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梓女士,前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生。曾任國立女子大學、女子師範大
學體 育系主任。因崇敬陽明先生教育思想,三十八年來台後,抱定從根做起的決心,
捨大 學教授與女中校長,而選任新竹師範附屬小學校長,八載經營,大力消除惡性補
習, 強調兒童身心健全發展,成績卓著……
一、我的選擇
民國十二年,我自美返國,直到三十八年來台前,整整二十六年的時光,完全致力
於培養女性體育師資的教育工作上。回國之初,深受杜威博士「學由於行」與「教育即
生活,生活即教育」學說的影響,使我熱中於教育,應該不是偶然的。
民國二十三年秋天,我轉往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服務,負責「小學體育」講座,並兼
負學區小學的體育輔導工作,這是我接觸小學教育的開始。就在此時,我讀到王陽明先
生的「訓蒙立教之意」一文,得知他訓導蒙童,重詩歌習禮,融紀律陶冶與健康教育
於一爐,對「樂嬉遊、憚拘檢」的兒童,主張「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
,默化其粗頑。」務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出中正平和之心,塑造成行仁講義的完
人。閱讀之時,使我如獲至寶,真沒想到,四百多年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
一八年),教育心理學尚未萌芽之際,陽明先生即已深知兒童身心發展傾向和需要,揭
示如此高明的訓蒙方法,在感佩欽仰之餘,使我對教育工作的看法產生了重大的改變,
下決心要從根(基層教育)做起。
三十八年來台之初,承我夫堂兄郝鐵錚先生之厚愛,借屋以居,因而落腳新竹。時
陳雪屏先生擔任台灣省教育廳長,邀我主持台中女中,並告訴我,該校有全省中學比不
上的最佳設備,可與東京女中嫓美。邀約之誠,令人感佩,無奈有兩大原因,使我捨不
得離開新竹:第一是我一心一意想要實驗陽明先生的訓蒙理想,當我看到竹師附小後,
更堅定了我「從根做起」的決心。第二是我新竹的住家,方便於全家的團聚。生逢憂患
之際,特別珍惜家人團聚安定,因為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數度毀家逃難,飽嘗顛沛
流離之苦,對人生的坎坷心存餘悸,基於此,只能婉謝雪屏先生的盛意,事實上,我更
感謝廳長的寬容,竟尊重了我希望耕耘竹師附小的選擇。
二、老師們的大手筆
台灣光復未久,日本文化的影響力,仍然很深,致使此一地區,女權特別不張,附
小的家長會,聽說接任校務的是位女生校長,便大感恐慌,群情譁然,曾蘊釀著要請
教育廳長收回成命,也虧得當時的民主思潮,沒有現在這般興盛蓬勃,才沒有展開遊
行、請願、示威、抗議的場面,否則的話,才真尷尬呢!
就在此時,我在一次宴會中,和附小家長會的會長張式穀先生不期而遇,談話之中
,似乎有所溝通,他改變了態度,給我一試的機會,才免除了不少麻煩。
三十八年八月八日,我以校長的身分第一次邁進了竹師附小的大門。那時台灣的經
濟,雖從光復逐漸復甦,但距離起飛還遙遠得看不到蹤影。政府財力不足,教育經費
十分拮据。附小亟待修繕、調整、補充之處甚多、只有動員人力、多用思想、少用錢
財來補救,在開學前的那段日子(八月八日至九月一日)裡,全校三十六位同仁(完
全是原任的老師)齊心協力,先把佔用為宿舍的教室恢復舊觀,眼看著那些文弱書生
型的老師們,抬著笨重的木製工具枱,揮汗如雨地去佈置勞作教室,令我感動得幾乎
掉下淚來。本來想在開學之前,把整個校園好好裝飾一番,可是連買油漆的經費都沒
有,不算小的校園,總不能讓它到處破舊不堪吧!這都全靠老師們的手腦並用,通力
合作相互鼓舞,終將全校肉外,弄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氣象。
此後,我每天迎著晨風曦日,騎車到校,暮色蒼茫時再騎回家,從沒感到絲毫疲勞,
祇覺得生活是前所未有的充實與快樂。
三、招生的挫折
當時師範附小的學生,來源和一般國民小學不同,國民小學由學區分發,附小卻要
自已招生,照理講,應該是可以得天獨厚的,因為只有這種學校,可以挑選全縣的精
英,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其實不然,當時的竹師附小,因為前兩年的
升學率不高,家長們太注重小孩子的分數,喜歡「揠苗助長」的老師和學校,於是附
小的名聲,可說一落千丈,幾乎跌到谷底,這種景況,我早已有所風聞,只有下定
「起偃為竪」的決心,作一次挑戰性的嘗試。
竹師附小在我主持下的第一次招生,依廳令要招新生兩班一百名。沒想到報名情況
異常冷漠,我每天到校,必先到報名處,不敢正視枯坐的服務老師,怕他(她)們難
過,只是不動聲色,默默地從掌管報名的老師肩後,偷窺報名登記表,算算人數,希
望最少能有一百人報考,也可按規定開班,這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想法了,但是仍未
差強人意,報名截止時統計下來,僅七十五人而已,測驗之後,當然全部錄取。至此
,我才深深了解,我校早已失去社會人士的信賴,不但新生招不滿,就是高年級的學
生,還有申請轉學的。面對著這種挫折,我並未驚慌失措,當時我曾想過;如果不是
政府規定名額,三十五名學生開一班,應是比較理想的人數,尤其是小學,應傾向家
庭化,重視個別教學,人數少些,師生間才易產生應有的親切感,給孩子們一個快樂
的童年。
三十九年以後,每年舉行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屢有增加,致成踴躍,曾達一千幾
百的紀錄,雖然我們也曾增班,但十中取一的錄取比率,仍是常見的。這正說明了祇
要努力,總會得到支持和鼓舞的,也足證社會是有公道的。
四、第一件挑戰
光復以後的台灣,由於教育機會均等,從而造成強烈的升學競爭與惡性補習,這種
戕賊兒童身心健康的惡補,正像陽明先生所說:「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
矣。」台灣當時的義務教育,祇有小學六年,初中的招生數名額不多,而升學壓力,
自然就會提升到小學階段來,為了應合時尚,取悅家長,各小學紛紛以「惡補」取勝
。這種教育方式,完全與我的服務理想背道而馳,面臨著這種挑戰性的問題,該當如
何?確實令人傷透腦筋。
三十八年,竹師附小的畢業生,考上省中的,僅有二人,於是家長大譁,自我到校
後,六年級的學生家長,競相要求校方加強補習,使我既不能置之不理而我行我素,
也不能隨波逐流而聽任惡補,於是經全體同仁研議裁度後,在不影響師生健康情況下
,實施有限度的課業輔導。
我們在教學方法上,先作有效的研究改進,以增進兒童的理解和思考力為主,並提
高其閱讀能力與興趣;在生活方面,把每天上課、運動、休閒、課後輔導以及睡眠的
時間,安排出一個合理、均衡的程序表來,以求達到保持健康生活的標準。其次,課
後校方在設施上,盡全力配合,服務兒童,如在休閒時間,便開放音樂室、桌球室;
增添教室的照明設備。他如課後蒸便當、茶水的供應,務使兒童得到關懷與鼓舞,因
而衷心喜悅!沒有壓迫感,才能愛校如家,敬師長如父母,成長於歡樂之中。
記得民國二十五年時,我曾到德國考察教育,看到他們的小學,教室黑板上,都寫
著「力量生於愉快」(Strength through Joy)的格言,我深有同感,相信只有快快樂樂
地讀書,才會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們的輔導課,依照規定準時在晚上八點鐘下課,每
天放學前,我必得到學校去一趟,一是怕輔導課超過時間;二是去和晚走的老師和孩
子道晚安,使他(她)們的辛勞及時得到安慰。到了八點整,我會關閉總電門兩次,
這就是下課的信號。於是孩子們唱著歌,師生說著「再見」而離校回家,絕不允許延
長時間,老師們都能保持原則,家長也能欣然配合,每個接受輔導的學生,更感前途
光明而充滿希望。
五、縣運會的凱歌
到校不到五十天,就要參加縣運會,我雖曾體驗過也領導過多次大專學校的運動比
賽,但對代表隊的勝負得失,從未太過重視,來到附小,本著有提升我中華兒童體位
的理想,故對校際運動比賽的勝敗,在心理上並不會有所壓力。但凡事必須盡力而為
,全力以赴,這本是我一向的做事原則,所以我們在運動會參與的準備上,確實用心
地下了一番工夫。在體育教學方面,我校很幸運,擁有兩位上海體專畢業的優秀老師
,他倆都是我的學生,甚能犧牲、合作,加之訓導處的林戊堃主任,以及喜好運動的
各科老師,齊來義務效勞,一切依照合理的程序進行,經過體檢、測試、選拔後,然
後集訓。當時有名學生,跳高成績特優,但於體檢時,發現他的肺部有病,便未淮他
參加集訓和比賽,因為不能犧牲兒童來博取學校的榮譽,這種「遺珠」之恨,雖然不
無其憾,但我們能堅持原則,仍是值得欣慰的。
在短期集訓中,我們發現附小的兒童,在體能上,甚有優異的潛力,從前之所以老
在運動場上「交白卷」的道理,全因未得「伯樂」的緣故,此一發現,更加強了我們
的信心和耐性,孩子們的確可愛,領悟力也高,如接力賽的接棒技術,都能一點即通
。致使分組訓練的指導老師們,無不喜上眉梢,早已忘記了他的辛勞。
代表隊產生後,學校並與有關家長密切連繫,通力合作,在訓練期間,特別照顧其生
活,重視其保健、休息、營養等,全都不遺餘力,可謂「周到備至」。
參加這次縣運,可說是全校總動員,在運動場上的代表隊,隨時有學校護士和老師
們無微不至的照拂,全校師生都成了代表隊的啦啦隊,也有不少家長前來捧場,堪稱
盛況空前。繞場一周時,祇見我校的代表隊,個個體格壯碩,精神抖擻,服裝鮮明
(大紅色印有校徽的背心——家長贈送的),步伐整齊,早已受到全場的注目。比賽
開始後,頻見紅背心或跑或跳,穿梭來往,奪得不少冠運,贏得空前的勝利,揚眉吐
氣的日子終於來到了。事後做個比較,我們獲得的總分,竟比亞軍多出好幾十分,大
家都說這次的縣運會,全是紅背心的天下(他校未著運動服)。我當時坐在司令台上
,在啦啦隊歌聲鼓聲的激動下,亦情不自禁地為之雀躍不已。
運動會閉幕後,我們列隊回校,沿途都有家長燃放爆竹來歡迎、慶賀,熱烈非凡,
我當時深深感到我們的榮譽,並不祇在這次運動會的勝利而已,「一舉成名天下知」
,從此使我附小,在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心目中,很快便恢復了肯定和信賴,這是我校
全體同仁對學校絕有向心力的具體表現;是孩子們愛校情緒的充分激發,總之,深具
前瞻性的啟示!
自從加強實施課外活動以後,整個校園,處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顯示出欣欣向榮的
氣象。不知不覺間,已聲名遠播,當時許多來校參觀的人,都以課外活動和唱遊教學
為其對象……
六、多采多姿的課外活動
三十八年以前,台灣的小學教育模式,並未臻於水準,對於學生的課外活動,似乎
沒有明顯的提倡和規劃,我校兒童,自參加縣運會後,對遊戲與運動的興趣,頓時高
漲,使我記起美國體育專家侯壽靈頓(Hetherington)氏的實驗報告中說:「六至十二
歲的兒童,每日至少要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才能達到身心充分發育的狀況。」這種
主張,正與陽明先生訓蒙高論:「大抵童子之情,喜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
,舒暢之則條達,摧擾之則衰。」可謂不謀而合,於是我們下決心擴大提倡課外活動
。首先擬訂「加強課外活動實施辦法」,規劃出項目凡二十六項,以遊戲、運動、音
樂為主,其他尚有美勞、棋藝、科學、飼養小動物及蒔花…等。根據兒童們的個別興
趣,適其年齡、才能,分成若干組別,如單就音樂一項來說,即有合唱、聲樂、國樂
等許多小組;運動方面,更有籃球、軟式棒球、排球、羽球、田徑、體操、舞蹈、遊
戲等,因屬全體同時活動,每人以參加一組為原則,一學期後,可以申請轉組,中低
年級由簡易遊戲入手,並由高年級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輪流負責來輔導,高年級則重
培養專長,同時大量添製活動器材。如當時的棒球手套,與廠商定製每隻須賣二十元
,我們就訂購了一五○隻(尺寸不同,便於選用),可以同時供三班學生使用,主要目
的,是要在活動之時,人人能動,沒有壁上觀者,才能使整個校園活潑輕鬆起來。
為了讓兒童方便於借用運動器材,我們廢除了原來的借用手續,全讓孩子自動取用
,自動交還,由於實施情況令人滿意,因此圖書館也改成開架式,如此一來,不僅減
少了老師們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我們信任兒童,尊重兒童,以培養其自重自愛的
責任感。
自從加強實施課外活動以後,整個校園,處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顯示出欣欣向榮的
氣象,不知不覺間,居然聲名遠播,當時許多來校參觀的人,都以課外活動和唱遊教
學為其對象,慎行數月之後,我們還要做兒童的體位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
等,統計下來的結果,竟然優於日本戰後同齡兒童的統計結果,可惜詳盡的比較資料
,已付祝融,不能憑之實證。
七、提倡音樂教育
樂記有云:「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
先王著其教焉。」有周之時,提倡禮、樂、射、御、書、數六教,將「禮、樂」排在
主要部位,可見我國古代多麼重視音樂。法國名作家施坦德曾說:「音樂不僅陶冶人
心,而且鼓舞人上進,給予人精神力量,令人充滿信心。」希臘的畢達斯也說:「音
樂是全世界都懂的語言,有益身心,節奏與和聲比什麼都能深入人心,扣人心弦,當
我耳朵感受音樂旋律的時候,我的情感就會起變化。」我非常贊同這些看法,無奈當
時台灣的國民小學,處於升學考試壓力之下,久已疏忽了情感陶冶的重要,加上音樂
設備上的不足,師資很缺乏,在教材教法方面,便只能因陋就簡,其對整個教育目標
來說,便形成一大漏洞。
我在幼年,即甚喜愛音樂,深受音樂的鼓舞,接掌校務後,頗願以一己之所愛,分
亨給我的學生,我的辦法是在課外活動中,多組織些音樂團體,如設敲擊樂隊、口琴
隊、琴鼓隊、合唱團…等等,更有一項特別的規定,要求小朋友,必須人選一樂器一
人一技,可以終生以之休閒亨受。孩子們似乎都很熱中,有的甚至學習兩種以上的樂
器,或者和別人交換樂器來學。本校老師,也幾乎全體動員,巡迴指導,或則分組指
導,使整個校園頓時活躍和諧。 式和休閒途徑,將會終身受用無窮的。
八、校歌及校園歌 竹師附小原來的校歌,好像有些日本味道,歌詞也嫌深而欠雅,所以我把它更換了
,那是採用我母校威大足球校隊(Varsity)隊歌的歌譜,配上簡單的歌詞,務使每個
小朋友都能朗朗上口,就是一年級的小孩子,也不例外,而且能完全明瞭詞的意義,
只要一人領唱,眾人即可應和而歌,有精神、富感情,甚能激發強烈的愛校精神。
在我校參加校際比賽時,我也曾寫好一些小歌,讓孩子們在行進間邊走邊唱,或當
啦啦隊時為選手而唱,發揮不少鼓勵士氣的作用。多少年後,校友在舉行聯誼會時,
也會情緒激昂、興高采烈地唱起這些歌來,彼此之間,完全消除了時間與空間所形成
的距離,這就是所謂「其樂融融」吧! 英諺有云:「音樂比說話更好。」(Music speaks better than words)實在是有道理
的。學校週會,我們也常選幾首好的生活歌曲來,以唱代講,其對兒童性情的調理,
甚有助益;對一些粗頑、結滯的孩子,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默化宣導之功。
九、生活教育與晨間檢查
我是完全信服杜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所以我認為國民小學應該
最要重視生活教育。
記得第一次走進大禮堂和全校小朋友見面時,即感有股氣味,衝鼻而來,起初以為
與房舍老舊有關,但仔細查證,早經老師們辛苦整理過的禮堂,堪稱窗明几淨,座椅
也曾洗刷過,應該都沒問題呀!沉思片刻,才把問題加到兒童身上去,起初以為是學
生的腳上不乾淨(那時學生多半赤腳來校),並不太對,應是全身所散發出屬於汗垢
之氣,這件突如其來的遭遇,使我耿耿於懷,好多天不能忘懷。於是找老師幫忙調查
,勸導學生,連絡家長勸導學生時常洗澡,重視身體清潔。
當時我更想到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人口比任何國家都多,奈何直至今日,仍然
不能強大?原來是缺點太多,連現在的新生代,不重身體清潔到了這種程度(根據調
查,竟有一星期都不洗一次澡的學生),定將造成國家的髒亂,這樣的國家,將如何
能屹立於世界,見重於國際呢?為此,在三十九年時,我窵了一本小小的衛生手冊和
一套晨間檢查項目表,利用公民訓練時間,由級任導師負責執行,就表面上看,晨間
檢查,旨在使兒童養成整潔的習慣,實則亦關懷兒童的健康情況。與家長合力予以適
當的照顧。
這項晨檢活動,連同我的衛生小冊,曾獲得教育廳的贊許,並通令全省國小,於四
十一學年度開始,全面實施。但很遺憾,部份學校在執行上不免流於形式,因而效果
不彰,是為美中不足。
十、新穎的浴室
校長室的毗鄰,有一間廢棄了的廚房,第一天看到它,就覺得很不順眼,但其架構
仍很堅固,要把它拆除,不但可惜,而且費工,如能修理、改建,尚可派上用場,但
無論怎麼處置,都不是當時經費能力所能負擔。
過了不久,美國醫藥援華會(A.M.A.C),駐華負責人劉瑞恒博士來校參觀,捐贈了
一筆擴建保健室及修改舊廚房為浴室的經費,終於成全了我的願望。
浴室內部的裝設,不用蓮蓬頭,而是將兩支打了洞的自來水管,屬於噴水式,按照
學生的身高,平行橫裝於牆上,雖很簡單,但卻很富創意。專供家中無浴室的兒童使
用。首先由訓導處調查人數,然後分組編號,每天公佈明天入浴的號碼。入浴有一定
程序,以口笛指揮,經過模擬預演,全程只需幾分鐘,故動作必順敏捷,而且要彼此
幫忙,互相合作,有條不紊,也算是一種團體生活訓練,應該很具教育價值的。
兒童對此,反應至為熱烈,不時呼叫歡騰之聲,溢於室外,這不僅是因為他(她)
們嘗到了清潔舒適的感覺,更吸引起人的,是沐浴成為其最喜悅、最輕鬆的時刻。
自集體沐浴實施以後,本來家中備有浴室的,都紛紛向訓導處申請,要求到學校來
沐浴。從此孩子們在整潔習慣上漸漸有了顯著的進步,在我內心深處,卻希望孩子們
藉此更能自愛、自重、自治、自強不息。
十一、告別附小的惆悵
回憶起在附小八年中,還有幾件極有意義的活動,令我難忘,茲一一條舉出來,算
是「往事尚堪回味」吧!
1.三十九年,我們首創自辦營養午餐,飯後全體安靜休息的先例,以提高學生下午的
精神,應是有其效果的。
2.我們舉辦過「學童教育用品國貨展覽」,主在落實愛國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這是
利用校慶假日配合展出的,也易於以此與家庭教育配合,把民族意識加強,所以它的
功效,就不只在要求學生愛國而已。
3.選舉「附小兒童」:為了讓孩子們深知「見賢思齊」和「選賢與能」的真諦,我們
每學期舉辦一次選舉活動,這是很重要的生活教育,除了使之了解民主政治中辦理
「選舉」的方法,心態和過程外,並能導之以禮,促其動靜有節、進退有度、談吐大
方、儀態瀟灑,在潛移默化中,昇華其氣質。
4.為了「體罰」問題,我們每週邀請心理學專家黃堅厚教授蒞校作個案研討,在專家
的指導下,附小的老師們,雖未完全杜絕體罰,但我確信其實施之時,純屬充滿愛心
的教誨。學生接受體罰之時,也能心服口服,只對自己行為負責,而沒有任何怨尤。
八個年頭,不算短暫,耕耘這塊小園地,生活在這個小圈子裏,使我掌握了一段有
意義的人生,是我生命中最喜悅最豐富的經歷,我曾默許,要把竹師附小作為我服務
教育的「終點站」(當時還沒有校長任期制的法令規定)。誰知半路上殺出張曉峰先
生來,他一定要我去籌辦「國教研習會」,雖經五次懇辭,仍未獲准。終因他的「利
一校何如利百校千校」一句話,讓我點頭降服,便只好流著眼淚離開了竹師附小。
十二、虔誠的感謝、衷心的祝福
時光豈止如梭,現在算一算,離開竹師附小,已經三十多年了,第一屆的畢業生,
有些人已經成「斑白者」了,論其成就,許多人早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可貴
的是他(她)們並沒有忘記我,無論舉行校慶、或是我的生日,以及過年過節、出差
旅遊,都會不斷有人和我連絡,或親自前來舍下問慰,使我真正體會到「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之樂,在這世風不振、倫理式微的社會中,竹師附小的學生、居然沒有隨
波逐流,望風披靡,那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