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作文 50+3] No.137: 憶往 -- 潘福璉女士回憶錄 [03]

第一個《時代》封面人物的中國人 - 吳佩孚
(八)軍閥時期

         國父推翻滿清,統一中國,建立中華民國,但軍閥割地為王,內亂迭起,民國十六年,我滿周歲時,衛輝發生直奉戰爭,街上洋鼓洋號,吹吹打打,戰車隆隆,聲徹雲霄,百姓從未見過如此陣仗,好奇心重,輒步出門外看熱鬧,外婆家大門口,聚集一堆人,外婆抱我於懷,順妞奶奶抱其孫,皆坐於石凳上觀看,那時剛好僕人抱我返家,轟然一聲巨響,門口落下砲彈,順妞祖孫當場斃命,傷亡數人,外婆小腿中彈,血流如注,送軍醫急救,幸無大礙,我命大恰巧這時回家,逃過一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此事是由長輩告知)。


(九)先父兄弟概況

     先父係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執律師業,然其志在興學,即邀其志同道合之同窗好友,由先父出資,創辦私立豫北中學,熱心教育,作育英才,不以盈利為主,凡貧苦肯上進,努力求學者,不僅免收學費,還貼補生活費,師長教學認真,故四鄉鄰縣,有適齡子弟者,則趨之若鶩,爭相入學,來台者有八二三砲戰殉國的趙家驤將軍,(我在家曾看到他和蔣介石合照,送給先父的照片),作家尹雪曼先生,將官郎世忠、高為煥先生等,至今仍感念先父治學嚴謹,視學生如子弟,灌輸愛國情操,訓勉四維八德精神,早晚自習,必親臨督導,以校為家,其治學之精神,令人敬佩。

    二叔和先父同母所生,河南大學畢業,年少得志,而立之年,已當上潢川中學校長,二嬸信陽女師畢業,係汲縣 第二小學老師。

         三叔是么子,最得寵,乃一紈絝子弟,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彼時,電影剛起步,汲縣尚無電力公司,外婆搬至鼓樓前街,客廳寬敞,能放映電影,由男佣手搖發電機發電,放映美國 卓別林的滑稽默片等,房客等皆來欣賞,三叔著迷,一心妄想做電影明星,少爺脾氣,執意赴上海圓明星夢,憑其翩翩美少年,抵滬後,交際頻繁,像片、名片同時奉送,其出手之闊綽,十足花花公子之作風,開銷大,需錢孔急,求援電報一到,祖父愛么子心切,急命曹升背一口袋銀元去郵局電匯,(當時各省有軍閥發行之紙鈔,但隔省不能通用,故仍以袁大頭銀元為主),三叔在滬戀愛結婚,回汲後,三叔西裝革履,三嬸燙髮裝扮時髦,在街上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凡識者皆曰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謙恭有禮,三少奶奶缺乏教養。在家與二嬸對門而居,兩房佣人各忠其主,時生磨擦,故兩妯娌間齟齬不斷,先母則扮和事佬、調解者,唯恐觸怒老太爺,言語之間,極盡安慰勸說之能事,家要以「和」為貴,拿捏得不偏不倚,好言相勸,長嫂難為也。

盧溝曉月
(十)倭寇侵華

         民國廿六年七七事變,日本早有滅亡中國野心,藉故日兵數人在河北省盧溝橋失踪,挑釁我方,引起戰爭,一聲砲響,驚醒了昏慵的睡獅,國人始有國破家亡的危機意識,而奮勇作戰,日本曾誇下海口,必能在數月內拿下中國,豈料一仗竟打了八年,在國際環境的蛻變下,日本吃了原子彈,才無條件投降,可嘆!可悲啊!八年來我國犧牲無數寶貴性命,生靈塗炭,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尤其南京大屠殺,搶掠姦殺,慘絕人寰,人神共憤,莫此為甚。


(十一)日軍進城

     民國廿六年,我剛升小五月餘,抗戰軍興,學校解散,全家扶老攜幼,避難到郾城縣,縣長是舊識,代覓兩處民宅,但只住了月餘,諸多不便,日本尚未打來,舉家重返故里,豈料不久戰爭失利,國軍節節敗退,風聲鶴唳,岌岌可危,外婆家正院有三進很寬敞,偏院前院是走車大門,有騾馬轎車,牲畜房俱全,正院偏院各進皆有門相通,彼時戰火激烈,傷兵陸續進城,先父把輕傷士兵抬至前院,敷藥療傷,供應飲食,稍好即送回部隊,那時城外砲聲隆隆,人心惶惶,縣城朝不保夕,國軍開始撤退,情勢險惡,縣長也不知去向,群龍無首,仕紳們開會協商,唯有迎接日兵進城,才能減少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別無他法,乃公推祖父任維持會會長,祖父堅拒,後說服徐世芳擔任,(係國務總理徐世昌之七弟),其與祖父為拜把兄弟,對祖父言聽計從,既決定立即行動,在大街上每隔不遠處,即擺點心水果招待日軍,日軍進城駐入府城衙門,一夕變天,太陽旗隨處飄揚,城門由日兵把守,日軍最高指揮官霸住我家別墅。

 該別墅建於民國廿五年,一樓蓋好,二樓尚未動工,因事變停工,前院房屋傾圮,蔓草遍地,後院假山荷花池才稍具規模,建材格局在20年代,稱得上新式建築,人均說是珍珠藏於敗絮中。該年暑期祖父即先住入避暑,當時收音機才發明,僅上海一個廣播電台,其老友下午皆至別墅聽廣播,了解時局,憂心國是,眾說紛云,然僅能徒乎負負而已。

(十二)在外國人庇護下

         日據後,父母嫂嫂弟妹們避難城郊英人的惠民醫院,我和二姐住天主堂,外婆家正院駐有日軍,外婆及僕人住偏院內進,臨街屋由新明姑姑家居住,數月後,城內稍微平靜,我們都想回家探視外婆,就悄悄溜回來,正閒聊時,忽聞二進院門有叩門聲,嚇得我們速跑至新明姑姑之閣樓上,不久,日兵皮靴嗄嗄聲,人聲已至前院,我們躲在閣樓上,嚇得全身哆嗦,牙齒上下碰撞,格格作響,身體抖動,碰到雜物也發出響聲,先母示意不可出聲,一面用手安撫我,幸虧新明姑姑急中生智,用手指猛挖舌根,大聲嘔吐,表演逼真,日兵嫌髒而退,驚心動魄的險境,終於得以解除。

(十三)祖父仙逝

         民國廿八 年,日軍繼續南侵,徐世芳作了年餘縣長,因故離職,日軍又召祖父出任,祖父抵死不從,據說日軍謾罵祖父且摑祖父一耳光,祖父何曾受過羞辱,可悲可嘆!身為亡國奴,又能奈何?氣憤過度,竟一病不起,纏綿病床數月,即溘然而逝,享壽僅五十九歲,時兩位叔叔均在後方,不克奔喪,唯長子先父隨侍在側,親視含殮,舉哀治喪,逢七請和尚道士頌經超度,茲時母親恰生七弟鑫瀚,姑奶奶姑姑們皆助理事物,族人親戚眾多,諸事按古禮進行,出殯日,前幾天就擺出紙紮之門神、金童、玉女、陰宅、家俱、騾馬、轎車等,雖為紙紮,均似實物具體而小,維妙維肖,當日,在樂隊、公安隊、萬民傘大紅牌、紙紮物、和尚道士前導下,浩浩蕩蕩出發,途經大街,隔不遠即擺有路祭桌,燒香燃炮,孝男靈前答禮,女眷乘車於後,沿途觀者甚眾,出城有公安隊員在郊外放哨,維護安全,風風光光,送老太爺安葬祖塋,入土為安矣。

Music - ♫ -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作文 50+3] No.136: 遇星記


幾年前的一個早上在快到辦公大樓的路上,我看見一個白種女人迎面走來,我也沒在
意,沒想到走近時她很和藹可親的微笑示意,等我也想回禮時兩人已擦身而過.
珍·西摩
在大樓的電梯裡我聽到一男一女的對話, 男的說"她老了!" ,女的回說"可是還是很美!
她來拍電影˳" 我才恍然大悟剛剛遇見的是誰!原來是英國女星Jane Seymour (珍·西摩)˳

我曾看過她主演的«Somewhere in Time»˳那部電影所選的外景透過鏡頭挺美的,
當年Jane Seymour 美麗又年輕,男主角Christopher Reeve (克里斯托弗·里夫) 也還算英俊,電影故事是"夢幻式"的˳

沒想到在一個早上我遇到了這位美麗的女星˳這些年來我一直想我欠她一個回禮˳


有一年大妹要粉刷房子就請了她同事的先生來做,在工作期間我也曾同他說過話,但
是記不住他的長像˳過了一年半載,有一天在Mall 裡一個留著鬍子的白人同我打招呼,
我想他一定認錯人了,他告訴我說"留鬍子是因為拍戲的需要"˳我才想到他是誰: 幫妹
妹粉刷房子的那位先生, 一個演員及油漆匠˳

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在Halifax 遇到的演藝界人氏˳電影 «Titanic» 曾在哈市拍攝,
Tom Selleck  的«Stone» 全是在此地拍的˳說不定將來我還會遇到一些明星˳


Music - ♫ - Barbra Streisand - Evergreen - Theme From "A Star Is Born"


蔚治 2014.03.28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作文 50+3] No.135 : 沒吃飽的滿足感 !!


  習近平主席沒把台灣人當同胞、內人,禁奢令只對共產黨員,不對台灣港澳同胞。這種嚴他寬我,我吃味。

  我不喜歡大陸的吃飯習慣,菜叫得太多,且必喝白酒,太烈,又常抽煙,烏煙瘴氣。
  還有,剛開始吃了一道,就有人起來敬酒,走到你身後,拿個酒壺,長征一圈,吃道飯老是要站起轉身,全場也是敬來敬去,全亂了。

  長官也不重人權,常叫:「小秋,還不給大家敬酒?快,給每個人喝一圈。」尤其是對女士,如此好像是叫宮女似的,把女人看得很矯情。

  酒,還一定說是多貴的,特供的,特貢的,又是茅台又是汾酒,價錢嚇死人,我是烏龜吃大麥。

  吃到尾,有人受不了,就抽起煙,實在令人難受。

  吃飯,是為了好好交流談話,結果,什麼話都沒談,嘈雜不堪。一桌散沙。

  現在,好了,習近平宣布禁奢,黨員不能再大吃大喝,有幾菜規定,我們想到了以前蔣經國要求的梅花餐,都希望能執行下去。也不准在餐廳抽煙,但這執行起來更難。革命,就是為了請客吃飯,不抽煙,那會起革命的。

  我們台灣來的,不在此令要求範圍,有天,有個民主團體請吃飯,菜極好,一教授坐我旁,說,要不是你們來,我好久沒吃到這一頓了。看之幾似眩然泣下。

  他說,這還是因為主人是民主團體,也可以不受令。

  我的一個朋友,回來後寫了這封信給我,我是眩然欲笑:「不知道你是否記得,我們上個月去大陸,在到達北京的第一席晚餐後,導遊問大家還要不要加點茶水,你善解人意,回了一句:『能不能加菜?』(註:其實我是開玩笑。)

  說實話,那一餐,我也沒吃飽。但是,接待單位硬是沒有給我們加菜。這是第一次我在大陸上被接待飲食而沒有吃飽。後來,一路上我發現:餐桌上白酒(尤其是高價的白酒)基本不見了,有時還根本沒有酒;而且,每餐飯的菜量大約剛好夠吃。此行是我第一次在大陸被招待飲食而沒有罪惡感。我體會到:禁奢令是玩真的

  今天看了新聞〈中共「死穴」 習近平:像1948國民黨〉,果然北京是下了決心了。

  回想那頓食不果腹的晚餐,我沒有吃飽,但是,我真的很欣慰。

  我一生都會記得那頓沒吃飽的滿足感!!



Music - ♫ - 高凌風-泡菜的故事

冠英  2014. 3.26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作文 50+3] No.134: 憶往 -- 潘福璉女士回憶錄 [02]





鼓樓

(三)家規

     回顧自我有記憶開始,祖父尚不足五十歲,總覺得祖父治家嚴峻,仰之彌高,就像高不可攀的神,父母偕我們皆住外婆家,祖父住鼓樓前街,外婆住鼓樓後街,相距不遠,但我兄弟姐妹甚少到公館,偶而進門則噤若寒蟬,豈敢喧嘩,到祖父房間請安,筆直站立,也不可左顧右盼。三老身邊唯曹升隨侍左右,凡有事求教進言,需先經曹升稟告,因其是三老親信,眾僕之首,皆怕其三分,在街上或是天順糧行,必需稱他一聲二爺,但其遇到我們主子們,俯首垂手哈腰,必恭必敬,等我們離開,始能抬頭,古時之倫理階級,劃分清楚,決不可踰矩。



(四)歡度春節

     民國伊始,社會昇平,兒時最企盼的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穿著漂亮的新衣新鞋,內外佈置煥然一新,廳上懸掛祖先畫像,桌上陳列祭品,處處洋溢著歡慶的情境,令人興奮不已。大年夜,除夕晚上,若碰上瑞雪紛飛,更令吾輩興趣盎然,因我們住外婆家,每年必赴祖父家祭祖辭歲 一家大小數人,由男佣提燈前導,踏雪緩行,更增加歡樂的氣氛,懷著興奮喜悅的心情,難得和堂弟妹歡聚一堂,用虔敬的心,參加一年一度肅穆莊嚴的祭祖儀式,更期盼得到祖父賜的壓歲錢,如此歡樂盛事,豈能不雀躍萬分。

     抵達上房,燈火通明,(當年尚無電燈,但我家已有汽燈,燃汽油需打氣,亮度足比電燈,逢年過節,夜晚打麻將才用,是吊在天花板上的照明燈),祖父僅達知天命之年紀,彼時已稱老太爺矣,舉止行動,穩重嚴肅,因不運動,四肢不勤,醫藥不發達,五十多歲,已老態龍鍾,難怪古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卻言「人生七十才開始」,時代迥異,夫復何言。

         祭祖開始前,祖父在內間更換禮服,由父、叔及曹升伺候,而後簇擁著,踏上紅氈至祭桌前,祖父拈香祭祖,適時鞭炮齊鳴,而後祖母、父、母、叔、嬸,堂兄、弟、姐、妹,依序祭祖辭歲,此時廳內煙霧燎繞,院內炮聲震耳,雙目幾睜不開,晚輩朝長輩叩首辭歲,年紀越小越磕得多,磕得暈頭轉向,連跪帶滾,姿態逗趣,眾人莞爾,祖父拿銀元賜壓歲錢,然後男僕女佣,排兩行向祖父母磕頭,行禮如儀後,領賞金而退。



(五)節前準備工作

     太平盛世,首重春節,從腊月廿三祭灶開始,就要緊鑼密鼓準備年菜,佃農宰豬送菜,購買年貨,我家人丁興旺,需求量大,春節親友蒞府拜年,邀請午宴,必需預作準備,除家廚外,尚需請外廚到府料理,各樣菜餚、棗糕、肉包、饅頭,以及振濟乞食者之菜包乾糧等。而且正月需存半個多月的量,故需數日烹煮,彼時又無冰箱存放,所幸天寒地凍,氣溫恆在零下十度左右,菜燒好,放在廚房院裡,瞬間結冰,乃天然冰箱也。

         烹調的那幾天,廚房院菜香四溢,庫房大案子上,擺滿菜餚,大缸裡盛滿包子饅頭,年初一起,拜年的族人親友,連日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杯觥交錯,飲酒作樂,時而傳來鑼鼓喧天及劈啪鞭炮聲,此乃舞獅,旱船、背裝、高蹺、雜耍來也。入夜街道兩旁的花燈,爭奇鬥妍,長長的龍燈,在龍珠率領下,跳躍翻騰,龍姿變化雄壯,令人目不暇給,這些玩意兒,每年必至我家門前獻藝,討領賞金,歌舞昇平的景象,至今猶令我回味無窮。


(六)外婆家世

    外公袁府,祖籍山東省濟南府,外曾祖父官拜?品,高官厚祿,獲頒聖旨,因宦遊豫北,後定居衛輝,故家中珍藏聖旨、頂戴、花翎、朝珠、官服、玉樽、寶劍等清朝古物,偶而上樓,會細心打開各錦盒,一一欣賞,睹物即興起思古之幽情。逢春節上房即懸掛上兩代祖先之繪像,古謂之「影」,其畫功之精湛,色彩之炫麗,無與倫比,先祖肅穆之儀態,雖歷時近兩世紀,仍栩栩如生,緬懷先人之豐功偉業,令後代子孫敬仰。
八弟宏瀚、母親、我、父親、四妹福珍
(七)先母幼時失怙

     外公生吾母及舅舅,時先母六七歲,舅舅三四歲,一子一女,乖巧可愛,外公疼愛有加,一時興起,雙手抱起稚子幼女,轉圈嘻戲,樂極生悲,不幸摔地不起而遽世,外婆僅廿四歲,未幾,舅舅也夭折,悲哉!可憐孤女寡母,相依為命,偌大家業,引起遠房族人覬覦,逼迫外婆再醮,外婆抵死不從,當時心身交瘁,又目不識丁,處境堪憐,幸虧外婆睿智,延師培植吾母讀書寫字,吾母天資聰穎,意志堅強,力求上進,數年後,舉凡文書、珠算、記帳、理財,無所不精,無需求人,唯不善烹飪女紅,自小佣人丫嬛伺候,何需動手,發號施令可也。

     外婆為要有所倚靠,想仰仗祖父聲威,故先母稚齡時即與同齡的先父文訂,十六歲時祖母見背,吾母即于歸潘府,婚後仍居娘家,相距甚近,但豪門媳婦難為,晨昏定省克盡婦道,先父兄弟姐妹各三人,先父長子,名諱在民、仲民、惠民,母身為長媳,孝悌侍親,敦親睦鄰,甚具大家閨秀風範,閭里長輩莫不讚譽有加。

         父母17歲生大姐,先後共生子女九人,其時尚無奶粉,先母俗務繁多,故皆雇奶媽帶大。

Music - ♫ - 隱形的翅膀 - 张韶涵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作文 50+3] No.133: 春天來了


今年北美地區被一個接一個的極地寒流侵襲、歷經三十年來最嚴峻的冬天,終於春天從今天開始!

春季是一年四季中之第一季: 
中國農曆春季 開始是於「立春」2月2日-5日之間, 结束在「立夏」。
陽曆春季今年始於3月20日, 對照農曆二十四節氣則是從「春分」3月21日開始,到「夏至」結束。
瓊林的畫作 - 迎春節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太陽影子最長定為「冬至」,太陽影子最短為「夏至」。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定為「春分」和「秋分」。
每當「春分」「秋分」,太陽直射赤道,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方日夜接近等長。

春分的日期因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3月19日-21日),原因是,地球的公轉轨道呈椭圆型,再加上其他行星對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得地球相對于太陽的朝向每年都會有少許變化。

春天帶來了生機與希望;歷來文人、藝術家都有許多作品歌頌「春天」。
編輯部也找了些與衆共享: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春 -  Primavera」-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斯畫派藝術家。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兩幅畫作是「春 - Primavera」和「維納斯的誕生 - The Birth of Venus 」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 - Galleria degli Uffizi」 。

音樂維瓦爾第的小提琴獨奏協奏曲《四季》中的E大調第一協奏曲《春》

Music - ♫ - Itzhak Perlman - 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Music - ♫ - Vivaldi Four Seasons (Spring) - Y. Wang, E. Ax, N. Goerner, J. Quentin

維瓦爾第1725年發表他的一部大協奏曲集《和諧與創新的嘗試》時,其中四首冠《四季》的標題,每首前面附有一首十四行詩:

春臨大地、眾鳥歡唱、和風吹拂、溪流低語,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雷鳴和閃電宣示暴風雨的前奏,
風雨過境、鳥花語再度奏起和諧樂章、芳草鮮美的草原上、
枝葉沙沙作響、喃喃低語,
牧羊人安詳地打盹, 腳旁睡著夏日懶狗, 
當春臨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隨著風笛愉悅的旋律, 
在他們的草原上婆娑起舞。


編輯部  2014. 3.20

*迎接春天的來臨, 部落格背景顏色也做了些改動.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作文 50+3] No.132: 愛因斯坦的素人面





愛因斯坦:一個桌子,一張椅子,一碗水果,一把小提琴;人類要讓自己快樂還需要什麼?
A table, a chair, a bowl of fruit and a violin; what else does a man need to be happy?







愛因斯坦:如果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所做的相當於納粹對猶太人所做的,那是我最大的悲哀。
It would be my greatest sadness to see Jews do to Palestinian Arabs much of what Nazis did to Jews.







愛因斯坦: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沒有一個該被崇拜。
My political ideal is democracy. Let every man be respected as an individual and no one idolized.







愛因斯坦:我跟誰說話都是這副模樣,無論對方是清道夫或大學校長。
I speak to everyone in the same way, whether he is the garbage man or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20世纪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相對論,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 另一個是量子力學
雖然爱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 = mc2最著稱於世,但他是因為 [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 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被譽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二十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
他卓越的科學成就和原創性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Music- ♫ - Ravel:Bolero - The Swingle Singers (a Capella)

Music- ♫ - Ravel:Bolero - Jacques Loussier Trio Jazz

坤泰  2014.3.19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31 :憶往 -- 潘福璉女士回憶錄 [01]




我的回憶


走過風起雲湧的戰亂生涯
走過雲淡風輕的恬靜歲月
幾番風雨,幾番晴;
思昔迴盪,憶難忘;
冀望前瞻,皆安康。


民國九十二年元月     潘福璉寫於永和



心路歷程的告白:

蒙  上帝的帶領與祝福,我就是這樣走過數十載的歲月。
時光為我帶來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圓融的處世哲理,使我深深的感謝  主的恩賜,虔誠的信仰,令我屢次皆能履險如夷,並獲得無價的平安與幸福,謹以此文誌念,並盼與至親好友分享這段心路歷程。


自序

     我自民國十五年出生以來,已經邁進七十七個年頭了,親身經歷了國家的戰亂,和世事的動盪,幼時耳聞土匪綁票的猖獗,軍閥的蠻幹專橫,以及日軍的霸道殘酷,逼迫民不聊生,痛苦煎熬,人心惶惶,人民在生死邊緣度日,我經過了生死浩劫,命在旦夕,膽顫心驚的日子,終能安然度過,撫今追昔,能不慨然,感恩的心無法言喻,應時時感念  上帝的恩典。

     想以文字記下幾十年的前塵往事,思及玉聲和我胼手胝足,克勤克儉,錙銖必計的艱苦歲月,始有今日的小康局面,誠屬不易,想讓子孫們曉得,「一飯一粒,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道理,故而湧起撰寫回憶錄的心願,雖膚淺卻冀望把自己一生的境遇有個交代,對子孫稍有警惕,使他們知道做人要辛勤奮勉,更要勇往直前,有超越困難的精神與毅力,做一個有貢獻於國家社會的人,也要做一個有愛心肯付出的人。

      我所寫的這篇回憶錄,若有什麼可取之處,那就是「誠實」二字,不包裝、不虛假、不自我標榜,也不刻意揚善隱惡,這篇文章,儘量將一個真實的我,及其走過的歲月、生活的歷程,完整的呈現出來,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寫出來,這是我的個性,這篇文章表述的也是如此。

(一)前言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倏忽已虛度七十有八矣,每當午夜夢迴時,驚覺人生苦短,眨眼間,數十年光陰已逸,歷經時事之歡樂與挫折,悲歡離合之情緒,數十載之點點滴滴,猶歷歷在目,思之不勝唏噓。

         今生庸庸碌碌的我,乏善可陳,臨到晚年,塵封已久的往事,時而縈繞腦海中,故湧起一個心願,忖度若能把我的童年往事,平舖直敘的記實下來,留下些雪泥鴻爪,讓晚輩知悉民初年代的歷史軼事,加深其對古老事物之認知,以及民國建立,軍閥割據,中日戰爭,剿匪戡亂,以及政府遷台。卅幾年的烽火連天,人民流離失所,國破家亡的慘狀,徐徐道來,豈非有意義之事,故而興起寫回憶錄之念頭,怎奈對自己文筆毫無信心,因從未寫過長篇大論之文章,況且年事已高,提筆忘詞,且事過境遷久矣,唯恐詞不達意,掛一漏萬,加以才疏學淺,罄竹難書於萬一,屢經晚輩鼓勵,又想了卻今生之心願,故不知量力,鼓起勇氣,奮發振書,雖知不能為而為之,但願不辜負渠等之期望,把我的陳年往事,用拙筆忠實的紀錄下來,從心靈深處,紓發出來,正所謂人生不留白吧!

河南省, 衛輝市
(二)家世

 潘府乃衛輝府(* 現改為衛輝市)望族,先祖父瑩軒公排行老三,人尊稱潘三老,綽號火神爺,脾氣剛烈,為人急公好義,富正義感,排難解紛,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但樂善好施,遇人急難,必鼎力相助,寒冬刺骨,春寒料峭時,放糧濟貧,年年如斯,故又令人敬畏有加,方圓百里善名遠播。

  弱冠之年,即買一小廝名曹升(人稱二爺),隨侍在側,清廷腐敗,公子哥們,輒易染上鴉片煙癮,祖父嗜吸,每日橫臥煙榻,曹升側臥代燒煙泡,故其也有煙癮,祖父而立年,即任河北省一縣令,因治理有功,縣民贈一頂萬民傘,及數方大紅牌,(上面字義,亦不復記憶),以彰顯其功績,家有喜慶或喪事,皆排出儀仗,光宗耀祖也。民國肇造,復任省議員,是縣內首屈一指之仕紳也,迄至日本侵華,仍極受縣民推崇。

註:
* 衛輝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新鄉市,太行山東麓。  西漢置汲縣, 宋代設衛州, 明代、清代屬衛輝府。1948年11月7日,汲縣解放,併回汲縣。1988年撤汲縣設立衛輝市。
* 徐世昌,民國大總统(1918-1922)生于河南省,衛輝府府城.

Music - ♫ - Itzhak Perlman Schindler's List Lincoln Center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作文 50+3] No.130: 拜讀「憶往 -- 潘福璉回憶錄」



竹君母親的自傳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出身富裕門第的大家小姐,經歷國破家亡的苦難,在隨政府遷臺後的艱苦環境裡,與夫婿相互扶攜,為哺育子女奮鬥,腳踏實地的在三十三年任小學老師的年月裡,為新的家鄉貢獻,最後得而子孫繁盛,享受完滿的晚年。

有幸拜讀伯母的自傳,讓我有機會經由她的文字,從親歷其境的角度,走過民國以來北伐、抗日、勦匪、遷臺的重要歷程。伯母的文筆生動流暢,對周遭經歷的描述與我所熟悉的眷村成長經驗和我所知道長輩們來美依親(探親)的生活,都刻畫入微,真實貼切。她所描述面對日兵的恐懼,空襲的驚嚇震撼,橫渡黃河的驚濤駭浪,生死一瞬間,都是扣人心弦的章節。

伯母的父母都來自河南汲縣官宦世家,又有殷實家業,大戶人家的儀仗排場,風光體面。她的母親一身兼顧潘、袁兩家財務,雖然她的祖父吸食大煙且寵么兒揮霍,但不致家道中落,可證伯母母親的精明幹練與兩家的家業厚實。
伯母父親北大法律系畢業,出資為鄉里興學,與同窗共辦私立豫北中學。當年的知識份子,本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抱負,又有知識救國的信念,這種造福鄉梓的行動,似乎多有所聞。

軍閥割據,內亂迭起,伯母聽長輩告知「民國二十七年」直奉戰爭時,幸運的躲過一劫,沒有在家門口被砲彈奪去性命。前後兩次直奉戰爭分別為民國十一年和民國十三年,與伯母所述的年代 -- 「民國二十七年」不符。我猜想長輩記憶的年代不會錯,是軍閥爭戰你來我往,連傷民的戰爭,都讓百姓算不清楚了。

伯母出生於民國十五年,孩童時期正是北伐成功與全面抗戰之間的黃金十年。中國有短暫的喘息建設時間,也許河南地區也得有過幾個安穩的春節。我似乎可以臆想,鑼鼓喧天,劈啪鞭炮聲中,戶外瑞雪紛飛,年幼的三小姐穿著花棉襖與玩伴們,穿梭在點著明亮汽燈的重重廳房中的歡樂景象。
抗戰軍興,國軍不敵,汲縣迅速落入淪陷區。伯母父親雖身陷敵後,還是運糧濟助山區的國軍遊擊隊。覆巢之下無完卵,即便是殷實的大戶人家,雖然暫時能避入外國人的教堂、醫院,也難逃落難,家破人亡。祖父堅拒出任維持會會長,但是狼狽屈辱還是難以承受,不二年即悲憤而亡。抗戰勝利前一年,二叔在舉家逃難時,被日軍推入地窖中悶死。

在這段時間,伯母曾兩渡黃河。第一次是低水期,黃河風平浪靜。但過河之後,正是國軍在鄭州無奈破堤阻敵之處,哀鴻遍野,真是國家有難,生靈塗炭。第二次渡河正值六、七月漲潮,橫渡黃河驚濤駭浪,生死一瞬間。

伯母也有描述一日數起的日軍轟炸,「仰首觀望,目睹炸彈及機槍子彈,像冰雹似的自空而降,火焰四起,慘叫哀嚎 」命在旦夕。抗戰初期日軍轟炸機在我方天空,如入無人之境。抗戰後四年,我方得飛虎隊之助,才逐漸扭轉了劣勢。

即便日軍的殘暴的惡行,已是眾所周知。但是當我讀到伯母兩段敘述自己遭遇令人畏懼的日軍,「全身颤抖,朝日兵磕頭如搗蒜,哀求太君饒命」,「手指猛挖舌根,大聲嘔吐,表現逼真,日兵嫌髒而退」的情景,真叫人恨得咬牙切齒。

在自傳中有好幾處伯母以「太君」稱日兵。我最初不知其意,猜想可能是源自日本旗上的「太陽」。我在網路上搜索出處,也無結果。最後我就教一位現住芝城,曾生活在日據時代的本省籍長者,據他告之「太君饒命」是見到日軍時,求饒保命的通用語。我體會到自己何其幸運,從無需面對異族鐵蹄之下的屈辱。

民國三十七年伯母與劉玉聲伯父在汲縣成婚,年底即倉徨來臺。他們沒有預料到原以為短暫的停留,會成為在臺灣紮根。伯母提到抵新竹的前三晚暫住俱樂部。我知道相較其他倉徨來臺同胞的舟車勞頓與一路驚嚇,空軍眷屬是非常幸運的,一趟飛機就到了新竹。我總好奇,當年空軍眷屬落地之後的景況,讀伯母的自傳,得知原來他們最初落腳之處是空軍俱樂部。我想就像來臺八、九代的同學,如果能確認了先祖,驚濤駭浪,勇渡黑水溝之後,疲憊上岸的海灘,會是一樣興奮。
八二三砲戰 為國捐軀將軍
伯母在文中有提到被視為鄉里之光,在八二三砲戰中為國捐軀,豫北中學出身的抗日英雄趙家驤將軍。但是她並沒有其他多所著墨。民國四十七年,國人為犧牲的國軍哀悼,也慶幸能在此改變國共武裝對立態勢,促使中共放棄武力攻台的關鍵一戰中我方至少戰至平手。我猜想基於鄉里之情,對將軍的犧牲,相較一般國人,劉家有更深一層的哀慟。

伯母由於戰亂就學僅斷續的六、七年,其餘皆賴自學。為添家計,伯母通過甄試,在百中選一的競爭中,成為小學老師。她個性爽直,勇於任事,任教苗栗中正國小,新竹朝山國小,香山國小,前後三十三年。她殷殷教誨,諄諄善誘,獲師鐸獎,實至名歸。
謝東閔擔任臺灣省主席之後,他倡導「客廳即工廠」運動,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為臺灣帶來了經濟的興盛。部分眷村的人力也加入這個行列。與許多眷村家庭一樣,聖誕燈試亮、織毛衣、繡花曾經是劉家圍桌同歡的家庭作業,也為添補家計不無小補。

劉家在臺灣逐漸站穩腳跟,苦盡甘來。伯父母退休之後,慶幸子女有成,兒孫繞膝,往來海內外,多次中美、北美探親。竹幕掀起之後,伯父母也曾先後四次大陸探親,得歸故里,打掃先人塋墓,與四處家人團聚。

伯母大陸探親時有感「居住臺灣已五十五年,在家鄉只住了十幾年,臺灣才是我的家。難怪晚輩皆稱我為臺灣姑姑」。臺灣是伯母兒孫所在,自己也將終老臺灣,安享高年。

自傳附記,竹君的「長女感言」俱是肺腑之言。竹君感念父母的哺育之恩,是人之常理。她篇中提到的乳白色魚肝油與發沙的蘋果都勾起我鮮明的回憶。魚肝油特殊的氣味,益發彰顯它的昂貴,那張力飽滿呈圓滿弧形的乳白色液體,襯托在銀匙中,似乎真是仙丹妙藥。為求子女健康成長,魚肝油雖然昂貴,父母當然是勉力為之。走過城隍廟旁那連著幾間的水果店,它們都有相同的濃郁香氣,那擦得光亮,排列整齊的蘋果,日光燈下何其誘人。伯母買了一個,只給小姊妹分享,而苛扣自己。她不忘告訴小姊妹們,那遙不可及,堆在老家門前牛車上,讓街坊隨意拿取的蘋果是多麼香甜甘脆。讀到此處,怎不讓人眼眶含淚。

Music: 記憶 - ♫ - A Memory to Remember


年智  2014.3. 14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129 : 強棒出擊


原由:
世澤去年九月自榮總退休,然而他沒有放慢腳步,他緊接著就在榮總左近的振興醫院繼續看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特別舉辦以「如何為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為題的座談會,為世澤退而不休與長年擔任基金會執行長的奉獻,慶賀並印發紀念冊。

紀念冊中收有基金會醫界元老與世澤同儕的賀詞,有患者感激的文字,也有多篇世澤自己的文章,我逐一拜讀。其中「寄泰弟」一文曾在別處讀過,此番再讀,感動尤勝前回。它實在是世澤一生志業重要之柱石。世澤的其他七篇文章 (世澤稱它們「消渴七帖」) 也都與身體保健息息相關。

經世澤同意,附小網站將全數轉載世澤的文章。世澤仁心仁術,為醫三十七年,我們同學都以他為榮。也在此祝禱他濟世活人的善行,長長久久。
                                             
竹君的母親- 潘福璉女士
三年前在與竹君的通話中,得知竹君的母親寫成了回憶錄,分贈親友。世澤因是竹君的母親的醫生,也獲贈一冊。我當時冒昧的向竹君要求借來一看。

去年十月返台與同學聚餐時,竹君覆印了一份贈我。我迫不及待,在返美的飛機上就看了一遍。隨後也寫下了自己的讀後感。閱讀竹君母親的回憶錄,可以提供我們一個重溫幼時成長時空環境的機會。經竹君同意,附小網站將轉載此份回憶錄。希望同學也有與我相似的感動。

編輯部很高興宣布:在竹麟的「川西,青藏高原之旅」六篇遊記結束後,我們佷榮幸能得到竹君及世澤的許可,將依序登出: 

1.竹君母親的「憶往 -- 潘福璉女士回憶錄」, 共12篇
     * 下星期一開始, 每週一篇.
2.世澤的 消渴七帖

同時我們也呼籲,歡迎同學們提供同類型的文稿與大家共享。

編輯部 2014.03.12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28 : 王正夫婦回台同學會 -- 求稿記

合照從中右起:湯韋、吳君仁、黃立中、高家俊、劉唯英、張坤泰,
楊年智、郭冠英、王正夫婦、吳鈴嬌、熊苑、蔡世澤
王正,秀貞夫婦回台三週,在相對溫暖的臺灣避過美東的大風雪。坤泰和湯韋安排廿二日晚在台北市吉林路上的「徐卅府」餐廳,邀同學們聚餐為王正夫婦接風。我正巧在前一天回臺北,當日中午從鈴嬌處得知聚餐消息,決定不請自來,下午去剪髮,算是打理門面,接著就摸索著乘公車欣然赴宴。兩位主辦人事先都不知道我會參加,看到我踏進包廂都訝異不已。
別的同學們也很快到齊了,大家進門之後,都是興奮的問還有誰也會來。對我而言,更是歡喜連連,因為除了知道鈴嬌與王正夫婦會出席之外,看見每一位進門的同學都是驚喜。

當家俊進門時,我特別向他道賀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的工程獎章。
湯韋告訴大家君仁,世澤和撫虹都說出席要視情況而定。
上菜之前,大家一邊撥弄著空調器找適宜的溫度,一邊也討論著過境的寒流和北美的酷寒。熊苑講他在西雅圖過冬的景況。王正,秀貞穿著一式青春合身,新質材的短大衣,我不知所云的稱讚這是最新時裝,秀貞說熊苑身上也是同型的。冠英舊習不改,一開場就講起吃狗肉的故事。鈴嬌說上回聚會同樣的故事,讓撫虹不高興。我記得去年十月的那個聚會,好像撫虹聽冠英的狗肉故事還是歡笑以對。

坤泰原先的安排是聚餐結束後,由他開車送王正夫婦回家。坤泰臨席決定,要暢飲紅酒,因而不能開車,並獲取得王正的諒解,餐後他們夫婦自己乘計程車回家。

當桌上的火鍋布置停當,鈴嬌馬上切入正題,歡迎王正,秀貞訪台。王正接著簡述去美後的經歷,以及此回三週的臺灣行,其中包括南下高雄看望在當地創業的兒子和益堂在新竹的盛情接待。鈴嬌沒有讓王正喘口氣,當場要王正答應,寫些一路的感受,放在我們的網站上。

立中最近才退休,他前後在軍中與民航飛了四十年。正在等待位於新竹金城新村的房子整修完畢,即將進住。鈴嬌要立中在安頓之後,多安排些在新竹的同學聚會,讓新竹的同學有多參加聚會的機會。

這一回因為有湯韋、立中兩位飛行員在座,自然有許多飛行、航空的話題,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冠英說當年很多同學的志願是做飛行員。湯韋、立中提到的人與事,有些是他們的學長、學弟,有的是親身經歷或就近的觀察。冠英是國內這類相關歷史的專家,當然更能插上一腳。

冠英最近正參與張立義記錄片的拍攝工作,他提到張立義雖然不良於行,但能與他在河濱公園騎腳踏車。湯韋、立中也講到葉常棣、王錫爵、黃植誠的種種。其中還穿插了冠英模仿這些過往的新聞人物,操著四川話與他的對話。

立中一一描述u2起飛後會自動脫落的輪胎,降落之後吉普車要如何緊跟u2之旁,幫助它的長翼不會傾斜擦地,地勤人員如何幫助穿著太空衣的飛行員艱難的擠入窄小的駕駛座。

湯韋現在是高志航紀念協會的義工,他與大家重溫早期空軍的輝煌「八一三」、「八一四」戰役。雖然我對這些故事也多有知悉,但是聽這些故事,從曾經真在第一線的飛行員口中娓娓道來,感覺就是不一樣。他也講到黑貓中隊的U2飛行員孤獨的在七萬呎高的穹空裡,如何一往直前,生死度外。

冠英有時候講到相關的事還是玩笑語氣,我看得出來,湯韋對冠英有些哭笑不得。
兩位飛行員也談到相較於西方飛行人員做事的一板一眼,華人有時便宜行事,飛機上重量分配沒有照表行事或飛機除冰不確實,都會有致命的結果。

大家談到新竹的曬米粉和其他舊景物。鈴嬌說他老家旁的三角形水池是消防備用水池。話題轉到日據時代一般房舍只蓋有薄的紅瓦片,只有日人的房舍才鋪有厚重的黑瓦。極少數高級華人也負擔得起昂貴的黑瓦。在盟軍轟炸的時候,黑瓦房成了指引重要轟炸目標的利器。有些華人就因為擁有黑瓦房,平白遭殃。早期眷村的房舍就是這類的黑瓦房,而且記憶中有的黑瓦房牆上還真留有彈痕。當年是三、四家分住在一棟黑瓦房。


家俊說後來他在成大分配的公舍,就與當年牛埔眷村的黑瓦房一式一樣,一家人就住一棟。他唯一的報怨是這類日式房,榻榻米到天花板只有六尺。身高過六尺的他,住在公舍十幾年,進了家門就從來抬不起頭來。

家俊說最近因為遭人肉搜索,其中指他五度代表新黨競選公職。他經過細數發現自己真的曾經參選過市長、國代、任務型國代、立委、區域立委。

唯英帶來一張網路上廣為流傳,描述畢業後聚餐順口溜景況的單子。大家一起唸著這些有趣的順口溜。「50年後,自己來的一桌,扶著來的一桌。55年後,說要來也來的一桌, 說來却没能來的空一桌。」不過順口溜敘述的景況,似乎相較我們的健康狀況嚴重了些。

我們談到附小網站,大家都稱讚大方的記憶力驚人,他的文字回溯當年的事物,鉅細靡遺都不放過。鈴嬌、冠英兩位新聞業者,異口同聲稱讚竹麟文章寫得好,生動又有內容。

這個時候,君仁結束了臨時加班,也到了餐廳。湯韋忙著買酒加菜。世澤接著也從另一個飯局趕來。世澤剛坐定,就給大家傳閱手機上他在前個飯局上為特別屬意的一道蔬果盤前菜拍下的照片。

鈴嬌說世澤有好文筆應該在網站上多貼文。我說我常有遲疑不知道到底是寧可世澤多救人一命,或能多看到他的貼文。大家都說還是該救人命。

我問大家:「附小不同於一般小學,但是竹師附小在全島多所的附小中,是否更與眾不同?」也許以健素、牛奶、營養午餐、實習老師、可以留長髮、沒有惡性補習的標準,我們並不是唯一。      南師附小: 張忠本的網誌
但是我們似乎沒有同學因為顧慮升學,高年級時轉到國民小學。
熊苑說由於高校長主持教師研習會,竹師附小也許是教學觀摩的特定學校。

博愛里三人對比志學里出席的九人,博愛里由於有冠英,全場話語至少過半。冠英左右開弓大家都招架不住,鈴嬌難得反將一軍,竟然迎得全場喝采。坤泰說這是開玩笑的鬥嘴。

我向同學們預告附小網站即將登出世澤的七篇文章和竹君母親的回憶錄。

感謝鈴嬌在聚餐中一再為我拉稿,我自己反而難得開口。我們未經事先排演,鈴嬌與我配合的天衣無縫,也許是鈴嬌自己曾負責編輯,知道無米之炊的苦痛,因而體貼的大力為我邀稿。希望在座的同學,能對我們雙簧演出的訴求,有熱烈回應。

坤泰就坐在我的左邊,我向他稱謝,他的參與增廣了網站的藝文深度。希望念著我們至少碰杯十次的愉快對飲,坤泰能再接再厲,繼續支援。

臺北正值天寒,正是適合圍桌團圓的日子,我們從餐廳晚上開門,一直熱鬧到餐廳員工等著我們收工。可惜最後撫虹終究沒有出現,我失掉一個向他求稿的機會。

Music: ♫  Mary Hopkin - Those Were The Days

年智    2014. 3.10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127: 川西 ,青藏高原之旅: 第六篇「佛教之演變」



川西旅遊報告中、許多人有興趣的是有關「藏傳佛教」這篇。
我個人是無神論者,但對宗教在歷史上的演變有興趣。
宗教對人類影響之巨大是有目可見,教徒對信仰的虔誠更是令人敬佩萬分。

佛教就歷史時間列表發展如下:

* 佛陀古印度釋加族人「尼泊爾南部」淨飯國王子「小國-當時北印度有十六國」29歲出家,80歲亡。當時古印度宗教為以婆羅門及沙門為主。

* 西元前三世紀, 佛滅後116年,阿育王統一印度、建孔雀王朝,廣推佛教。

* 西元一世紀,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
南北朝、梁武帝崇佛面見楞伽宗法師菩提達摩但意見不合,達摩渡江北上於少林、修法面壁九年創「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傳至六祖惠能後才廣為大眾接受。
  唐宋時佛教與道教、儒教共存、互有消長.

* 西元四世紀,印度笈多王朝,戒日王建那爛陀寺,6世纪中葉至7世纪中葉的一百年左右是其全盛時期,唐朝玄奘法師曾到此留學。

* 西元七世紀,吐蕃王松贊干布娶唐文成公主,帶入佛教。之後派遣大臣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之前吐蕃原始宗教為苯教。

* 西元八世紀,吐蕃王赤松德贊迎請印度寂護及精通真言的蓮花生大師入藏,以多種神通折服本地原始宗教苯教。日後將印度密教融合苯教神靈與咒語内容,開創了獨特的藏傳佛教風格-西藏密宗。

* 公元一二六○年,元朝蒙古皇帝忽必烈封薩迦派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統領西藏。「四世達賴為蒙古人」

* 西元十二世紀晚期,莫卧兒帝國、突厥人「信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毀寺滅經,幸存者攜帶存餘典藉逃入尼泊爾、西藏。

* 西元十三世紀,傳承一千六百年的佛教從印度完全消失。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提到:我偶取金剛經對勘一過,其注解自晉唐起至俞曲園止,其間數十百家,誤解不知其數。我以為除印度西域外國人外,中國人則晉朝唐朝和尚能通梵文,當能得正確之解,其餘多是望文生義,不足道也隋智者大師天台宗之祖師,解悉檀二字,錯得可笑。好在天台宗乃儒家五經正義二疏之體。說佛經,與禪宗之自成一派,與印度無關者相同,以不要緊也。

可知唐朝之後中土佛教已經不再到印度取經,歷經千多年演變後佛教已經與本土儒道融合成中國的「漢傳佛教」。



藏傳佛教與現今漢傳、南傳佛教不同之處在:

由於藏文是從梵文直接變化而來,所以藏文也是唯一能夠在詞、意上完整還原梵文的語言文字。藏語文也是現今唯一完整記錄和保存者佛教千多年來,原始顯密兩宗經典、教意、哲學、科學的文字。

* 這就是今日全世界研究佛學的學者、修行者對藏傳佛教有興趣的主要因素。

西藏密宗一般稱為金剛乘,因有些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
印順法師稱此為「秘密大乘」。

藏密的重要法門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從歷史時間表看來這些密宗都是佛滅一千多年後、佛教晚期衰落,逐漸被印度教、西藏苯教融合所產生,許多宗教儀式與咒術,與本地原始宗教十分相似。



藏傳佛教最為衛道人士垢病的就是:「無上瑜伽密」認為眾生所有淫、怒、痴等情緒,若運用得當,都可被証悟者運用以教導眾生,成為得道「方便法門」。
「無上瑜伽密續」中詳述雙身法,視男女雙修法為無上密法之一。
* 其實這只是密宗修法其中一種;更是佛教千萬法門之一。

在台灣有多宗騙子假借密宗之名騙財騙色事件發生。這些假喇嘛假和尚既不懂藏文梵文、又不曾到過正規藏傳佛學院修行習法,會的的只是乩童式神靈附身. 基本上與宗教無關,對於正規修行者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去討論。

大自然本來就是多元化,多色彩、多變化...在人文上、文學、音樂、科學、宗教也不例外。經過數千年環境、時間演變,佛教也在目標不變原則下、發展成不同修道法門。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是現代社會做人的基本道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Music ♫ : John Lennon - Imagine


*附上20 張在四川峨嵋大佛禪院所攝之照片


竹麟  2014.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