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作文50+3] No.164 : 棕葉飄香, 憶屈原, 談離騷
伴著端午的粽葉飄香,讓我們來談屈原,也談他的詩,藉以添加點節氣的濃郁。
屈原生於西元前 340 到 278年,名平,字原,爲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曾任三閭大夫和左徒,
主掌內政和外交,因力主聯齊抗秦,遭到排擠,被流放到今湘江和沅水之交。西元前 278 年,秦將白起破楚之首府郢都,亡國之痛,令屈原悲憤不已,乃投汨羅江以明志。屈原寫下許多不朽的詩篇,抒發愛國思想,被稱爲愛國詩人;他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以新詩歌爲體材的楚辭。楚辭風格華美浪漫,感情奔放,藉著神話和傳說的描述,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和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所以屈原也被尊爲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和《天問》等。
我常想,如果屈原不懷沙投汨,換個環境,與世推移,他是否依然能夠瀟灑以卒、豁達而終?他的摯友漁夫曾勸他若世道清明,可入仕爲官;若世道渾濁,則沉浮於海,何必要苦思高舉,曲高和寡,最後落得放逐命運,乖舛一生?但屈原爲了理想,不肯妥協。在他的詩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深處有股強烈憂心如濤 的意緒和悲天憫人的情懷,當化爲悲歌引唱時,足可讓饑鳳遙唳,百鳥酬音,也可使奇峰崩裂,驚魂駭魄。我必須要說,勇敢而孤傲的屈原,其實早已做好殉道的準備。
屈原激情如火,疾惡如仇,他憂讒畏譏,嚮往真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他以清白之身,拒世俗之塵,他真心愛國,卻無力回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煎熬,強化了屈原悲劇的命運。司馬遷寫史,對他的評價是:「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他無法苟且偷生,他必須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來懷沙自沉,以死明志,這是屈原人格的基調,卻爲他寫下完美的歷史詩篇。
屈原能詩,能賦,能興,能比,而以《離騷》最爲代表。《離騷》全詩共有 373 句,2490 個字。前段自述身世、修養和抱負,並藉追憶楚懷王,表明不願與同儕同流合污的意願;中段總結治國經驗,主張爲政應舉賢授能;末段講述自己壯志未成,以死明志。屈原在《離騷》的字裡行間,處處表現出奇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內涵,爲我國的詩歌留下抒情與敘述合爲一體的浪漫傳統模式。在詩中,屈原盡情地運用即景生情,即事感物,即興懷人,即物興念的筆法,讓我們可以意識到他擁抱萬古蒼涼的寂寞,聆聽到他內心濃憂外層的無奈。《離騷》實際聯繫著屈原的命運,歷史的見證,以及與之相應的時代精神。
晚景的屈原,如果祇是苟且偷生的活著,那麼他的存在基本上是一種荒謬。他實在活在虛與幻交會點,當這個交會點趨近於零之際,也就是屈原生命結束之時。雖然如此,屈原的生命亮點還依然在今昔形象的時空之間來回地穿梭和閃爍,而這個閃爍,至今無人可以取代。屈原的偉大,在於他能把自己坎坷的一生,當作油膏,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並以精神創物惠及後人,我們當以曠野的深心來弔念屈原,來追念感懷這位曠世的中國詩人。
Music - Handel - Water Music Suite No. 2
莫大軍 2014.06.02 端午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