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76 : 盛年贅言 Trust me, you can Never make it!



三十年前, 初讀胡適四十感懷詩「偶有幾莖白髮, 心情微近中年, 做 了過河卒子, 只能拚命向前」。一眨眼, 自己已是四十郎當歲, 華髮滋生 兼具「拚命向前」身材。

近來同學會, 但見眾學長意氣風發,心廣體胖者比比皆是, 模樣雖與拇指山下有殊, 熱絡則更勝當年。

遙想初任「應當」時, 懵然不識無常, 小老板王丹江醫師 ( 現任三總 少將副院長 ) 在 ICU 同我說:「瞧這些病人, 不論他們以往多麼顯赫, 現在都是病體一軀」。如今自己行年近半百, 體悟卻不及王醫師遠甚, 許是根器淺薄之故。

記得有回奉召, 前往摩耶精舍探視張大師, 但見「富可敵國,貧無立錐」的一代名士, 臥榻不過六尺, 所寢更是尋常人家的雙錢牌床單; 後來 大師歸葬尺地梅丘, 具見人生而平等似嫌失真, 惟有老、死最是眾生平等。

我平時「蓋」後生小子 nature vs. nuture, 好言健康「七分天註定, 三分靠打拼」的怪論。大概是十年前吧, 我們求學時, 視同寶典的 Review 系列出版者 Dr. Lange 來台一遊, 科主任金鏗年教授,要我招呼這位他在舊金山大學的業師。Dr. Lange 高齡八十有七, 一年到頭都飛來飛去的, 似乎了無倦態, 那天在逛完故宮後, 我趁機請教老人家長壽的秘訣。他說的再平實也不過, 一曰不得出車禍, 二曰 You should have good parents。大哉斯言, 設想不飆車、未有橫禍, 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四位勢必易人; 而基因不正, 百病叢生更是不假。有道是人類基因庫之謎, 或可望在世紀 之交破解, 但基因治療終非一蹴可及。所以列祖列宗傳給我們的這副臭皮囊,得不得糖尿病、高血壓、「砍殺兒」(cancer), 其實早在精卵交會時已然註定。我以往當總醫師時, 定時問安的國老, 無不年臻耄耋, 那時常自忖,他們究意是天賦異稟, 還是保養有方, 聽了 Dr. Lange 一席話, 才頓悟到再多的人蔘、燕窩,也抵不過祖宗豐厚的遺澤。

話雖如此,空有好祖宗, 飲食無度, 作息失調, 不克善終。例如住在。

大峽谷附近的 Pima Indian , 三十多年前, Peter Bennett 無意中發現該族成年人,「三人行必有糖尿病 (NIDDM) 焉」( 較其他族裔高出 10-20 倍不等 ), 然而系出同源,同樣具備所謂的「節約基因」(thrifty gene), 但住在墨西 哥的族人, 則因為守著四千年來的飲食習慣, 以及靠大量的體能活動維生, 是以後者就要比前者平均輕上二十公斤, 連帶地糖尿病也無由而生。

又好比相撲 (sumo) 力士, 儘管他們的食量驚人 ( 每日在六千卡左右 ), 體型碩大 ( 動輙一、兩百公斤 ), 但因操練份量十足 ( 晨五時至夜九時 ), 所以大腹便便俱是皮下而非臟器間脂肪 (visceral fat),既無胰島素抗性 (insulin resistance) 誘因, 自然也就沒有任何血壓、血糖、血脂的問題。惟 此等力士退休後, 若不急速減重或維持適量運動,則即令以「力道山」之 尊,仍不免於早殤之憾。

說來好笑,君不見流浪犬貓, 健俏者居多, 而需上寵物店減肥者, 泰 半乃府上養尊處優之嬌客, 天理相通,似無人畜之分。

有感於諸同窗,春秋、事業鼎盛, 在下豈敢口出得罪之言,然而贅肉橫生乃哀樂中年一大隱憂, 遂不惴愚昧,效時賢「盛世危言」,三句不離本行, 寄語眾學長, 珍攝難得人身,為十年、二十年..... 再聚首,續種 善因。惟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體型自是「中廣」依舊。Trust me, you can never make it!
應同窗之命,高談闊論, 竟成了自我解嘲的遁辭, 是為記。
本文乃 1996 年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第九屆畢業二十二週年紀念冊」戲作。

Music -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世澤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175 :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是為了紀念波蘭作曲家兼鋼琴家:蕭邦, 而設置的演奏鋼琴比賽。時間定在蕭邦逝世的10月17日前後3週於蕭邦的祖國波蘭首都: 華沙愛樂廳舉行。
第一次開始於1927年,現在已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權威性的三大鋼琴比賽之一  [其他二大鋼琴比賽是:比利時伊莉莎白王妃國際音樂比賽及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也是有志於以鋼琴為職業的演奏家的最快成名登龍門之路。

蕭邦鋼琴比賽除了好手如雲,競爭激烈外最特別的地方是: 每隔5年才舉辦1次 [比奧運4年還久],而且年齡限制在17歲至28歲.  所以對一個鋼琴家而言一生最多也只有二次機會参加.

第一屆比賽於1927年舉辦,1931,1937兩屆之後因二次世界大戰波蘭遭受到納粹侵占而停辦,直到1955年蕭邦鋼琴大賽才再重新舉辦, 至今歷久不衰。

許多至今仍活躍於樂壇,受世人崇敬的世界級鋼琴家,都曾是蕭邦鋼琴比賽的優勝者,而後為唱片公司[DGG / Philips / Decca /RCA...]收入旗下.

包括:
1955年    第2名:  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蘇俄] 第3名 :傅聰 [中國]
1960年    第1名: 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意大利]
1965年    第1名: 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阿根廷]
1970年    第2名: 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 [日本]
1975年    第1名: 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波蘭]
1980年    第1名: 鄧泰山 [北越]
1985年    第1名: 布寧(Stanislav Bunin)[蘇俄]
1990, 1995年, 第1名 從缺
2000年    第1名: 李雲迪 [中國]
2005年    第1名: 布萊哈奇(Rafal Blechacz)  [波蘭]

2010年第16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12位評審團包括: 傅聰 /鄧泰山/  阿格麗希.
這一屆報名參加比賽的鋼琴演奏家共有346人,經過甄選只有80人參加第一輪比賽, 經過評審淘汰僅剩40位, 第二輪的比賽後剩下20位, 最後只有十位進入決賽.

第1名是被傅聰譽為本世紀最佳天才的俄羅斯鋼琴家 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 , 45 年後
[ 1965, 阿格麗希] 另一位女性第一名.
第四名是先前已得過依莉沙白鋼琴大賽第二名的保加利亞籍 波扎諾夫(Evgeni Bozhanov)

歷來鋼琴大賽同時也是鋼琴品牌大賽, 以往都是被老牌權威的鋼琴之王 - 史坦威鋼琴 (Steinway & Sons) 獨霸, 但這次參賽者大部份選用日系鋼琴Yamaha 參與比賽.
百年老店也渡不過時代洪流, 去年 2013年七月金融投資公司Kohlberg & Company以四億三千八百萬美元併購了史坦威鋼琴公司.

* 註: Facebook 最近出價 190 億併購 WhatsApp ; 一個 成立才5年的軟體公司.

Music : Chopin Competition 2010 - Yulianna Avdeeva - Piano Concerto no 1, 3rd movement

竹麟    2014.06.27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174 : 古典音樂的 F4

巴哈:我律己甚嚴,任何人若勤勉如我必成就如我,我若決意當白癡,立刻自動變白癡。
I was obliged to be industrious. Whoever is equally industrious will succeed equally well. If I decide to be an idiot, then I'll be an idiot on my own accord.  ──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約翰·S·巴哈: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哈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現代音樂』之父」。
巴哈出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宮廷樂長,在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度過了最後27年的時間。
儘管他的音樂並沒有開創新風格,但他的創作使用了豐富的德國的音樂風格和嫻熟的復調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但由於音樂的風尚迅速轉向為洛可可和古典主義風格,巴哈的復調音樂音樂被視為陳腐之物,其成就長時間未得到應有的評價。雖然莫札特、貝多芬等偉大作曲家均對巴哈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義時代,作曲家門德爾松在萊比錫的圖書館中發現了巴哈的受難曲,並且在其音樂會上演奏,才震驚音樂界。此後門德爾松對他的作品進行了發掘、整理和推廣,經過幾代音樂家的共同努力,巴哈逐漸獲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Music - J.S. Bach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海頓:我的周遭沒有困擾我的人,因此我變得具獨創性是形勢所迫。
There was no one near to confuse me, so I was forced to become original. ── 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 德意志/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是繼巴哈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神劇《創世記》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

Music - Haydn Trumpet Concerto (3rd Movement)- Wynton Marsalis,


莫札特,我是個粗俗的人,不過我的音樂絕不是,音樂並不在音符上,而在音符之間的空檔,比一把橫笛更糟的是什麼?── 兩把橫笛。
I am a vulgar man, but my music is not. The music is not in the notes but in the silence between. What's even worse than a flute? ── Two flutes.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 出生於薩爾茲堡,逝世於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
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札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奏鳴曲、交響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的專家,成就至今仍能順應時代的變遷而不朽。此外其作曲風格兼具旋律及藝術性,悅耳而活潑開朗,令其作品地位足與巴及貝多芬相提並論,亦讓人感受到音樂由巴洛克時期轉向古典主義時期的不同。



Music - Mozart - " Eine kleine Nachtmusik" Allegro




貝多芬:我要緊緊掐住命運的脖子,不讓它擊倒我,音樂對我像場夢,就我聽不見,上了天堂再聽吧!
I will seize fate by the throat, it shall certainly never wholly overcome me. Music is like a dream, one that I cannot hear. I will hear in heaven!)──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意志作曲家,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Music - Beethoven - Symphony No. 5, 1st mvt-- Toscanini

坤泰 2014. 06.25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73 : 夢與現實之間 ~ 為年輕糖尿病友開創更廣闊的未來

今年秋天,我到希臘參加年輕糖尿病研討會。有天上午,在愛琴海的 郵輪上,大家聆聽了美國專家高談闊論不久前發表的「糖尿病控制與併發 症試驗」(DCCT) 成果。兩個小時下來,與會者一面倒的接受了這項耗資 億萬,旨在印證「良好控制,可以遏止併發症發生」的想當然耳結論。接 下來是美國幼年糖尿病基金會 (Juvenile Diabetes Foundation, JDF) 工作介 紹。創辦人 Lurie 夫婦說,二十五年前他們為了照顧愛子,發心籌募善款, 資助幼年型糖尿病 ( 亦即現稱的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 IDDM) 研究、教育、 宣導活動,他們先後經手了一億兩千五百多萬美元,使得 JDF 儼然成了 DCCT 以前 IDDM 的最大金主。Lurie 夫人自稱,她既不是醫師 (MD),也不 是博士 (PhD),卻擁有 MDD(mother of diabetes degree、「糖尿病患母親學 位」) 頭銜。她指陳 DCCT 證實科技成就可以改善 IDDM 命運,但無法凸顯 MDD 的心酸,如果缺少 MDD 的投入,IDDM 的未來就少了許多的保障。她 的現身說法,無疑是對在場醫師、博士的當頭棒喝。

當晚惜別餐會上,我正巧與她鄰座,談到好多年前的往事,為了中國 大陸胰島素短缺的報導,他們夫婦星夜送去了幾箱胰島素,卻在北京遭公 安盤查,以為他們企圖走私牟利,我聽罷,不覺為之汗顏。席間我還提及 在台灣成立類似 JDF 組織的構想,她抱以樂觀其成的鼓勵。

事實上,這幾年來,康泰 IDDM 聯誼會結合全國病友、家長與醫護、 社會志工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而我個人承乏衛生署委託糖尿病學會執 行的 IDDM 調查、登錄、教育工作,也常得力於康泰的幫忙。在多次的夏 令營、成長營、座談會上,我們一再地聽到青少年病友希望加強與家長互 動的呼籲,而家長們則反映了「歉疚」、「憤懣」、「委屈」、「求全」 等錯綜複雜的心緒。與病友、家長相處久了,我們自然而然地想替雙方建 構一些溝通的管道與機會。

於是,兩年前,在東海大學夏令營裡,初步敲定由某基金會贊助,舉 辦 IDDM 親子成長營,不巧的是該一基金會在成立前夕「胎死腹中」,我 們只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先在今年春假在烏來巨龍山莊為青少年辦場結 集,而後才有今天的再度聚會。我始終相信這場盛會,是蓄積了好大的緣份與福份才得來的。沒有衛生署、糖尿病學會、康泰固然不足以成事,而 缺少了病友與PDD (parenet of diabetes degree、「糖尿病患家長學位」) 的 熱心參與,更根本沒有勞師動眾的必要。

為了可長可久,我想是大家思索有否必要成立類似 JDF 組織的時刻 了。今天在台灣,我們不至於有第三世界,甚至於解體後的蘇聯,缺乏胰 島素的窘迫狀況。但是我們「三不五時」仍可聽到為了企求「痊癒」, IDDM 中斷正規胰島素補充療法,嘗試不確定成份藥材或練功運氣「治療」,造成酮酸中毒甚至死亡悲劇的消息。而離開了通都大邑、醫學中心, 以及康泰服務網絡所及之處,又充斥著多少年輕病患,備受控制欠佳、併 發症叢生的悲情故事。令人遺憾的是,歷年來參加體檢、夏令營、成長營 活動的經常是幾張熟面孔。那估計中的兩千、三千甚至四千的年輕病患, 他們究竟在那裡?接受怎樣的照護、支持?有了怎樣的病痛?他們最迫切 需要的又到底是什麼?

回首過往十餘年,個人投身年輕糖尿病患服務工作,愈來愈體認到自 己能耐的有限,儘管師友、同儕不斷的支持我「做夢」,但我自認已較以 往務實許多,既然不能化身千萬,只好「救」(「改造 )」一個算一個。特 別近年來,感受到年輕病友的自覺,感動於家長的奉獻,承受著同工的厚 愛,我深深體會與 IDDM 一起「成長」的愉悅,也更堅信值得繼續挺下去, 與大家共同圓更多、更大、更美的夢。

因此,在石晉華先生精心設計與江衍篁、譚慧敏夫婦的大力贊助下, 我們推出一枚識別徽章。銘文裡的 Young Diabetes Foundation ( 年輕糖尿病 基金會,以示有別於 JDF,也意味著年輕糖尿病未必局限於 IDDM 或傳統 的幼年型糖尿病 JDM) 仍是空中閣樓,而 1993 年則是這個構想開始落實 的年份。在上蒼的祝福與見證下,我們有幸在劍潭聚會,大家心手相連, 為年輕糖尿病患,特別是無緣與會的同胞們,打拼出一片更開闊、明亮的 空間。

本文原載 1993 年 12 月 20 日 民生報「白袍心聲」專欄

Music - Concerto de Aranjuez - Joaquín Rodrigo

世澤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172 : 「夏至」- 夏天到了 !



一談到夏天,直接反應就是「大太陽、綠色、水果、海灘、渡假.....

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度這天。
古人用土圭量日影,這天日影最短,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形成面積最大的極晝區。
不過,這並不是最炎熱的一天,真正的炎熱天氣要等到「夏至」之後的「小暑 -7月7日」和「大暑 - 7月23日」,這才是北半球最熱的時候。

夏天也是學校驪歌響起 、離情依依的季節,各階段畢業生們即將各奔前程,邁向新的人生旅程。學校也準備開始放暑假,全家外出旅遊的季節也將開始。

許多重要考試都在這時舉行,不僅考生在炎熱的天氣裡揮汗作答,一旁陪考的親人也不輕鬆,這是台灣「夏天」的特殊景象。

歷來文人、藝術家都有許多作品歌頌「夏天」,編輯部也找了些與衆共享:

詩:

納涼          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夏日山中         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畫:

梵谷 Van Gogh
荷蘭 印象派畫家
《星夜》、《向日葵》

莫內 Monet  
法國 印象派畫家
《睡蓮》









音樂:

維瓦爾第 Vivaldi 、小提琴獨奏協奏曲《四季》中的E大調第二協奏曲《夏》。
Music -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 Summer Presto - Joshua Bell

喬治·蓋希文《Porgy and Bess》音樂劇中的歌曲《夏日》Summertime 、1935年。
Music - Summertime - Ella Fitzgerald and Louis Armstrong


嵇康《養生論》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 「心靜自然涼」。

祝大家 : 夏天平安, 愉快, 如意 !

部落格   編輯部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171: 感謝恩師孫思嶠先生












每個受教過於孫思嶠老師的學生都對他敬愛有加,因為孫老師不但是一位極優秀的音樂老師,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生導師。每次同學會,孫老師和師母都從不缺席。最有意思的是,看過同學會團體照的「非」附小同學,都以為孫老師是我們的同學,因為他雖然比我們年長幾歲,可是他老當益壯,看起來非常年輕。

我很幸運,不但在附小時是孫老師的學生,因為與同是音樂老師的摯友鎧陳的關係,我和孫老師一直都互動頻繁,在生活上從老師那裡得到的教誨不勝枚舉。孫老師從小就天資聰穎,稟賦異人,但是他並不因為天資優異而不努力,相反的,他從小就立大志,然後努力以赴,達成目標。他的父母也對他極其栽培,他在求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新竹師範讀書時,受到幾位老師的特別教導而終身受用不盡。

老師後來致力於作曲就是受到恩師的啓發。「天才就是努力」這樣的激勵讓孫老師在音樂領域裡更上層樓。踏入社會以後。老師更無私地奉獻他的所學和專長給他任職的學校、社會和國家,在推廣本土音樂上其功厥偉。

西諺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人。」老師背後這位了不起的女人就是附小的黃巧珠老師。師母相夫教子,是老師最得力的幫手。他們夫妻二人鶼鰈情深,超過半個世紀。他們的三位子女也都各有成就。老師家庭美滿,兒孫滿堂。現在退而不休,仍然創作不停,也繼續對音樂界貢獻他的所學。

老師用音樂譜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這些學子可以從下面連接的這篇文章對孫老師的成長、塑造、事業和回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孫老師的家人和我的家人都是世居新竹的「老新竹」。我們兩家每年重要年節慶典都一起歡度,例如,吃春酒、慶中秋、和每年向老師拜壽等。我們亦師亦友的情懷是多麼的珍貴。我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發人深省的文章。祝福大家也能和孫老師一樣。經由不斷的努力,譜出一個美好的人生!

日前總編年智兄在網路找到介紹孫老師的兩篇文章--「孫思嶠的作品目錄」和「孫老師生平介紹」,並請我我與孫老師連繫,詢問這兩篇文章是否可以在我們的部落格刊登。經孫老師說明,此文是蘇文玲老師的大作,孫老師並給了我蘇老師的電話,要我徵求蘇老師的同意。透過電話,蘇老師同意我們可以用網址連接的方式轉載。再次謝謝年智兄對部落格的努力。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蘇文玲老師整理並匯集這兩篇文章。它有系統地介紹了孫老師的作品和生平。我更要感謝蘇文玲老師和孫老師同意讓我們以「延伸閱讀」的連接方式轉載這兩篇佳作,我們的部落格非常榮幸把這個網址與大家分享。

http://music.web2.nhcue.edu.tw/ezfiles/19/1019/attach/76/pta_8418_3234942_26058.pdf

Music - 上高山 - 孫思嶠

益堂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70 : 搶救「溫世仁」 舍我輩其誰




最近許多人都在談論、追思溫世仁先生。溫先生因糖尿病、高血壓宿 疾併發腦溢血,於 2003 年 12 月初過世,得年五十五歲。身為糖尿病界一 員,儘管明白溫先生難逃宿命,但仍不免深致感慨。

1997 年 9 月,「講義」雜誌選他為當月「講義人物」,在回答「你 一生中碰到的最大挫折是什麼?」時,溫先生說「自一九七六年得了糖尿 病後,二十多年一直與病魔和死神纏鬥, 覺得世界上沒為有比健康 ( 更 ) 重要的事。」

我與溫先生素昧平生, 無從得知他的病情來龍去脈, 但是讀到這段文字,不禁有股衝動, 好想見他一面,看看是否能幫上一點小忙,或俟機「開 導」「衛教」一番。

隔年 (1998), 我從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的徵信錄上, 注意到溫先生捐了 一筆善款, 身為基金會執行長, 我又動了請他代言的念頭。只是心動始終不曾化為行動, 更奈何天不假年, 溫先生竟然英年早逝, 原本他和 2002 年先走一步的郎叔 ( 郎雄先生 ), 同屬公益代言最佳人選, 此際只好雙雙入 列「糖尿病名人堂」,空留遺憾。

其實, 類似溫先生這樣的第 2 型病友,並非少見。從他的自述中, 我們得知他年未三十, 即已罹患糖尿病, 推想和他體重過百、身型中廣, 絕對脫不了干係。他後來的高血壓乃至腦溢血, 更是糖尿病患、尤其是兼具代謝症候群特質者, 最教人擔心的發展和結局。

根據我們學會去年的調查,國人糖尿病患四分之一肥胖、三分之二併 發高血壓、半數血脂異常,易言之,泰半的第 2 型病友,已然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叢集。加以醫病雙方對代謝控制要求失之寬鬆,因此, 國人第 2 型病患心血管事件 ( 冠心症、中風等 ) 威脅, 高過標的器官嚴重病變 ( 失 明、洗腎、截肢 ) 風險,也就其來有自了。

去年下半年, 在推介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和美國心臟學院 (ACC) 聯合鼓吹的〝Make the Link---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的 ABC 控 制目標 (A1C < 7%、BP < 130/80 mm Hg、LDL-C < 100mg/dL) 之際, 我赫然發現, 即使在國內首屈一指的糖尿病人保健推廣機構就醫, 能同時滿 足 ABC 三項目標的, 居然為數只有 5.1% 而已。於是, 我不得不警惕自己, 也提醒同道,在看診時務必更加積極、「嚴厲」。連帶地, 今年的機構評級以及健保品質改善方案, 亦刻意凸顯和強化 ABC 目標達成率。

正當海峽兩岸還彌漫著對溫世仁先生的緬懷和感傷情緒時刻, 我忍不住要大聲呼籲我們的會員先進和同道, 多注意一下您周遭一位又一位的 「溫世仁」。在評估他們的罹患風險, 檢討他們的處置對策之餘, 且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發心和願力, 發揮衛教人員親和力, 以專業技能協助 病友, 借助生活管理和適當藥物, 來切斷糖尿病與心臟血管疾病的連結, 進而破除第 2 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在劫難逃」的魔咒, 為國家、社會保 存更多的元氣, 也為個人、家庭延續更久的歡愉。

至於第 2 型糖尿病日趨「年輕化」的警訊, 不僅見諸於國際報導 ( 如 Time 亞洲版 2002.12.9 封面故事 ), 更是莊立民教授等大規模本土調查的重要結論 ( 參見 Diabetes Care 2003,26:343-348, JAMA 2003;290:1345- 1350)。而早發的第 2 型糖尿病, 就心血管疾病而言, 預後不佳, 更無 待溫先生「見證」, 已是信而有徵 ( 參見 Diabetes Care 2003;26:2999- 3005)。因此,如何取法新加坡,結合學校、家庭乃至社會之力,共謀年輕糖尿病的初級與次級預訪, 理當成為痛心溫先生「匆忙趕路」、「提前 走入未來」後,志士仁人應有的反躬自省作為。為了搶救另位「溫世仁」, 同道們! Are you ready?

本文原載 2003 年 12 月「糖尿病衛教學會會訊」


Music - My Sweet Lord Concert For George


世澤 2013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169 : 畢業三十年感言


   民國八十年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接到博愛里朱耀新的電話,電話的那端是她未變的聲音在說:「你知不知道我們那一屆附小要辦同學會?真不敢相信已經三十年了….唉!好想回去啊!」電話的這頭,我聽著聽著思緒已飄向那
很遠的地方、很古老的年代。

   大約一周後,接到她寄來的影印同學會資料。「附小鮭記」溫馨感人,許多紮辮子的回憶一一出現。「高梓校長訪問記」也令人對三十年前得以接受德、智、體、群四育並重而感恩。同學錄上的名字都還熟悉,只可惜現址大半空白。女同學中許多後來在竹一女中、新竹女中都仍同班或同校,但到目前唯一有聯繫的只有燿新。我們高一同班而結為好友,後來她讀甲組我選乙組仍不減友誼,大學時代寒、暑假總會聚聚。以後各自成家也維持著一年一次的耶誕問候。這次要謝謝她,不然我可能仍是同學錄上的失蹤人口之一。

 民國四十五年我上二年級時,因家父調任新竹高工校長,而由台中遷居新竹,至六十二年家父又調至嘉義高工,而我仍一個人留住在任教的新竹女中單身宿舍,直至六十五年初才在嘉義女中覓得教職而南下。在新竹一住二十年,正好是人生中思想、人格、生活態度逐漸定型的兒童少、青年時期。新竹的教育對我的影響很大,它是我永遠的故鄉。

 畢業後這許多年只有初中時開過一、兩次的同學會,一直再沒回過母校。女同學中不少後來一起就讀竹一女中及新竹女中得以再續同窗情誼,男同學則只在新竹鬧區周松樑家開的書店見過他一次及往成功嶺探親車陣裡見過張坤泰一次。當時年少,只在乎現在與未來,腳步急急地向前奔,何曾給過去一點地位。離開新竹以後,尤其是遠嫁香港以後真正體會人生的聚散無常,才對過去特別依戀也對新竹特別懷念。每次回娘家嘉義,不論經鐵路或公路,一過了頭前溪我便一直向右行禮,眼前飛過的先是中華路舊居、新竹女中再東門城到了南門平交道,附小便在遠遠的一角。過去成長時一點一滴的回憶溫暖心田。這幾年一兒一女正是學齡時期,基於比較的關係附小的一切更是常在腦海中湧現。

   去年女兒三年級時,老師給家長出了題家課「三年級的回憶」然後由自己的子女在班上朗讀。我寫三年級的導師是教數學的楊聖哲老師,每天要寫日記、中午午飯後要睡午覺、放學後要清掃教室、老師有藤條來「鎮壓」等。對這班美國孩子真有如「天方夜譚」般難以置信,連女兒也對我的童年非常好奇。

   附小母校沒有髮禁,只有周一制服。當時多數女孩都留長髮或紮兩條辮子或梳馬尾,每天早上媽媽為姊姊和我梳頭不知有無怨言。每週只有周一穿制服,我們的制服是淺藍色的,顏色與式樣都很漂亮。其餘的日子則常以「媽媽今天穿什麼?」為一日之始。回想起來可算是基本的美育。畢業時的白色的小禮服更是「時尚」,穿上它有點自比童話公主的飄然。

   我們有「家庭聯絡簿」,記載每天的家庭作業然後由家長簽名。偶而漏了簽名便請住在學校對面媽媽的同學梁翠雲老師代簽,等到了五、六年級時再有漏簽則由我「代筆」,不但曾在兩個弟弟的聯絡簿上簽名也自己簽名在自己的聯絡簿上。這可是秘密!如果讓戴承宣老師知道,非罰站不可!作業中最令人頭痛的是「日記」每晚總是拖到最後才寫日記,每天也免不了要問媽媽「媽!今天日記寫什麼?」我的日記總是以「今天……」為開始的流水帳,乏味極了。

   學校有營養午餐,也有很多同學是由家裡送飯,除了菜、飯之外還有包子、花捲、雲吞、壽司等,午餐真是多式樣的享受。兩個孩子在這裡長大,學校每月初發一份學校餐廳食譜有漢堡、匹薩、熱狗等,兒子對吃無所謂,一直在學校餐廳買「熱午飯」,女兒則很挑剔又吃得慢,總是自己帶一份午餐有果汁、優格(Yogurt)或三明治加馬鈴薯片全是冷的,有時會抱怨說「肚子痛」,想想自己童年的熱菜飯,真是慚愧如此虧待了孩子。我曾告訴女兒自己當年的午飯,她說:「台灣的小孩真好!」

   午飯後有午睡。楊聖哲老師是我們五、六年級的數學老師但他也是三年級的導師,他總是輪流派我們在午睡時間去他的班上,一方面坐鎮一方面改家課。小小年紀坐在講桌前改家課的「威嚴」的確令人陶醉。不知是否因為這點理由,我一直以「老師」為志願,以後也真的做了六年老師 。

   課後要打掃教室另要負責所分配的花園或校園清潔,雖然當時常做的馬馬虎虎,但也養成了居家要定時清掃的習慣,受益良多。五、六年級的導師戴承宣老師住在操場一角的宿舍,偶而他會派我們去清掃宿舍。室內陳設簡單,單人床、書架、書桌及盥洗台掃來非常容易。但門外有棵樹,久久便有許多類似蠶的小軟虫爬了滿地甚至床底下,嚇得我們哇哇叫。家門口有一棵大橡樹,橡樹上也會生虫—黃綠色約2公分長、成虫、變蛾再產卵,如果多雨則小虫成卵易被水沖去不致成災。但這五年來加州苦旱每隔三、四個月便生一批橡樹虫,成千成百的向高處爬準備結繭令人毛骨悚然,女兒和我除了上學、下班不敢踏進院子一步。每到這時候我便想起小學時去打掃戴老師宿舍的情形〝怵驚〞的記憶猶新。

   小學時我們家住在新竹北端中華路新竹高工宿舍,借搭中國石油公司或火柴厰的交通車上、下學。六年級因課後輔導趕不上交通車回家也沒有巴士可搭,幸好有鄰居博愛里的許小中為伴,兩人背著重書包由新竹南端的學校走路回家約需一小時。媽媽常給一塊錢在走到半途新竹女中天橋旁的美珍麵包店買一截枕頭麵包,兩人邊走邊吃的回家,路程雖遠兩人卻不以為苦。

   班上的同學其實都很乖,很少有打架的事,最多是作業不交、考試成績太差才會挨打。平日吵嘴多半是為了你的橡皮擦跑過了界或我的手肘壓到線了。偶而也會全班一起調皮,在選模範生時舉辦「宗親會」提名的是三個姓吳的或三個姓陳的。回想起來怎不叫人為童年的純真而會心一笑。班上最喜歡欺負女生的有黃鳴樑、楊仲連和楚永強。我們女生最喜歡欺負老實的劉不同、張進發。

   三十年了,真的難以相信印象仍然如此深刻的事是三十年前的童年舊事。

   附小畢業後,竹一女中三年、新竹女中三年、台大歷史系四年。自小我便胸無大志又戀家,大四時多數同學都為申請出國而忙,我卻修齊了教育學分,後來接到新竹女中孟淑範校長的聘書,便安心地等著畢業做老師了。新竹女中教書三年當高一導師,教高一、高二歷史,剛剛畢業比學生只大了七、八歲,經驗學識都不足,誠惶誠恐的課餘時間全用在準備教材了。因家父母搬遷至嘉義,六十二年我也轉教於嘉義女中,當高一導師,教高一、高二歷史及高一公民。六年教師生涯總算滿足了「我的志願」。

   民國六十六年和王學穎結婚遷居至香港九龍。曾在香港僅有的兩所國語學校之一覓得教職,由於香港政府不承認台灣的大學學位,所得薪酬比其他老師差很多,為抗議同工不同酬的歧視遂回家吃閒飯。這段時期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大挫折;失業、言語不通、沒有朋友,經過大半年的調整才得以適應。六十七年六月兒子令晟出生,七十二年女兒令昀出生,七十二年九月我們遷居加州的Monterey。學穎沈默敦厚任職於一所私立學院圖書館。
兒子令晟現年十三歲就讀八年級,他是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笑容滿面,曾有老師稱讚他可得「年度最佳笑容」。他喜歡音樂在學中提琴,也喜歡運動如棒球、網球、排球、壘球都是「最愛」。女兒令昀現快滿九歲讀四年級乖巧聰慧,學鋼琴、跳舞都很出色,喜歡看書,附近兩所圖書館的職員都認識她。至於我自己在家裡蹲了多年後為減輕「家長」的負擔於七十五年開始在郵局上班迄今。模樣呢?雖沒大變也有小變,至少是阿巴桑了。

   現所住的Pacific Grove位在加州中海岸的Monterey半島,瀕臨太平洋,在舊金山南一百三十哩,山明水秀。向東二十哩的Salinas是著名的農業區也是諾貝爾文豪約翰斯坦貝克的故鄉。右鄰的Monterey曾是繁盛的漁港,沙丁魚製罐廠發達。現以觀光事業為主,尤其是「製罐巷」(Cannery Row)因斯坦貝克的大作「製罐巷」而聞名,短短的一條街有Monterey水族館、餐廳及紀念品林立,遊客如織。南邊的Carmel 也是觀光勝地有幽美的海灘及歐陸風味的市容。大鏢客克林伊斯威特及雀斑皇后桃樂絲黛都是定居在此,也是許多明星渡假的上選。左鄰是Pebble Beach 有著名的「十七哩」觀光海岸,國畫大師張大千有故居在此。Pacific Grove居其中是個純住家的小城,人口只有二萬多,去海邊帶孩子上圖書館、打球都不過五、六分鐘的車程,小城寧靜樸實、依山傍海有些像新竹,來異鄉落腳是不得已的選擇,但能找到像故鄉的地方也算幸運。
 
Lone Cypress (十七哩一景)
Pebble Beach
附小母校對我的最大的影響是均衡教育。學校不但注重學術知識的傳授,一直到升學前六年級我們還有體育、音樂、美術等。體育有賽跑、跳高、跳遠和躲避球等。雖然我不擅長運動但也學得了些基本的運動常識,到現在看報還是會翻體育版,當兒子看電視體育新聞或球賽轉播時我也知其所以,對兒子的球賽也能提出些「內行」的建議。音樂老師先有張清郎老師後有孫思嶠老師。新竹各級學校都注重音樂教育,合唱團更是全省知名。雖然我不曾被選入合唱團但紮實的音樂教育使我略懂樂理、能認樂譜,聽力也是可以辨別一些「怪怪」的錯誤,使我可以幫助兩個孩子在學習樂器上遭遇的小疑問。美術老師好像是王贊儒老師我們有戶外寫生、靜物畫、圖案畫和素描等,我也不擅長美術但母校的美術教育使我認定它是幼年教育的必修科目之一,孩子自小美我們便常常畫圖,水彩、蠟筆、彩色筆等,有節日、生日也常一起自製卡片,樂在其中。學潁服務的學校每年都有些來自台灣的留學生,主要是來讀翻譯,我們總是會請一些年輕朋友來聚聚(可惜還未遇到來自新竹的朋友)。當他們知道我來自新竹時都對新竹的教育非常推崇,他們提到自已很少上體育課或美術課,上音樂課只是唱歌沒有樂理等,我才恍然大悟這許多年來我一直視為當然的母校的教育原來是如此珍貴,我慶幸、我感激能長在新竹,健全的學校教育不但培養健全的個人更能豐富人生,享用不盡。

    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很遺憾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參加,在此祝各位同學平安健康,也向高梓校長、陳世慧校長及各位老師們致虔誠的謝意與敬意。百年樹人是最偉大的事業。




"30 Years" - Original Song

志學里  張珣華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168 : 唯英 與 我

年智總編:

  慧劍欠文思
  禿筆難舞墨
  欲待出關人
  先請李登輝(無關藍綠,請用三聲念)

非常抱歉,因為眷村改建的房子交屋了,忙於點交及後續整理,終於在近日把房屋租出去了,但老命剩半條矣。

有關楊年蓉的聯絡線索,我特地翻箱倒櫃尋獲新竹女中第19屆123畢業紀念冊,相關資料如下:                                                  

籍貫:湖北宜昌                                                

住址:新竹市北大路

個人畢業玉照1張(我個人認為你們倆容貌相似應有親戚關係)

其實我與年蓉初中不同校、高中不同班不算熟識,也許我的名字她早已不記得,但我們同為學校的舞蹈成員(吳玲嬌也是),偶而要練舞出外表演。年品學兼優、氣質出眾、膚色白皙,臉上總帶著淺淺笑容給我印象深刻。

我從畢業紀念冊中發現我結婚的媒人與年蓉是同班同學,我向她打探,但她們畢業後並無聯繫,不過她建議可運用臉書或可找到年蓉,你不妨試試藉翻箱倒櫃之賜我挖到寶,找到一份封塵22年之久的「畢業三十年感言」,這是本班張珣華同學在80年12月1日我們第一次開三班聯合同學會後所寫,當時珣華將作品由美國寄給吳錚託她轉交,而吳錚影印了一份寄給我,在作品後面寫下:「劉小姐:這是張珣華的感言,那次妳來我就預備要給妳結果忘了。她那麼熱心寫了一大篇不多些人看很可惜,特此轉寄與妳。至於我的,到目前都沒動筆,汗顏!吳錚敬上」。

當年珣華是用手寫吳錚再影印給我,事隔22年字跡有些模糊,因此我決定用電腦將原文一字不漏的繕打,e-mail 給珣華確認(有字我無法會意及辨識)及許可後,我再借花獻佛交你發表好嗎?

珣華此文共有7張密密麻麻約3 ,500字左右,記載她的附小回憶、求學經歷、職場生涯、家庭生活是那麼真實、細膩、溫馨感人,我邊打邊走進時光隧道享受那美好的回憶,我真是有福之人,請不要笑我(電腦不是我的專長)也不要催我,我會儘快完成。

珣華的這篇感言就是我們志學里全班同學的共同回憶,建議總編不妨以「畢業三十、五十年感言」為題徵稿,或曾經寫過「三十年感言」的也可再送稿,讓同學們分享三十年前的回憶,別有一番滋味,

相信總編的信箱一定爆滿。預祝成功

唯英 2014. 06.11

Music - Those Were The Days
 ----------------------------------------------------------------------------------------------------------

二月間有幸參加王正夫婦訪臺時同學為他們辦的接風宴。我也藉機向在座同學為附小網站邀稿。冠英馬上支援兩篇吃食文章,已前後登出。

又等待多時,終於盼來唯英來文。我們即時發表。另外唯英還熱心重打珣華當年手寫的「畢業三十年感言」。待唯英完工後,我們將立時登出。

唯英建議 :   總編不妨以「畢業三十、五十年感言」為題徵稿,或曾經寫過「三十年感言」的也可再送稿,讓同學們分享三十年前的回憶,別有一番滋味

希望唯英的建議,較我的更有說服力。能有同學翻出箱底的舊稿,或對比三十年與五十年心情的變化成長,讓同學們分享。如唯英的祝願 -- 總編的信箱一定爆滿。

說到邀稿,明江、台生都是我騷擾的對象。他們都以要幫忙照應孫輩,要我「李登輝」,我說「幼吾幼[幼]」是我們的福份,要他們寫寫公公爺爺經。其實平日的雜記大多是硬擠出來(包括時間)的。今日我們留下的文筆記錄,即是他日尋根的資料。從國外的角度想,幾十年後我們的後輩想尋根,即使拿到我們的貼文,還看不懂中文呢。

接風宴上我們談到新竹空小與我們同屆的楊年蓉。我知其人其名久矣,總希望知道她是否是較近的同宗。如果同學能幫助找到連絡方法告知,不勝感激。

年智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67 : 寄泰弟 ─ 我心中永遠的痛


泰弟因糖尿病急症去世已十六年了, 每當我治療類似病人時, 總興起無限的懷念與歉疚… …

阿泰:

十六年了,每到七月底,大哥總要難過一陣子。那年我剛入榮總,一通電話說你高燒、昏迷,由軍醫院轉送高醫,把我和在軍中服役的二哥,都召到了高雄。病榻前,爸媽伴著又是點滴、又是引流管的你,除了囑咐我同你二哥輪班,守著監視儀表,陪你洗腎外,也只有到處請託醫師盡力的份。

等我弄清楚來龍去脈,特別是這幾年來自己處理過上百次糖尿病急症後,我不得不承認,你的病情確實複雜。從不起眼的足部感染,演變成敗血性休克,併發高血壓滲透壓非酮性昏迷乃至腸阻塞,急性腎衰竭,不要說當年的高醫,就算是今日的榮總,也未必能挽回你年輕(廿五歲)的生命。只是多年來我都不忍心再翻閱那已泛黃的影印病歷,因為那不僅是大哥,也是家人特別是爸媽心中永遠的痛楚。

當你走的前一晚,點滴不順暢,從來打針最有把握的爸,也下不了手;而我這一輩子也從沒想過,要在自己弟弟的身上作心肺復甦術,特別在最後關頭,我同你二哥一前一後換手,使勁地想多留你一刻,爸卻說讓你平靜走好了,這句話出自一個行醫幾十年的父親口中,到如今還不斷地震動我的心弦。

在跪迎由旗山診所趕來看你的年邁祖父後,我和你二哥沿著縱貫路,一路喚著你的名字送你回家;以後我以大哥的身份為你封棺,但封存不了對你的懷念和歉疚。特別是第二年,當我輪調新陳代謝科,以及後來出任總醫師,大力引介低劑量胰島素療法,在連續幾十個糖尿病急症都沒有死亡病例後,我更加的悵然了。五年前有一個年紀與你相仿彿,初發糖尿卻昏迷、又併發敗血性、消化道出血、橫紋肌溶解加上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送人加護病房,大哥似乎將他當成你的化身,用上最好的抗生素、輸血、中央靜脈營養灌注另加洗腎,在經過兩個月左右,他雖然還是贏弱,卻也平安的走出了醫院,大哥又是高興又是感傷。這幾年來,只要有人邀我講糖尿病急症,我就特別賣力,只是免不了想起你來,途中常為之語塞。

四年前新竹家鄉父老,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地區性糖尿病友團體,大哥義不容辭地以國、台語作了場專題演講,更重要的是寫了本介紹糖尿病的小冊子,用來紀念英年早逝的你。而在你下葬十幾年後,家人依俗為你拾骨,在新墓落成時,大哥特地火化了一本給你。這麼多年來,大哥帶糖尿病友俱樂部,對待年輕病患往往就像在照顧自己弟弟一樣。

當年在美國進修時,有對疼愛大哥的老夫婦問我,為何投身新陳代謝科,他們聽完你的故事,老太太說不管你弟弟現在在那裡,他一定對你的作為都感到十分的安慰。就是這份手足之情,讓大哥十幾年來對糖尿病友,情有獨鍾,而你的際遇,也始終是支持我推動年輕糖尿病患調查、登錄、教育工作的最大動力。

阿泰,再過幾天大哥又要南下台中,參加糖尿病童夏令營了,看到書桌上你站在玉山頂上的遺照,大哥更加的激動,含著淚水寫成這篇早該完成的文字,就權充十六年前家祭時,未曾宣讀的祭文,由你那些從未謀面的侄兒、侄女焚化給你。泰弟,祈求你的冥福,加倍護持我們家人以及所有的糖尿病患。


Music -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 The Hollies

大哥    八一、七、廿三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作文50+3] No.166 : 憶 三堂兄「益常」二三事



堂兄「益常」雖然比我年長十二歲,但由於我們都是黃家「益」字輩的子女,而且「益常」的「常」字與「益堂」的「堂」字都是第二聲的「上」音 ,兩人的名字的字體類似而且筆畫也很相近,因此別人常把我們兩人的名字混淆而誤認,但這種無心的錯誤反而拉近了我們堂兄弟之間的情誼。

堂兄從小就喜歡穿得漂漂亮亮,整整齊齊,讓人羨慕其帥氣和瀟灑 。尤其在青少年時期,他迷上摩托車、汽車,追求速度更是讓大家風迷其光彩。他平日愛釣魚,有時魚釣多了總不忘與大家分享,之後還曾擔任《中央獅子會會長》、《警民協會站長》等職務,對社會無私的付出,其熱心公益無私的精神令人敬佩。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事是堂兄對遙控飛機的愛好。由於伯父有間房子出租給美軍顧問,當時美軍顧問多配有國軍駕駛兵,駕駛兵中有一位名叫藍青,另一位姓趙。由於與堂兄的年齡相彷,而結為好友,即使美軍顧問團撤退後,大家還是念舊繼續往來。藍先生後來歸屬到傘兵部隊,曾在某個夜晚挾帶我們兄弟進機場,坐上運輸機 。這是我們生平第一次上天空翱翔,也就是這種機緣下,讓堂兄迷上了模型飛機,進而一頭栽入遙控飛機的世界,進而組織協進會推展此項運動。更因此結識不少空軍好友。

堂兄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並把他所有的子女皆送到日本深造,在當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由於這種栽培,對子女日後的發展影響頗大;如今長子從事日本料理的事業 ;長女在日商工作;次女擔任教授日文工作。我想孩子們今日的成就皆是堂兄高瞻遠囑的規劃。他常提起長子經營的「中山道日本料理店」 ,希望我們能常前往捧場,其關心愛護兒子的生意溢於言表,讓我們羨慕其子女享有那「父親的愛」的幸福。

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我們會相約到觀音佃農處收租,收完租後,我們就會順便去踏青郊遊,像龍潭、淡水、三芝皆有我們的足跡。阿兄!今後只能留下無限的懷念,再也無法繼續相約成行。

如今你已經走完在這個世界的旅程,當炫人秀出在佛教助唸後,你身驅變得柔軟的影片時,阿兄,我相信你已從世間的苦難中解脫,再也不受病痛 的折磨,願你帶著家人對你無限的愛,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安祥!

Music - Mozart - Requiem [Confutatis/Lacrimosa] - Bernstein

堂兄「益常」於6月7日出臏, 謹以此文代表心意, 送阿兄最後一程.

弟 益堂 敬筆  2014. 06. 05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作文50+3] No.165 : 憶往 -- 潘福璉女士回憶錄 [12]

(四十二)附記:長女感言

     自從拜讀母親大人的大作「憶往」以後,久久不能自已。身為父母親的長女,年已過半百,對母親的了解確是如此的少,真使我為之汗顏。回想起來,自從有記憶開始,對父母的印象是嚴母慈父,話雖如此,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多,讓我們每個人皆認為自己是父母最鍾愛的兒女。記得小時候,家裡只有父親一人賺錢養家,軍人的薪水真是少得可憐,母親有時幫店家刺繡些枕頭面,也代工織毛衣,賺一點微薄的工錢貼補家用,我從小身體不好,大病小病不斷,經常看著他們為張羅我的醫藥費煩心。有次母親剛從店舖領到工資30元,在街上買了一瓶22元的乳白魚肝油給我補身體。

     小學時有一年的元宵節,父母親帶我和小咪到城隍廟看花燈。走到一個水果攤前,看到進口的日本蘋果(其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只能說是已放久,吃起來沙沙軟軟的小蘋果而已),每個要五塊錢。當時,母親的月薪也不過百來塊錢,母親看到我和小咪渴望的眼神,就買了一個蘋果。自己捨不得吃一口,讓我和小咪分而食之。並告訴我們老家的蘋果是多麼香甜甘脆好吃,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好吃的西瓜、葡萄、水梨、柿子、棗子等水果,在當時的臺灣,有些水果還真少見到呢!

     接著小蘭、小強相繼出世,父母親的負擔更重了,雖然,那時母親已經在教書,但是當時軍公教人員的待遇微薄,每到開學時,父母親都要向工作單位預支薪水,幫我們先繳學費。父母親對我們姐弟的教育及學習環境非常重視,除了小咪一直為了陪伴母親而上公立小學外,我和小蘭、小強都是上花費很大,所謂的貴族學校。父母親對我們的期望很高,但是我想我們除了沒學壞以外,離他們的理想還是很遠的吧!

     我高中畢業後,到台北半工半讀唸大專,小咪也高中畢業開始上班。家裡的環境才慢慢改善。大專畢業後和仲傑結婚,我們倆都上班,生了成駿後,父母親心疼外孫乏人照料,就要我們把他送回新竹親自照顧,使我們無後顧之憂。直到五歲才接回來上幼稚園,過了兩年,又生了福軒,再請父親來台北與我們同住,照顧兩個外孫。直到兩年半後,我從工作單位退休,自此我開始在家做全職的家庭主婦,以迄於今。

     從小父母親對我們姐弟們只有無窮盡的付出,而不求任何的回報。他們刻苦自己,父母親只希望我們每個家庭都能過得美滿幸福,我經常在想真的感謝上蒼賜給我們這麼好的父母親,他們為兒女的犧牲奉獻永遠是我們的好榜樣。親恩浩瀚,謹以此文,簡單的記述往事,並希望借此對父母親養育之恩表示由衷的感謝。


                                   
Music: Celtic Woman - ♫ - You Raise Me Up

竹君寫於西元2003年九月十二日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64 : 棕葉飄香, 憶屈原, 談離騷

                                                               

伴著端午的粽葉飄香,讓我們來談屈原,也談他的詩,藉以添加點節氣的濃郁。


屈原生於西元前 340 到 278年,名平,字原,爲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曾任三閭大夫和左徒,
主掌內政和外交,因力主聯齊抗秦,遭到排擠,被流放到今湘江和沅水之交。西元前 278 年,秦將白起破楚之首府郢都,亡國之痛,令屈原悲憤不已,乃投汨羅江以明志。屈原寫下許多不朽的詩篇,抒發愛國思想,被稱爲愛國詩人;他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以新詩歌爲體材的楚辭。楚辭風格華美浪漫,感情奔放,藉著神話和傳說的描述,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和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所以屈原也被尊爲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和《天問》等。

我常想,如果屈原不懷沙投汨,換個環境,與世推移,他是否依然能夠瀟灑以卒、豁達而終?他的摯友漁夫曾勸他若世道清明,可入仕爲官;若世道渾濁,則沉浮於海,何必要苦思高舉,曲高和寡,最後落得放逐命運,乖舛一生?但屈原爲了理想,不肯妥協。在他的詩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深處有股強烈憂心如濤 的意緒和悲天憫人的情懷,當化爲悲歌引唱時,足可讓饑鳳遙唳,百鳥酬音,也可使奇峰崩裂,驚魂駭魄。我必須要說,勇敢而孤傲的屈原,其實早已做好殉道的準備。

屈原激情如火,疾惡如仇,他憂讒畏譏,嚮往真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他以清白之身,拒世俗之塵,他真心愛國,卻無力回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煎熬,強化了屈原悲劇的命運。司馬遷寫史,對他的評價是:「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他無法苟且偷生,他必須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來懷沙自沉,以死明志,這是屈原人格的基調,卻爲他寫下完美的歷史詩篇。

屈原能詩,能賦,能興,能比,而以《離騷》最爲代表。《離騷》全詩共有 373 句,2490 個字。前段自述身世、修養和抱負,並藉追憶楚懷王,表明不願與同儕同流合污的意願;中段總結治國經驗,主張爲政應舉賢授能;末段講述自己壯志未成,以死明志。屈原在《離騷》的字裡行間,處處表現出奇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內涵,爲我國的詩歌留下抒情與敘述合爲一體的浪漫傳統模式。在詩中,屈原盡情地運用即景生情,即事感物,即興懷人,即物興念的筆法,讓我們可以意識到他擁抱萬古蒼涼的寂寞,聆聽到他內心濃憂外層的無奈。《離騷》實際聯繫著屈原的命運,歷史的見證,以及與之相應的時代精神。

晚景的屈原,如果祇是苟且偷生的活著,那麼他的存在基本上是一種荒謬。他實在活在虛與幻交會點,當這個交會點趨近於零之際,也就是屈原生命結束之時。雖然如此,屈原的生命亮點還依然在今昔形象的時空之間來回地穿梭和閃爍,而這個閃爍,至今無人可以取代。屈原的偉大,在於他能把自己坎坷的一生,當作油膏,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並以精神創物惠及後人,我們當以曠野的深心來弔念屈原,來追念感懷這位曠世的中國詩人。

Music - Handel - Water Music Suite No. 2


莫大軍  2014.06.02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