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作文50+8] No. 35: 再訪四國遍路 (十二)





今天是行走遍路第十二天,昨天從「宇和島車站」搭車到「松山市」時,我拿出當初我購買華航機票時所加買的 「旅客專用自由搭乘超值四國周遊劵」,要求站務人員換發搭乘火車通行證。她表示只能先給我一張通聯單搭車,要我到「松山火車站」時,再予換發搭乘火車的通行證。

在「松山火車站」出站口,通過旅客出入的閘口時 ,我只給了通聯單,就匆忙地離去,忘了要去換發搭乘火車的通行證。這時站務人員在我身後追趕過來,帶我到窗口,辦理換發火車通行證的手續。他核對了我的「周遊劵」及我的護照後,還是不確定我所持的周遊卷的真偽,決定要鑑定這張「周遊劵」是否符合他們公司的規定。於是他拿出作業手冊再次核對無誤後,再用電話向上司報告,最後他才印製了火車通行證。沒想到製發搭乘火車通行證竟然花費了二十分鐘,這個事件給我上了一課;我見識到日本人處事的謹慎態度。業務員對於不了解的事情,總是不厭其煩地檢查再檢查,避免錯誤的發生。看來,華航應該與日本JR當局加強溝通,使旅客能更順暢地使用周遊劵。

我在「松山市」住宿一晚,因為我希望能參觀我嚮往以久的「松山城」。這座日本「江戶時期」所建的「松山城」是現有僅存十二座「天守閣」之一。我住宿的旅館到「松山城」只要二十分鐘。我首先抵達松山城的「三之丸」區域,此區現在已改建為「城山公園堀之內」。由於是清晨,不少民眾在公園裡運動,我雖然用衛星導航 (GPS)引導,但還是找不到登山口,不得其門而入。所幸有位民眾正好要登「松山城」健行,我就跟隨他從 「黑門口」登城道而上這座建於海拔132公尺的「松山城」。它又被稱為「勝山城」,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是「金龜城」,因為在建築這座城的時候,人們發現許多棲息於此地的金龜。

我登上這個超陡峭且難爬的城道,見到指示牌上標明右邊有一座「二之丸史蹟庭園」。它是由「松山蕃主」所居住的府邸遺跡改建成的庭園,由於庭園要早上九點才開放,所以我繼續往「本丸」前進,沿途見到不少早起的民眾以登上「松山城」做晨間運動,大家互道早安,日本人彬彬有禮的美德又得一應證。

我先進入「户無門」,這是一座「高麗型」的關卡;接著造訪「筒井門」,這裡有到不少槍孔,它也是「本丸」的防禦中心。在它旁邊的暗處有一座「隱門」,在敵軍攻擊「筒井門」時,守軍可以利用此隱藏的門偷偷出城,攻擊敵軍。最後一道門是「太鼓門」,之後還有「太鼓櫓」(註一)和「水井」,在這裡人們可以從「本丸」眺望「松山市」。

在「本丸」有一個指示牌,介紹「松山城」的沿革,由這個指示牌我們可以了解「松山城」是由「豐城秀吉」的愛將「加藤嘉明」於慶長七年(1602年)開始興建城墎的。一年多以後,他移居新城「松山城」,並繼續築城工事,而「五重」(編註:日語五層樓之意)的「天守」(註二)一直到築城25年以後,才完成。


整座城是由「天守」、「櫓門」、「塀」、「井户」和「石垣」等具有各種防守功能的不同風格所建造。這些不同風格的建築,在請教松山城的工作人員後,我才明白所謂「天守」是日本城堡中最高,也是最主要和最具代表性的部份,它具有瞭望和指揮的功能;它也是封建時代統御權力的象徵之一。「 天守」有時也寫成「殿主」、「殿守」或「天主」。此外,明治時代以後出現了「天守閣」的新稱呼。「櫓門」是日本古時候軍中用以偵察,防禦或攻城攻城的高台;「塀」就是圍牆,「井户」就是井的意思,「石垣」是城牆的意思。造訪「松山城」增進了我對日本城郭各種風格的建築的認識。

我見不遠處另外有一個指示牌,標明歴代的城主,我這才明白在1627年,日本的幕府將「加滕嘉明」被派到「會津」,而「松山城」則派給「蒲生忠和」駐防;他原本是「會津」的領主,(也就是是兩人互換駐地) 「蒲生忠和」死後因沒有子嗣,「松山城」就轉給「德川」族家的「松平定行」。直到明治維新,「松山城」一直屬於「松平」家族所擁有。如今我對這一座雄偉的的「松山城」歷史有了一個概略的了解。

由於「天守閣」部份要待到早上九點才開放供民眾參觀,我只能繞著整座城墎的外圍觀賞,那裡放置了不少霓虹燈管,這是供晚間燈光秀表演用的,可惜我未能見到夜間燈照射下的「松山城」。因為我住宿的旅館必須在早上10點前退房 (check out), 我只好準備下山。在下山時我發現另外一個乘坐纜車處的指標,我就前往一探究竟。我發現「松山城」可以由「東雲口」搭纜車登山,以免除登山的勞累。纜車上有一個一人的座椅,看起來真的很刺激,因為尚未營業,我只有安步當車,走另外一條下山的路徑,再次回到「城山公園」,然後我再轉回住宿的旅館,此時正值上班時間,每個人都精神抖擻,朝氣蓬勃,路上車水馬龍,我自然也就精神煥發起來。回到旅館梳洗後,我換上乾淨的衣服,往「高松」邁進。


益堂 2018.11.19

註一:櫓是日本城郭的防御建築,多數位於城內要塞及角落,建造於城牆之上,有瞭望、防禦、儲存物資及武器等多種用途。

註二:城墎資料來源:https://www.goodlucktripjapan.com/zh/article/item/113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