十餘天,以後數度赴日、美、
大陸,四年前,更開風氣之先,觀光俄羅斯。我本預約您和媽一道遊蘇州,再上您最喜歡
的黃山,卻因SARS來襲,不克成行。後來您計畫南遊吳哥窟,又因病作罷,空留遺憾。
     長大後,我們一家從未集體出遊。過去幾年能邀爸媽一起赴金門、北京、琉球,乃
至請您們帶弘懿、弘惠遊東瀛,是那麼地難得。由於您登太武山、甚至長城,都是一馬當
先,絲毫不見龍鍾老態,所以我總認為還有機會陪您們走走看看,如今竟成了風樹哀思。
      您一絲不苟,規劃力行的特質,我們兄妹只能勉思企及。您一生除了醫學博士學位
外,不曾擁有任何頭銜與榮典,是個不折不扣的「處士」,但是您對宗族、對社會的貢獻,
卻是有目共睹。以往,邀您觀禮我獲頒衛生署衛生獎章,或是參觀滋弟治下的關渡醫院,
乃至蒞臨峰弟任職國衛院的竹南工地,您都無限欣喜,滿足於孩兒們的表現。
      爸,您我同行,但我們兄妹從您那兒學習的,與其說是醫學知識或技法,倒不如說
是更形而上的「醫道」。您可能還記得,在病榻前,我曾展示一幅李元簇資政寫的題辭:
「醫道之要有三。曰醫德,醫之本也,仁恕博愛,貴在修省存厚慈悲利他。曰醫理,醫之
體也,究源治本,貴在鑽研審辨達幽貫微。曰醫術,醫之用也,高明精進,貴在驗證縝密
不失細小。三者備,而後可以成醫道,可以為良醫。」您的教化,庶幾近之。
     前年十一月,您進開刀房,企圖切除原發腫瘤和部分肝轉移。您從我們兄弟的說辭
和眼神中,已猜到病情不妙,儘管心裡明白,卻不忍說破;等到麻醉醒來,您摸到預備化
療用的胸廓造口,更知前程多乖。但是術前術後,您最關心的,還是將來如何安頓媽媽、
奉養姨婆、接濟親友。
     身為您今生結緣殊勝的兒子,我不知如何感謝您生養的劬勞,為了未能及時反哺,
也只有長懷歉疚。我小時不成器,挨過您的責打,大了少些,近來父子親近,情同師友。
只是這次在長青病房,您掛念二叔、四嬸及慧姚遺骸遷葬,強撐病體,召集家人交代細
節。為了我反應慢半拍,您數落我拖泥帶水終必誤事,我一時氣不過,少見地頂撞了您
一句,事後反悔不已。為了這最後的交鋒,我迄今不曾致歉過,只好連同過往您對我的
諸多不滿和抱憾,一起還諸天地。
     當驪歌響起,就是告別、起靈、荼毗、安厝的時刻了。佛法說人身難得,又說四大
無常,五蘊非我。但願爸在解脫後,得大自在,早證菩提,乘願再來。爸!祝您一路
好走。

  原載 2005年3月5日「杏圃長春 蔡翼謀醫師紀念集」

連接 [作文50+2] No12: 燕翼貽謀 杏圃長春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作文50+2] No12: 燕翼貽謀 杏圃長春



請欣賞 Papa (lyric)- Paul Anka

我家高祖1838年自福建同安渡海,定居新竹北門。來台第三代,六兄弟中出了兩位教書先生和兩位醫生。其中二伯祖父式穀公,不僅取得全台第一號公學校教員 (教諭)證書,後來更成為首位台籍辯護士(律師)(大房伯父結婚迎親時,借用鄭用鍚「開台進士」執事牌,稱式穀公為「開台辯護」)、第一屆台北巿會民選議 員(1935)。至於五伯祖星穀公和我祖父江河公(與杜聰明博士同班),則是我們一家習醫的開端。

    父親出生在「一門鼎盛,以新學名於時」(1919年「台灣日日新報」語)的家庭中,祖父修習過漢文,但我猜他程度不足以幫我父親取這麼一個典出詩經大雅 「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以及宋史樂志「權輿光大,燕翼貽謀。」的名字。我查考整句成語的釋義「泛指為後嗣作好打算」、「善為後代子孫打算、 謀取幸福」、「比喻能庇佑造福後代的祖先」,對照爸一生行誼,似乎無負命名者 (據說是我祖母陵茂娘家三叔兼過房父親---前清舉人李師曾老先生)的深厚期許。

    2001年夏天我邀爸媽同遊金門,走訪國定二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爸指認神龕上「燕翼貽謀」的橫批,對於當地族人耕讀傳家,方圓數里內,明清之際居然中了 六名進士、七名舉人,以致祠堂內高懸「祖孫、父子、兄弟、伯 (叔)侄登科」匾額,頗興感概。爸常引二伯祖(兼祧父)的話「吾家子弟無上人之資」要能「以勤補拙」訓勉我們,爸又常告誡我們即使有小成,也不可得意忘 形。

    爸幼年時隨祖父南遷北徙換讀三家小學,媽常說祖母識見不凡,看到兒子因登革熱在家養病,居然還考第一,就毅然帶著爸同二叔從旗山回新竹就學。其後爸順利進 入竹中,但卻在醫校考試時鎩羽,只好東渡日本,補習苦讀重考。一年後,台北醫專題名,才得返台。爸自稱在校時熱衷桌球,成績普通,不過我們兄妹看他留下的 組織學筆記,字跡工整、繪圖逼真,令我們自嘆弗如。

    爸雙手靈巧,但因出汗問題,婉辭婦產科徐千田老師(北醫首任院長)邀約,選擇台大內科醫局,二戰末期,他跟隨澤田教授赴福岡九州大學深造。1943年10 月寒夜,爸撘乘的班輪遭美軍魚雷撃沈,登救生艇上友輪獲救,祖母還願,從此茹素,令爸感念終生。由於戰事吃緊,祖父接濟時斷時續,無給醫員生計維艱,爸只 好兼差賺外快,甚至志願到結核病房長期值班,換三頓「當值飯」。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軍在福岡150公里以南的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六天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爸曾隨九大師友開赴長崎,待了兩週,目睹半個巿區 夷為焦土,居民大量傷亡。爸承認那時根本無從進行醫療,充其量只能算是做「原爆症」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十多年後,爸在澤田教授鼓勵指導下,提出相關論 文,獲頒醫學博士學位。我還記得高年級時,爸看診之餘,邀來四叔協助繪製圖表,以期完成夙願的情景。爸是那塲大浩刼的見證人,但不曾跟我們談過具體的核災 經驗,也從未提過反核議題。爸因大腸癌往生,但我不認為與他早年暴露核幅射有𨶹。

    戰後歸來,爸先任職於省立新竹醫院,而後開業數十年,算得上是故里的「時醫」之一。爸在竹醫時,娶了離我們老家「亦樂靜居」兩三百米外何漢津醫師的四女。 在陷入昏迷前不久,他在病榻上,同我述說了這段良緣的來由。外祖父較祖父晚三年習醫,在校時兩人交稱莫逆。後來祖父遠赴旗山行醫,每回祖母南下探親,總要 差爸到父執那兒拿暈車藥。但姻緣路上,畢竟還得等個十來年,終因媒妁之言,世交締親。更巧的是,成親後祝壽,才赫然發現翁婿同為臘月二十八日降生。

    爸的連襟三人、妻舅、么弟均從醫,等到我們這代耳濡目染,兄妹子女多人攻讀醫藥,所以他自號「杏圃」,還請名家篆刻「杏圃長春」圖章自壽。由於初、高中 時,我性好文史,國英文成績一向強過數理化,所以他曾擔心地對二伯祖母說,怕我不唸醫了。後來我考上北醫,考取執照,爸都欣慰無比。

    我珍藏在高雄衛武營預官入伍訓練時,爸寄來的報捷快信。爸不曾讀過古籍,也不曾臨池習書,但通篇文字曉暢,一筆顏體字渾厚飽滿,是我從柳公權「玄秘塔」入門者難以企及的。

    爸成家立業後,侍奉祖母、督課子女、守䕶宗族不遺餘力。他六十歲編修家乘,七十歲修葺香山家族墓園立碑「杏園」,八十歲主導印行「蔡式穀行跡錄」,真正做到「毋忝所生」。

    爸如願於七十二歲行醫屆滿五十年時退休,以後才能抽空北上與我們偶聚。記憶中,可能只辦過幾次父親節餐會,我們都是利用春節返鄉時,順道為爸慶生賀節。

    父親大行多年不曾入我夢境,但年初滋弟將新竹廳堂喬遷北投後,爸卻託夢給我,表示對此安排至為滿意。想來爸心繫傳承,至今不渝,讓我祝禱執筆時不禁熱淚盈眶。在沒有了父親的第八個父親節前夕,謹以本文和當年的追思文字(請點擊這裡見附錄),紀念絕對配得上令名的父親大人。


世澤敬筆 2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