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華氏負十四度 (攝氏負二十六度),是本地二十年的低溫。有人說芝加哥冷。確實,今年不只冷,而且冷得早。
最冷的天氣,戶外的白雪美的豔人,同時又會被凍的覺得那白雪有殺氣。常有人愛誇張的說,在凍地小便,還沒落地便成了冰棒。我很幸運,還沒有在被逼到牆角的狀況去體驗過。
但是如果身體皮膚乾燥,沒有衣物保暖,開個門,出到戶外一、二十秒鐘拿一封信,再一進門血液循環較慢的部位就皮開肉裂(輕度凍瘡) ,我是經歷過幾次的。
就像傑克倫敦小說中已臨絕境的主人翁,在雪地裡用最後一根火柴升起的火苗,被樹上塌下的雪塊壓熄之後的絕望,寒氣深沈的壓迫感,逼著人奔向任何能提供溫暖的地方。
寒冬的嚴酷除了使身體凍痛之外,也體現在人們對於低溫造成的危險的恐懼上。戶外結冰大家習以為常。
但是當溫度降到華氏零度之下的時候,平時不嘮叨的人也開始會提醒家人、朋友開車出門一定要帶手機,油箱要加滿,車上要帶著毛毯和飲水。
溫度越低嘮叨越甚。當大雪來襲的時候,車子不小心滑到路邊低處,大鏟雪車呼嘯而過,車子就半埋在深雪裡,如果再多加一個鬼使神差,可能就是更大的悲劇。
已搬離凍區的親友送來關懷,也提醒在家裡存備乾材,以備救急保暖。冬寒季節,電源暢通受到威脅。不甚冰雪負荷的樹木傾倒斷裂,壓斷了電線。
有時黏附在電線上的冰雪,本身的重量就壓斷了電線。沒有電源,缺了冷氣空調和沒有暖氣的急迫是完全不同的。
蛇行起來,甚至打起圈來。唯一能減少危險的方法,只有車速慢得像走路一樣。
近年來,晚間有稍遠地方的聚會如果要開車,很多朋友多半就不去了。我勇於開車,上週末去參加一個聚會,一車五個人由我開車前往。
雖然老朋友常當面抱怨我不勤換雨刷,車速過快,坐我開的車沒有安全感,搭我的便車,倒是照坐不誤。
車行在高速公路上,雨刷盡責的撥開車窗上疾來的飄雪,車上的我們慶幸風雪沒有預告的嚴重。話題轉到華人在北美買房,炒熱了很多城市的房價。
但是買得起毫宅,遷入之後華人卻又為省錢,追著在每間房關燈,剪草、鏟雪都不假外人。
朋友就接話,講幾年前我們的警長 (也是他熟識的鄰居) 見到他在鏟雪,勸他不值得冒險,該雇人來鏟雪。朋友後來就從善如流。鏟雪是危險的工作,畢竟我們已到了不勝鏟雪重活的年紀。
我回說警長見這種事比一般人多,而且白種人體型與我們不同,心臟病的比例較高。這位朋友頗無趣,硬是唸出兩個華人的名字。但是每事總是有但是。我們不是總說如果有選擇,要求快而無痛的走法。鏟雪而去,好像還蠻接近這個要求嘛。
車內的暖氣漸漸地起了作用,大家似乎可以暫忘,如果老天爺不顯慈悲,北極冷鋒滯留不去,我們至少還有兩個月的冰庫生活。
**註解
以逆時鐘方向旋轉、被稱作 [Polar Vortex極地渦旋] 的北極圈酷寒空氣,正挾帶20年來最冷的寒流,
橫掃全美 49州,在許多地方創下最低氣溫。
由於低溫、大雪、冰雨造成學校停課,公路、機場、甚至滑雪埸為了安全考慮也關掉。
芝加哥機場因為噴射機油及防凍劑結冰而停止起降。
JetBlue 航空公司在紐約、波士頓全部停飛,全美航班大亂,幾十萬旅客被困機場。
專家警告,這種極寒氣溫,皮膚只要曝露5分鐘便會凍傷。
其他農作物受損、能源需求大增....後續影響還不知道多大!
Music: 酷寒下的天堂
年智 2014.1.7
你好可憐,買毫宅,那廁所都沒地方放,外尿必然凍壞了XXX。
回覆刪除我在30年前在New Jersey Turnpike開車,大雪,極慢,見一前車遠打圈,對我,我煞車,沒用,飄,兩車軟吻,我右燈壞。
最怕快車遇black ice,那常出事。
你還是剷雪吧,萬一凍停,那雪埋你,要到春天才現身,還可多領老人年金幾個月。
我不知凍傷嚴重,十年前去哈爾冰,與貴地今年一樣冷,我還自誇不怕冷,確實,但後來腳根癢,才知凍裂了。
11月底爬華山,也為輕便,只帶了涼鞋,結果上面負十七度,也把腳凍出了傷。