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作文50+4] No.3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 今天是「七七抗戰」77周年紀念日, 僅以此文追念我苦難的國家及同胞 !


近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30 - 劉安祺先生訪問紀錄」,書中提到1944年中央政府號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此一運動不但影響中國深遠而且家父當年以知識青年從軍、恭逢其會。父親不曾提起過去大陸往事 ,如今只有借劉將軍的訪談錄使我們為子女者能嚐試了解當年苦難中的國家及人民,相形之下我們這代是多麼的幸福!


節錄原書在 斜「」內;個人註解在 * 後:

「民國三十三年(1944)冬,政府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方針確定後,首先選調訓練幹部,然後由中央統一招募,派人到各縣市去發動青年從軍,再分發各單位。青年軍的全銜是「知識青年遠征軍」,剛開始的時候成立了五個師 201 至205師。師長都是由當過軍長、甚至集團軍司令的高級軍官擔任。我被選任 205師師長,主幹是湖南大學及貴州大學的學生。師之下轄三個團和一個砲兵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通信營。民國三十五年,青年軍已增加為三個軍、九個師,共十二萬人。」

* 民國三十一年父親畢業於湖南大學機械系, 隨後加入空軍機械學校高級班第八期。三十三年奉派赴美為期一年半的飛機維護訓練。當時赴美要先由重慶坐飛機到印度、再坐運輸艦到澳洲再轉至美國。
* 1944 年抗戰進入第七個年頭(正式開始於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佔領了中國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的大部分領土,包括所有沿海港口。七年間中國政府財力、物質、可用之兵、可戰之師也幾乎消耗殆盡。
*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8月先後占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重慶震驚,政府一度計劃再遷移至西康。(抗戰時期國都由南京遷移至武漢再移至重慶)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偸襲珍珠港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很快佔領了太平洋約四分之一強的地域。

* 抗戰前期完全由中國政府對抗裝備精量的日本軍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雖然美國開始軍援中國,但很快日軍佔領了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封鎖所有海港。美國軍援完全靠空軍從印度飛越駝峯到內陸。
滇緬公路
* 1942年2月,日軍登陸緬甸,3月初擊敗英軍控制南緬,隨即以三個師團的強大兵力向北推進。我最高統帥部為確保滇緬公路之補給線以及援助盟軍,派遣第5、6、66軍附獨立之裝甲、工兵、空軍等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至北緬協同英軍作戰。雖然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第113團在仁安羌解救大批英國軍民,一戰功成全球知,但在戰略和戰場判斷錯誤下,遠征軍最終以全面潰敗. 除了少數退入印度部隊存活,企圖翻越野山返滇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滅。

* 政府/盟軍都急需要一批高水準的「新軍隊 - 美式訓練、美式裝備、使用更多機械設備」保護印度基地並且打開一條新的出海口「知識青年遠征軍」就此成立。



「青年軍從徵召、入伍,一直到成軍,這段期間正當抗戰末期,國軍精神疲憊,素質日差,而且戰時生活疾苦、社會環境不好、經濟狀況險惡,大家覺得當兵是最賤的事,不只一般人民視當兵為畏途,連知識分子都不願入伍從軍,所以當時流行「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一句話。抗戰時軍人的待遇非常差,我從師長、軍長,一直到青年軍成立前,家中連一個煤油燈都點不起、也很少吃肉;軍隊上課、粉筆也買下起,生活苦得不得了,所以誰都怕當兵。經過政府和黨國元老、社會名流的大力號召下,大家體認到國亡無日,有血性、有良心的年輕人為了救亡圖存,一致熱烈響應抗日,盛況真可用「風雲變色」來形容。」



* 終於了解「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話的由來.
* 沒有人預料到兩顆「原子彈」會令戰爭提早結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國民政府簽署無條件投降書),青年軍正式訓練完成時(1946)對日抗戰已經結束。
* 部分復原青年軍加入蔣經國主持的青年團、成為日後台灣政局的重要支撐者。
* 青年軍主戰場也從抗日戰爭變成剿匪國共內戰。從東北戰役、中原會戰、青島撤退、廣州保衞戰、海南島撤退..無處沒有青年軍部隊參與,表現傑出但也犧牲慘烈
* 1949年10月25日金門古寧頭戰役中第一時間挺住戰局,讓共軍偷渡襲擊無以得逞的部隊,就是青年軍二○一師。



「來台後,有一次青年軍的紀念會請我去講話,我就強調青年軍的兩大貢獻:第一是喚回軍魂(軍人水準及地位提高);第二是充實了復員幹部。如果沒有青年軍訓練出來的十幾萬人,幹部(尤其是中下級幹部)的傳承都斷了,連以後台灣的接收工作都成問題。這兩大貢獻在歷史上是不能抹煞的。」



* 劉安褀將軍説的「第二個貢獻」可能是當初成立青年軍從未預料過之事。
* 對日抗戰:面對訓練及裝備精良的日本軍隊、國軍尚能支撐八年贏得最後勝利;國共內戰正好相反:全美式裝備對小米加步槍,卻在短短三年, 犧牲一百五十萬精華軍隊還丟掉大陸
* 台灣經過五十多年的安定生活, 近二十年,民主開放後國家淪入兩黨政權之爭,在民粹治國之下「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早已不存在,「犠牲自我、奉獻國家」已成笑話。
* 南宋民族英雄岳飛曾留下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名言。

僅以唐朝、陳陶:隴西行,追念過去為保家衞國而犠牲的苦難同胞,希望國家領導人能更有智慧、更多寛容,今後中華民族不再有內戰發生。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附註:劉安褀將軍,山東嶧縣人,1903年生,黃埔三期畢業。歷經東征、北伐、抗日、剿共、討逆諸役。抗戰期曾隸屬胡宗南部,曾任青年軍軍長。來台後歷任中防部、澎防部司令。八二三砲戰期受命出任金防部司令官。五十年升任陸軍總司令。卸任後曾任三軍大學校長,總統府戰略顧問。

參考資料: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人。從1874琉球事件、日軍第一次入侵台灣到1945抗戰勝利,日本侵華其間,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以德報怨」不但沒有要求日本賠償,還安排船艦護送戰俘、日僑返國。


Music: - ♫ - The Kingston Trio -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竹麟      2014. 07. 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